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21日訊 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和人體的脊椎,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有人卻把它們聯繫到了一起。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紫荊文化公園內的柔之藝太極院,那裡的武術大咖推出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太極養生課,針對部位就是目前都市人最容易出問題的脊椎。如果你的肩頸或腰部正感到不適,那不妨來體驗一下。
打太極正脊椎
鍛鍊跟著節氣走
距千年京杭大運河咫尺之遙、隱匿於綠樹成蔭的紫荊文化公園內的柔之藝太極院是杭城首家專業太極拳館,成立於2006年,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傳統太極拳的研究和推廣。
這家太極院的館長金暉同樣是個有故事之人,他曾是一家房地產公司副總,愛上太極拳後,辭工作、賣房子毫不遲疑,騰出錢開館子一門心思當太極教練。如今,金暉是杭州市拱墅區武術協會主席,也是區傳統太極非遺傳承人。
「推出二十四節氣太極養生課,源自一幅圖。」柔之藝太極院二樓中間教室,掛著幅拓自北京白雲觀的修真圖,金暉說,館內推出二十四節氣和人體脊椎太極養生課的創意就來自於此。
修真圖遠溯老子、呂純陽、陳摶、張三丰祖師,又稱之為丹成九轉圖,以養性煉生為基礎,圖文並茂。其認為人體之氣血運行,與日之出沒、月之盈虧、地之運轉相合。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個節氣,是地球和人體的氣機變化的節點。
「脊柱作為人體中最重要的部分,承載了人體總氣機運行與地球節氣運行的相互關鍵。在這張修真圖中,人體脊椎部分就是以24節氣來標註的。」金暉指著圖中人的脊柱部分娓娓介紹,脊柱俗稱脊骨或脊梁骨,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及骶尾椎組成,在這張圖上,除骶尾椎骨以外的前24塊脊梁骨,分別由從「大雪」始、依次至「冬至」終的24個節氣所替代。
成年人的脊柱從側面看,從上而下呈「S」形的彎曲狀態。初生嬰兒脊柱並無頸前凸和腰前凸。直立行走後,長年累月使脊柱負重,在沒有其他骨骼附加支撐的頸椎、腰椎部位形成前凸,加之後天不良行為的不斷增加,成年後機體開始退變,致使常有頸椎、腰椎及相應疾病發生。「太極拳中『含胸拔背、虛靈頂勁、松腰提臀』等要訣,就是通過脊柱的拉伸和放鬆,使之儘可能回歸先天的自然狀態。當然,練到每一個骨節,對於多數人而言都是極難完成的任務,它需要高深功力和細膩覺知。但是通過正確鍛鍊,不僅可以修正身形,也能促使經絡氣血暢通,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綁著護腰來上課
如今練成武林高手
跟著節氣練太極的理念推出後,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歡迎。他們除了自己練,還定期自發拍節氣鍛鍊視頻進行傳播。
「現在在太極館裡練的,當初走進來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因為身體外在或內在的各種不適。而那些肩頸或腰部有問題的,練上三五個月後,基本上都能緩解。我記得有一位師兄,開始來上課時必須綁著很粗的護腰帶,半年以後毛病全消,現在還成了武林高手。」今年52歲的朱立穎自認為是傳統太極的諸多受益者,「我在這裡已練了六年,但不是最長的。我相信,如果沒有收穫,大家不可能這麼長時間堅持下來。」
朱立穎以前是名會計,常年伏案工作,脊柱負重引起諸多問題。彎腰洗個頭,腰痛得撐不住;扭頭看旁邊或後面,不僅轉動受限,脖子還會「咔咔」作響。「朋友們都在練瑜伽,邀我一起加入。我了解比較了大半年,最後選擇來練太極。」
從零起點入門,一點點吸收消化……三個月後,腰痛消了;一年左右,嚴重的頸椎病解決。朱立穎也成了傳統太極的忠實粉絲,「別看太極拳慢悠悠的,運動量不大,其實它舒筋活血的內循環效果很好的,尤其是人徹底放鬆時。以前冬天我經常手腳冰冷,現在都是暖暖的。」
冬至時節
養藏神氣多練靜功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說「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太極拳是「養形」與「養神」最好的方法,只有「形神俱在,形神共養」才能健康長壽。「 這次聯手錢江晩報·小時新聞推出的公益課,將結合太極拳、上古修真圖、黃帝內經和時令節氣,一起來講講如何做到太極拳中的養形和養神。」金暉說。
首先是養形。養形的第一要義就是通過脊椎保養來達到的。
當天課堂上,將教學一些簡單易學的正形動作,達到脊椎左右和上下的活動,把脊椎逐漸恢復成原始先天狀態。
第二是定形。通過無極樁練習,進一步實踐含胸拔背、虛靈頂勁、松腰落胯等要領。
應時以養神,最後來談談養神。黃帝內經素問裡講的是人如何根據四季變化調神。現在已經冬至,要學會冬季的應時保養。
這個時間段要應冬氣,養藏神氣,多做靜功。根據節氣和脊柱圖,可以注意尾閭部位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