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喜歡問老師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老師都不教簡筆畫了。不教簡筆畫,孩子畫的亂七八糟的,孩子把顏色都塗在了框框外面也不去管。明明能畫的很整潔,卻什麼都不要求。難道就是要逼我們花錢把孩子送到外面的美術班嗎?
我們來告訴你怎麼回答:簡筆畫有毒,教孩子示範畫,就是在吸毒!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請拿出一張紙,在紙上隨意畫一個房子。如果你畫的房子如下圖所示,那麼恭喜你成為99%群體中的一員,你們都中了美術教育毒。
不知道畢卡索在世,是不是能根據上圖抽象出下圖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個現象很神奇,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三角形屋頂冒煙的房子,但是從孩子到大人,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全國人民在畫房子這件事上變得如此默契?
接下來,我們將會用一個實驗告訴你答案,具體說明簡筆畫的毒害在哪裡。
在口袋幼兒園的中一班,1b+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隻簡筆畫的烏龜,請孩子們畫,100%的孩子都跟著我在紙上畫下了那個簡筆畫的烏龜。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很好嗎?孩子們畫得多好啊,有什麼問題嗎?別急,來看另外一個班的情況。在中二班,我沒有畫簡筆畫,我拿來幾隻真實的烏龜,請孩子觀察並表達,然後再去畫。
結果一個班級中,沒有任何孩子畫得烏龜是一樣的。
孩子們畫得非常細緻,那種精細程度完全是簡筆畫烏龜無法企及的。有個孩子居然把一張紙的正面畫了烏龜的背甲,然後在紙的背面畫出烏龜的腹甲!
在一張紙上同時表現了烏龜的背部和腹部
孩子們豐富的寫生作品
簡筆畫這種「毒品」,是一種使用簡單的線條與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表徵事物主要特徵的方式,力求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形狀表徵形象。
因為簡筆畫本身的特點,孩子對簡筆畫的臨摹實際上就是分步驟對圖形的複製,是個「程序」,所以容易畫的「像」。
而孩子在臨摹示範畫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和真實烏龜的互動,對真實的烏龜沒有全面的認識,也沒有強烈的表達願望,只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被動的複製一組圖形的組合。所以範畫臨摹中,孩子根本無法表達出像寫生作品中那樣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既不會添加輔畫,也不會增加細節,更無法變換表徵方式。所以,示範畫臨摹的作品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缺乏靈動性和個性化表徵的特點。雖然很像,但是卻不動人。
同樣是上面兩個班,之後1b+老師又在兩個班講了一個關於烏龜的故事。故事的結尾,烏龜從天空中掉下來了,我的引導語是,請孩子們畫出烏龜從天上掉下來的樣子。大家猜一猜,兩個班的孩子會怎麼畫呢?在中一班,也就是畫過示範畫的那個班,孩子們仍然使用了示範畫裡烏龜的形象,只是把烏龜畫變了一個方位,旋轉90度或者180度,雖然孩子很想畫出烏龜從天空掉落的形態,但是已然擺脫不了示範畫的束縛。也就是說,孩子一旦學會了簡筆畫烏龜的方法,就不會再用其他方法去畫烏龜了!示範畫後孩子們的想像畫
而中二班,也就是沒有畫過示範畫的孩子們,畫出的烏龜非常豐富!
有的孩子只畫了頭和殼,孩子們說,因為烏龜太害怕了,會把頭和腳縮起來!和寫生作品不同,寫生時,孩子們認真觀察,畫出了烏龜大量的細節。
而想像畫中,孩子們繪畫的目的是為了講故事、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孩子們會根據需要抽象出烏龜的主要特徵,遊刃有餘的表達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沒有學過示範畫的孩子畫出的想像畫
不論是內容還是技能,孩子對簡筆畫的記憶非常深刻。當孩子學習過某種事物的畫法後,就會在以後的繪畫表現中照搬簡筆畫的畫法。示範畫嚴重扼殺了孩子的繪畫表現力。
受示範畫影響後,孩子們的作品都拘泥於一種有限的模式中,就像被裝在了袋子裡那樣,無處掙脫。
可能會有人覺得,只畫一個殼有什麼好的?但是別忘了,美術是孩子的一種語言。
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隨意表達孩子內心的認識和情感;
真正好的作品是孩子拿著自己的畫,可以講出一個幾百字的故事;
真正好的作品,是充滿了表現力,和別人畫的不一樣;
真正好的作品,不是讓看的人說一句"哦, 畫的很像,蠻好的",而是讓人看到的瞬間,產生某種流動的情愫!
簡筆畫教出來的美術作品,乾淨整潔、顏色鮮豔,是一件看起來很「美」的事情。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會欣喜於孩子的範畫臨摹作品。鑑於這樣的美術評價標準,多年以來,範畫教學在幼兒園很盛行。但是,當我們知道了示範畫的危害後,1b+老師真心希望,讓我們所有人一起小心呵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因為這個東西一旦失去,將永遠不會再回來。請相信你的孩子
請相信你的孩子,
他是非凡的藝術大師。
也許看上去是在亂塗亂畫,
但他正在觀察每一種顏色、每一支筆刷。
也許沒有高超的技法,
但只要你給他紙和畫筆,
他就能把自己心中的世界,
展現成星空、大海和鮮花。
請相信你的孩子,
讓他盡情地創作吧。
別說他畫得不像,
別說他的顏色畫得不對,
更別說:「你應該這樣畫」。
*聲明:本文由幼師口袋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內回復「轉載」。本文作者:zang老斯、韜韜。首發於:幼師口袋。全國已有300多萬幼師在用口袋。我們希望讓幼兒園不再「小學化」,把老師的時間還給孩子,讓教育更幸福!
加微信:18501606428
手機和微信同號
聯繫請備註品牌+姓名
加微信:18501606428
手機和微信同號
聯繫請備註園所+姓名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幼教資源
為小編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