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陳健,上海人,古墨及毛筆收藏鑑賞家。
鼎和鼐都是商周時期貴族的烹製食物用器。說文解字載 :「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鼐 、鼎之絕大者。鼐就是最大的鼎意思。西周是有九鼎在周天子的廟堂裡 ,是權利的象徵。問鼎中原這詞就是想取得政權的婉轉說法。這鼎是權力象徵 ,因之調和鼎鼐引申義就是治理國家大事了。中國的語言文字的廣博和深髓是通過曲折的方式表達。
那麼幾位吃貨圍著鼎調味的場景 ,為什麼會跑到筆桿上去呢。原來調和大鼎引申治國安邦 ,國事當然是宰相一類的飽學之士學問的人來擔當的。如何成為學問的人也只有學習 ,學習是理不開筆墨紙硯的了 ,這樣筆和調鼎曲折的聯繫了。店家刻這款是激勵學子刻苦讀書 ,百年世家唯讀書一事。書中自有顏如玉 ,車馬行 ,黃金屋 ,成為棟梁宰輔之材是每位士子的想往 。
讀書人握著 ,調和鼎鼐 的毛筆 ,進士及第 ,登天子堂 ,「調和鼎鼐 」多麼有誘惑力啊。真的很讚嘆!
古人的表達方式 ,曲折婉轉又不失風雅。修養的境界高邈綿長。英國文學的意識流派講究意識的不可分割性 ,指出意識中的每個鮮明意象都是浸染在圍繞它們流淌的活水中。中國流淌的活水就是四書五經的滋養 在某個角落裡感染著你 ,牽動著你 、勾引著你 、沁入內心的一味藥石吧。謹祝各位友人子女學業大進,期待廟堂調和鼎鼐。
參考閱讀:
漁隱山房
新一鑑齋書齋
圍爐煮茶
馬未都 | 收藏的品味與審美
陳洪綬:生命清供
人到中年 半卷閒書一壺茶
永遠的曇花 —— 晚清民國時期的武漢文房產業
上海工藝羊毫毛筆
安可以竹頭木屑而小之——《古筆考:漢唐古筆文獻與文物》述評
《蘭亭序》與鼠須筆考辨
蠡測「二王時代」的筆
雞距筆考
散卓筆考
棗心筆考
宋代毛筆形制的變遷與蘇、黃的書風
古代毛筆研究現狀綜述
明式家具文章索引(2019.11.7)
硯 之 索引(2019.11.8)
梅枝紋老坑端硯
墨 之 索引(2019.5.30)
茶器文章索引(2019.6.7)
錫制花口茶倉
請點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一鑑齋微店
加關注後,點左下方「導讀」查看推薦文章。
要查詢更多明式家具及文房文章,
請百度搜索「一鑑齋」博客。
頭條「一鑑齋」、「漁隱山房」為關聯自媒體
請點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一鑑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