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嗎?21封家書,21個河南家庭的真實故事!

2021-02-13 河南省教育網

明天就是國慶中秋雙節了,

盼望已久的8天長假正式開始

放假回家的你,

有沒有發現父母的生活

有什麼變化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你在家的時候:

也許你只是簡單地

為他們做了一點點小事,

他們就感動不已!

 你在家的時候:

不管你多大,

在父母眼中,

你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

 

父母永遠是這個世界上

最愛我們的人,

只要是為了我們好,

他們總會默默地

付出自己的全部!

但在不知不覺中,

你有沒有發現,

父母已漸生白髮、

眼角也爬滿了皺紋!

按照中國傳統,

每年這個時候,

都應該「人月兩團圓」。

  

可是,想回家的人很多,

真正回家的人不多。

很多人不回家,

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

 

回家,對於一些人來說,

只不過是日落而歸的平常生活,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

卻沒那麼容易……

#中秋佳節,你為什麼不能回家#

我們從讀者投稿裡選出21封家書

這些感人至深的家書

作者有留校讀書的學生

有遠離家鄉的教職工

有思念遊子的父母

有緬懷親人的子女

有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普通人

……

短暫的分離是為了長久的幸福

紙短情長

我們的祝福,家人一定感受得到

開學前的最後一頓飯,奶奶煮了湯圓烙了月餅,笑呵呵說著:「提前過節,中秋你也不一定回來,吃了就不想了,安心在學校!」

打電話跟家裡說疫情期間假期調整,不能回去了,奶奶頓了頓:「反正月餅你也吃了,不回來也罷。」

我的淚水在眼眶裡轉動。在家嫌您嘮叨,現在想著惹您生氣時的面孔,滿滿的都是可愛!

願奶奶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自從離開家鄉走向大學生活,今年已是第八個年頭,也缺少了父母八個中秋的陪伴,此刻,停下來想一想,難免有些許的遺憾與失落。

俗話說,中秋佳節倍思親。當看到別人欣喜地與家人團聚,我何嘗沒有一絲絲的羨慕與祝福,與此同時,內心的思念已化作淚滴浸滿眼圈,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老爸老媽,你們辛苦了,兒子雖然不能陪伴在你們身邊共享元宵佳節的快樂,但是,我的心自始自終與你們牽連在一起。

最後,祝願老爸老媽身體健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

生我是你們,養我是你們,嘮叨是你們,操心是你們,吵我是你們,愛我更是你們……

爸爸媽媽,我已經長大,該換我來守護你們了,願時光慢慢流走,餘生有我,你們放心。

自從上大學離開家,一晃25年了。這些年來,幾乎沒有在老家過過中秋節。每年都想八月十五當天回去,卻因這樣那樣的事情,很少成行。所以,每到中秋,格外想家。

小時候,家中較窮,每逢中秋節,父母也都會買些廉價的月餅,為我們姐弟三人解饞。記得有一年,父親早早地把月餅買了回來,弟弟看著金黃的月餅,摸了又摸,捨不得放下,饞得口水都流下來了。終於他經不住誘惑,趁我們不注意,竟然偷吃起月餅來。可能是吃得太快,也許是心虛,結果給噎著了。在忙著找水喝的時候,被我們發現了,為此被我們嘲笑了好一陣子。

這樣的趣事早已不再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姐弟早已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甚至連回家過個中秋都成了奢望。

今年中秋早點回家!

今年的中秋節啊,和往年一樣,我會在大學校園裡度過。

今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的國家遭受了疫情困擾,在國家和人民的努力下,現在山河無恙,我們進入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時期。除了與國家共命運,我的母親突然生病,讓我和我的家人們都經歷了一次「浩劫」。

想對媽媽說:您是我最愛的媽媽,您是我的大天使,您給了我最真最好的愛,為了家,您操勞了身體、疲憊了身心。我會更努力一點,我要更厲害一點,我要做你的天使守護您。

那麼好的你因為生病得了抑鬱症,家裡只有貓狗陪伴你,未來的每一天,我和哥哥弟弟都會好好愛著你。時常想念,時常淚目……想起您對我們不求回報天使一般的愛,我都無以為報,您要快樂健康起來,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會好好努力,考研成功的!最好的感恩,是不辜負!我愛你,我想你,媽媽!

今年的中秋節,對我來說註定是孤獨的,因為一家人的合照再不會有你。

從小跟著姥姥長大的我,在清明節後,永遠失去了她。悲傷的話太多太多,只想對姥姥說:想你,不在中秋,而在永遠。

不知道媽媽從哪兒知道了第一杯奶茶的梗,還給我發了奶茶紅包,一直交待著讓我多喝水、吃點好的。

以前的我一定會認為媽媽嘮嘮叨叨,現在看到這些竟然溼了眼眶。此刻的我動力滿滿,想對家人說:我會加油,2021一戰成碩!

還記得去年剛高考完的我,一股腦兒地想要脫離家鄉、離開爸爸媽媽的束縛,於是選擇了外省的學校。

第一個中秋節,宿舍裡只剩下了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中秋晚會,一個人吃月餅。

可能是憋著一股氣,那天和家人視頻的時候,我裝著笑臉,「炫耀」我吃的餃子有多麼好吃,絕對不會和媽媽承認那一天我有多麼孤獨,有多麼渴望那個溫暖的家。

今年的中秋如約而至,這一年的我,多了一些成熟,更多了思鄉的心緒。「故鄉容不下肉體,他鄉容不下靈魂」是我現在最真實的感受。

有很多瞬間,我會突然發現,世間的東西多麼珍貴,都比不上一家人快快樂樂地在一起。

今年,我終於可以回家,看看我的爸爸,摸摸我的媽媽的手,抱抱我可愛的弟弟,我要我們一家人永遠幸福地在一起。

爸媽,老弟,我永遠愛你們。

越是過節越是忙!作為千千萬萬供電人中最普通的一員,節日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內疚與心酸。

每一個節日,看著朋友圈裡的觥籌交錯,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羨慕……父母和孩子已經習慣了我的工作節奏,可心裡始終都有一份遺憾。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呀,有多少在外漂泊的遊子都在節日裡趕回家與親人團聚,而我們……為了千家萬戶的光明與溫暖,為了節日裡用電的安全,只能堅守崗位。

又是一個中秋,又是一張值班表,此刻我只想對愛我和支持我的家人說一聲:我永遠愛你們!

爺爺奶奶,因為在外地讀書,大學四年我都沒有機會在家過中秋節。今年雖然畢業了,卻也因為工作的原因沒辦法和你們一起團圓。 

今年過年的時候,因為疫情隔離在家,趕上了奶奶的70歲生日,那天,爺爺還悄悄地買了一個銀戒指,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奶奶戴上戒指後高興地許願,開心得像個孩子。 

希望以後的日子,爺爺奶奶身體健康,每天都能這麼開心!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一家人一起過中秋。往年都是如此。此刻的心情很複雜。

生活越順遂,遺憾越深,關於我父親的苦難。

想對爸爸說:為什麼走得那麼突然,為什麼不等我們再大一點?讓孩子們也有機會盡心盡力回報您?

生活越幸福,越遺憾爸爸走得太匆忙。一生是忙碌隱忍的一生,我們既不能盡孝,也不能讓您放心地看看孩子們過得都還好!

丫頭,今年你是大一的學生了,你遠在長沙,由於疫情還未消失,中秋回不了家。

距離阻隔不了我們的愛,我們的家會跨越千山萬水傳遞著親情。

人未團圓,情已團圓!

我將會在在危險的崗位守護大家過好中秋節。

五年了一直這樣度過,我很想念家人,很想回去和家人一起過這個中秋節。

今年又帶高三畢業生,老媽,不能回去幫你收秋了,玉米棒子還得你自己掰,花生還得你自己薅,你幹活兒的時候慢點兒。

過節了,學校給我們開了茶話會,很好吃的月餅,我給你留著,有空回去了捎給你。

此在鄭國地,未解思昆吾。少年不知其中味,回首方懂已半生,清秋幕府井梧寒,遊子雲鬢溼兩邊……

我在校園中軍訓。這是我第一次去這麼遠的地方上學,遠離家鄉,獨在異鄉,遠方原來真的沒有那麼好,因為我愛的人不在身邊。

我很想你們,我的家人們。終有一天我會實現夢想,成為你們的驕傲,歸來半生仍是少年。

萬事順意!

每逢佳節,很少在家休息,孩子們的願望就是一塊兒出去遊遊轉轉,其實願望很簡單,但為了生存,很少能滿足,所以我的願望是陪家人一塊兒出去玩兩天。

一封月光下的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蘸著月光的銀輝,孩兒把思念之情訴諸筆端,希望一輪皎潔的明月帶去我的思念。

      今年中秋節,孩兒我在美麗的校園值班,不能回去團聚了,希望父母大人多多理解。月圓中秋,思念悠悠。當千家萬戶吃月餅、品圓月的時候,我在校園的崗位上依然能夠感受到「千裡共嬋娟」的幸福,感受到家人的呵護和親情的溫暖,那個時候,我的腦海裡就會呈現出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溫馨畫面。古代詩人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中秋節的闔家團圓是最令人期盼的事情,那種幸福的滋味就像是品嘗甜甜的月餅一樣,甜蜜的感覺一直暈染在心房。

      明月此時有,月光映心頭。中秋之夜,當明月升起的時候,孩兒我在校園裡的月光下默默祝福二老及家人:中秋幸福,國慶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月圓事圓人團圓,國慶家慶人歡慶!

拿起手機,打開電話薄,找到「家」。

撥通,「嘟嘟……嘟嘟……」

響了半分鐘,沒人接。心想,咋回事?老父親不接電話呢?

「誰呀——」這時,老父親接通了電話。「我,超——」

「哦,我就睡了。」

「睡這麼早?」

「天一黑就睡了。」老父親一個人在老家。

「十一我回去。」

「回來爪呀!一來回得恁些錢!」

我:……

我大腦極速轉著,找個回去的理由……

學校將多餘國慶假期移交至寒假,這個中秋不能懶在家中蹭吃蹭喝,可以和好友一起自習,吃飯,晚上買蛋黃味的月餅,看央視的中秋晚會,期待那一晚的圓月。

等奶奶將祭祀的糕餅和水果擺在庭院的圓桌上,等月光初生,悄悄撤下和家人一起享用。

媽,我買了一盒蛋黃流心的月餅,已經寄回去了。不要和我說謝謝,我什麼都沒為你們做過,你們還總是強調感謝。

雖然「月到中秋分外明」,但是依然「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佳節到來,但是我依然在外培訓,暫時不能回家。聽說母親舊病復發,不能飲食,但幸好妻子在家照顧……

作為一名在外地工作的教師,顧家是一種奢望,感謝妻子為家裡所付出的一切,也希望母親能早點恢復好身體。

每一個不能團圓的家庭背後

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而這正是我們

平凡又偉大的生活


中秋月圓,秋意漸濃

願以後的每一天

我們都可以與家人

平淡相守,幸福相擁

願世間所有家庭

都擁有溫暖的天倫之樂

願你我所念之人

此生無恙,歲歲安好

文中素材來源於讀者投稿,由於篇幅限制,來稿未能全部展示,感謝讀者朋友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寧波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被退回
    寧大新生的2000多封家書 通訊員 供圖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厲靜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可尷尬的是,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原因竟是「95後」不會寫信了。
  • 「三封家書」:疫情防控裡的一抹暖色
    人民網鄭州3月4日電 (石國慶)3月1日,是個周日。家住鄭州市桐柏路建設路附近的郝濤和平時一樣拿起手機,翻看起了朋友圈。看到好幾個朋友轉發了《給千萬鄭州人的第二封信》,他也點了進去。這封信,讓我這個異鄉人覺得很溫暖。」郝濤剛從老家南陽回到鄭州,隔離期間正覺得心煩意亂,此時的心情平復了許多。 據了解,這已經是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向鄭州市民發出的第三封家書了。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8封廉潔家書,總有讓人潸然處 … 2020-12-2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封家書,寄自府學路27號
    你是否願意將這份心情傾訴於家人?寫一封家書給家人,傳達問候,遙寄思念。透過家書,他們或許會為你們在法大學習而驕傲,抑或為你們的成長而欣慰。中秋來臨,學校專門為每位留校的師生烘焙可口的月餅。天氣轉冷,食堂及時地給座位加上墊子,以防我們著涼。所以你們不必擔心,學校已經用這些細節讓我這個離家求學的遊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在法大的一個多月裡,我已經成長了很多,懂得如何與室友共處,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空間,體會了什麼是自律,更收穫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你們的兒子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的小孩,已成為一個有思想力的成年人。
  • 中秋國慶雙節文案朋友圈說說 在21世紀僅發生4次
    中秋國慶雙節文案朋友圈說說 在21世紀僅發生4次時間:2020-10-02 11:09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國慶雙節文案朋友圈說說 在21世紀僅發生4次 國慶和中秋將至,巧合的是,今年中秋也出現在10月1日這天。
  • 家書抵萬金
    家書,看似尋常之物,然而其中內容豐盈、情感真摯,往往既有身教,又有言傳,讓後人於字裡行間體味樸素的美德、平凡的操守,領悟生活的經驗、生命的價值。  「幼時均一味說誑,長成亦必無所成就,對國家社會無補,國家何須有此國民,家庭何須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這封抗日英烈鄒紹孟為國捐軀前的一封絕筆家書,曾在抗戰隊伍中盛傳一時,鼓舞了無數愛國青年棄筆從戎。
  • 家書萬金,寫給娘親
    如果你和我一樣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與母親相見的時間,除去睡眠 大概是(24-8)x10=160h 如果能每周跟媽媽通話一次每次半小時,只有52x0.5=26h北科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正值設備安裝調試高峰,張福徵在項目部辦公室裡寫下這封家書。
  • 第1封:家書,溫暖記憶的守護者
    但是,在未來,家書是可以穿越時空,打開記憶之門。讓孩子們通過家書,靜靜的了解到家庭當時經歷了哪些事情,父母的言行有哪些,父母的用心是什麼,作為父親當時的感悟和期望有哪些。用這種安靜的方式和孩子們敞開心扉交流,讓孩子們更加了解父母,更加理解父母。讓我們的心走的更近一些。
  • 河南公安12個月的真實心情寫照,哪一個戳中了你?
    河南公安12個月的真實心情寫照,哪一個戳中了你?是很特殊的一年, 很少有一年 能給我們帶來 如此跌宕起伏的情緒變化: 1月的擔憂, 2月的牽掛, 3月的感動… 那麼這一年 河南公安的真實心情寫照
  • 8點21分,四萬萬個故事同時發生
    這裡是浙江橫店影視城,現在是晚上8點21分。越過這座城,放眼望去,同樣的8點21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故事等著上演。安徽蕪湖,某大學。趁著這點電小娜趕緊給爸爸打了個電話,告訴爸媽不要等了,先吃吧。爸爸在那邊嘿嘿笑道「這一桌子的菜,你媽從中午就開始張羅了,你不回來,誰也不敢動一筷子。」媽媽的大嗓門又傳過來「乖,幾點到啊,讓你爸去接,餓了先吃點零食墊著……」小娜這次是趁著堂姐結婚的由頭回家看望爸媽的,原本行程9點到家還能趕上飯,這會估計要11點才能到了。
  • 王俊凱21歲生日:粉絲送出21封祝福信件,祝福蛋糕層出不窮
    既然是自己的21歲生日,當然這一個生日就需要過得開心。雖然小凱在車上迎接自己的生日,但粉絲們對於他的喜歡與熱愛他一定是收到了。王俊凱21歲生日:粉絲送出21封祝福信件,祝福蛋糕也是層出不窮!這21封生日祝福信件之中,從開始小凱的故鄉到後面小凱的夢想發芽,再到小凱每一步事業的發展,他在聚光燈下的努力, 這一切粉絲們都把祝福與不容易寫在了裡面。給俊凱的第一封信:10年的重慶悠遠,未知山城氣溫光景,只知曉落於地圖西南方向。不知此時有少年已啟程尋覓夢想,也不可預見彼此未來會共向前方。
  • 美版曾國藩家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傳承百年不衰的秘籍
    孫輩的尼爾森和勞倫斯(風險投資之父)曾經沉迷於上流社會的宴會,多次宿醉沒回家,被老洛克菲勒抓住,直接取消了兩人7個星期的零花錢。兩人只好通過為爺爺工作來賺錢,在工作中一番磨合,加上爺爺的教育,最終改邪歸正,成為了合格的繼承人。
  • 臺胞尋親贈家書:一段兩岸間的「紙短情長」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普通家書,講的都是兩岸民眾之間的故事與聯繫,而且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眼裡,家書,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  幾天前,來自臺灣的範植明先生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一起,將一批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教書育人50載,4個兒子也都不在瀘州。在何白李夫人1980年冬去世以後,他想到了以家書形式與後輩溝通,將家庭教育貫穿始終。每月,何白李會毛筆致各子家書一封,各家也回書一封。1983年,何白李認為這樣的家書只是單線聯繫,不利於子孫相互了解情況,開始自創家庭小報。小報用複寫紙做成一式7份,每月分別寄往各家。
  • 一封家書令人淚目,孟晚舟2段婚姻4個兒女,總裁女兒也不易
    這大概是孟晚舟內心真實的感慨了,已經有553天了,她依然沒能回家,歸國日期未知。提起女兒,任正非說:「這輩子專注於事業,一心想把華為打造成一個在世界上說得上話的企業,和女兒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我很想她。」說著說著,任正非哽咽了,讓人看到這位企業家溫情的一面。
  • 中秋平價輕奢月餅傳奇開售了!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回家」變得困難重重。唯有執一支筆,以月餅作引,以思念化情,寫下圓圓的文字,致遠方。每一封不同的家書,都是徵集自國內真實的家書,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念。也許,打開「回家」月餅,你收到的就是來自國內的親人寫給你的越洋家書。
  • 民間故事|兩口子寫家書,你畫烏龜我畫大象,這招太絕了
    聽多了神神鬼鬼的故事,大家是不是有些厭煩,想換個口味。 沒關係,今天咱們講個另類的民間故事,說一段笑話給大家聽聽。 古時候不像現在,能識字的都叫先生,大多數老百姓沒讀過書,更別說寫字了。雖然日常對話交流沒什麼問題,可要是寫信,那就徹底抓瞎了。
  • 今年中秋怎麼樣過?王致和推中秋月餅禮盒很受關注
    今年中秋怎麼樣過?王致和推中秋月餅禮盒很受關注時間:2020-09-28 15: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中秋怎麼樣過?王致和推中秋月餅禮盒很受關注 中秋節在即,節日的氣氛已經濃鬱起來了,作為傳統的節日,就應該有個傳統的味道,月餅,是我們脫不開的記憶深處的味道。但是,你吃過腐乳味的月餅嗎?9月21日,在北京市腐乳科普館,一場以月是故鄉明,非遺話   原標題:今年中秋怎麼樣過?
  • 喀什市第22個黨風廉政教育月 | 廉潔家書:老公,我是你的「賢內助...
    喀什市第22個黨風廉政教育月 | 廉潔家書:老公,我是你的「賢內助」,更是「廉內助」! 給老公的一封家書親愛的老公: 轉眼間,我們從相遇、相識、相戀到結婚、生子,已經度過7個春秋,在這7年裡發過很多簡訊、微信,但寫信還是第一次,借著這次活動難得的機會寫一封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