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李欣蓯 張文婷 王彤彤
在濟南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有那麼一個人,穿著件工裝T恤站在小小的賣化妝品的店鋪裡,用仿佛取之不盡的耐心和熱心對待每一位前來的顧客——
很少上網的網紅「山師大叔」
「山師大叔」(右圖)這個名號,對濟南長大的姑娘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大叔雖然被稱之為「山師大叔」,但實際上跟山師沒有關係,只是因為其店鋪的地理位置位於山師東路上而得名。
山師東路位於山東師範大學老校區東側,附近還有山東藝術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等高校。20世紀80年代,這裡曾是濟南有名的南北走向商業街。
2000年,水雲間商城在山師東路開業,2001年,大叔的化妝品小店在這裡開張,專營國貨品牌。幾次改造後,山師東路已經舊貌換新顏,水雲間商城不少店鋪也換了好幾茬,但是往裡一鑽,人最多的似乎永遠是大叔那間6平方米的小店。
有顧客從哈爾濱成都來
進了水雲間商城一直往裡走,拐個彎看到排隊的人影,就知道找到大叔的化妝品小店了。去採訪的那天是個雨天,大叔看到我們手裡的傘,一邊和顧客聊著天一邊抽了兩個袋子過來。
顧客裡裡外外圍了一大圈。「這個水能上飛機嗎?」戴帽子的年輕女孩一手扶著行李箱,一手拎著購物袋問大叔。女孩來自哈爾濱,在抖音上刷到了大叔的視頻,專程過來打卡。「大叔的視頻太火了,見到本人發現比視頻裡更和藹可親,還勸我平常不要生氣,對皮膚不好。」女孩和朋友給我們展示買到的東西,「這個、這個,還有這幾個,都是送的,這一大兜才30多塊,太實在了。」
衝著「實在」「親切」,從外地特意過來購物的人不在少數。打開視頻軟體,#山師大叔#話題下的視頻播放量有5.9億次,點讚最多的評論是「大叔是在替仇人看店嗎?」「送這麼多真不虧本嗎?」天津、成都、哈爾濱……來自各個城市的人刷到大叔賣化妝品的視頻,有不少會特地計劃行程趕來見一見本尊。
現在市面上銷量高的化妝品動輒成百上千,大叔的東西賣得這麼便宜,好用嗎?外地的顧客來一趟不容易暫且不考慮,那本地的回頭客多不多?
「我搬家了,來一趟開車來回40多公裡,這裡還不好停車。」家住濟鋼的張女士,算是大叔的「鐵桿粉絲」,見面聊起來近況,她說自己前段時間身體不好,最近恢復了就想著過來看看大叔,「買東西反而成了順便」。回憶起在山師上學的那些年,她說那時候大叔的店面永遠是圍個「裡三層外三層」。「要什麼東西都沒法說,都是寫紙條遞給他看,還要幫同學舍友代購。現在網購這麼方便了,我們還是願意過來,一方面是因為東西拿到手裡、摸到實物更覺得踏實,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那份專屬的回憶。」
開店20年只賣國貨
「大叔」本名朱立軍。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半,從2001年至今,大叔每天風雨無阻地堅守在這間小商鋪內。「他們說我在這待了好多年,但對我來說只是個開始。」小店開在學校周邊,因此顧客中學生佔主體,學生一茬茬換,自己的小店要做到始終如一才能贏得新顧客,留住老顧客。談到自己的經營理念,朱立軍說得很簡單,「始終把自己當成新來的,保持剛開業時的狀態」。
二十年前,大叔從原來的國營單位下崗,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手了化妝品小店。剛開業時自己對化妝品一竅不通,甚至連眉筆和眼線筆都區分不開,大叔能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直接問顧客。買的卻要給賣的講解產品,這聽起來就不可思議,但大叔一開始確實是這樣做的。來購物的女生大多比大叔更懂化妝品,這個辦法雖有些丟面子,效果卻很好。從顧客那裡,大叔慢慢積累起化妝品的知識,後來再加上他自己的摸索,現在,他也算是這一方面的專家了,總能針對顧客需求快速推薦出合適的化妝品。閒暇時,他喜歡看些傳統醫書,比如《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在醫書裡為很多皮膚問題找答案。「你最近要少吃酸的東西,不能生悶氣,不然黑眼圈會加重哦。」每次遇到皮膚出狀況的顧客,他都好心提醒該注意哪些。不管什麼時候,大叔總抱著開業時的熱情來待客,久而久之,顧客有什麼煩惱都會和大叔聊一聊,而大叔都認真傾聽,盡力給出建議,讓小店充滿了人情味。
不盲從潮流。放眼望去大叔的貨架,密密麻麻擺滿了各式化妝品的瓶瓶罐罐,仔細一看,大叔賣的全是國貨,有很多小時候用過的牌子也在貨架上找到了。
為什麼只賣國貨?大叔回答:「中國有的東西,就不要從國外買了。」大叔不僅賣國貨,而且只賣國貨中的老牌子,大叔解釋道,「有些老牌國貨不比國外的差,只是因為包裝不好看,也不宣傳,所以賣得不好。」自己只賣老牌子,因為這些牌子經過了時間檢驗,質量放心。
送的比買的多是常事
大叔雖然在網上是個紅人,但這絲毫沒影響到他自己的「原始」生活。大叔平時很少上網,智能機也是為了顧客手機支付方便才換的,至於網上關於他的視頻,那都是來購物的顧客拍的,自己沒有這些網絡社交帳號,也不在意自己紅不紅。
但是大叔也努力避免自己與社會脫節,於是多年來堅持訂報紙。大叔有自己的理由——「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上雖有大量信息,但我們不知道哪些是有效的,報紙是專業的媒體,能上報紙的內容是經過精挑細選過的,肯定都是有效的。」在小店兩邊的空白牆面上,密密麻麻貼著大叔從報紙上剪下來的一條條信息,這些大多都跟學生相關,有關於大學生如何防騙的,也有山師學生要去參加春晚的消息,還有最近的新聞,看得出來,這些都是時時更換的。
平常心看待賠賺。在大叔這裡,用「買一送三」來形容毫不誇張。「這個眉筆送你了,那個護髮素也送了,不要不行。」大叔每單都會贈送,送的比買的多那是常事。可是這樣真不會虧嗎?很多人曾這樣問過大叔。「我儘量讓自己不虧。」至於盈利,他說自己從不會算帳,自己覺得高興就送了,沒有想太多。水雲間商城剛開業的時候幾乎沒什麼人流量,大叔為了吸引顧客,想到了買化妝品送贈品的辦法,慢慢地生意還真好了起來,而送東西也成了大叔的習慣,一送就是近二十年。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叔坦言現在算是淡季。電商的發展給自己周圍的店鋪帶來了很大衝擊。大叔雖知自己已經算是個網絡紅人,但從來沒有想利用自己的熱度去直播帶貨。「現在做電商壓力也很大,自己幹嘛去搶別人的飯碗。」相比網絡這些他不熟悉的東西,他認為自己更適合做實體店,至少他的東西可以看得見、摸得著。
流量下的堅守
小店雖小,五臟俱全。除了「要啥有啥」的兩排貨架、一個櫃檯,大叔還在店鋪裡掛了些牌子。「開車來的顧客、和男生一塊兒來的女生可提前購物」「雨雪天氣免費提供一次性雨衣」,處處透露著大叔對於這間小店的用心、對顧客的貼心。
貨架的兩端,還嵌著兩個瘦長的捐款箱,塞著各種面額的現金,上面貼著「山東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善款用於全省的殘疾兒童,監督電話86900959」。常來的顧客都知道,大叔會建議顧客將找回的零錢放入捐款箱,有些顧客也會直接塞點零錢進去。顧客對大叔的喜歡與支持,被他轉換成對社會的關注與幫助。
「當年他坐計程車看到有捐款箱,就聯繫我說了這個想法,我覺得很好。箱子每年打開一次,能有近萬元,商場再拿出同樣的數額,一併捐給基金會。」水雲間商城經理國玉良拿出了這些年基金會頒發的捐款證書。「大叔這個人就是很簡單,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變化,他生意好,薄利多銷,堅持只賣國貨,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最早的一批業戶現在還剩兩三家,其中就包括大叔。不管什麼時候,大叔都是商場生意最好的。」
「怪大叔」的外號,也是來自國經理。「都說他有三怪,不吃飯不喝水不去洗手間,在店裡一站就是一天。」國經理笑道。大叔也笑了:「都是傳說。」顧客不斷來,他只能儘量少去洗手間,中午他會訂快餐送到店裡,趁人少的時候吃幾口,怎麼可能真不吃飯。
大叔自己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國經理有時候會拍些視頻發出來。「有他的視頻都很火,這兩年從外地來找他的人越來越多,給商場也帶來很大的客流量。」
這個時代瞬息萬變,每秒鐘都有新的熱點。但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有那麼一個人,還穿著上次你見過的那件工裝T恤站在小小的、承載著無數青春的店鋪裡,用仿佛取之不盡的耐心和熱心對待每一位前來的顧客。流量是把雙刃劍,但大叔很冷靜,用大叔自己的話說,「我就是山師東路一個賣化妝品的」。繁華世界中的這份簡單、這種固執,讓人覺得心安,也為之感動。習慣了腳步匆匆,有時候停下來看看,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