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陌生清潔工,為何讓稻盛和夫熱淚盈眶?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正和島標準

12月6日,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岫雲應邀到訪浙江工商大學,為浙商大600餘師生和杭州、寧波、溫州三地盛和塾150位塾生作了一場題為《稻盛人生哲學的精髓》的精彩分享,以下為問答實錄。

口 述:曹岫雲

制度設計:

基於「人性惡」還是「人性善」?

問:作為人,何為正確?對於每個人而言,標準恐怕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生長環境都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更是千差萬別。曹老師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曹岫云:這是一個很好而且很重要的問題。謝謝你提出這個有代表性的問題。但請你繼續思考和追問下去。

的確,如你所說,因為各人成長環境等要素不同,所以價值判斷的基準也不同。如果從個人得失或好惡出發來判斷,對於「何為正確」的答案當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然而,「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問題追根究底,最後無非是一個利己和利他平衡的問題。

稻盛先生剛進日航,在幹部會上他開誠布公說:「我判斷事情是有基準的,這個基準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

日航幹部們一時反應不過來。

稻盛說:「大家反應不過來沒關係。但請你們把這句話放在腦海裡,遇到問題時,把這句話拿出來對照,然後採取行動。」

當有的幹部表示靠這種小孩都懂的道理無法拯救日航時,稻盛就發怒了:「連作為人應該做的好事和不應該做的壞事都分不清,連這樣的判斷基準都不能理解、不願接受、不肯實踐的人,請你們趕快辭職。因為靠這樣的人無法重建曰航。」

作為人,何為正確?這一判斷基準,換句話說,就是判斷基準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惡。再換句話說,做人做事的出發點不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

這有可能做到嗎?完全可能。因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為堯舜」;「知善知惡是良知」。 這些古訓道破了我們人的本質特性。

但有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是自私的動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權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以是非善惡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斷的基準,是根本不可能的,是違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學是十足的虛偽。

然而,稻盛先生認為,善惡在人心中同居,而我們人有選擇的自由。我想稱「人為萬物之靈」,主要就「靈」在這裡。就是說,人雖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有假醜惡的一面,假醜惡這個「心中賊」雖然難破,有時還很猖獗,然而,它卻不是我們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良知,是真善美。

因為人有假醜惡的一面,再好的人也難免一時糊塗。所以在制度設計上,應該基於人性惡的理論,建立玻璃般透明、多重確認、一一對應等制約機制。

但更多更重要的應該是基於人性善的理論,領導人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帶領大家,把人的本質特性即真善美發揚光大。

稻盛先生就是這麼幹的。他用他的利他哲學,言教身教,僅僅一年,就改變了日航三萬二千名員工的意識,讓眾人的真善美煥發出來,每個人每天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工作,不斷改革改進。這麼做的結果,日航的業績一下子從谷底飆升至峰頂,達到全世界航空業第一,並遙遙領先。這個事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對照反省。

作為人,

應該正直,不應該虛偽;

應該勤奮,不應該懶惰;

應該謙虛,不應該傲慢;

應該勇敢,不應該卑怯;

應該知足,不應該貪婪;

應該樂觀,不應該悲觀;

應該自利也利他,不應該損人利己,損公肥私。

換句話說,就是按照我們人與生俱來的良心良知辦事。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利他也利己。

這就是人生的真理。這與人的出生成長環境、所受教育、國家民族的差異沒有關係。它是超越國家、民族、人種、語言、行業、男女老幼甚至超越時代的普遍性的真理。

人與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具備同樣的良知。人與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有沒有覺悟良知,並將良知在實踐中發揚光大。這就是王陽明先生所說:

誰人不有良知在,得知良知卻是誰。

有沒有覺悟良知?

正由於這個不同,才會產生種種的不同。然而,按良知辦事,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基準是不變的,是巍然不動的。區別在於,是遵循還是違背。

做好三點,賺錢只是順便

問:每個人對於成功的理解都不同。請問您的經歷中有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人生教訓?您對於成功有什麼看法呢?

曹岫云:你說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都不同。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確實,有人認為賺錢多就算成功,有人認為名氣大就算成動,有人認為地位高就算成功。但事實證明,錢多官大名氣大並不一定成功。或者一時成功,後來又失敗了。

雖然對成功的理解因人而異,但成功是有法則的。遵循這個法則,就能成功,違背這個法則,就一定失敗。

這個法則最正確最精彩的總結,不是別的,就是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成功=價值觀(-100~+100 )×努力(0~100 )×能力(0~100 )

我自己的切身經驗也證明了這個方程式的正確無誤。

首先,人要勤奮。沒聽說過懶漢能夠成功的。勤奮是我人生的基本經驗。比如我自學日語,很用功,後來派上了用場。

其次,要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有一點商業頭腦,又學了日語,又碰上改革開放,才會抓住同日商合作辦企業的機會,使我的人生產生第一個飛躍。另外,用文字表達思想,我有自信,所以我翻譯了許多書,自己寫了三本書,並有緣與偉人稻盛相識。

曹岫雲與稻盛和夫先生合影

最後,最重要的是要覺悟,覺悟什麼呢?覺悟人的本質是真善美,是良知,並把它發揚光大,這是我在學習稻盛利他哲學中領悟的。所以我才會努力用利他精神傳播利他哲學,這才能夠與眾多盛和塾的企業家一起,打開了局面。這是我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飛躍。當然這件事還僅僅是開始。

做自己擅長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全身心投入。

做利他的事,做社會需要的事,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

做賺錢的事。事業才能持續。

把前三項做好,賺錢往往只是結果。

這就是我理解的成功。

騙子不可能「長期繁榮」

問:在現代商業背景下,存在許多偷稅漏稅現象,但有人因此賺錢賺得盆滿缽滿。相反,有的人恪守商業道德卻被市場擠壓的難以生存。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曹岫云:不僅是你說的偷稅漏稅致富,還有走私盜版致富,假冒偽劣致富,官商勾結致富,以權謀私致富等等。這些都是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中出現的腐敗和扭曲。比如不久前的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居然做了兩億美金的假帳,自己身敗名裂,還影響國家信譽。

要研究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才有根治的可能。我們國家有關部門也在不斷探討並解決這類問題,應該說也取得了不少成績。

而我們一貫倡導的稻盛哲學,核心就是以是非善惡,不是以利害得失,作為判斷和行動的基準。實踐這一條,就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首先是各級領導人帶頭廉潔奉公,同時建立制約機制,健全各種規範,也很重要。

但關鍵還是人的心。不管機制多麼健全,規範多麼嚴密,居心不良的經營者不可能杜絕。必須改變人的心才行。怎麼改變?稻盛先生的利他哲學及其實踐具備珍貴的參考價值。最近出版的稻盛著作《心》,6個月暢銷60萬冊,就說明這個學說,所謂「以心為本」的經營,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

恪守商業道德,同時又拼命努力的人和企業,應該說不僅有生存空間,而且從長遠看,還是大有可為的。關鍵還是自身的努力,努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以及新需求,只要努力到位,上蒼決不會虧待他們。

恪守商業道德,同時拼命努力,持之以恆,精益求精。具備這種不動如山的信念,經營者與全體幹部員工團結奮鬥,就能克服困難,創造新局面。這一點不僅稻盛先生的企業做出了卓越的榜樣,而且我們盛和塾的許多企業家都做得很出色。案例很豐富。相反,那些靠欺騙犯法發財的人,免子尾巴長不了。

騙子長期繁榮,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

如何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問:稻盛和夫曾說,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率恐怕是幾萬分之一。那我們以後應該怎麼讓自己喜歡上一個無聊甚至可能是討厭的工作?

曹岫云:許多年輕人實際上很難分清什麼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什麼是自己討厭的工作。原以為喜歡,碰到挫折後又轉為討厭。比如有的人喜歡當明星,但一上臺就出洋相。馬上就從喜歡轉為討厭。

相反,原來並不喜歡,但由於某種原因,又不得不幹。而在認真幹的過程中,感覺到這工作很有意思,很有價值。鑽進去後,更覺別有洞天。於是越幹越有勁,以至幹出一番大事業。

稻盛就是這樣。他的志願是有機化學。開始時對陶瓷這個無機化學的領域亳無興趣。因為當時能找到工作就算不錯了,沒有選擇的自由。所以,他不得不幹他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工作。但一旦認真幹,他就感到這裡面挺有學問的。特別是幹出了成果後,周圍人對他刮目相看,在自信升起的同時,興趣也強烈起來。不僅喜歡,而且簡直愛不釋手。於是拼命鑽研,再辛苦也不在話下,結果把這項工作做到了極致,創造了所謂「又一個新石器時代」。

所謂無聊甚至討厭的工作,往往不過是自己浮躁情緒的反映。

哪怕是讓人小看的清潔工,有人因為認真投入並不斷鑽研,後來甚至做了清潔公司的老闆。公司規模還不小。

當然真正不適合自己,無法發揮自身特長的工作,或者人際關係無法處理,可以轉行或跳槽。現在選擇機會多了。但如果幹什麼都心不在焉,或喜新厭舊。那麼,什麼工作都無聊、討厭,或變得無聊、討厭。自己的人生就會可悲可憐。

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工作的問題。

人生順利好,還是挫折好?

問:稻盛和夫先生認為,順利的人生並不會優於艱苦的人生,因為挫折能使人成長起來。但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千辛萬苦換取的舒適生活可能只是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從出生就擁有的。這些命運的不公時常困擾著我們,我們又該如何平衡命運不公所導致的失落呢?

曹岫云:你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人生順利好,還是有挫折好?人都想有好運,希望生活順風順水,但人是有命運的。

比如稻盛出生在貧困家庭,升學不順利,13歲患上肺結核,又遭遇戰爭。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業又進了個虧損企業,還與領導關係搞僵。

他雖然也很痛苦,但挫折和痛苦磨練了他,鍛鍊了他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用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對待困難,特別是建立了他的人生哲學以後,按哲學指引的方向,不斷奮鬥,後來基本上就是一帆風順了,結果事業隆盛。當然,如果缺乏正確的人生哲學,困難和挫折就能把人的精神壓垮。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另外,人生太順,條件太優越,或年輕時就有很大成就的人,如果因此傲慢了懈怠了,他的人生也可能急轉直下。這也不乏其例。

所以關鍵不是順利和挫折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對待成功和挫折的態度,這才是決定性的。

挫折失敗是考驗。老天爺正在注視著我們,看我們怎麼接受失敗的考驗。只要我們不失去希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失敗情況下,咬牙挺住,仍然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就可能有飛躍性進步。失敗是成功之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同時成功也是考驗。成功後是否驕傲,是否懈怠,老天爺也在看著我們。成功後保持謙虛,繼續努力,成功就是繼續成功之母。

第二個問題。學生中的富二代、官二代出生就很優越,人生的起跑線就不同。這種命運的不公怎麼看?

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問題,程度不同而已。

稻盛出身貧民,班上有位富家子弟。班主任老師還嫌貧愛富,偏袒有錢人的小孩,對學生不公平,這讓稻盛十分反感。但稻盛當了知名企業家以後,這位富家子弟還來投奔稻盛。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來為稻盛打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的命運是變化的。

富二代、官二代中有優秀的,也有紈絝子弟。窮人出身的,有通過奮鬥改變命運,大有出息的,也有不思進取,懶惰成習,只想依賴別人,依賴社會救濟的人。

我自己小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許多同學各方麵條件都比我優越。還有,我在大學時期遭受過嚴重挫折,接著又承受了失戀的痛苦。但恰恰是這段經歷成了我終生的寶貴財富,以致當我遇到稻盛先生和稻盛哲學時,頓覺撥雲見日,豁然開朗。沒有受過太大挫折,那些條件比我好的同學現在都看好我。

人生是馬拉松,在漫長的人生中,起跑晚一點沒關係。只要努力奔跑,持續努力並不斷改進,就能後來居上。所以,不必羨慕條件好的人,也不必因家庭或自身條件差而自卑。自艾自怨沒有意義。拿出勇氣和志氣,努力奮鬥就好。

自己的人生歸根結底由自己決定,怨天尤人無濟於事。

一位清潔工的善舉,讓稻盛和夫熱淚盈眶

問:相信稻盛哲學能夠幫助我們走向成功,但我們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實現人生成功的方式方法更是千差萬別。我認為成功並無捷徑,而追求成功的過程又太累,我們能不能只做一個平凡人?

曹岫云:你提的問題很真實,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謝謝你。

你說成功定義因人而異,成功路徑千差萬別。這說得對。說成功沒有捷徑,這也很對。你說成功很累,也有道理。不過,工作雖累,但如果喜歡工作,樂在其中,心不累的話,也就不覺得累。

相反,太閒太無聊,打牌抽菸,沒出息,內心空虛,而生活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加重,反而活得很累。這樣的人也不少。

凡事只是開頭難。正如用火箭發射衛星,需要巨大的能量。但衛星一旦進入軌道,它飛行產生的離心力,與地球引力平衡時,不需要特別的能量,它就能不斷循環。

不想出人頭地,做一個平凡的人,這也不失為一種人生選擇。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

但是平凡人與平凡人之間,往往差異也很大。舉個例子:稻盛出家當和尚,託缽化緣。初冬時節,戴鬥笠,穿草鞋,背著米袋,腳上滲血,一天下來,又累又餓。這時,一位打掃公園的老婦人看到他,把掃帚一放,匆匆跑過來,往他兜裡放了500日元,體貼地說,你餓了吧,買個麵包吃吧。

看來她不是有錢人,不過是個清潔工,但施捨那500日元卻沒有任何的猶豫,也沒有絲毫的傲氣,那顆純粹的慈悲之心,一下子把稻盛感動得熱淚盈眶。

把自己的事情擱在一邊,先去關心別人,這種自然流露的熱心腸的行為,讓稻盛感覺到,那是自己從未有過的、至高無上的幸福。因為從這位平凡的老婦人身上,稻盛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稻盛這個大老闆,搞慈善事業花錢似流水,設立的慈善財團有上千個億的資金。卻為這老婦人區區100日元而感激涕零。

我想說的是,像這位老婦人一樣,充滿愛心的平凡,和只顧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庸俗的平凡,這之間差距很大。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幸福和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靈魂的磨鍊
    真正讓稻盛和夫覺醒,是他的一次成功案例。稻盛和夫出生於日本鹿兒島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經常和人打架,被學校老師叫家長,成績也差,高考考了兩次,上的還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學。有一次,稻盛和夫家裡的親人生病了,稻盛和夫怕被傳染,每次經過那個房間都捂著鼻子經過,反觀他的父親母親則為病人端茶倒水,親密伺候他。結果呢,他父母一點事沒有,而怕被傳染的稻盛和夫反而被傳染了。
  • 稻盛和夫:我這輩子有幸體會過一次
    ——稻盛和夫人開悟時是啥樣的感覺?稻盛和夫:我這輩子有幸體會過一次人在面對衰老生死時總是感受頗多,多數人都抱著遺憾而去,活著的人認為生命也就如此,在一剎那間就一切皆無,生命就這樣永遠結束了。有位主持人問稻盛和夫開悟時是什麼感覺?稻盛和夫說,他這輩子就感受過一次,那是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覺,是讓每一個細胞都能感受到的幸福,是這輩子從未有過的感受。
  • 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讓任正非自愧不如:我們只有追隨的份
    稻盛和夫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78歲又在日本首相的再三邀請下,再度出山,挽救瀕臨倒閉的日航,堪稱世界經營奇蹟。稻盛和夫生於日本鹿兒島,小時候家道中落,一家人生活艱難。但當時的稻盛和夫卻顧著玩,跟人打架。
  • 億萬身家稻盛和夫,剃度出家遇清潔工給硬幣,頓悟後1年救活日航
    這句話不知觸動多少人的心;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碗雞湯,而對於稻盛和夫: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越是磨難時,卻是修心時。稻盛和夫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光芒萬丈,他出生在鄉下破產家庭,畢業三流大學,入職即將破產的企業,而這些對於稻盛和夫而言,所經歷的挫折和苦難,無一不是在困境中錘鍊而成。
  • 別被稻盛和夫忽悠了
  • 《心》: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是很多企業家們追逐的榜樣。他用自己的人生哲學經營出京瓷,KDDI 兩家世界 500 強企業。另外,他在危難之際受任日本航空會長,並且帶領日航轉危為安,重回行業寶座。
  • 稻盛和夫:我這輩子也就只體驗過一次
    稻盛和夫說過:「人死後,肉體會消亡,但靈魂永不消滅。」只要有了信仰,那麼現世的死亡就是從靈魂開始有了新的徵程,只是換了一個新的時空。之前稻盛和夫在參加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問:「稻盛先生,您開悟時的感覺是什麼樣的?」稻盛和夫認真地回答:「這輩子我也就體會過一次這個感覺,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但是非常的幸福。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感受到這輩子從未有過的幸福。」
  • 稻盛和夫一生偶像是王陽明,中國人對他的哲學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近年來,中國掀起了學習稻盛和夫哲學的熱潮。日本東京電視臺報導了這一現象。他們對中日關係不友好感到非常驚訝。稻盛和夫為何掀起如此熱潮。對於稻盛和夫來說,中國的頂級企業家們也非常佩服他。有一次華為總裁任正非出席論壇。一些專家沒完沒了地談論稻盛和夫的哲學,說他是做陶瓷的。任正非立刻打斷他:「你不認識稻盛和夫。
  • 稻盛和夫:12歲身患重病沒有倒下,27歲白手起家創立全國500強
    而稻盛和夫就是那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還淡定自若的那個人。在12歲被傳染了結核病差點死掉,考大學也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東京大學,你以為他的人生從此沒落了嗎?並沒有!稻盛和夫的第一個工作很糟糕,工作環境和待遇條件都很差,同期的同事都紛紛辭職,最終只留下了稻盛和夫一人。
  • 稻盛和夫:你內心的藍圖,就是你的人生
    當我們還流連在稻盛和夫《活法》、《幹法》所呈現的心靈世界,為其書寫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嘆時,他卻又一次華麗亮相,奉獻出了自己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戰亂時期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年幼時曾染上肺結核,險些丟掉性命,在學業上也是磕磕絆絆。大學畢業後,作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稻盛和夫進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在條件匱乏、未來不明的境遇中,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稻盛和夫不想怨天尤人,而是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嘗試改變自己的人生。
  • 宋文洲: 別被稻盛和夫忽悠了
    昨天,國內某著名商學院院長打來電話,讓我幫他請稻盛和夫來講學。「稻盛來了,我這裡的名聲就有了,真是拜託了。」院長的態度誠懇。  我儘管沒有拒絕,但心裡難免納悶。國人還是保留著文革時代的思考習慣啊,沒榜樣就是玩不轉。放著那麼多優秀的中國企業家不請教,偏要去找即使在日本都沒人能效法的稻盛先生。
  • 曹岫雲答學生九問:稻盛和夫是通過光明大道到達巨大成功的典範
    2020年12月6日,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稻盛和夫著作中文版主要譯者曹岫雲老師應邀到訪浙江工商大學。曹老師為浙商大600餘師生和杭州、寧波、溫州三地盛和塾150位塾生奉獻了一場題為《稻盛人生哲學的精髓》的精彩分享。眾多師生沉浸於稻盛哲學的分享中,不知不覺度過了2個多小時,大大超出了預計的時間。
  • 稻盛和夫:我的成功經驗,並沒有太過複雜,總結起來就一個詞
    可是好景不長,日益垮塌的公司業務考驗每一個公司員工的精神承受力,也撩撥著大家的忍耐決心,當然包括年紀尚輕的稻盛和夫。公司危急關頭,不少的員工各自盤算,打起私利的小九九,稻盛和夫曾經的同學,現在的同事都在勸他趕快跳槽,離開這個拖欠工資的黑洞。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稻盛和夫,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學問精深的哲學家,在獨特的經營哲學的指導下,他一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評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這樣一個經營之聖曾經說過:「執著而強烈的信念才是成功的基石。」
  • 沒錢沒人脈時,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馬雲任正非:學到了
    稻盛和夫在全球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企業家。因為稻盛和夫被稱為「經營之聖」而且是日本四大「經營之聖」還在人世的一位,另外三位都已經相繼離世。季羨林先生曾評價稻盛和夫:「根據我幾十年來的觀察,稻盛和夫先生既是一位企業家又是一位哲學家,這樣的人簡直鳳毛麟角
  • 稻盛和夫「三招」制服美國人,乖乖為他出力
    看著生產線上居高不下的次品率,稻盛和夫來到技術人員的辦公室,卻發現這些人不是在翹腿喝咖啡,就是在打私人電話聊天。沒人理睬這個黃皮膚、態度恭謙的亞洲人。稻盛和夫拉了把椅子坐下來,和他們交流為何不去指導工人作業?
  • 稻盛和夫告誡當代年輕人:當你特別難熬的時候,不妨嘗試這3件事
    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評價他:「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他的成就和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他就是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很小的時候,家裡就破產了,年輕的時候又染上了肺結核,讓他在陰影中度過了童年,高中學習成績平平,只考上了不入流的大學。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一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KDDI,還救回了即將破產的日航,並將日航也帶進了500強之內。他既是一位不凡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位學問精深的哲學家,他所取得的成就很大原因就是由於他的獨特的經營哲學的指導。
  •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書會第三期舉行
    11月18日下午,漳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雲霄光電產業集群平臺攜手漳州市永豐餘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在商業大廈11樓共同舉辦"《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書會第三期"。本次讀書會旨在幫助企業通過學習《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一書了解企業管理學理論的精華,化繁為簡,重新建構企業管理思考模式。近30名學員參加了本次讀書會。本次讀書會由永豐餘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張家銘老師主持。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多來看看
    說起稻盛和夫,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日本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因為他在日本有一個稱號叫做「經營之聖」,而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不僅僅稻盛和夫有一個商業頭腦,而且對於教育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部作品——《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讀到一本好書,的確是人生之幸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可以說是書中的佼佼者,你細讀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這書中有很多的話語都會打動你,甚至會讓你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