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不會設計的文案(連最基本的PS都不會用),我一度因為缺乏「品味」而苦惱不已。
在我有限的認知裡,大概有 3 類擁有「好品味」的人,他們分別是:
1、老天爺賞飯吃的天才;
2、從事設計或藝術相關職業的人;
3、家境優渥,從小就被好品味薰陶的人。
很遺憾,我恰恰就屬於這 3 種之外的第 4 種人:想培養品味,卻不知該從哪入手的普通人。
面對「品味」,我好像走入了一個奇怪的誤區。
直到我遇見了上面這隻熊本熊的設計師水野學寫的這本書——《品味,從知識開始》。
這本書裡,作者的觀點讓我大吃一驚:
「品味」本身一點也不神秘,也並非少數人才能擁有的天賦。了解方法、做好該做的事,花費需要的時間,任何人都能擁有「好品味」。
人之所以能夠對某個領域的事物有所謂的「品味」,進而挑選或創造出一件具備美感的商品,都是可以從知識的累積中磨練而出的。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事先經過務實且一點都不起眼的輸入,在不同階段分別進行完整的思考後,才出現的跳躍性產出。
能提出這樣獨特觀點的作者,也絕非普通人。
水野學(Manabu Mizuno),1972年於東京出生,1996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1999年成立設計公司Good Design Company,活躍在廣告、圖像、電視廣告、店鋪開發、空間展示、商品開發、創建品牌、企業管理諮詢等眾多領域。主要作品有熊本縣吉祥物「KUMAMON」、NTT「iD」系列、農林水產省CI、「中川政七商店」品牌設計、臺灣「7-SELECT」商品設計。曾獲得有世界三大廣告獎之稱的「The One Show」金賞、「CLIO Awards」銀賞等獎項。
震驚之餘,我好像也明白了自己的誤區所在:
「品味」並非一個固定的標籤,而是一種可生長、變化的能力。
我以為「好品味」與我無緣,以為「品味」是一種高深莫測的能力。殊不知,我的這種「以為」在作者眼中,不僅非常主觀無意義,而且對品味提升毫無幫助。
「品味」絕對不只局限於一個領域,而是可以自由穿越、雲遊四海的;「好品味」不是靠神秘的感覺,而是一種可以培養和提升的能力。
所以,「品味」到底是什麼?
作者把玄之又玄的「品味」進行了如下闡述:
所謂「有品味」,是指能夠判斷出無法以數字量化狀態的優劣,並加以最佳化的能力。
不只是設計師需要「有品味」,穿衣服、打棒球、聽音樂甚至連經營企業都需要「有品味」。
其中,「端水」的比喻尤為巧妙:
「好品味」的人,會思考如何在最適當的時刻端出適當的水。炎炎夏日時,會在冰涼水中加入檸檬汁;冬天則衝泡出一杯讓身心溫暖的熱茶。
「品味差」的人,則永遠端出同樣的水。他們可能會在365天都端出又冷又不新鮮的水。
水野學的飲料包裝設計
原來品味的內涵這麼豐富。「好品味」,包含的不只是對美的感知、還包含對事物的觀察、對他人的聆聽、對需求的洞察、對問題的解決……難怪作者會說,「品味」好壞攸關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也難怪作者會說,這是一個「品味」屬於必備技能的時代。
既然「品味」如此重要,那麼重點來了: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品味」?作者給出了如下建議: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靈感之神。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沒品味」,他缺乏的只是知識罷了。品味絕不會憑空出現,而是透過知識累積形成。
3個積累知識的有效步驟
第1步, 解析經典。
以商品來說,經典就等同於經典款、公認最佳品牌或長青品牌。經典商品,一定都具備了該項物品應有的特質。在成為經典之前,必定經過反覆的改良、淬鍊、最後才打造出商品應有的樣子。經典商品就是經過最佳化的商品。了解經典的過程就是積累知識的過程,這個階段也能廣泛吸收同類商品的相關知識,是一種很好的積累。
第2步, 了解時下的流行。
定期更新知識,才能不斷提高品味。如果能同時掌握經典和流行,就能迅速擴展知識的廣度。最有效的吸收管道就是雜誌。作者每個月都會閱讀幾十本雜誌(女性、男性、生活、財經等)。他認為雜誌上的資訊都是經過整理、仔細調查的結果,相較網絡閱讀更為客觀、系統,具有可讀性。
第3步, 找出共同點或固定的規則。
這一步,就是透過對經典和流行的分析解讀,找到他們的共同點,這便是知識的核心,也可以幫助我們精煉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客觀知識的多寡,決定了「品味」的好壞。「品味」最大的敵人,就是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在主觀意識的影響下,無論收集多少資訊,都無助於「品味」的提升。
以穿衣服為例,有「品味」的人會了解自己的體型、個性、氣質、膚色等客觀資訊,同時也會了解時下流行的時裝,結合多種知識做出穿衣選擇。相反,有些人雖然全身上下都是最流行的打扮,但因為沒有配合體型、氣質等,穿出來也未必好看。
如果還沒看這本書,只是看水野學的簡介和作品,我一定會在心裡嘀咕:「他是設計師誒,難怪這麼有「品味」,難怪能夠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無知的主觀評判實在太可怕。黑格爾說:「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這種在不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時就輕易下判斷的行為,不僅是缺乏「品味」的表現,也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這句話說出口的瞬間,其實也把自己提升「品味」的路給堵住了。
● ● ●
在這本書裡,作者不僅提出觀點,也通過大量案例來佐證,並毫無保留地給出培養「品味」的方法和建議。
「好品味」並非遙不可及。你離它,只差一步知識積累的距離。
世界上根本沒有靈感之神。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沒品味」,他缺乏的只是知識罷了。「品味」絕不會憑空出現,而是透過知識累積形成。簡直不能同意更多。
身為一家設計公司,朗聯也通過「品味」為客戶解決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從室內、陳設方案的概念到深化、再到施工圖、採購、擺場,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大量專業知識的支撐。關於這一點,朗聯的創始人秦嶽明也曾在採訪中這樣回應:
從開始接觸這行到現在 30 年,最受益的是堅持、用心;其次是落地、踏實。作為一個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我遵守我的職業操守,尊重每一個項目,努力盡到作為設計師的責任。
目前地產業和酒店業已進入白銀時代,市場越來越成熟,客戶越來越成熟,他們的「品味」越來越好,對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開始認真審視你的作品,而不是看你的虛名,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設計的節奏慢下來,可以認真思考什麼是設計,而不是去想怎麼賺名聲,這才是設計師該做的。
朗聯作品「廣西古象溫泉度假酒店」
「好品味」來之不易,且有且珍惜。
願人人都有「好品味」,世界變成美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