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岐黃之術 譜寫大醫精誠

2020-12-22 瀟湘晨報

說起文登地區的中醫專家,文登區皮膚病醫院中醫科主任鄧英姿可謂遠近聞名。自參加工作以來,鄧英姿就立志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大醫精誠」精神。2010年,鄧英姿來到文登區皮膚病醫院,帶頭成立中醫科室。作為中醫科主任,他注重中醫發展特色,以高超的醫術和真摯的服務成為百姓口口相傳的名中醫。

辨證施治精湛醫術口口相傳

在文登區皮膚病醫院,每天七點半,鄧英姿都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號脈、開方,望、聞、問、切,一絲不苟,一個上午門診下來,鄧英姿絲毫不見疲態。

「鄧主任,我最近小腹不適,麻煩幫忙號個脈,看看是咋回事?」近日,在文登區皮膚病醫院中醫科門診,30多歲的李女士向鄧英姿問診。說起鄧主任的醫術,李女士打開了話匣子:「我是鄧主任的鐵桿粉絲,親戚朋友身體不適,我都第一個推薦找鄧主任看病。」李女士的兒子自幼體質較差,經常感冒咳嗽,聽朋友說鄧英姿醫術不錯,她就帶兒子過來看病。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兒子的體質好了很多,感冒次數明顯減少。李女士說,鄧英姿看病,會和患者詳細說明為什麼會得病,應該服用什麼中藥,每種中藥材有什麼作用等,「即使我們不懂中醫,也能知道個所以然,心裡很透亮。」

「鄧主任堪稱我家的家庭醫生。」前來就診的叢女士說,自己一家四口都在鄧英姿這裡看病。14歲的閨女掉發特別嚴重,例假也不規律,聽說鄧英姿中醫看得好,她就帶著閨女前來看病。6副中藥後,閨女掉發症狀明顯改善,18副中藥後,完全恢復正常,例假也準時了。「看病時,對於我們的疑問,鄧主任總會耐心解釋,不厭其煩,感覺特別貼心。」叢女士說,自從閨女在中醫科治好了病,老公、兒子和自己,只要身體有恙,都到文登區皮膚病醫院中醫科找鄧英姿看看。

「醫者仁心,鄧主任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家住文登區侯家鎮南學村的劉女士說,之前鄧英姿在南學村當村醫時,兒子因為肚子疼找他看病,鄧主任根據孩子的臨床指徵,考慮是脾胃受涼所致,讓其回家熱敷,如果沒有緩解再看。「孩子熱敷後,疼痛明顯緩解。」自此,劉女士一家只要身體不適,都找鄧英姿看病,即使鄧英姿調到文登區皮膚病醫院,也會遠道求醫。

「中醫是追求人體深層次的平衡狀態,而不是只看表象,『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是中醫的核心。」為此,鄧英姿不僅為患者看病,更注重患者的日常保健,會針對患者個體提供因人而異的中醫養生保健方式,贏得患者好評如潮。

學岐黃之術承杏林之志

「小時候,醫生治病救人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裡印象深刻,我想,大概從那時起,從醫的種子便根植在我的心中。」鄧英姿說,因為喜歡中醫藥文化,他將中醫定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努力,鄧英姿不僅擁有山東中醫藥大學本科學歷,還師從山東推拿協會副會長、主任中醫師欒長業學習推拿和小兒推拿,師從中華針刀醫學會會長、北京針刀總醫院院長施曉陽教授學習針刀技術,中醫診療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學習和工作中,鄧英姿精研《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熟練運用傳統中醫藥、針灸、推拿技術結合現代針刀、整脊療法,開展頸、肩、腰、腿痛綜合治療,採用中醫三聯療法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對I、II期壞死療效卓著。他還擅長採用針、推、藥物並用的方法治療骨盆旋移證、月經不調、不寐、膽結石等疾病,運用美容針灸法治療內分泌失調型黃褐斑等損容性皮膚病,以小兒特定穴位推拿治療小兒驚風、食積、消化不良、感冒、咳嗽等常見病、高發病等,精湛的醫術不僅得到患者肯定,還多次受到上級業務部門的表彰,獲得「威海市中醫工作先進者」 「文登區年度優質服務明星」「中醫工作先進者」「最美衛健人」等榮譽稱號。

從青澀的中醫學生到遠近聞名的中醫專家,鄧英姿在文登地區的中醫領域默默耕耘了很多年,熟練運用岐黃之術治療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對病人關心備至,醫技日益精湛,醫德廣受讚譽。「中醫不僅是醫術,還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為耀眼的瑰寶之一。」鄧英姿說,希望可以通過努力,用中醫藥更好地服務百姓健康。

記者 時英豔 文/圖

【來源:威海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傳岐黃之術承大醫精誠——與隨州中醫醫院先進集體優秀個人面對面
    傳岐黃之術 承大醫精誠——與隨州市中醫醫院先進集體、優秀個人面對面抗疫先進集體內二科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市中醫院內二科改造成為隔離三病區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她與手術醫生一起多次化解術中出現的突發情況,確保了各類手術在術前、術中、術後的醫療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主動請纓加入抗疫一線,在環境條件艱苦,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和科室同事一起,做好發熱門診的預檢篩查工作,沒有出現一例漏報和錯報現象,當好了新冠篩查的「前哨兵」和「放大鏡」。
  • 岐黃之術 ——神奇的「古中醫」
    老師的網名叫岐黃五藝,老師平常研習岐黃五藝,所以才起這個網名!啥是岐黃五藝?山、醫、命、相、卜講的就是這個,她們都是傳統文化裡的精華,一直在代代相傳!        當初遇見老師,老師就針對山醫命相卜給我講了一課,中間還給我搖了幾卦!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的詩篇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先後派遣7批共214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的70多個日日夜夜匯集成了《大醫精誠》中的28個故事。該書由作家江北和劉麗丹經過大量採訪記錄而成,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 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
  • 「華夏中醫藥大展覽」—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後世因此稱中醫學為歧黃之術,岐黃也被視為醫家之祖。那麼,如何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中醫文化體驗館,並能多元傳播文物與典故背後的故事與靈魂?岐黃中醫藥博物館位於慶陽4A級國家景區周祖陵森林公園,是慶陽市打造非遺文化名城的重點工程。雖然開館多時,依舊是慶陽重要的城市名片!另一方面,岐黃中醫藥博物館可以算是寬創國際聯合國家衛生部籌建國家級中醫藥博物館中有實力成為國內最大的中藥專題博物館。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走進汕頭
    為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省中醫藥局決定從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1月下旬,在全省開展「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
  • 張大鵬:大醫精誠
    不信今時無古賢,他們為大醫精誠做了最新最美的生動詮釋。醫者仁心,不能不大。我是中醫的愛好者。發現古代大多數名醫有個共同點,出發點是為自己為親人療疾治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落腳點是為大眾解除疾苦,懸壺濟世,解救蒼生。一個人追求的越高,才力也就發展得越快,追求與才力的發展成正比。醫者父母心,白衣天使,有容乃大,大慈大悲。
  • 清代醫家首獻秘術,走方醫登進大雅之堂,最神串術必有門道
    該書是中國民間走方醫(亦稱串醫、鈴醫)醫療經驗彙編,首次揭示了走方醫的神秘內幕,是臨床醫生重要的學習參考著作。讀清代醫家趙學敏編著《串雅內外編》所作序,為民間土郎中串醫、鈴醫正名,並首次揭秘走方內幕,提出民間走方醫非小道,故將收集的經驗走方取名《串雅》。
  • 孫思邈《大醫精誠》原文及譯文(收藏)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誠心救人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 杏林名人堂|仁心濟術,術精岐黃
    作為當代中醫藥教學的開創人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傳人,李老懸壺近70載,以濟人濟世之情懷,親身傳播中醫國粹的精華與智慧,廣施仁愛,惠及四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國現代中醫的振興之路。主要事跡李濟仁原名李元善,為表明志向和決心,取"仁心濟世"之意而更名。他誓衛醫道,誠信行醫,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療程治癒病人,一直秉承舍醫送藥的優良傳統。行醫60餘載,他拯疾濟羸,以仁心仁術、濟人濟世為銘,詮釋大醫精誠要義。
  • 「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走進汕尾海豐
    為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部署要求,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助力秋冬季疫情防控,推動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省中醫藥局決定從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1月下旬,在全省21個地市開展「大醫精誠——中醫名家走基層活動「。
  • 岐黃蘭臺醫工:揭秘醫生稱呼的由來
    《黃帝內經》以黃帝和岐伯二人問答的形式行文,後人遂以「岐黃」代指醫生及其行業,如「岐黃術」、「岐黃家」等。蘭臺是漢代宮廷圖書館,《素問·靈蘭秘典論》稱黃帝將歧伯之言藏之「靈蘭之室」,後世代指醫生及其行業,《蘭室秘藏》、《蘭臺軌範》等書名均含此意。疾醫是周代醫官名,《周禮.天官》記載,周代分醫學為四科,即「食醫」,「疾醫」,「瘍 醫」和「獸醫」。疾醫相當於後世的內科醫生。
  • 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大會,並成立岐黃學院!
    會上,校黨委書記谷曉紅以「應時代之需,舉全校之力,建設一流研究生教育」為題發表講話。谷書記說,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開啟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篇章,為全方位打造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推進中國特色學科專業體系建設,構建更加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推動研究生教育邁上新臺階指明了方向。
  •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人民智作-社會創作...
    一張張救死扶傷的臉龐上,呈現著堅毅的神情;一份份,或清秀、或豪邁、或稚嫩的請戰書裡,寫不下他們的決心;一件件讓觀者落淚,使聞者心疼的感人故事,裝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述不清他們的大醫精誠。數也數不過來,每天會流多少淚,算也算不清楚,心中會痛多少回,只記得,每天閱讀之後流淚滿面,流淚之後還有感動,感動之後唯有祈福——祈祝四海安康,天下太平!
  • 山東省婦幼保健院乳甲外科:大醫精誠,將樂安康送給患者
    聲聲的道謝都無法表達我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這封感情至深的感謝信,表了患者林果(化名)對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的乳腺甲狀腺外科(乳腺疾病診治中心)醫護人員的無限感激之情。「上半年,我們成功完成了3例妊娠期乳腺癌手術,林果只是其中的一例。雖說孕期手術風險大,但對於我們醫院還不是問題。」
  • 這首歌,獻給他,也致敬所有的醫者!
    《醫者》這首歌曲由梁天山作詞,由黃智騫作曲,正是為了緬懷和銘記王磊教授「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傳承著王磊教授意志的六院人,用同樣被汗浸皺卻不屈的手力挽狂瀾,在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賽道上竭力狂奔,只為早一刻驅散這濃稠的疫霧,在可怖的新冠陰影中掙出多一分希望的光明。 《醫者》製作的歷程更是橫跨歐亞大陸,弦樂部分遠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錄製。
  • 中國科技館「大醫精誠 無問西東——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紀實展...
    伴隨6月2日恢復開館, 由中國科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中國科技館主辦的「大醫精誠無問西東——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紀實展」也正式對公眾展出。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武漢,波及全國。隨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神州大地打響。
  • 薪火傳承中醫皮膚病防治《精誠大醫張志禮》新書首發
    10月1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市趙炳南皮膚病醫療研究中心、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張志禮學術思想傳承專題講座、『中西融合·煥新計劃』啟動儀式暨《精誠大醫張志禮》首發式」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適逢張志禮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皮科大家齊聚一堂,緬懷張老醫德醫風,學習張老學術思想,繼承發揚前輩學術經驗。
  • 薪火傳承中醫皮膚病防治 《精誠大醫張志禮》新書首發
    10月1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市趙炳南皮膚病醫療研究中心、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共同主辦的「張志禮學術思想傳承專題講座、『中西融合·煥新計劃』啟動儀式暨《精誠大醫張志禮》首發式」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適逢張志禮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皮科大家齊聚一堂,緬懷張老醫德醫風,學習張老學術思想,繼承發揚前輩學術經驗。
  • 好醫生張凱:用生命譜寫一曲英雄讚歌
    安青網訊2020年3月19日,張凱倒下了,東至草木含悲;堯河之水嗚咽,歷山的花哀泣。張凱用生命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