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則生』,『自利』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沒有『自利』,人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動力;而『利他則久』,『利他』也是人類天性中的一部分,沒有『利他』,人的生活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最終只會是一敗塗地。
做人絕對不可以自私自利,一定要有廣闊的胸襟和捨己為人的胸懷,如此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稻盛和夫
被問到究竟是什麼才能做到您這樣的地步呢?
稻盛和夫的回答很簡潔明了:不過是在做任何經營決策時,都依據了「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判斷原則。他認為,要用「利他之心」去經營企業,利他之心就是一顆正確的心。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企業經營者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一次,稻盛和夫旗下的京瓷公司員工因為需要婚房才能結婚,這名員工貸款,借錢,但是由於數額實在太大,沒湊到付房子的首付,日本那邊有個習俗就是,在雙方見過父母以後,都同意結婚,但是如果男方那邊沒有提供房屋,有可能會直接不同意。
正當這名員工焦躁不安地做著工作,心裡想著是要怎麼解決這房錢的事,稻盛和夫碰巧來視察,無意中聽到這個消息,就直接找到那個員工,考慮到你為公司盡心工作,公司決定安排一套75平方米的公寓,作為你的結婚新房。
這名員工聽到震驚了,要知道自己才在公司工作不過一年多,稻盛和夫為了幫助他就以他工作盡心為理由。當時這名員工就在心裡暗暗決定,一定要好好盡心做事,認真學習新知識來報答稻盛和夫對自己的大恩。
再到後來,這名員工可以說憑著那股拼勁,逐漸的成為了稻盛和夫的得力助手,甚至有其他的公司提出上千萬年薪和總經理的職位來挖他,但是,他都拒絕了,甘願做稻盛和夫身邊的小助手。當被問到為什麼會拒絕的時候,他笑著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稻盛和夫先生幫助了我,沒有稻盛和夫先生,我現在可能還是單身漢一個,還是碌碌無為,可以說,沒有稻盛和夫,我今天不會家庭美滿,更不會拼命的去學習。
可能對於稻盛和夫來說,當時也是為了幫助他一把,並沒有想要這名員工的回報,稻盛和夫也知道,多做一些對員工有利的事,這會讓他們心存感激、感恩。
這算是對員工的投入,當你的員工帶著感激以及感恩之情去做事,那麼員工就會用百分百的激情去對待工作,這對於企業是百利而無一害。
稻盛和夫說:「經營企業和生活是一樣的,只有時刻考慮到員工的利益,發現他們生活中的難題,然後想辦法去幫他們解決,他們才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企業工作。
要知道,企業最重要就是員工,員工失去動力了以後,那麼企業的經營效益一定不會得到提升、
只有消除他們的顧慮,他們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所以,作為一名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時刻替員工著想,將他們面臨的困難都扼殺在搖籃裡。」
後記: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心的過程,在得意的時候,需要學會謙虛;在失意的時候,更要學會堅強。如果你也想學習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的精髓,推薦大家看看這本《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願你未來的路上,可以做到始於心,終於心。
本書是他一生職業生涯的全面復盤,是集他一生大成之作,更是超過半個世紀經營智慧的凝結升華。
稻盛和夫用他一生的實踐證明,只要憑著利他心、感恩心、謙卑心、積極心、強韌心,堅持貫徹正道,時刻培養美好心根,積極實踐,沒有人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