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丨中國人口普查那些事:東漢很細緻,宋朝最具性別歧視

2020-12-21 澎湃新聞

人口普查是現代各國政府獲取人口資料、掌握國情國力的一種最基本的調查方法。2020年我國即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其實早在遙遠的古代,中國就已經開始了人口普查。在技術條件落後的過去,人們是如何進行大範圍的人口普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又成功開展了幾次人口普查呢?

小編先帶大家看一段視頻,一起粗略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人口變化情況吧!

看完視頻,小夥伴們是不是對我國從古至今的人口變化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接下來小編再為大家盤點下我國歷史上的人口普查吧~

東漢:最為細緻的古代人口普查(案比)

東漢對人口調查,有一套嚴格的制度。人口調查稱為 「案比」,即案驗、比較,常常在每年8月舉行。每年的戶口調查規模也是非常之大,從縣到鄉,上至80歲老人,下到6歲以下孩童,都要一一進行調查。東漢戶口調查的內容也很細,連身高、相貌都要調查。據《晉書·地理志》記載,桓帝永壽三年人口為56486856人,是史籍記載的東漢最高人口記錄。

隋朝:古代比較近於實際的人口普查(貌閱)

隋朝建立後,對戶口管理很嚴格,多次進行全國規模的戶口大檢查,並且實行「貌閱」,就是對每戶的家庭成員都要當面驗視,看性別、年齡是否符合,防止有成丁年齡人口脫漏。並發動檢舉,凡是戶口不實的,不僅戶主要受罰,鄉長裡正也要發配服苦役。據隋朝大業五年清查,當時的戶總數是8907546戶,人口總數是46019956人,但江南和邊遠地區還有大量人口沒有統計進來。

宋朝:最具有性別歧視特質的人口普查(丁籍、保甲簿)

宋朝初建,人口已由唐時的5300萬銳減為1628萬。宋朝政府對戶口統計又設立了一些新的制度,比如丁籍制度。丁籍專指用於徵役催稅的簿籍,又稱丁簿。但是,所謂的丁籍制度和現代人口普查是不一樣的,丁籍制度只調查每戶家中的壯丁,「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女口不須通勘」。就是說這個調查只統計壯年男子,對老人、小孩和女子都是不統計的。除了丁籍制度,宋朝還有保甲簿統計,但也只統計男性人口而不包括女性。所以這時的每戶平均人口都很少。但專家估計宋鼎盛時期的人口達到1.1億。

明朝:古代內容最為寬泛的人口普查(戶貼)

經過元末戰亂,明初的人口甚至沒有明確數字。1370年,朱元璋為了整頓元末的混亂局面,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戶貼制度。由政府發給每戶戶貼,要求各戶詳細填寫人丁的數目、姓名、年齡、與戶主的關係以及該戶所有的產業。登記完成後調派軍隊協助地方政府去核實,對隱瞞或做假的,進行嚴懲。戶貼登記完成後由戶部負責管理,各地每年上報戶口增減情況,以便及時更正。

清朝:古代最為實際的人口普查(人丁編審)

清朝的戶口制度發展為每三年編審一次。但是,清代的人丁編審又出現了變化,直接為了收稅而將人劃分等級進行登記。清初的所謂「丁」,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16~60歲的男丁,而是承納丁銀(賦役)的人丁定額,不是實際的人數,是丁銀的代名詞。他們把貧富不均的人分幾等,不同等級的人收的丁銀都不同。在賦稅記載中會出現「半丁」以及分、釐、毫等數,所以這時候所記載的人丁數已經不是實際人數,只是統治者為了收多少稅而設計的。

民國:出現了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出現「四萬萬同胞」說法)

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人口調查是在民國時期,當時人口統計成員主要是警察,而警察不是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點進行登記。此間,曾調查出中國人口達到四億七千多萬,這樣的統計當然是不太精確的。但 「四萬萬同胞」之說因此開始。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普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相繼於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進行過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1953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普查項目包括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等6項。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查清了全國人口底數,全國總人口為

601938035人

1964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

1964年7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普查項目共9項,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6項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職業3個項目。在普查項目有所增加、普查對象比上次增加1億的情況下,調查質量也比第一次提高。全國總人口為

723070269人

1982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調查項目共19項,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狀況,在業人口的行業、職業和不在業人口狀況,婚姻狀況以及生育子女總數、存活子女總數和生育胎次等,並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處理大量數據。全國總人口為

1031882511人

1990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登記的項目共21項,增加了「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狀況」和「遷來本地的原因」兩項,旨在查清我國人口遷移的流向和原因。與前三次人口普查採取的設立普查登記站的辦法相比,改為主要採取普查員入戶點查詢問、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全國總人口為

1160017381人

2000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調查項目共49項,主要是增加了住房和人口素質方面的項目。應用短表長表技術,把普查和抽樣調查結合起來,短表內容包括有關人口的自然屬性等基本指標和簡單的住房狀況指標,長表內容包括有關人口素質、經濟活動、婚姻、婦女生育狀況、住房狀況等指標。增設了《暫住人口調查表》,防止流動人口漏報,對人口總量數據的質量進行控制。實行光電錄入。全國總人口為

129533萬人

2010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標準時間。首次明確將我國境內的境外人員也作為普查對象。採取全員制普查,普查涉及性別、年齡、婚姻、住房、就業和遷移等多個方面。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戶分為家庭戶和集體戶。採用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全國總人口為

1370536875人

2020年11月1日零時起,我國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上一次普查相比,主要增加填報公民身份證號碼,用於流動人口流入流出的核查比對。本次人口普查將在摸底和登記環節全面採用移動智能終端(PAD)或智慧型手機進行數據採集,聯網實時上報,也可以由普查對象通過網際網路自主填報。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涉及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來源:金華調查

原標題:《聊聊中國人口普查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人口普查,你都知道嗎?
    文字記載中最早的人口普查西漢末年西漢末年,至今已知最早出現人口調查的朝代。公元2年保留下來的戶口數,是中國歷史上遺留下的第一個較完整的戶口統計。與選美同時進行的人口普查東漢東漢的戶口調查有一套嚴格的制度,規模大,內容細,不僅調查身份,甚至連身高樣貌都要做詳細記錄。
  • 老物件講述人口普查那些事
    10月31日,家住貴陽市的我國著名徽章收藏家周繼厚先生,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獨家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很多關於我國人口普查的徽章、宣傳畫、老照片、紀念冊、筆記本等收藏品,用這些珍貴實物講述中國人口普查的那些事。
  • 那些年,陪我們走過的人口普查
    如今即將到來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嶄新的面貌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從1953年到2020年,中國經歷了滄桑巨變,也經歷了6次人口普查,帶你回溯那些年,陪我們走過的人口普查。1953年7月1日0時開展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內容包括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等6項。具備了現代科學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徵。
  • 淄博在崛起|趣談人普變遷史-—博山區普查員探尋記
    嗨嘍,這都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了,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我有幸成為一名新時代的80後普查員,對於普查工作想刨根問底,為此我專門去閱讀了相關材料,記錄了每一次人普的變遷。「話說」古代人口普查中國歷史上有文字以來的最早的人口普查,是西漢時期。
  • 七人普丨中國人口日,小小手帳記錄大國普查
    七人普丨中國人口日,小小手帳記錄大國普查 2020-06-12 0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山人,人口普查入戶調查來了!注意事項→
    記者獲悉,此次 普查的主要內容 包括: 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及時開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況: ■ 是制定和完善未來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 ■ 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
  • 中國古代的「人口普查」什麼樣?漢朝要登記身高膚色,明朝建了960間...
    光是湖南省就投入了30多萬名人口普查員,走進千家萬戶開展面對面訪問和登記。「人口普查」不僅僅是現代才出現的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我國在人口統計調查方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經驗豐富。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時候就開始了人口調查——「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之後的漢朝「案比」,明朝「戶帖」,都達到了當時的領先水平。有戰火紛飛、遷徙奔走,也有兒孫滿堂、豐衣足食。
  • 南潯區全國人口普查有獎知識競答上線啦~
    南潯區全國人口普查有獎知識競答上線啦~ 2020-10-1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本文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方法與應用」論壇(第七期):「美國人口普查:歷史沿革與現狀」講座材料整理而成。講座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鄭真真教授。
  • 【人口普查】古田縣鳳都大甲兩鄉鎮開展人口普查宣傳工作
    【人口普查】古田縣鳳都大甲兩鄉鎮開展人口普查宣傳工作 2020-10-15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究竟查什麼
    現在是 2020年11月1日上午9點,九個小時之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最快一小時內,就會有社區工作人員敲開你的門,對你完成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國,人口普查是如何進行的?前幾次的普查究竟查到了什麼?
  • 人口普查見證成長——無棣縣「OO」後普查員李玉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王延明2020年8月25日,無棣縣碣石山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迎來了一個「小朋友」——2000年11月出生的李玉潔。普查辦裡其他同事的年齡至少是李玉潔的兩倍,他們中有的作為普查員參加了三次人口普查。而2000年「五人普」的時候,出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的李玉潔還不能作為普查對象;2010年「六人普」,10歲的她懵懵懂懂,還是個背著大書包奔跑在上學路上的小姑娘,對這段普查經歷沒有多大的印象。而這一次「七人普」,李玉潔以一個全新的身份——普查員來參與,開啟一段人生新體驗。
  • 玉山縣下塘鄉召開第七次人口普查推進會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毛超報導:7月22日,玉山縣下塘鄉召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推進會」,玉山縣統計局副局長張瑛,下塘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洪濤,鄉繪圖員,各村普查員、人普指導員,共4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饒秋潔主持。
  • 兩江新區金山街道舉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啟動儀式
    為切實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動員及宣傳工作,確保普查工作高效完成,10月30日,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啟動儀式在疊彩城商業廣場舉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將全面查清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城鄉住房等基本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建設,提供科學、準確、完整的基礎數據支撐。目前,金山街道根據普查小區劃分數量要求,精挑細選人口普查「兩員」,共完成選任、培訓、考核通過兩員476人,其中普查指導員371人,普查員105人,確保兩員及時到位。
  • 惠民社區召開第七次人口普查業務知識培訓
    為確保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質保量地完成此次人口普查工作,增強普查工作的責任意識,全面提高社區普查員的業務水平,9月29日,永昌街道惠民社區組織七人普普查員30餘人開展普查業務知識培訓活動。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於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
  • 海外華僑華人如何參加人口普查?
    (網絡圖片) 華輿訊 據微雪梨報導,11月1日,中國新一輪人口大普查正式展開,如今已進行10日。 一個消息絕不能不被華人們遺忘——一部分海外定居華人需要註銷中國戶口。 在海外的華人要不要接受普查?那些華人需要註銷中國戶口?真的像人們擔心的那樣會被強制註銷戶口嗎?
  • 人口普查來了!這次既要查人還要查房,官方回應→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國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國已進行過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國也都定期開展人口普查。
  • 人口普查:繁簡轉換見變遷
    目前,全市人口普查短表、長表填報工作已順利完成,進入人口普查數據核對階段。「入戶登記是普查最重要的環節,決定普查數據質量和普查工作成敗。」樂清市人普辦主任張樂明介紹,入戶登記啟動後,普查人員根據普查小區圖和《戶主姓名底冊》信息,按照事先安排的登記時間和順序逐街逐樓、逐門逐戶、逐人逐項進行登記,對普查表中每個項目進行詢問,準確採集每一條信息,確保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 我親歷了美國第24次人口普查,一言難盡……
    正好最近中國也在進行第7次人口普查登記,我就多說一些,觀友們有人經歷過國內人口普查的,不妨也談談國內的做法,對比一下。1. 背景:人口普查在美國的歷史淵源和政治意義可能與很多人的觀感不同,只有約240年立國史的美國,是世界上具有至今連續人口普查歷史最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