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封面
2015年,老六第一次來到南方大都市廣州。
看著熙攘的人流,老六一陣眩暈。同行的導遊告訴他,一定要去看看「小蠻腰」。當他仰望這座「小蠻腰」的時候,老六感受到了:這就是真實的廣州。
後來老六和我說,這種感覺就叫城市地標吧。
的確,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地標之上,有這座城市的文化烙印。
走在北京,你會想去看看故宮,裡頭的莊嚴厚重是帝都的靈魂;在上海,你會逛逛「東方明珠」,感受魔都的商業底蘊;而在廣州,你會像老六一樣,情不自禁到廣州塔遛一遛,薰染羊城的開放與包容。
同樣,當你走出國門,雪梨的歌劇院、巴黎的羅浮宮、東京的市政廳、曼哈頓的城市中央公園……
城市地標,就是城市的一張封面,每時每刻都在向世人昭示:
我,就是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代言人。
在英文中,地標的單詞是LANDMARK:大地上的標記。
在我看來,一個城市的地標,不應該只是一個建築標記,而更應該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信仰與精神圖騰。
正如建築大師張開濟所說:
建築設計不能只顧自己的一個設計,而要和整個城市的風格相和諧。
2
「新」天府之國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攜家帶口到達成都。
在此之前,這位大詩人度過了顛沛流離的半生。鬱郁不得志中,杜甫來到成都,在此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
黃鸝翠柳、草堂白鷺、西嶺雪山、好雨時節……在成都,杜甫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絕句。
這是歷史帶給成都的韻味,也是獨具魅力的巴蜀文脈與天府文化。由此,傳統的成都地標,大都帶著歷史的厚重感。
隨著時代變遷,城市悄然蝶變。如今,成都不僅是休閒宜居的天府之國,更逐漸蛻變為吸引無數年輕人停駐的活力之城。
2007年,騰訊分公司落戶成都,以客服業務為主。八年之後,2015年,《王者榮耀》在騰訊成都分公司的天美工作室誕生。這款新生代遊戲的誕生,是成都送給騰訊的禮物,也是成都新動能發展的見證。
更近的是2019年,騰訊研究院發布了2019數字四川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四川省數字指數位居西部榜首,增速居西部第二。作為省會的成都,在全國城市數字總指數排名中名列全國第五,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四個超一線城市。
對年輕人的吸引,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活力,2017年,成都新增了36.43萬戶籍人口,天府新區平均每天發放的1000個落戶名額,半小時內就被搶光。
巨大的經濟活力直接反映在經濟總量上,2020年一季度,成都的經濟總量直接反超最強地級市蘇州,上升至全國第六,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成為全國省會新秀。
成都已經走出了一條富有「高級感」的現代化之路。
經過時代浪潮的洗禮後,如今的成都又該有怎樣的城市地標?
3
城市新地標崛起
2014年,成都的天府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
這是成都「南拓」的核心支點。短短數年間,荒山瘠坡變成良田茂林,田間低洼化為平坦大道,科技新貴紛至沓來,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生態智谷怡然自得……
一座兼具科技、文化、生態、活力的宜商、宜業、宜居、宜遊的新興之城,正成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發展的新高地。
如浦東之於上海,深圳之於廣東,天府新區已然承載了城市賦予其獨特的發展使命。
放眼世界經濟版圖,每座經濟明星城市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核心引擎——科學城。美國的爾灣、日本的筑波科學城、德國慕尼黑科學城……這些科學城不僅成就了城市發展,更成為了國家經濟實力之源。
而在如火如荼的天府新區,一座即將超越美國爾灣的超級產城——紫光·天府芯城正在悄然崛起。
「建設產業功能區,是轉變城市和經濟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的名言,道出了城市發展的要義:產業新城。
第一次來到紫光·天府芯城的人,可能會感到驚訝:
成都竟然有如此高端化的生態產業基礎!
紫光·天府芯城,依託「三院兩雲」的科技加持: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紫光大數據研究院、紫光智慧城市研究院、紫光天府工業雲研發應用中心、紫光公有雲四川基地。
清一色的高精尖產業!
其建成後,將填補成都乃至四川省在集成電路產業存儲晶片等細分領域的缺失,集聚集成電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上下遊企業,對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據不完全預測,紫光·天府芯城建成後,從事集成電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產業工作的員工將超過10萬人,加上其他入駐企業、配套商業等,活躍人口可能達到30萬以上。
▲成都科學城鳥瞰圖
更令人感到驚豔的是,在紫光·天府芯城周邊,環繞著動靜皆宜的鹿溪河濱河生態帶,以及擁有最原始地貌獨特景觀的興隆湖溼地公園。
得益於天府新區的飛速發展,約4500畝的興隆湖蓄水量已超過1000萬立方米,水質達到了歐洲標準的「藍色」生態。
▲紫光·天府芯城周邊實景——興隆湖
想像一下,在這裡辦公,碧水常入眼底,青鳥相伴左右,可謂是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可以說,紫光·天府芯城承載著助力區域發展的使命。
近期,紫光·天府芯城的核心網紅建築——智慧之環即將亮相,這個沒有盡端、沒有背面的曲線形環狀建築,蘊含著其創造者紫光海闊的科技、文化、生態基因而來,將為城市帶來怎樣的驚喜?
4
紫光·天府芯城來了
自荷蘭而來的著名國際建築設計師南納·德·魯第一次踏上成都這片土地時,看到一瀉而下的岷江江水、霧氣蒸騰的青城山,都讓他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生機與神秘。在國內領先的智慧產城運營商紫光海闊的邀請下,留下了一座美妙的、富有靈魂的地標級建築:智慧之環。
▲紫光·天府芯城的核心網紅建築——智慧之環
這座建築擁有著起伏的山水曲線,屋頂步道全長698米,由15218片鋁板組成,搭建起一個綠意盎然的公園場景。
「打造高度契合城市性格和時代發展的建築」是紫光海闊的初心,這樣的理念,同樣體現在紫光·天府芯城的每一個細節裡。
無論是高新產業基底、綠色生態群落,以及智慧之環建設「初心」,無不彰顯著成都的新時代底色:
科技、人文、自然,和諧共生。
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有一張面向世界的城市封面,這是一個城市的生活樣本和未來所在。
對成都而言,紫光·天府芯城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