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夫在古代是一個熱門的題材,畢竟兵役之苦深入骨髓,在那個戰亡率高交通又不發達的年代,很多時候從徵而去就意味著永別,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已經是幸事,也依然難逃物是人非的結局。
《採薇》是詩經中傳唱度較高的描寫戍卒思鄉心緒的佳作,與後世描寫徵夫詩作相同的是雖然都講述戍卒徵戰的辛苦、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戰歿的恐懼,但絕沒有後世詩中那種灰暗絕望的色彩,反而有振奮之氣。
翻遍詩三百,會發現這並不是偶然,詩經中描寫普通民眾生活的詩作很多,特別是《風》從中可以感受到先秦時期民眾的精神面貌和後世唐宋元明清那種麻木灰暗是完全不一樣的。
孔丘畢生念念不忘的是恢復周禮應該是有原因的,所以八百年成周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朝代,有意思的是《採薇》是歸為《小雅》的,也就是說這首描寫徵夫的詩歌是周王朝的宮廷樂歌,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回到《採薇》,雖然它描寫徵夫的思想情感,但是現代更喜歡把它演繹成愛情篇章,特別是最後一闕,單獨拎出來確實惹人遐思,這種演繹比較典型的就是《採薇舞 》---出自《孔子》舞劇,下面附上一段網友提供的視頻:
視頻很美, 從演繹功底來說可以稱得上驚豔了,大家可以欣賞下,從服裝到動作在古典宮廷舞蹈的基礎上都做了調整青衫紅帶的寬袍廣袖改成了輕薄白衣,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動作上繼承了舒緩和曲柔之外加入快速的踏旋,非常成功的改良。
此外HITA唱了一首《採薇》也很好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出來聽一下。
最後附上《採薇》全詩: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