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2020-12-23 趣侃文史8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第二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推翻了之前還信誓旦旦不介入臺灣問題的承諾,宣布第七艦隊進入臺海,還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

杜魯門

實在是無恥之尤!

杜魯門的聲明隨時可以查看,而現在竟然有公知試圖否定抗美援朝,為美國的侵略行徑張目,說什麼美國在朝作戰,根本就不會威脅中國安全。

這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美國總統都發出了這樣無恥的聲明,美國飛機對我國東北已經多次轟炸,豈是信口雌黃就能抹掉的事實?

以主席為首的中共領袖們,高瞻遠矚,決定派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只一戰,就打出了國威軍威,讓中國人民真正地站了起來,也打出了70年的和平發展期。

1950年10月8日,主席發布了組建中國人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兼政委。而改編為志願軍的,就是韓戰爆發後,由總理親自主抓組建的東北邊防軍。

東北邊防軍分為三線,一線五個軍,就是13兵團的38、39和40軍,後來又把在東北進行農業生產的42軍劃歸13兵團建制。而另外的一個軍,原定是48軍,後來改為50軍。這個時候,50軍還在向東北集結的途中。

也就是說,組建志願軍時,部隊建制有四個軍,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炮師也已經到位。彭德懷入朝作戰的首批部隊,就是這四個軍和三個炮師。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就要入朝作戰了,主席設宴為他壯行。

起初,志願軍統帥人選並非是彭總。第一人選是林彪,打仗刁鑽,軍事才能那真叫一個突出。但是,在政治局會議上,林彪竭力反對出兵朝鮮。這樣的態度,讓主席和總理大失所望。

第二號人選是粟裕,他一直在為攻臺作準備。然而,隨著韓戰的爆發,主席決定用兵東北,推遲解放臺灣。這位軍事天才,竟然一下子病倒了,也就不能當這個司令了。

結果是兩個內定的統帥人選,一個真病一個假病,所以,主席急調彭總入京。接到電報的彭德懷還以為是參加經濟會議呢,什麼都沒帶就來到了北京。

見了主席才知道,原來是要入朝作戰,他二話沒說,堅決支持主席和總理的意見,認為這一仗應該打必須打。現在不打,將來可能就在我們國土上打,現在把美國打出朝鮮,最划算。

就這樣,彭德懷走馬上任,準備入朝作戰。主席感慨不已,「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他吟詠著自己以前的這首詩。

這次壯行宴,規模極小,是家宴。但並不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參加的。參加這次家宴的,除了主席和彭總外,只有一個人作陪。

毛岸英

此人是誰?他就是主席的長子毛岸英。這位高個子年輕人可不簡單,8歲那年母親被反動軍閥殺害,他跟弟弟岸青和岸龍流浪上海,岸龍因病離世,他和岸青被送到蘇聯上學。

在蘇聯,起先在軍事學院學習,後來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曾擔任過中尉副連長。

1946年回國後,主席對其極為嚴格,安排他下農村,進工廠,搞土改,做宣傳,要求他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

宴會開始了,服務員拿來葡萄酒,主席一揮手:「上白酒,來一瓶茅臺。」主席可是滴酒不沾的人,今天,他要喝酒,為彭總壯行,此中之意,不言自明。

主席一杯酒下肚,臉紅了,連脖子都紅了。他對彭德懷說:「德懷,你就要出徵了,我沒有別的東西送你,只有一言一物相贈。」

一言,就是他再三叮囑彭總,美國人擁有制空權,千萬注意安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彭總連連點頭說「記住了」。

彭總儘量放鬆自己幽默地問:「老毛,一言已經給我了,一物是何等寶貝?」

主席望著彭總,指了指身邊的毛岸英說:「我老毛跟你一樣窮,沒有什麼寶貝,我要把這個大兒子送給你,讓你帶他去朝鮮打仗。」

韓戰

彭德懷一下子愣住了,酒杯險些脫手,這太出乎意外了,連這位身經百戰的元帥都險些失態。他端著酒杯一直沒有說話,良久,才說:「主席,那是戰爭!」

主席站了起來,嚴肅地說:「我號召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我的兒子就該第一個去!」

彭德懷感到心靈被劇烈地撞擊著,如此偉大的人格力量,讓他激動起來:「好,主席,我帶!」

他轉過頭看著岸英問:「岸英,你怎麼想?」

此時的毛岸英也已經激動地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彭伯伯,我本來就是軍人,我不會給您和爸爸丟臉的!」

「好樣的,是條好漢!」彭德懷讚賞地看著岸英,又問:「入朝作戰,你想幹什麼呢?」

毛岸英豪氣幹云:「在蘇聯,我當近衛軍中尉副連長,從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打了將近十年的仗,當個師長應該沒問題!」

韓戰

彭德懷豎起了大拇指,連聲稱好,不過他說:「我以司令員的身份命令你,入朝後,不得離開我半步,給我當個俄文翻譯,朝鮮有蘇聯顧問,這工作比師長更重要!」

彭德懷說的當然是實情,但他考慮最多的,還是岸英的安全,在司令部裡,在自己身邊,肯定會相對安全點。

當時,他也許無法想像,在朝鮮戰場上,即使是志願軍司令,也跟普通士兵一樣,隨時有著生命危險,在沒有制空權的戰爭中,危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關於韓戰的作品多得數不過來,但在我讀過的朝戰著作中,李峰的《決戰朝鮮》無疑是上上之作。

在這部作品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所以本書帶有揭秘的性質,但其記錄戰爭又是那樣的真實和客觀。

這部作品的另一特點是,不僅寫韓戰,更為我們揭示了朝戰發生的歷史必然,從二戰後的歷史背景下筆,從雅爾達會議寫起,讀完不由驚叫,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決戰朝鮮》值得一讀,在此鄭重推薦給朋友們,需要的可以點擊下面的卡片下單。

令人痛心的是,在這次家宴的一個多月後,入朝作戰的岸英在美軍的空襲中犧牲,成為主席和彭總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英雄毛岸英永垂不朽,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烈士們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入朝作戰是如何對外公開報導的
    鄭學富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並不是像某些影視劇表現的那樣,披紅戴花、敲鑼打鼓,歡送子弟兵上前線,而是秘密入朝,嚴格保密,目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新華社等國內新聞媒體在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報導上,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嚴格掌握時機和把握分寸。
  • 李奇微是如何評價彭德懷的
    根據明確史料記載,李奇微曾3次評價彭德懷。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 可見,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在彭德懷之下。
  • 志願軍總計100多個師,入朝作戰,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和安全考慮,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其實,早在7月份,我國已經抽調了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總計25萬多人,組成了東北邊防軍。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
  • 1950年中央點將統兵入朝作戰,為何首選粟裕,次選才是林彪?
    導言林彪和粟裕是我軍兩位最能徵善戰的將軍,他們的指揮水平難分高下,但為什麼1950年中央點將統兵入朝作戰,首選粟裕,次選才是林彪?巧合的是,這兩位優秀的軍事將領是在同一年出生的,1950年的時候,他們都只有43歲,和彭德懷元帥、劉伯承元帥、徐向前元帥等幾位能徵善戰的老帥相比,他們都屬於年富力強者。
  • 揭秘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的4個軍,3個軍解放了半個中國
    40軍在抗美援朝中首戰大捷,被總司令彭德懷譽為"入朝作戰第一槍",毛澤東主席也欣然將這一天——1950年10月25日,定為志願軍出國紀念日。42軍軍長吳瑞林中將 抗美援朝,42軍是最早入朝的志願軍先頭部隊。1950年10月16日,42軍就已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軍早了3天。軍長是出身紅四方面軍的"瘸子"名將吳瑞林。
  • 彭德懷提三年大西北振興計劃,因抗美援朝戛然而止,現在全實現了
    彭德懷出生在湖南湘潭縣彭家圍子,是一個標準的南方人,可是因彭老總長期在西北地區領兵與日寇、國民黨軍作戰,所以他與大西北是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彭德懷不明所以,大聲說道:「中辦來人了?」「中辦派了兩個幹部來接你,隨機到達」。彭德懷依然很疑惑,「什麼事,這麼嚴重?」。之後,彭德懷就離開會議室,去辦公室見了這兩位幹部,當彭老總問他們中央有什麼指示嗎?他們始終是不肯透露任何消息,只說是奉周總理的命令來專門接彭總回北京,今天就得走。
  • 你知道志願軍有幾任司令員,都是誰嗎
    經過反覆討論,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援朝,但派誰來掛帥出徵卻讓中央領導層一時難以決斷。 毛澤東最初的考慮讓粟裕去,但這位在解放戰爭時期叱吒風雲的戰將此時重病在身,正在青島休養,無力承擔指揮職責。 經過深思熟慮,毛澤東最後想到了敢於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橫刀立馬的彭德懷。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彭德懷為何說「要用牛刀殺雞」?
    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毛澤東主席評價:「一江山島登陸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是成功的。」先打一江山,「敲山震虎」「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是我打的最後一場仗。」陳龍崗老人今年94歲。不料,6月25日,韓戰突然爆發,兩天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總統杜魯門的命令下,悍然開入臺灣海峽,公然幹涉中國內政。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解放軍原擬用於攻臺的50萬主力全都入朝作戰,解放臺灣的計劃就此擱置。緊張的局勢下,蔣介石卻認為「反攻大陸、收復失地的時機即將到來」。
  • 王琪琳 入朝作戰時年僅16歲 軍帽被彈片削飛100多米
    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熱河南路街道的王琪琳奶奶,今年86歲,70年前入朝作戰年僅16歲。 15歲入伍 她是監視美軍飛機的「眼睛」 在小桃園社區社工遲阿香的陪同下,當記者敲開王奶奶的家門時,她和老伴非常熱情地請我們坐下,慢慢打開話匣子,回憶起了自己人生的種種過往。 「我祖籍湖北武漢,年僅6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
  • 朝鮮戰場上,彭德懷:要不是你老兄,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1950年10月22日,洪學智入朝作戰。志願軍司令部成立後,立即進行了分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分管幹部和政工;洪學智為副司令員,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志願軍總部駐地在大榆洞,大榆洞是一處金礦,位於朝鮮北部平安北道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裡,溝中有一條小路,兩側是一些簡易工棚。
  • 石泰峰布小林為自治區對口支援湖北省荊門市醫療隊壯行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到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為醫療隊壯行,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向醫療隊成員送上祝福,勉勵大家擔當使命、英勇奮戰,並通過他們向全體支援湖北省的內蒙古醫護人員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謝。
  • 金日成以命令口氣,要志願軍追擊,彭德懷:你自己帶人民軍去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前線志願軍的情況,國內人不知道,彭德懷是一清二楚,第一線6個軍入朝後一直沒得到休整補充;後勤困難太大了,前三次戰役,志願軍損失1200輛汽車,僅剩1000多輛,無法滿足前線供應,包括糧食、彈藥和冬衣;三八線北南300裡已成為無人區,志願軍根本無法籌集到糧食,以至於第二次,第三次戰役期間,戰士們獲得的糧食只有標準量的25%-30%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志願軍入朝最強攻勢,打殘韓軍四個師
    文|三將軍近日,由管虎導演,吳京、張譯等參與拍攝的一部講述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歷史的電影《金剛川》在各大影視劇院相繼上映,引起了不小的反響。(1951年後,志願軍的武器裝備質量有不小的提升)戰爭就這樣打打停停,又持續了近兩年時間,到了聯合國軍統帥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時,他逐漸意識到這場戰爭再打下去,只會是沒有盡頭的拉鋸,而西方國家軍隊內部厭戰情緒極高,更不可輕易忽視,因此,他建議國內高層儘快停戰。
  • 聽完毛岸英犧牲過程的匯報後,毛主席的一席話說得彭德懷老淚縱橫
    因為毛岸英想參加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作為主席的兒子,毛岸英自然不同普通人,不是想參加志願軍就能參加的,若沒有得到主席與彭老總的同意,是沒有人敢擅自作主,讓毛岸英參加志願軍的。如此,這就有了毛岸英與毛主席徹夜長談那一幕。
  • 日軍C計劃:以美女特務誘惑警衛員,刺殺彭德懷,險些成功
    為「除掉」彭德懷,岡村寧次費盡心機,精心制定了一個所謂「C號作戰計劃」。岡村寧次是間諜出身,早年在中國東北搞情報工作,培訓了一大批間諜特務,擅長運用間諜戰,這次「C號作戰計劃」和核心就是尋找八路軍總部位置,不惜一切刺殺彭德懷。
  • 1951年,杜平中將敬酒,主席一飲而盡,此生豪飲僅此一次
    1951年,主席在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團晚宴上,聽完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匯報後,二人便在晚宴上舉杯暢飲,主席親切地對他說道:你回去見了彭德懷替我向他問好,在朝鮮你們很苦啊。主任聽後便起身舉杯向他敬酒,主席則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然而當這位主任回到朝鮮戰場後,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主席對他的新職務任命,背後原因究竟為何?
  • 彭梅魁回憶父親彭德懷,侄女結婚贈儲蓄卡,侄女一生榜樣是大伯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對彭德懷元帥的褒獎,對其勇猛作戰的讚美之言。彭德懷是我國傑出的將領,指揮過無數戰役,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彭德懷為國奉獻自己的終生,一直兢兢業業,彭德懷的侄女彭梅魁,回憶起彭德懷元帥的時候,想起他,想起他曾經送她的儲蓄卡,大伯是她一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