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通常大家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於是,問了一下「度娘」。「度娘」給出的不外以下幾種因素:遺傳、環境、飲食、運動、情緒等。
不可否認,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一個人壽命的長短,但這些因素是以什麼方式,通過什麼機理來影響壽命的,卻找不到一個統一的、合理的解釋。
其實,咱們的老祖宗已經就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闡釋力非常強大、可以將上述所有因素都囊括進去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元炁。即人的壽命是由元炁決定的。
每個人出生之時,由天地及爹媽給他或她的元炁是一個定數,每個人天賦所秉的元炁是不一樣的,這些元炁,是給他們用一輩子的。元炁耗盡了,人也就死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遺傳」因素。我們給人算八字,排四柱,算的也是這個玩意。
元炁又叫先天元炁,藏於腎中,故曰腎為先天之本。《黃帝內經》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謂「天真」,即指先天稟賦的真元之氣。
養生的目標,不外健康與長壽二者,這也是道家養生所追求的目標。健康與長壽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有時甚至還互相衝突的概念。健康之人未必長壽,長壽之人也未必健康,既健康,又長壽,才是道家養生的核心所在。
道家養生的一切,都與元炁有關,是故,《黃帝內經》 才將「上古天真論」放在第一篇,這是《黃帝內經》的總綱。
有鑑於此,道家養生一般從兩方面著手,一為節流,二為開源。節流者,即減少元炁的消耗或降低元炁的消耗速度。開源者,即為盜天地之靈氣為我所用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曰:「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我常對人說,人類一切疾病(不包括先天性疾病)都是自找的,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與不良的性情引起的。藥物再好,醫生再厲害,對你的幫助都是有限的、暫時的,病根就在於自己,因此,要想不生病或少生病,得從改變自己做起,即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與不良的性情,因為這些不良習慣與性情會或堵塞你的氣脈,或加快元炁的消耗速度。
所以,我教他們首先要修性,以避免為「內邪」所傷。「內邪」者,情志也。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只有做到了情緒平和,「恬淡虛無」,才能避免我們的內臟受傷。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減少我們與他人或這個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的衝突,以免招來無妄之災。
其次,要避免為「外邪」所傷。「外邪」者,「六淫」也,外界環境中一切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因素也。調生活起居、調飲食、擇風水,總之,順應外界的與內在的自然,都是為了避免為「外邪」所傷,以減少元炁的消耗。
要想身體健康,適當的運動或鍛鍊是必不可少的。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害了不少人,因為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是有益於健康或長壽的。運動是把「雙刃劍」,它的好處在於可以活氣血,通經絡,其不好之處在於——運動必定造成元炁消耗速度的加快。但不運動又必然造成經絡的堵塞,從而引發疾病,甚至因此引起元炁還沒用完的死亡,即不能「終其天年」。所以,最好的運動是那種通經絡的效果很好,但元炁的消耗則很少的運動。運動,其實也就是道家所言「性命雙修」中的命功。
以上講的是節流,對所有的人都適用。至於開源,則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
我們不妨將元炁看成是「負熵」。根據「熵增原理」,任何封閉的系統都傾向於向熵增,即混亂度增大的方向發展,是故,萬物有成必有毀。因此,要想延壽,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從系統外,即人體這個小宇宙外引進負熵。前提是——必須將人體變成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對元炁開放的系統。開源的原理《陰符經》裡說得很清楚,即是天地人「三才互盜」。也就是說,對普通人而言,我們的元炁每時每刻都被天地偷走了,但當我們能將自己變成一個開放系統的時候,我們同樣也能盜天地之靈氣為我所有。在此意義上,道者,即「盜」也。盜天盜地的前提是——經絡(主要是奇經八脈)打通,腦袋放空,即進入禪定(天人合一)狀態。能盜天地,即能改命——就算自己先天元炁不足,是個元炁上的窮光蛋,一樣可以變成億萬富翁。
有人曾舉出某某人生活習慣不好,性格也不好,也照樣長壽,而有些人沒什麼惡習,性格也很好,卻照樣短命的例子,以證明長壽與否其實與某種不良生活習慣、不良性情,或耗元炁很快的運動方式無關。其實這種證明是不成立的。因為,有的人先天很足,有的人先天不足,就像有些人出身豪門,再怎麼揮霍,也不失為有錢人,有些人生出身貧寒,卻沒有生財之道,再怎麼節約,也是窮人。
縱覽人類的科學史,即是舊的理論為新的理論取代的歷史。新理論之所以能取代舊理論,並非表明新理論是「真理」,而舊理論就不是「真理」,而是因為新理論比舊理論具有更強的「闡釋力」。元炁理論雖然是我們老祖宗提出來的「舊理論」,卻有無比強大的「闡釋力」,足以囊括現代人所有的「新理論」。
然而,元炁學說卻被那些缺乏科學精神,迷信科學的「科學至上主義者」打入了「玄學」的冷宮。我卻不得不說,元炁學說是非常超前、非常成熟的科學,以致於現代科學也沒法理解。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在其《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一書中表明,西方現代物理學的核心思想其實是在向東方的老莊思想,即「玄學」回歸。而且,自相對論、量子理論、測不準原理出現以來,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機械唯物主義,以及「客觀性」這個概念早已被現代科學拋棄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玄學」。
幾千年來,正是「玄學」,才是我們的主流文化,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所在。
布留詩云:「世人痴頑更多欲,到頭卻嘆光景促。虛無恬淡樂逍遙,海水雖深不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