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宋代的毛筆

2020-12-21 騰訊網

毛筆是工具,工具什麼情況,使用者會更清楚,比如,料和工都不用考慮的,1cm和1.5cm口徑的完全是兩種筆。寫小字,2.0和2.2cm出鋒,寫等大的字,這多少的2mm,完全是兩種手感也是兩個字效。

於是只要有足夠的書寫經驗,就更容易通過字跡推知那支毛筆的鋒長、腰身和口徑等物理情況。

這是很細微的東西,懂的肯定懂。

宋代的筆,一個流行的說法稱唐宋之變產生了散卓筆,其實散卓筆唐代就有,那會兒就是種很普通的毛筆。唐人甚至對真行草等體都有特定的毛筆。

毛筆的種類,每個時代裡,從來都有很多種的,這個「很多種」甚至可以在同一種筆裡細分。這個跟做菜一樣,都是小炒肉,不同地方甚至炒的肉都不一樣,這實際是產地原因,比如,這是兩個地方的筆,你不知道產地,不容易搞清年份

當然,毛筆整體上看,同一切生產工具一樣,有特定的進化方向。所以有些筆消失了,是被進化幹掉了,淘汰了的。不要迷信,筆是生產工具,它的生產力水平,和同時代的一切生產工具一樣,後代來看完全是「不行」。

宋代寫大字的筆就不行。

米芾《虹縣詩》,啟功評「殆同朽骨」,有的專家直接說是偽作,各有各的看法,歸結起來,實際還是這字離那種油光水滑還帶勁的「刷字」有些遠了

這個字有小拳大,舉止是很大方的,但細看,很多筆畫空洞乏味,比如,枯掉的筆

綠圈細看實際是很自然的連帶的,但給人卻是生拉硬拽的觀感,而紅圈只能算「露骨」的大忌了

啟先生得益於米芾很多,他對《苕溪》《蜀素》是下過苦功的,對這張字的惡評,按我的看法,與其說米芾年老字不好,不如說是毛筆的鍋。

與虹縣詩字號相當、寫法類似的一件宋字,比較常見,乾隆舊藏的宋高宗,這支筆裹的飽滿精細,但顯然沒腰,相信如果換支腰身稍好的筆給他,字的「油膩度」會下降一些

宋代人也常寫大字的,但那些書作基本上被頂級的玩家篩選出局了,只有日本人留了一些,儘管是三四流的品類。其實根本是宋人近乎沒有太矚目的大字。

張即之小字神悟,有宋超今邁古,大字給日本人寫的幾張也是神氣完足的,周周全全,但自古來譏諷張即之大字最多的的話,是「枯樹槎」。

實際上,不是字不好,是當時的條件不足,寫大字的筆,還沒做到位而已。當然,中國人習慣重效果,不好,還真是不好,也沒必要給宋人洗地。

另一方面,也不是說,古代的筆都不行。毛筆實際是種很簡易的工具,現在到處都是制筆大師,其實你要動腦筋,一捆毛綁起來,連數位化智能化都不用,真存在一般人研究不到的黑科技嗎?

毛筆跟吃飯的碗一樣,現在的陶瓷能燒得比過去還細還薄還便宜,但不是過去的瓷器就不高級了。

宋代寫小字的筆實際普遍精良,種類我覺得很多,比如,宋寫經也不是只有肥筆的肥經,其實也有尖筆寫的瘦經,甚至有尖筆寫的肥體,以及肥筆寫的瘦體。

其實產地因素很重要,京城之外,四方的日本、朝鮮、大理,各地都有筆工,所有的筆種肯定是不可能知道,但大類應該是可以分出來的。

去年無意中看過了一張筆,忽然對宋代通行的寫扎小筆有些感覺

這字指甲蓋大,可以看出筆頭短,不顯腰,但筆穎足夠細緻,彈力文文弱弱,對比看,今天的筆,彈出減震的效果,彈到靈魂深處。。

相關焦點

  • 毛筆形制與書法史的【主線】脈絡
    另一個很明顯地揭示古代毛筆種類繁多的事情,是毛筆對書法史很顯眼的影響。 其中,人們最常討論的是宋代,比如,《中秋帖》,關於它的年代定位一般是這樣一個話術——這是宋代的散卓筆寫的。
  • 毛筆和書畫用紙的演變
    筆者曾發表一篇文章《毛筆和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毛筆的歷史說到了秦朝,紙的歷史說到了東漢,下面接著往下講。一、先說毛筆1、漢、魏晉時期的毛筆文字的演變和毛筆的演變是相輔相承的,一方面字體的演變需要毛變的演變來適應,另一方面毛筆的演變促進了字體的演變。秦朝的小篆開始隸變,對筆的要求發生改變。至西漢時,隸書成熟,毛筆發生了變化,筆桿的長度、筆頭的直徑和長度增加。
  • 毛筆原來是他發明的?
    毛筆的產生    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左右。關於毛筆的起源,在歷史上的不同的說,在歷史上記載最多的是蒙恬製做毛筆的故事,但近代的學者認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存在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毛筆的發展    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有關的歷史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紋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筆畫花紋的筆鋒 ,這就說明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毛筆。
  • 毛筆到底是誰發明的呢?不同朝代的毛筆又有什麼不一樣?
    白居易曾經有詩云「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說的就是紫毫筆繁瑣的製作工藝,足可見在古代人們對毛筆有多重視了。那麼毛筆到底是誰發明的呢?不同朝代的毛筆又有什麼不一樣?這就是最初毛筆的樣子。近代的學者對於是不是蒙恬創造了毛筆這件事上頗有爭議,雖然有史料記載毛筆是由蒙恬創造的,但是現在有人認為蒙恬只是進一步改造了毛筆。《中華古今注》中就有蒙恬對筆桿還有筆頭進行改造的記載,同時一些秦代以前的出土文物上已經有了很久關於筆的記錄。
  • 標準的毛筆握筆方法和握筆姿勢(附毛筆的握筆方法圖解)
    標準的毛筆握筆方法和握筆姿勢(附毛筆的握筆方法圖解)啟明按:很多書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究竟標準的毛筆握筆方法是怎樣的?毛筆的握筆姿勢都有哪些?今天啟明就將毛筆的握筆方法方面的知識做個整理,供大家參考,希望看完之後您對毛筆的正確握筆方法不再有疑問。全文如下:自古至今,毛筆的握筆方法可以說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啟明按:關於古代人握毛筆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啟明之前發布的文章《古代人是怎樣拿毛筆的?
  • 魯迅:論毛筆之類
    我自己是先在私塾裡用毛筆,後在學校裡用鋼筆,後來回到鄉下又用毛筆的人,卻以為假如我們能夠悠悠然,洋洋焉,拂硯伸紙,磨墨揮毫的話,那麼,羊毫和松煙當然也很不壞。不過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寫得多,可就不成功了,這就是說,它敵不過鋼筆和墨水。譬如在學校裡抄講義罷,即使改用墨盒,省去臨時磨墨之煩,但不久,墨汁也會把毛筆膠住,寫不開了,你還得帶洗筆的水池,終於弄到在小小的桌子上,擺開「文房四寶」〔3〕。
  • 書法風:書法答問,買到新毛筆,怎麼開始使用,平時怎麼保養
    今天給大家開始聊聊書法答問中介紹的,新買的毛筆對於新手來說,如何正確的使用,和保養的問題。對於一般的剛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朋友,可能買到毛筆後,不知道如何使用,同時也不知道如何保養,那下面就給大家聊聊。第一;新筆如何使用新買的毛筆到手後,第一次用一般是需要先進行一個開筆,也就是用涼水,將毛筆的筆頭進行浸開,把毛筆的毛變軟。浸開後,在使用沾墨前,還需要把這個毛筆筆頭的水分進行一個拭乾,可以通過一些軟的紙將水分吸出來。就可以進行寫作了。
  • 民國屯鎮胡開文制 調和鼎鼐毛筆欣賞
    本文作者陳健,上海人,古墨及毛筆收藏鑑賞家。鼎和鼐都是商周時期貴族的烹製食物用器。
  • 【科學閱讀 】毛筆:蒙恬造筆只是一個傳說
    近代的學者認為,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左右,即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筆存在了。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有關的歷史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紋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筆畫花紋的筆鋒,這就說明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毛筆。
  • 毛筆書法:文房四寶——毛筆篇
    此篇為文房四寶之毛筆篇。漢字書法的基本功夫主要是用筆的功夫,所以毛筆在書法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書法藝術中的主角也不為過。下面就一起來了解關於毛筆的知識。1、毛筆的分類在我國,毛筆的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也造就了毛筆種類繁多的現象。
  • 實用性與觀賞性並存,聊聊宋代燈具發展的時代特色
    宋代是唯一取消宵禁制度的封建王朝,能夠得以取消宵禁,一方面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的交易、百姓貴人的消費已經不滿足於白天,夜間的商業活動為社會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宋代技術較之前朝有很大的進步,從照明的資源到照明的器具,都已相當完善。
  • 這些宋代磁州窯,顛覆你的宋代磁州窯概念!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 名的漢族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 這樣不是洗毛筆,簡直是毀毛筆!
    把毛筆泡在一定量的水裡,水也不用太多,能覆蓋到毛筆就好了。泡大約20秒即可,這樣可以把筆腹裡的墨發散出來,便於洗筆。不能把毛筆泡在水裡即可,這樣過不了幾天,毛筆筆管就會開裂,損壞了價格不菲的好筆。洗筆的事,懶惰不得。所以,有一個好筆洗,很重要!
  • 生活小貼士--毛筆的正確握法
    用毛筆寫字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而現今很多人對用毛筆寫字都比較陌生,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毛筆的正確握法是什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毛筆的正確握法:一、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 寫什麼字體用什麼毛筆?太重要了!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不同書體,自然要選擇最適合的毛筆,毛筆選的不對,就要多費不少勁;毛筆選對了,就省事多了。
  • 你那不是洗毛筆,簡直是毀毛筆!
    把毛筆泡在一定量的水裡,水也不用太多,能覆蓋到毛筆就好了。泡大約20秒即可,這樣可以把筆腹裡的墨發散出來,便於洗筆。不能把毛筆泡在水裡即可,這樣過不了幾天,毛筆筆管就會開裂,損壞了價格不菲的好筆。洗筆的事,懶惰不得。所以,有一個好筆洗,很重要!
  • 你那不是洗毛筆,簡直是毀毛筆,關於毛筆保養的10大經驗
    很多書法愛好者的毛筆容易掉毛或開裂等問題,有些時候是毛筆本身質量問題,但也有大量書友,是洗筆方法不對導致。不泡筆直接洗洗毛筆,最好是在一個固定的器皿裡,比如盆子、洗面池等。把毛筆泡在一定量的水裡,水也不用太多,能覆蓋到毛筆就好了。
  • 你那不叫洗毛筆,叫毀毛筆!
    很多書法愛好者的毛筆容易掉毛或開裂等問題,有些時候是毛筆本身質量問題,但也有大量書友,是洗筆方法不對導致。不會洗毛筆,就是毀毛筆!硯臺可以不經常洗,隔夜的墨,謂之宿墨。毛筆就萬萬不能偷懶,因為毛筆會褪毛,筆毫會折斷,筆桿會開裂,甚至彎曲。況且在如今,好的毛筆必然價格不菲,寫出滿意的作品,自然得仰仗於好的毛筆。
  • 毛筆 | 最全面的毛筆保養小貼士,滿滿乾貨
    筆有「四德」毛筆有「四德」之說,一支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點。在選購新筆時,大家就可以先注意這幾點。畢竟只有好毛筆,才談得上「保養」二字。說明毫毛長短一致,沒有空隙,這樣的毛筆受力均勻。這樣的毛筆在這種方向運筆時都能發力,不圓的毛筆,寫出來的就會「瘦」,缺乏筆意。
  • 筆造萬端傳千年:簡論毛筆的名稱及形制流變
    三是出現將新毛筆簪插在頭上做裝飾的「簪白筆」。漢代發現的毛筆實物較多。1931年,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河(弱水)地區漢代居延烽燧遺址,發現的一支西漢初毛筆,即漢居延筆,筆桿木質。1972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49號東漢墓中先後出土了兩支毛筆,杆為竹製,刻有隸書「白馬作」三字。外覆黃褐色狼毫,筆尖為紫色,筆桿上細下粗。又在同址2號墓,出土毛筆一支,筆桿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