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網視互聯編輯部 網視互聯
作者 | 趙天成
隨著重大節點性年份的相繼到來,獻禮劇成為了主管部門的硬性任務,也成為了各大電視臺和視頻平臺的剛需(點此回顧:)。
6月底,廣電總局公布了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共計100部。
可以說,這100部重點劇目基本上都是能夠激勵民心的獻禮劇,這些劇目的選題和內容就是廣電總局鼓勵創作的重點方向。
從公布的劇目來看,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年重點劇目已經開始展播,2021建黨100周年主題作品展播活動已經開始部署,2022年北京冬奧會展播劇目也已經開始籌備。
相比前兩批公布的劇目,這一批劇目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抑或題材上,都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扶貧、冬奧、建黨是熱點,主題主線宣傳成主流
雖然此次公布的是「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但其實這批選題主要面向2020年到2022年。
而2020-2022年,扶貧、建黨、冬奧無疑就從了各個年份最大的熱點。
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是2020年的熱點,是今年電視節目創作和播出部署的重要方向。
今年的扶貧劇其實已經播了不少,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最美的鄉村》。
《最美的鄉村》自CCTV1開播以來,收視率連續霸榜TOP1,實時收視屢屢破2,廣電總局「中國視聽大數據」持續排名第一,成功地刷新了大家以往對於主旋律農村劇的陳舊認識(點此回顧:)。
雖然2020已經過半,但此次公布的重點劇目裡依然有不少農村扶貧題材,比如《鄉村第一書記》《黃大發的奮鬥史》《百鍊成鋼》《閩寧鎮》《幸福到萬家》《餈粑黏黏日子甜甜》《經山海》《人世間》《雪線》等。
2022年是冬奧年,目前已經有少量作品開始籌備,比如《冬奧一家人》。
《我們的新時代》更是分為幾個單元,既包括了扶貧單元,也包括了東奧元素。
當然,佔比最大的還是建黨100周年獻禮劇。很明顯,廣電總局已經在組織各廣播電視機構、各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進行相關主題作品創作。
按照總局之前的要求,建黨100周年獻禮劇主要聚焦黨史、革命戰爭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深入挖掘充分反映黨初心和使命的題材、素材,圍繞「理想照耀中國」這一創作展播活動總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以不同藝術風格進行多樣化表達,在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總要求下,形成百花齊放、雅俗共賞的創作生產格局。
比如,《光榮與夢想》《紅船之約》為宏大敘事,展現了眾多革命偉人和重大革命事件。而《我們的新時代》《為了新中國》則通過「小切口」展現「大情懷」,同樣起到引領行業風氣和創作方向的作用。
此外,《紅船》《理想照耀中國》《跨過鴨綠江》《紅旗渠》《紅日照天山》《星火燎原》《井岡山兒女》《英雄的旗幟》《黨小組》《延安延安》《走向勝利》《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等均為建黨獻禮劇。
頗為引人矚目的還有抗疫題材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生命緣》和改革題材的《大江大河2》。
按照廣電總局的號召,獻禮劇要堅持「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創作理念,倡導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小故事講述大道理。
獻禮劇也可以是「實力派」
在過去,獻禮劇普遍為任務劇,演員主要以特型演員為主,播出後基本上不會有太大波瀾。
但這屆獻禮劇,呈現出了集中業內優質資源、網羅頂級團隊的趨勢,而且主創演員也偏年輕化,甚至有不少當紅流量明星出演。
《號手就位》是中國首部火箭軍題材電視劇,由李易峰、陳星旭、張馨予等主演,目前已拍攝完畢。
《江山如此多嬌》雖然是扶貧劇,卻由羅晉、袁姍姍領銜主演。
建黨100周年獻禮劇《光榮與夢想》特意選在7月1日開機,由著名導演劉江執導。劉江導演代表作有《媳婦的美好時代》《黎明之前》《咱們結婚吧》《老酒館》等。
《大江大河2》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領銜主演。
高希希執導的《公民》,則由馮紹峰主演。
流量明星加盟獻禮劇,似乎已經成為了近年來獻禮劇的常規操作。畢竟,製作方需要流量明星保障獻禮劇的收視率,流量明星也需要通過獻禮劇進行轉型,以贏得總局和觀眾的認可。
6部古裝劇入選,意味著什麼?
在這批重點劇目中,有6部古裝劇入選,分別是《納土歸宋》《天下長河》《浣溪沙》《靈州盛會》《丁寶楨》《盛唐南詔》。這在過去是極為少見的。
按照慣例,在重大宣傳活動期間,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電視劇選購播出的生命線,在展播期間不得播出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偶像劇,確保播出劇目與宣傳期整體氛圍相協調。
但要注意,「不得播出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並不是說「不能播出所有古裝劇」。
6月份在央視播出的《塞上風雲記》其實已經作出了很好的示範作用(點此回顧:)。
《塞上風雲記》以張家口鼎盛時期為故事發生的主要背景,聚焦張庫大道從晚清到民初的發展歷史,自開播以來豆瓣評分高達8.2,連續多天穩居CSM實時收視TOP1,雖是年代劇,卻以歷史文化傳承家國情懷對文化有傳承、對現實有價值,具有了記錄歷史、啟迪當下的價值和觸動人心的力量。
此次入選重點劇目的古裝劇,也跟《塞上風雲記》一樣,具有同樣的特質。
比如,《納土歸宋》講述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國王錢弘俶開創中國和平統一先河的故事。該劇還獲得了中宣部專項資金支持。
《靈州盛會》講述唐朝開國元勳李靖才在鞏固西北邊境、暢通古絲綢之路,促進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交流所作的突出貢獻。
《丁寶楨》則根據晚晴名臣丁寶楨的事跡改編,主要講其推反腐、修水利、改鹽政、興洋務的故事。
《浣溪沙》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以西施與範蠡相知相愛為線索,講述吳越相爭的歷史故事。《天下長河》描繪康熙年間落第舉子陳潢治理水患被康熙皇帝不拘一格提拔重用的故事。
《盛唐南詔》時間跨度260餘年,以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以南詔先民「遵天道、順民心」的祖訓為主線。
從介紹可以看出,這6部古裝劇雖然講述歷史,卻也啟迪當下,主題涵蓋民族融合、和平統一、民族共同體、反腐倡廉等時下熱點。
而且全部都承擔起了傳遞主流文化的使命,無一例外。
從創作導向來看,古裝劇並不是不能拍,但是很顯然,國家在提倡將古裝劇跟現實主義精神勾連起來。在古裝劇挖掘出一種具有共時性與當下性的現實主義創作方向,讓人體會到家與國、個人與社會、今天與過去的血肉聯繫和精神共鳴。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百部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名單」。
·END·
原標題:《廣電總局公布100部重點劇,釋放出哪些行業信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