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26 情懷與歷史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很長一段的劇集,都在圍繞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等人物。當然,在最新的劇集中,秦滅六國之戰終於開始了。在《大秦賦》中,王翦依然是秦始皇消滅山東六國的重要助手。而在歷史上,王翦、王賁父子聯手消滅了山東六國中的五個諸侯國。換而言之,除了韓國之外,秦國消滅另外五個諸侯國的戰役,都有王翦、王賁父子的身影。

在此基礎上,等到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後,王翦的孫子王離,繼續為秦國效力。從這一角度來看,王翦家族和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所在的蒙氏家族一樣,都是秦國重要的武將家族。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王翦、王賁、王離最終結局如何?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王翦年少的時候就喜歡兵法,並且隨侍秦王嬴政。換而言之,這意味著王翦和蒙恬、蒙毅一樣,都是跟隨嬴政一起長大的。在秦王嬴政發起消滅山東六國的戰役中,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為武成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王翦急流勇退,沒有繼續為秦朝領兵作戰。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王翦憑藉傑出的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對於王翦的結局來說,雖然史料上沒有給出明確的記載。但是,王翦應該是善終的結局,也即最終病逝了。相對於另外一位秦國大臣李斯,王翦顯然更加富有智慧,也即沒有貪戀權位。等到秦始皇嬴政去世後,李斯最終被趙高、秦二世胡亥聯手除掉。

王賁

王賁,字典武,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秦朝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王賁在平定嫪毐之亂的過程中現身,也即正是王翦、王賁父子迅速控制了驪山大營的叛軍,這才讓雍城的秦王嬴政沒有遭到叛軍的進攻。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正史中,王賁雖然沒有平定嫪毐之亂的記載,卻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毀垣塌,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秦軍殺死魏王假,滅亡魏國,取得魏國的全部土地。因此,在王翦消滅趙國之後,王賁不甘示弱,率軍消滅同為三晉的魏國,這可以說是虎父無犬子了。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賁與李信率軍攻打燕國的遼東,王賁與李信奪取遼東,俘獲燕王喜,滅亡燕國。同年,王賁回軍攻打代地,俘虜趙國殘餘勢力——代王趙嘉,徹底消滅趙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相繼滅亡之後,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於是,秦王嬴政派王賁與李信率軍從燕國的南面攻打齊國,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計策,不與秦軍抵抗,帶著軍隊投降秦國,秦軍俘虜齊王建,滅亡齊國,自此秦國一統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對於秦國的大臣來說,封侯可以說是最高的榮譽了。因此,王賁被封為通武侯,自然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後,建立皇帝名號,稱為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秦始皇為安撫齊國的百姓,於是來到琅邪(今山東膠南),當時王賁在隨行之中,同行的還有王綰、李斯等人。當然,在此之後,王賁和他的父親王翦一樣,也選擇急流勇退,榮歸故裡了。所以,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王賁應該也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王離

王離(?~公元前205年)字文明,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秦朝後期名將,武成侯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病逝,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與秦始皇少子胡亥秘不發喪,偽造秦始皇遺詔,扶持胡亥登基稱帝,史稱秦二世,並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將其兵權移交給時任裨將的王離。至此開始,王離自然成為秦王朝的一員大將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以此反抗秦王朝。在此基礎上,山東六國的後人更是紛紛起兵和復國,比如劉邦、項羽也在江淮一帶起兵,這讓秦王朝搖搖欲墜,最終走向了滅亡。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派王離與章邯等人率軍攻打趙國,把趙歇和張耳圍困在鉅鹿城中。

不久之後,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前往援救巨鹿,大破秦軍四十萬,作為主力的王離部被項羽擊潰殲滅,章邯投降,王離被俘,不久被項羽斬殺。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在巨鹿之戰中,秦朝40萬大軍損失殆盡,這成為決定秦朝滅亡的重要一戰。自此之後,秦朝自然無法沒有兵力來抵擋項羽、劉邦等人了。

王離被項羽斬殺後,王離的長子王元和次子王威舉家遷居齊國避禍。後來王威耳孫之子王霸遷居山西太原,王威成為太原王氏的始祖。王元成為琅琊王氏的始祖。在此基礎上,三國時期的王允,就出自太原王氏,而東晉時期的王羲之,則出自琅琊王氏。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王翦:戰功不輸白起,最終是什麼結局?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很差勁嗎,與真實歷史差距多大?吐槽有些冤枉,王翦很歷史
    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這部劇情過於拖沓,尤其是在描述趙姬和嫪毐的時候,大有《嫪毐傳奇》的意思,而歷史迷們真正想看的是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並且張魯一的嬴政確實過於陰鬱,似乎少了一些王者之氣,而且這部劇的統一六國只有最後較少一部分,一些歷史迷完全沒有看過癮就結束了。所以就不得不讓人思索一個問題,大秦賦真的很差勁嗎?
  • 秦朝滅亡時,名將王翦為什麼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
    王翦是戰國晚期非常有名的一個將軍,他滅亡楚國以後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從此再也沒有關於他的任何信息,不妨來談談這位老將最後的結局。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還鄉,資料顯示他病逝於公元前208年,此後關於他的事跡不見於史籍。
  • 秦朝滅亡時,曾經替始皇帝連滅三國的名將王翦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司馬遷雖未直接說出王翦的去世時間,但從「而又滅蒙氏」可以看出,王翦是死在秦二世滅蒙氏之前。「蒙氏」就是蒙恬、蒙毅家族,而蒙恬、蒙毅明確記載是在前210年被秦二世下令處死的。 由此,可知,王翦最遲也是在前210年,也就是在秦二世登基的第一年去世的。而我們要知道,秦朝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在前209年爆發的。
  • 白起、王翦當之無愧,最後一位引發爭議
    而作為戰國中後期秦國最強之敵的趙國,被白起直接殲滅了有生力量,趙國由盛轉衰,只能在與秦國的鬥爭中處於被動防守,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力量。可惜的是最後由於秦王的猜忌,一代軍神白起自刎,留下了諸多遺憾。相較於白起的不世戰功,王翦的戰績也不遑多讓。到了始皇時期,王翦在嬴政的指示下,對山東六國發起了滅國之戰,在兒子王賁、孫子王離的努力下,秦國最終完成了一統。
  • 秦末亂世的時候,為什麼王翦沒能出來力挽狂瀾?出來也無濟於事
    王翦歲數太大,估計早死了。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時,王翦就已經是老將王翦了。熬過了秦始皇、熬到了秦二世,王翦得多大歲數?公元前209年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王翦已經趕不上了。如果王翦就是秦時廉頗,就是能活,而且活到80歲還能上陣殺敵。他能有力挽狂瀾的機會嗎?
  • 秦朝大將王翦:他手下有六十萬兵,秦始皇為啥不怕他造反?
    一、猛將王翦王翦是大秦的一員猛將,他年少時就喜好軍事,為秦始皇辦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是個狠人,多次帶兵攻打趙國,最終滅了趙國。而且他還攻打燕國,攻破燕國國都,打得燕王落荒而逃,跑到遼東。王翦不僅自己能打,他的兒子王賁也很能打。王賁不僅打敗過楚國,還滅了魏國,看樣子也是個狠人!不過王翦雖然是秦始皇的功臣,但秦始皇也不敢完全相信他。畢竟王翦這麼能打的人,萬一背叛自己造反,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 《大秦賦》之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亂,卻最終背叛秦始皇!
    在《大秦賦》中,嫪毐叛亂的戲份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場叛亂中,嫪毐指揮叛軍撞開相府大門,呂不韋率眾殺出,雙方激戰。嬴政在雍城舉行加冠大禮,王翦在叛軍經過的路上設伏。嫪毐退守章臺,鹹陽百姓、相府門客、嬴姓宗親等眾人合力在章臺宮剿殺嫪毐叛軍,嫪毐逃出鹹陽。
  • 王翦、白起為秦立下大功,下場卻完全不同,答案就藏在王翦滅楚中
    王翦和白起是秦國的唯二名將,非其他將軍可比。二人在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中,立下赫赫戰功。白起在伊闕之戰破韓魏24萬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國郢都,長平之戰重創趙國;王翦破趙都邯鄲,掃平三晉,陷燕都城薊,最後掃滅楚國,二人對秦國統一都有不世功績。
  • 大秦賦大結局:嫪毐調動驪山大營五萬秦軍,仍鬥不過嬴政三千騎郎
    《大秦賦》的劇情安排不合理,嫪毐的首要目標不是佔領鹹陽城。按《大秦賦》的劇情安排,嫪毐與太后私通的事情被揭發後,雖然秦王嬴政沒有表現出要處理的態度,但嫪毐已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自己及兩個私生子會被殺死。王翦一萬鐵騎追剿五萬被嫪毐劫持的軍隊不合理公子虞與佐弋竭率領五萬大軍開往雍城進攻只有三千騎郎護衛的秦王嬴政。而屯兵在函谷關外的王翦得到在驪山大營蒙武手下效力之王賁的緊急報告、驪山大營可能已經被劫持謀反之後,立即率一萬鐵騎、於半路拋棄一切輜重,緊急馳援雍城。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滅五國最後卻能善終,魏忠賢卻成了東施效顰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嫪毐呂不韋趙姬這些人,但人們關注點似乎都在關於他們的八卦上面。這也是這部歷史正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但是有個人物沒出現的時候,彈幕裡無數人都在呼喊他的名字,都想知道他神秘時候上線。
  • 《大秦賦》之蒙驁:服務4代秦王,奪取90座城,蒙氏一族紮根秦地
    白起、王翦、王齕,蒙驁等都立下赫赫戰功。其中,王翦、王賁、王離是為三代猛將,以蒙驁、蒙武、蒙恬、蒙毅祖孫三代為代表的蒙氏一族,在秦國歷史上與大秦同在。近期,歷史劇《大秦賦》熱播,蒙驁一家均有出場,他的兩個孫子蒙恬和蒙毅成了嬴政的少年玩伴。蒙驁作為秦國的上將軍,雖然年邁,但寶刀不老。歷史上的蒙驁,其實原本劇中要颯得多。
  • 《大秦賦》王翦能幫嬴政統一六國,白起和他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這個也好理解,僅長平之戰,他就殺了趙國四十多萬人。白起的事業高峰,也是因為打了長平之戰。在這一戰當中,他打敗了趙括,讓和秦國實力不差上下的趙國迅速的衰弱了下來。當然了他能夠取得這一次戰役的勝利,都是因為利用了反間計。
  • 大秦滅六國,王翦一人獨滅五國,如此功高震主為什麼會有好下場?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如嫪毐呂不韋趙姬這些人,但人們關注點似乎都在關於他們的八卦上面。 而這這個人上線之後,國人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完全不用任何的緋聞和情感吸引觀眾,他靠的就是純粹的軍功和戰力,他就是大秦滅六國最大的戰將,王翦。
  • 白起、王翦:誰是秦國第一將,他們為何同人不同命?
    戰國四大名將,有兩位來自秦國,白起和王翦。在統一六國的道路上,白起掃除絕對障礙,王翦助秦始皇完成使命。二人都是軍事奇才,對秦國都有不世之功,可他們同人不同命,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結局,令人嘆之、憐之。
  • 功高震主的王翦為何能在秦始皇手下善終?他除了會打仗還善於自黑
    關鍵時刻秦始皇慧眼識珠啟用王翦,王翦不負眾望輕鬆平叛,自此將星出世,王翦被秦國上下譽為白起的接班人,在軍事舞臺上大放異彩。王翦不僅自己能打,兒子王賁也是帥才,這爺倆號稱秦國軍事界的「雙子星」,專治各種不服,把六國打得嗷嗷亂叫。在王翦四處徵戰的過程中,他手下有位叫做李信的年輕將領嶄露鋒芒,得到了秦始皇的欣賞。
  • 戰國時期秦國將軍戰力排名,第一不是白起,也不是王翦,竟是他!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頻出,為秦國最終一統天下,付出了汗馬功勞。按時間順序依次有:司馬錯、白起、蒙驁、王翦、王賁、蒙恬、章邯等。那麼究竟誰的戰力最強,功勞最大呢?司馬錯,在戰國這麼多將才中名氣不大,可他的戰略眼光卻具有劃時代的非凡意義。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