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2020-12-14 三個老農民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這些俗語,經過了人們的口耳相傳,傳承到了現在。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人生苦短的。

這些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佔據主要地位了,但是還存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俗語已經成為了家中老人的飯後雜談,將這些智慧傳授給家中的孩子們。「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俗語相信朋友們都聽過。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伸手不打笑臉人

首先,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它的意思就是人們不會打笑著和自己說話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免會與人因為某些誤會,產生一點不開心的事。但是只要有一方態度很好,對待另一方笑臉相迎,那麼兩個人產生的矛盾也會隨之迎刃而解。

就比如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兩個人同為朝廷官員,廉頗是一位武將,藺相如是一位文官。但是廉頗一直很嫉妒藺相如升官升的很快,隨後便開始做一些事,想要侮辱藺相如。不過後來隨之聽到了藺相如對自己的評價和他的愛國之心,便下定決心去請罪。

隨後,他便脫掉上衣,背上帶刺的荊棘,走路來到了藺相如的家裡。主動承認了自己的嫉妒之心,兩個人也握手言歡,成就了負荊請罪這一段佳話,彼此成了生死之交。這段故事也隨之流傳了下來,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我想,我們的祖先們之所以留下這句話,就是希望我們在和別人產生矛盾時,只要有一個人退一步,一切也就恢復得風平浪靜。所以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句俗語,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開口不罵送禮人

其實,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就是「開口不罵送禮人」。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的意思就是人們從來不會罵給自己送禮物的人。這也是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解決矛盾的小方法,和好朋友們生氣了,如果不好意思道歉,就可以嘗試給她買一些小禮物,這樣矛盾危機也會解除了。

過去的時候,人們之間產生誤會了,往往男方都會帶一瓶酒和一點小禮物到對方家裡,對方看到了也會笑臉迎進門。隨後兩個人推杯換盞,喝了幾杯,聊了聊天,誤會說開了,友誼的小船就會繼續揚帆遠航了。所以我們的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這句俗語,用處也是非常大的。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對於這句俗語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理解。你還知道哪些特別經典的俗語呢?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俗語: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下一句才更經典,道盡世態炎涼
    中華上下五千年,民間也誕生了大量的俗語、諺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經驗,對於今天我們為人處世有著寶貴的指導意義。比如這句我們常說的「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就是奉勸我們戒酒戒色。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後半句更經典,說透為人處世之道
    所以,掌握為人處世的哲學,才能應變自如,更容易取得成功,過上幸福生活。幾千年來,古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充滿智慧的俗語,雖然時代不斷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但有些道理亙古不變,不少俗語依舊經典無比,深刻領悟其中含義,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比如這樣一句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怎麼理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大道理,在如今看來仍然有借鑑意義。比如這句俗語:「不嫖莫賺,不賭莫看」。就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看完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慢慢長大後,才知道,這些老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聽老人說起這些話。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一句更精髓,老祖宗的話完美詮釋人性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俗語文化隨著民俗文化的發展,而逐漸興起,並且活躍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俗語都是古人留下的比較有道理的話語,其中有一些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有生產生活中的經驗,老祖宗們將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總結成一句通俗的話語,並且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民間俗語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也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男人嘴巴大,就能混得很好。那麼這個嘴大就真的是嘴巴大麼?其實不然,這裡的最大指的是男人口才好,能說會道、情商高。
  • 【幽你一默】伸手不打笑臉人
    1、有天,我把老爸惹火了,他要來打我,我想起我媽的話:伸手不打笑臉人,就衝他露齒一笑。吃棗:「每天三個棗,八十不顯老。」蘿蔔:「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牛奶:「睡前一杯奶,做夢更精彩。」雞蛋:「早餐一個蛋,身體才會棒。」就算是喝水,也能扯出一句話來:「一天兩壺水,美得像個鬼。」老公是初中語文老師。一次跟他去釣魚,釣的都是還不到一兩的小鯉魚。結果,他把魚扔河裡了說:「太小了!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句話聽著有點粗俗,但其中道理卻很讓人受用。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道出了成功的精髓
    這種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但低俗而不庸俗,簡明扼要,更非常容易讓最底層勞動者接納和了解。今日這句俗語很有可能很多人都聽聞過,那便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實際上下一句才算是經典,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理解的人離取得成功很近!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給男人的忠告
    所以就有了一些民間俗語、智慧格言的出現,通俗易懂,便於記憶,傳播得更廣,影響也更深。《增廣賢文》就是一部記錄了中國民間俗語、智慧格言的啟蒙,裡面的很多俗語,對今天的我們依然很有啟發。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給男人的忠告酒不護賢酒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與茶文化一樣深入中國人的精神。中華文化有很多關於酒的傳統和佳話,李白大醉,寫出名篇《將進酒》,千古流傳。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人活一世離不開朋友,特別是一些常年在外的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能夠結交一個好的朋友,可能會為我們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而且還能得到一些經驗。如果介紹一個壞的朋友,可能會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怎樣交朋友呢?
  • 伸手不打笑臉人,美語刀下能留人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美語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語言能使刀下留人,這是語言有說服力的表現,是一種福報,而最好的語言修煉,就是念經持咒。  我有一個遠方的親戚叫斯達甲,年輕的時候,家裡給他定了娃娃親,他不樂意,就離開了馬爾康,跑到噶陀寺去修行,準備出家當喇嘛。但他還沒當上喇嘛,就解放了,因為政策原因隨緣參加了工作。他從小特別虔誠,嘴巴總是不停在念六字大明咒,白天在念,晚上還在念,很少停下來。因為嘴巴總是在動,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的嘴巴有毛病。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最經典的是下半句,跟老祖宗學習觀人術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輕易的識別賢人,重用賢人,《智囊全集》中的識人智慧功不可沒,曾國藩也將自己的一些識人察人之法總結成法則寫進了《冰鑑》中。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那些成大事的人,都具備一定的識人能力。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古時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沒肉,這種人大多是很有頭腦,所以我們跟這樣的人待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小心吃虧。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而古人也是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擁有生活智慧。很多民間俗語看似很淺顯,但卻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這些由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真諦,只有在親身體會之後,才能徹底讀懂其中的深意。
  • 農村俗語:「窮算命,富燒香」,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經驗之談
    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隱藏了一句,叫做「不窮不富心不慌」,這句話才是整個俗語的精髓所在,這句話正是道出了一些出世之人的思想,不僅說出了知足常樂的珍貴之處通過這句俗語,我們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古人對於當時社會的深刻思考,同時為了警醒後代,不讓其陷入這個境遇,所以才說出這句話,其實只要我們做事無愧於心,踏踏實實工作賺錢,自然就可以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
  • 老祖宗常說「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這是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老祖宗講的這樣一句俗語「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這句是什麼意思呢?「濃霜偏打無根草」,這前半句中無根草有兩個意思,分別指的是寄生於其他植物上的菟絲子和紮根不深的植物。因此,我們做人做事要找準位置和方向,做好抵抗風險的準備,努力向前,不做無根草,力爭做屹立不倒的強者。其實,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還有很多!俗語雖然聽起來不那麼悅耳,一般人覺得俗語就是瞎扯淡的,覺得拿不上來臺面。但是,每一句俗語都反映出背後的一個社會道理,處世的智慧!
  • 俗語中有「四大急」,究竟有哪些急事?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我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流傳在民間的俗語文化,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的一種文化形式。俗語,又稱老話或者民間諺語,俗語本身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雖然看上去粗糙簡陋,但是細細品讀卻能感悟出很多人生道理。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老祖宗婚姻中的智慧,中年人值得一看
    老祖宗都喜歡從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總結道理,以前發生的事情都總結為簡單好記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來自老祖宗經驗智慧,所以也成為了很多後輩為人處事的生活準則,其中就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個又是怎麼回事呢?生活不缺智慧,而是缺乏發現的眼睛,當我們現在感到迷茫,想要改變生活時,不妨多看看老祖宗的話,從這些內容上吸取為人處世的道理,一步步改變壞習慣,對我們的發展就是幫助。簡單的一句俗語,其中的道理,就能讓我們獲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增長我們的見識,這就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