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纏中說禪

2020-12-15 可可創業記Vlog

兩年前初讀《救世主》,之後一直對這本書念念不忘,時不時上豆瓣翻翻書評,某天忽然看到有人說書裡主人公是有原型的,知名博主纏中說禪,遂打開他的博客:天文地理時政經濟股票詩詞歌賦談佛論道中醫國學包羅萬象,談吐汪洋恣肆。通讀了《教你打坐》系列文章,如當頭棒喝。最近重讀了這本書和纏的博文,發現相似點很多,網上有人說這本書是纏讓人代筆,感覺確實如此。

首先是操盤手的身份和對古典樂的熱愛,這兩點很明顯無需多言了。以及纏的詩詞,書中丁元英作詩,芮小丹那段評述,從平仄押韻到內容,跟纏評論詩的文風很像。

當然這些表面上的東西都可能是巧合,但兩人主要思想高度重合就不是巧合了。況且這些思想都非常獨特,巧合的可能性太小(連纏自己都說和他思想一樣不太可能)。其中包括兩點,一是丁元英反覆論述的救世主心態,二是兩人對文化、宗教等意識形態的批判態度完全一致。

第一點詳見博文《鼓吹救世主、大救星的是真正的精神鴉片》,改得文縐縐一點可以直接放書裡當丁元英的話了。當然這篇博文寫得很隨意,但纏是非常重視這個思想的,他對禪宗、馬克思、孔子的推崇都沒有離開這一點,《教你打坐》系列裡借禪宗說了這個,《<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裡,通過對《論語》的解讀,也很明確地批判了救世主心態:

「而西人的生存和思維方式又是什麼呢?柏拉圖有著名的洞喻,說人如在洞中,須走到洞外,靠理智的光輝才能看清楚世界。這個比喻完全概括了柏拉圖後整個西學以及西人的狀態,這裡沒有了承擔,人需要靠理智的光輝,這理智的光輝,在耶教裡變成了上帝,耶教從本質上說就是柏拉圖思想的神秘化。後來,科學代替了上帝的位置,但無論是理智、上帝還是科學,人都是奴隸,人不能獨自去承擔,獨自去面對,而是要靠某樣東西,即使那樣東西被稱為理智的光輝,也是典型的懦夫思維。

於西人來說,他們可以如古希臘一樣悲劇,一樣面對命運去抗爭,但人的尊嚴只是一個推論或假設的前提。但是,只有奴隸才需要解放,只有奴隸才需要自由,只有奴隸才需要尊嚴,而你本解放,你本自由,你本尊嚴,又何須勞什子的解放來解放你、自由來自由你、尊嚴來尊嚴你?你只要承擔,人一樣去承擔。承擔什麼?承擔這個天地,人,天地之心;天地,人之軀殼,你連自己的軀殼都不能承擔,你還能算是人嗎?

承擔,就是《論語》、也是儒學的真精神,什麼是承擔?就如本ID所寫《六州歌頭》裡的「入紅塵戲。驚天地,鵬展翅。挾風雷,存永罪,終不悔。振羅衣,立雲霓,抖擻凌霄志。銀河墜,缺星堤,彎日軌,旋經緯,乾坤回。混濁同汙,納納穹蒼氣,激蕩崔嵬,送鯨濤翻海。擲酒一高歌,萬古同杯。」這,就是承擔。這裡不需要假設什麼理智的光輝,也不需要假設什麼上帝,如果真有什麼理智、上帝,都只能是人的理智、人的上帝,最終都需要人來承擔。人,浩然之氣充盈天地,天地都為之小,一人成大,一人就成其天地之大,沒有這種胸襟,沒有這種浩然,沒資格談論儒家,沒資格談論《論語》。」

救世主心態,西方哲學裡與之對應的就是柏拉圖筆下的「洞穴人」概念,認為人必須通過某種外物(如理智,上帝等)實現自身,纏推崇儒家「自立於天地間」的獨立精神,推崇釋家破一切執「見佛殺佛」的態度,放在小說裡就是丁元英的反救世主觀。

第二點是兩人對意識形態的態度,這點絕對是纏思想中的精華,從博文《說點想說的話:給現在、未來的人類》摘錄這麼幾句:

「實證,一切必須如此。人,生而受騙中,你的文化、生存前提都構成你生命系統的所謂公理。而公理,往往就是騙局。人生,真要活明白,前面30、40年,都要破這騙局,當然,有歷史以來,真能辦到這事的人,估計也沒幾個。絕大多數的人,不過在受騙中終其一生。現代人,更是如此。我們不過首先都是耳食之輩,最終選擇了一種信的東西,然後如抽鴉片一樣一生了。歷史的絕大部分,由各種級別的忽悠構成。忽悠包括口號、宗教、理論等等等。」

一篇博客,寥寥數語道盡人類文化本質,文化、倫理、宗教無自性、無分別,生命應該是一場實證。再看書中,那時纏應該剛有這個思想的雛形:

「由於酒精的作用,丁元英渾身燥熱,說話的興致更濃了,幾分醉態地說:「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

還有丁提到文化傳播問題:中國應該多一個由你註冊的強勢文化傳播公司,你應該整合你的社會關係資源,埋頭學幾年、幹幾年,吸納、整合零散能量,從你的第一本書、第一個劇本、第一部電視劇做起,用小說的形象思維和影視藝術的語言去揭示文化屬性與命運的因果關係,去傳播強勢文化的邏輯、道德、價值觀。纏在博客裡也說過:本ID有一個心願,40以後完全轉向文化的建構。

再細考證的話還會有收穫,但這兩點獨特的思想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這本書和這部電視劇,大概都是纏「文化構建」的一部分吧,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推薦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去看看纏中說禪的博客,不論是論禪宗的,儒家思想的部分,還是論馬克思和經濟的部分,以及教人炒股掙錢的方法,都是難得的高見。雖然言語不羈,對醜惡如金剛怒目,對朋友卻永遠是低眉菩薩,絕對是眼冷心熱之人。

最近把纏的文章存在手機裡,沒事就拿出來看看。智者之言如清泉滋潤,讀後法喜無限。漫長的夜車上用手機最後一格電記下了感悟:

纏,是誰,是男是女,是李彪麼,撲朔迷離,難以驗證。斯人已逝,唯有思想著實不虛。千篇博文,有真情流露,有真知灼見醍醐灌頂,有癌魔可怖,有好詩難忘,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種種故事、無數個謎,有天道,有難以磨滅的影響和印跡,但一切又終歸虛化,來無蹤去無影。大慈大悲源於覺悟,瘋言瘋語亦是有情。如今,連個背影都無可覓了,回眸一望,只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死生事大,終難釋懷,看到這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仿佛纏師親語,寬慰不少。今生有此緣已感念不盡,他日若能見真身,必當叩首拜謝,不忘纏師教誨。

相關焦點

  • 推測:纏中說禪就是《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那位重要朋友
    一部電視劇《天道》,因其深邃的思想剖析,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和反思。作品成功在思想,對人性、人生的解讀十分深刻。看過電視,意猶未盡,於是就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高人寫出這樣的作品。我也是基於這樣一種探求的心理開始了解電視劇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及作者豆豆。
  •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前輩對我說,這本書你每一年拿出來讀一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等你真的領悟書裡說的東西,無論在職場還是人生道路上都會無往不利。作者豆豆,1970年生人,為人極其低調。迄今為止發表了三部廣為人知的小說,《背叛》(2000年)、《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和《天幕紅塵》(2013年)。其中《背叛》是第一本發表的小說,也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背叛》,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長篇小說,同時還有《背叛》《天幕紅塵》被稱為「紅塵三部曲」,美學和人生,人生就是一場美學,有人過程詩一樣,天國的女兒一樣,有人活得跟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市井小民一樣,煙火氣十足,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 遙遠的救世主:豆瓣評分9.2分國產神劇《天道》原著小說
    遙遠的救世主 豆瓣評分9.2分國產神劇《天道》原著小說 【 編輯推薦】 根據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正在全國掀起極大反響。
  • 遙遠的救世主
    牛哥推薦的《遙遠的救世主》、《中國財富圈》、《青瓷》、《愛上雙人舞》、《遇見未知的自己》……牛哥說,曾國藩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人,建議懂懂去讀讀。牛哥推薦的書,目前我只讀完了《遙遠的救世主》。我問牛哥:《遙遠的救世主》是《天道》的原著嗎?牛哥說:不是,是《天道》的劇本版,原著應該被禁了。我問:為什麼?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沒錯,就是《天道》它在2007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其原著小說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故事講述了「商業鬼才」的丁元英,在放棄操盤私募基金之後,來到古城隱居時和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產生了愛情。
  • 《天道》中12句經典名句,發人深省,改變思維,提升格局
    《天道》中12句經典名句,發人深省,改變思維,提升格局《自嘲》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電視劇《天道》於2008年開播,剛播不久,卻下架,直到2018年才在網上順利播出。現在的《天道》已經被刪減不少了。如今《天道》在抖音頭條等軟體特別火,很多年輕人看得津津有味,很多人在評論裡打出:相逢恨晚四個字。足以見《天道》的魅力。
  • 《天道》:王志文一朋友看了40多遍,左小青一朋友因看了此劇致富
    二,好的主題《天道》反映的主題可以說很切合當下人類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養兒防老,在比如關於救世主,,電視劇中也是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由扶貧緣起主題,對得救之道的討論,以及個人修養和素質提高的建設性意見等等,這些不僅是意識層次,理論層次,而是在現實中,矛盾和實踐中都有具體體現。
  • 天道:丁元英的這句話,讓所有人如夢初醒,真正的救世主是你自己
    曾經有位陳總朋友,經營著傳統生意,面臨著破產危機,有一次碰到了,跟我提起這件事,我讓他看一部電視劇【天道】看完之後,他感觸很深並且領悟了奇妙思維,最後挽救了瀕臨破產的生意。【天道】中,丁元英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世界上根本就沒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就是常人不理解的平常事,能做到實事求是,說老實話,做老實事,這就是神話,誰都能做到。
  • 作品大名鼎鼎,作者從未露面,《遙遠的救世主》作家豆豆
    記得最早接觸和吸引我的是電視劇《天道》,然後又找來了作者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再去讀了《背叛》和《天幕紅塵》。好的書、好的作者是有一種跨越時間的魅力,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滲透,一般的喜歡哪一種角色就會靠近哪一個人的性格,並不是刻意的模仿,模仿只是形似,而從心底裡的喜歡是喜歡、期盼和知己的恍然開朗的邂逅。
  • 《天道》14年前的電視劇,謎一樣的背景,李彪到底是不是原型?
    14年前的一部電視劇《天道》,現在再看,真是回味無窮,不管是家庭矛盾,社會矛盾還是商業上的一些思維,都給你不一樣的感覺。我們這次所要探討的就是劇中的主角丁元英的原型是不是李彪。要說這部劇,就要先知道這部劇的來源,他是作家豆豆原名李雪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拍成電視劇的。豆豆在現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我們需要提一下他叫李紅英。我們暫且先不說李紅英。這裡我們說一下天道裡丁元英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物,為什麼會有原型。劇中人對丁元英的評論有這麼幾句,他可以是魔,是鬼,但絕不是人。
  • 電視劇《天道》中的經典臺詞和語錄,值得每天讀一讀
    電視劇【天道】,是一部給人啟發最大的電視劇,所有人都值得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是創業家,商業精英必看的一部電視劇,更使靈魂得到升華,展現生命與愛情真諦的大作。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我一直以來極力推薦的一部電視劇,劇中對傳統文化,文化屬性,思想,覺悟,思維模式和商業邏輯的思辨,間接的影響了我的生活,為人處世。
  • 大陸沒有優秀的電視劇嗎?優秀國產電視劇推薦之一—《天道》
    筆者第一次看到《天道》是在高中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家裡電視機上正播著,我路過站立看了一會,正好看到丁元英和韓楚風在賓館裡的一番對話,立馬被吸引住,一看就是一個下午,無奈那是還在住校,沒看完就去學校了。高考在即,時間緊張也沒在繼續去看,但是從此在心裡就記著了這部電視劇。
  • 《天道》中丁元英為什麼能一呼百應?真正決定人脈的,從來不是錢
    《天道》裡芮小丹想讓丁元英做點什麼事,以後能有個念想,也因為讓丁元英有點事做可以多留他幾日。於是她請求丁元英搭馮世傑的扶貧車為王廟村辦點事,送自己一個「神話」。因此,很多人都會說,如果沒有丁元英的人脈,王廟村就不會有這樣的神話,這是真的。也有人會說,如果沒有因為他的人脈也不可能在《天道》中如此神奇。如果丁元英沒有她的德國朋友,就不會在北京擺地攤,用柏林、倫敦、巴黎做託兒,就不會有這樣的扶貧項目。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這是一種現象來解釋這種現象,那麼請想一想,德國的那些人脈,包括韓楚風是怎麼來的?
  • 《天道》啟發:雨後觀山色,風中覺雲翳,識得法無定,玉蟬聲彌厲
    《 心賦 》雨後觀山色 風中覺雲翳識得法無定 玉蟬聲彌厲《天道》這部電視劇是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這首詩與天道無關,卻是因為讀了它,才有了現在的感受。心賦,即所謂對真實自己的一種自嘲和記錄吧。雨後觀山色:在自然界裡,欣賞著湖光山色的美景。
  • 《遙遠的救世主》中最現實的10句話,破譯丁元英的「布局密碼」
    這句話正是豆豆作品《遙遠的救世主》裡面的一段話。這部小說,不管是從廣闊的視野還是思想深度來講,都是極其罕見的,讓人讀起來十分過癮。你可以不看,但是你不能不知道《遙遠的救世主》裡面這10大經典又現實的話:1.生存法則: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
  • 天道芮小丹到底是怎樣的女人?為「播出」篡改結局,為何依舊被封
    改編電視劇現在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是在之前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比如《天道》這部作品,就經歷了很多磨難。電視劇《天道》的原型是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豆豆還有另外兩部小說,統稱為「豆豆三部曲」。
  • 《天道》:作者披著愛情的外衣,向我們傳達三個隱形規則
    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天道》,是一部難得的佳作,豆瓣評分9.2。很多人經過多年的觀察,還是覺得這部劇值得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戲中所論述的佛道、處事思想和哲學觀點讓人反覆玩味,充滿了高智商、高智商的內涵,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看了很有幫助。整個劇集通過與芮小丹的愛情推動,集結商戰韜略與計謀的精彩演出,它折射出的歷史感和思辨思維,給觀眾帶來強烈的震撼。
  • 電視劇《天道》中的2條生存法則,迷茫的時候看一看,或許會有用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第一次開股東擴大會議就在於王廟村,等大夥都到齊了之後,丁元英說了不少金句令人連連稱讚,之後又透露出了驚人的生存法則!王志文說,如果咱們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市場的生存競爭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二、能吃苦和企業比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