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只是「國人廚房」,還有你不知的高收入特色產業

2020-12-22 駝富邦

你穿的毛靴、戴的假髮、用的化妝毛刷、拉的小提琴......可能產自河南某村。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地跨黃河、長江、海河、淮河四大流域,從刀耕火種到現如今,中原地區一直是種植農作物的適宜之地。

2019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達1339億斤,全國第二。河南用全國1.74%的土地面積養活了中國十四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全國十分之一的糧食。頭頂「農業大省」的帽子,名不虛傳!

作為中原糧倉,河南食品加工企業不勝枚舉,鄭州的三全、思念、白象、豫竹、國華食品、蓮花味精、兩岸(蜜雪冰城),漯河的雙匯、南街村、南德調味料、衛龍,焦作思圓,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長葛眾品食品,洛陽杜康,商丘科迪.......

除了被稱為「國人廚房」外,河南還有許多在國內名列前茅的特色產業。

中原淘寶第一村——孟州桑坡村

這幾天,焦作溫縣陳家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消息在網絡熱傳,眾網友表示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

而在焦作孟州的一個村莊同樣引人注目。桑坡村,因為羊皮和雪地靴生意而聞名全國。這裡是亞洲最大的羊剪絨加工地和集散地,它曾經承包了全澳洲80%的羊皮。有著眾多稱號:全球最大的羊剪絨加工基地、中國皮毛之都、中國淘寶村、中原淘寶第一村。

因為皮革加工對環境汙染嚴重,為了綠水青山,2018年起桑坡村在兩個月停掉135家皮毛加工廠。然而工廠倒下了,隨後便有1750家商戶湧現。

在這不足萬人的村莊中有3000多人開了1000多家網店,其中一家的日營業額達到4萬元,被稱為「代購天堂」。去年全村的經營規模有16億元。

而今年疫情雖造成進出口停滯,此前的代購便轉向國內市場做內銷。大量代購湧入桑坡村,從雪地靴到羊絨圍巾、手套、保暖褲甚至還有手包、香水。疫情之後,桑坡村再次騰飛!

世界假髮之都——許昌

許昌,不只是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魏都,還是世界假髮之都。

許昌憑藉5000多家大小假髮作坊,讓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假髮生產和輸出國!

1993年,許昌第一家能夠設計和製造假髮的企業瑞貝卡假髮製造公司成立,也是國內第一家假髮上市企業。

經過30多年發展,現在許昌從事發製品生產銷售的進出口企業達到了240多家,中國假髮佔世界假髮銷量的70%,而許昌假髮則佔半壁江山。目前許昌假髮出口規模達到了500多萬美元的企業就多達50多家。

許昌人從事假髮行業的人口達到了30萬,平均每兩秒鐘就有一頂許昌人生產的假髮被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買走,平均每天假髮銷量為4萬多頂,整個許昌光假髮年成交額已經突破15億人民幣。

據許昌縣誌記載,早在明朝嘉靖年間許昌人就開始製作假髮,當時只是做一些唱戲用的假髮道具。而現在卻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產業!而伴隨著當下人們生活壓力的變化,假髮行業可能還有更大發展空間吧!

中國化妝刷之鄉——周口鹿邑

鹿邑,是道聖的故鄉,也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刷生產地。女性朋友所用到的蘭蔻、香奈兒、雅思蘭黛等國際大品牌化妝用具可能就產自此地。

鹿邑縣有大小尾毛加工企業1000多家,尾毛的出口總量佔全國化妝刷原毛出口的80%,年產羊毛3000多噸,尼龍毛9000多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6.6萬多人。

鹿邑縣被評為「中國化妝刷之鄉」,在行業內有「世界尾毛看中國,中國尾毛看鹿邑」的稱號。

化妝品行業是尾毛行業的上遊,鹿邑縣從2010年開始產業升級至今,擁有化妝刷及配套生產企業131家,其中終端化妝刷生產企業48家,韓資企業2家。當地年產高、中檔化妝刷1.5億套,年創產值約37.4億元,可產生利稅4.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化妝刷生產基地。

中國小提琴之鄉——駐馬店確山

據了解,世界90%的小提琴是在中國生產,而80%以上的中高端提琴都出自駐馬店確山一群農民之手,年銷售額達近2億元。

「提琴之鄉」的稱號來源還要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確山縣先後有2000多農民丟下鋤頭到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學到制琴手藝後,創辦了自己的工廠和作坊。

隨著北京產業轉移以及回鄉創業的,大家紛紛回到故鄉,就這樣確山縣竹溝鎮聚集了70多家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企業,提供了不少的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竹溝鎮的提琴製造以中高端手工提琴為主,主要出口到歐洲、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奏出美妙音樂的小提琴竟出自於幾千名農民工之手,對背後精湛的手藝該作何感想?

除了上述幾大特色產物出口到世界各地外,其實河南很多地方都蘊藏著不少著名的東西,但又顯得「不那麼著名」!

南陽石佛寺鎮有全國最大的玉石加工貿易中心;西峽縣是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鎮平縣向寨村被譽為「中國第一錦鯉村」;

駐馬店平輿縣有全國最大的白芝麻生產基地,造就了聞名全省的芝麻香油;正陽縣連續20年位居花生種植第一大縣;

商丘永城除生產無煙煤外,還是「麵粉之都」,民權被稱為「中國河蟹之鄉」;

開封杞縣是「中國大蒜之鄉」,產量佔據全國的十分之一;尉氏的蔬菜基地,是疫情期間直供蔬菜的城市冠軍;

三門峽靈寶市的蘋果年總產量達到140萬噸;滎陽的河陰石榴距今已有兩千一百年的歷史。

你還知道哪些河南特色,評論區見~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撰文:木易

相關焦點

  • 為河南腐竹產業發展「定調」,河南日報農村版舉辦河南豆製品加工業...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建立產品零添加、現場生吃、還原豆漿……9月28日,在河南豆製品加工業發展論壇現場,我省一高端腐竹產品閃亮登場,引起業界震動。當日,由河南日報農村版、大河商學院聯合主辦的河南豆製品加工業發展論壇在鄭召開,專家學者和相關企業人士濟濟一堂,宏觀辨症,微觀施策,為河南腐竹產業發展定下「調子」:綠色生態,細分品類,集群發展。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農產品加工大省。
  • 小麥粉釋放大能量,河南這家企業要打造百公裡健康產業集群
    近年來,河南穩居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製品大省,河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收位居全國前列,農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實現著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老家味道,出豫落滬。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河南總量居全國第六
    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  3月26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共29家,其中我省鄭州中牟汽車特色產業基地、商丘梁園生物醫藥與運動健康特色產業基地入圍。
  • 國際大牌紛來河南 耐克UGG將有「河南造」
    □本報記者宋敏   你知或者不知,它們都來河南了——臺灣寶成集團、香港金馬凱旋家居、德國柯諾斯邦木業等。你信或者不信,它們已有或將有「河南造」——耐克、UGG的鞋,掌上明珠、佳居樂的家居產品等。  「到河南去」,無論是國際知名代工商,還是國內大型製鞋及家居企業,這越來越成了它們的最佳選擇之一。11月1日,在2014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製鞋暨家居產業專題對接會上,來自香港、深圳、浙江的幾十家企業紛紛進駐河南,58個項目籤約,總投資532.7億元。
  • 不鏽鋼櫥櫃,把江南水墨畫搬進了國人廚房裡!
    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品牌身影,但透過資深財經媒體人吳曉波的解讀和講述,你會發現,原來國貨背負的不僅僅是作為「貨」的經濟價值,更多的是關於「國」之文化價值的傳承和發揚。找準契合點,舶來品也能化身新國貨但實際上,相比遊戲創作、飾品這種設計性較強的行業和產品,櫥櫃這種更注重選材和實用性的家居產品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點並不多,能做到相得益彰的更是鳳毛麟角。而中國的廚房文化向來只是關注在鍋灶之間,櫥櫃作為一種舶來品,是近些年來才大肆流行起來的。
  • 河南新增2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總數達到15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3月23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共29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其中我省的鄭州中牟汽車、商丘梁園生物醫藥與運動健康2家特色產業基地入圍。
  • 聚焦金融業「新河南現象」系列報導——深耕中原
    從化肥農藥到電信寬帶,從電子商務到金融信貸,作為中國農村最具特色的市場風向標,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金融」已經跳出了城市的CBD,走向了更廣闊的農村。中原大地,沃野千裡。河南用全國1/15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創造了連續十二連增的奇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
  • 蒸烤箱或成國人廚房的標配產品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有關人士認為,在消費升級換擋提速大背景下,國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以前烹飪為了解決溫飽,現在更多地是想要健康、想要烹飪輕鬆。特別是80後、90後年輕消費群體逐漸成為當下廚房烹飪主力,他們對烹飪的理解與父母一輩不同,更想要通過烹飪傳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這也就構成了蒸箱產品相對穩定的主力消費人群。
  • 一半國人在玩遊戲,今年這個產業收入預計增長20%
    全年收入創新高,中國遊戲行業在不平凡的2020年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在今日舉行的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GPC)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
  • 千億產業再迎轉機,河南有這些布局
    雖然看到這一消息時已是深夜,但這並不影響河南某高校學生陳龍的興奮,他很快發了一條朋友圈表達自己的心情。    據悉,本次杭州亞組委按照項目屬性及設置原則,經報中國奧委會討論商議後,於12月16日下午在亞奧理事會全體大會上匯報電子競技入選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的提案。
  • 對話河南塑料產業——寶捷
    寶捷在河南的業務代理陳憲濤告訴記者,今年鄭州塑博會的觀眾數量因疫情而不如去年多,但專業觀眾並不少,他們希望尋找到先進的材料、設備、加工工藝以及模具,以圖在疫情過後佔領市場先機。陳憲濤稱河南是人口大省,對塑料產品的需求量很大。
  • 河南出彩故事講不完——中外媒體聚焦河南代表團聯組審議
    "今天的河南,有講不完的出彩故事。"王國生為記者講述了一個個出彩故事:去年一年河南就有1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最美教師"李芳在關鍵時刻以血肉之軀阻擋失控車輛,保護了學生;16.5萬名淅川移民捨棄小家守護綠水青山;瑞貝卡從一個遊走於鄉間"找頭髮換針"的貨郎攤,一步步成長為發製品國際一線品牌;"好想你"把一顆大棗打造成了"網紅"食品,做成了大產業;無中生有打造出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1210"跨境電商監管模式海外複製推廣
  • 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2020-12-23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脫貧攻堅的史詩畫卷】欒川: 生態產業讓鄉村流金淌銀
    +」等獨具欒川特色的溝域產業發展新格局。家在陶灣鎮伊河源頭的馮建新經營著一家農家賓館,這一季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不過收入三四萬元不成問題。「溝裡美了,來的人多,生活徹底改變了。」馮建新笑著說。馮建新家對面,是一處由5座院落構成的精品民宿,是由協心村、西溝村、張盤村、常灣、村唐家莊村聯合建設的。
  • 國人的廚房——藍炬星2020年度總結
    而2020年又是極為特殊的一年,疫情的衝擊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一定影響,也讓消費者對廚房環境有了全新的思考。藍炬星集成灶作為廚電家居的品牌企業,在這場疫情中不退反進,洞察了廚電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好充足的準備,砥礪前行。
  • 請回答:河南開餐學校菜品特色你知道多少?!
    免費午餐開餐學校分布於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就地取材」的開餐執行原則也決定了不同開餐學校會有各自特色的菜品。
  • 河南寶豐:特色種植無花果 敲開群眾「致富門」
    「無花果投產快、產量高、耐旱、病蟲害少、栽培容易管理,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前景廣闊。」7月6日,在寶豐縣李莊鄉龍池村的無花果種植基地,25000餘株嫩綠的幼苗長勢喜人,青翠欲滴的葉子在夏風中搖曳。產業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據了解,除了無花果本身的優勢,該村選擇無花果種植產業主要是基於成熟的商業運行模式。
  • 打造「兔業小鎮」,河南「肉兔大王」三產融合謀升級 | 深讀綠公司...
    這個盛夏,一大批來自河南的「老家味道」,將在近千公裡外的大上海集體亮相。河南省擬於近期在上海舉辦優質特色農產品展示推介活動,全方位深化豫滬農業領域合作。  一個是農業大省、農產品加工大省和新興經濟大省,一個是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豫滬兩地戰略合作20年之際,雙方在農業領域再度牽手。
  • 教師工資待遇大匯總,河南教師太辛苦了,收入少壓力大
    基礎工資每月2933.33,每月下旬會定時發,每月交五險一金扣除六百多,到手2300;班主任費每月400,已經有快一年沒發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發;績效工資不確定,一個學期加一塊兒最多一兩千塊吧;這學期到現在沒發,不知道什麼時間能發。沒有任何補助。
  • 汝州:3000畝迷迭香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在汝州市溫泉鎮鄧禹村西南側的原野裡瀰漫著濃鬱的迷迭香香氣,只見這些鬱鬱蔥蔥的綠植已經長到膝蓋高了。6月3日上午,正在這裡巡查的河南鑾駕山迷迭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劉工,望著眼前長勢喜人的綠植,樂呵呵地說道:「如果再有一場雨,這迷迭香就可以竄到齊腰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