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官兵一致的八路軍保持戰鬥力,在孔小營和蔡村兩次被合圍

2020-12-26 陳天刑

五一大掃蕩開始以後,敵人對我根據地進行了包圍和封鎖。不僅多次出動重兵,用向心合圍戰術重創了我軍主力部隊,而且還留了下來,在我根據地大量構築深溝高壘,據點間增設聯絡堡,到處抓青壯年擴充偽軍,建立特務隊、憲兵隊、夜遊隊等反動組織。給我遊擊隊的活動製造了很大的困難。

日軍的馱炮兵

在此情況下,我軍的遊擊隊只能採取晝伏夜出的辦法。他們白天封鎖駐地,隱伏起來休息備戰。到了夜晚,部隊才能出來活動。

一、部隊戰鬥力的保持:官兵一致和衝鋒在前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晝伏夜出作戰方式,對於部隊的戰鬥力的保持是不利的。戰士們不僅缺乏武器彈藥的補給,每天都睡不好半夜就得轉移不說,經常連肚子都填不飽。一旦轉移過程中發生了戰鬥,那好幾天沒有飯吃那是常事。照一般來說,這種缺糧少彈又隨時有生命危險的隊伍,是會很快潰散的。

但是八路軍沒有!他們多次被敵人打散,或者在撤退過程中跑散。絕大多數幹部戰士,都會盡一切可能主動尋找隊伍。部隊被打散就結合成小組作戰,不久以後就會重新聚攏起來,這已經是我軍的常態了。

以前的影視作品中,都片面誇大了八路軍革命忠誠度的宣傳,一味用組織紀律性來說明這個問題,忽視了八路軍戰士們也是人,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是情感生物的客觀條件。八路軍的堅強凝聚力,其實除了革命意志和組織紀律性,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條件就是領導們的「官兵一致」和「衝鋒在前」。

正是有這兩條,八路軍的基層指揮員們,和戰士們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戰友情誼。而戰鬥時幹部們又衝鋒在前,是「跟我上」,而不是「給我衝」,處處起帶頭表率作用。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把事情都做在那裡,待遇又和戰士們一樣不搞特殊化,時間長了戰士們能不服你嗎?

乾雲清就是這樣的八路軍指揮員的代表。他不僅作戰時衝鋒在前,平時也非常關心愛護戰士。戰鬥前他告訴戰士們,作戰要「殺敵致果,每戰必勝」,經常帶隊衝鋒,甚至進行白刃戰。而在日常生活中,每次開飯時都要到班上看看,看戰士碗裡的油水夠不夠。每到一地宿營,他常常讓戰士抓緊時間休息,他自己卻去查崗放哨。

他就像老大哥一樣愛護著戰士們,戰士們也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佩服他。戰士們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跟著乾區隊長總打勝仗!」正是有了這樣全心全意的信任,作戰時才如臂使指,他指揮到哪裡,戰士打到哪裡,400多人的區隊一次能消滅一個中隊的偽軍!

在部隊內部關係方面,八路軍真的是甩國軍一百條街,也遠勝於靠體罰和嚴苛的軍紀維持的日軍。官兵一致衝鋒在前,指揮員愛護戰士,戰士們也愛戴自己的首長,這是八路軍最終勝利的秘訣之一。

二、部隊士氣的保持

而除了在戰鬥中衝鋒在前,在生活中愛兵如子,乾雲清還非常重視指戰員們的情緒。他一生不僅打過很多漂亮仗,而且為人積極樂觀,即使在最困難時期,乾雲清也經常拿出革命的樂觀主義鼓舞士氣,安定人心。

在敵人掃蕩最殘酷的時候,我軍找不到宿營地,只能好幾天藏在玉米地裡隱蔽。夜裡不好捱寒風刺骨,露水打溼了衣服。到了白天,烈日當空,曬得人頭暈目眩,更是冰火兩重天的折磨。這次部隊隱藏了幾天,從上到下都又渴又餓,全像曬蔫兒的高粱葉子,士氣眼見著就低落了下來。

這個時候就出事了。有一個擲彈筒手就鬧情緒,說擲彈筒這東西,既拼不得刺刀,又不能對著敵人的腦袋瞄準兒,炮彈只有三四發,一旦打光,跟敵人打起交手仗來,還不如根燒火棍頂用呢。他話裡話外,其實表達的是對我軍缺糧少彈的不滿,對部隊武器裝備不如敵人的發洩。

乾雲清區隊長聽說後,立刻走到那個戰士跟前,他先把擲彈筒拿在手上,耍了倆花兒,立馬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且顯示了自己深厚的軍事功底,擲彈筒這個東西自己也玩得很溜,然後他又就事論事的說:

「我要當兵,就先搶這玩意兒背著,又輕省,威力又大。敵人歪把子呱呱呱叫得正歡,你一發過去,就把它整窩兒摳了!歪把子厲害你厲害?你是專治歪把子的!天王老子出來,也得叫你一聲小哥!」

如此一席話,言簡意賅得說明了擲彈筒的優點,和它在戰場上的巨大作用。別的不說,你和敵人正全神貫注對射的時候,這時候頭上不斷得落下炸彈,你只有直射一隻手打人家,人家曲射直射兩隻手打你,這個佔的便宜就太大了。

乾隊長一席話,立刻說得大家都笑了,部隊士氣也就起來了。不要看這些只是小事,就是這樣的小事積累起來,才能在部隊形成威望,戰士們才能服你。

三、31區隊的孔小營戰鬥

在敵人掃蕩最嚴酷的時候,乾雲清區隊長在束鹿線以南的魯家莊駐紮。得到消息以後,他立刻召集在該村一帶活動的西部幾個縣的縣大隊開會,要求各縣大隊立刻分散,不要與地區隊一起活動,由於情況緊急,各縣大隊一定要拂曉前離開,返回本縣隱蔽起來活動。而乾雲清自己則率領31地區隊主力,負責斷後吸引敵人注意力,掩護大家轉移。

當乾雲清帶著31區隊一大隊100多名戰士(一連),還有寧東二區小隊20多人,挺進到四芝蘭據點以西的孔小營村的時候,被趙縣守敵發現。敵人立刻出動,他們以駐防的日軍一個小隊、偽軍一個連為主力,合計日偽軍共200多人,一起來攻打孔小營村。

乾雲清區隊長見此情況,也不著急突圍,他指揮部隊修築工事,頑強抗敵。敵人大部分是偽軍,日軍小隊也只有兩三具擲彈筒,無論是還是火力,都不佔絕對優勢。按照當時的兵員素質,日偽軍沒有絕對的優勢,是打不下我軍據守的村落陣地的。因此雙方在孔小營激戰了一天,敵人也沒有拿下村子。

而且因為我方控制村裡制高點,在制高點上架設了機槍,敵人被我居高臨下地掃射,即使趴在地上也可能被我打中,因此敵人傷亡很大。久攻不下之後,到了黃昏的時候敵人呼喚了援兵,總兵力增加到了700多人。

在此危急時刻,乾雲清區隊長果斷命令突圍。他組織了尖刀班,帶著自動火力衝在最前面,乘著敵人立足未穩的時候,我軍突然開火,把地人的包圍圈撕開了一個口子,全軍突圍了出去。

因為天色已晚,日偽軍追了一會兒就丟失了目標,也只能無奈退兵了。這次戰鬥我軍打得很好,累計打死打傷敵人上百人,而我方僅戰死5人,負傷7人。

四、蔡村再次被合圍

乾雲清區隊長率隊突圍後,轉移到了敵人賢門樓據點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隱蔽了起來。住到第二天晚上的時候,因為敵人搜索得緊,又在晚上轉移到趙縣以北的蔡村。

但是當時日偽軍已經在村裡設立了偽政權,吸收了一部分地主漢奸做為聯絡員。我軍進村後因為對村裡情況不熟悉,只看住了明面上的偽村長,卻被敵人的漢奸聯絡員偷偷地溜了出去。因此到了拂曉時分,因為漢奸告密,我軍又被敵人合圍在了蔡村!

當時的局勢非常危險,我軍前天剛剛在孔小營苦戰一天,彈藥消耗很大,戰士們又連續從魯家莊轉移到了孔小營,從孔小營突圍去了賢門樓,又從賢門樓跑到了蔡村,都非常疲勞,實在是無法進行村落保衛戰了!

無法可想的情況下,乾雲清區隊長只能採取當初林子元營長在中央村一樣的辦法:白天突圍!

他再次集中了彈藥給尖刀班,趁著敵人包圍圈還沒完成,就趕緊集中火力打破了敵人的包圍圈,突圍了出去。剩下的,就是雙方在大白天的賽跑了。

五、日軍轉職成騎兵追擊

可是這次他們面臨的局勢,遠比林子元營長在中央村時候要惡劣。中央村突圍以後,日軍雖然一直在後面追,但是他們只是步兵。而日軍步兵即使輕裝前進,但是當時穿著大皮鞋的普通士兵,是跑不過我軍穿著布鞋,習慣於轉移,已經練成鐵腳板的精銳主力的,因此一直沒有追上。

可是這次的趙縣敵軍,他們不僅有步兵,還有騎兵!日軍眼看著步兵追不上我們,就想出了歪主意:他們把炮兵大隊拉炮的馬解下來,然後用炮兵拿起了步槍,騎上了戰馬,來追趕我們!這事兒如果在遊戲裡發生,那就是敵人戰鬥中突然使用了轉職卡,他們把炮兵,給轉職成了騎兵!

如此一來,這等於日軍突然多出了一百多名騎兵!我軍戰士的兩條腿,無論如何也是跑不過人家的四條腿的!

眼看著敵人的騎兵越追越近,我軍戰士們越來越危險了!

相關焦點

  • 抗戰末期,日軍戰鬥力退化,新兵親眼目睹白刃戰慘狀後,嚇得鞠躬求饒
    不過此時華北日軍雖說戰鬥力明顯退化,但仍然有與我軍反覆拉鋸的能力。 當年8月,八路軍魯中軍區收復沂水城後,日偽軍糾集3000人馬實施反撲,八路軍大踏步進退,充分利用遊擊戰、麻雀戰襲擾日偽,待敵疲憊後準備集中兵力打其中一路。設伏地點選在沂水縣城距西北約15公裡,北臨卞山、西臨喬山、南臨沂河的葛莊。
  • 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沙飛攝這些宣傳品對於日軍官兵了解戰爭性質、戰局真相和八路軍的寬俘政策、幫助日軍官兵從戰爭中覺醒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參與八路軍、新四軍組織發動的政治攻勢。戰場喊話是我軍瓦解敵軍的重要手段,但八路軍官兵不懂日語,所學的日語喊話口號數量有限,效果不明顯。「反戰同盟」成員參加戰場喊話後,局面很快就打開了。他們熟悉日軍情況,精通日語、習俗相同、對八路軍的俘虜政策又有切身感受,對日軍的戰場喊話發揮出八路軍難以發揮的作用。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究竟是幹嘛用的
    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經濟倒退、民不聊生。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個國家都明白戰爭是不可取的,要想更好的發展,唯有和平才是最正確的。和平已經成為了當下各國最重要的關注點之一,若是產生了矛盾,各國都會竭力避免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轉而用和平的方式去談判。
  • 此人原是一名侵華日本兵,為何後來八路軍官兵都稱他同志?
    1938年,戎子和率領的決死第三縱隊在山西省沁水縣東、西塢嶺一帶,配合八路軍386旅,對日寇駐同蒲第14師團進行伏擊。經過三天激戰,我軍大勝,共殲敵1500餘人,燒毀200多輛汽車。此外還俘獲了不少日軍士兵。 在這些被俘士兵中,有一個叫吉田太郎的。
  • 為什麼是蔡村中心小學
    為什麼是蔡村中心小學——「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校長訪學記(2)昨天,看了蔡村中心小學的書香校園,帶給我的思考頗深,帶給我震撼挺大
  • 八路軍成立後,115師有4個團,戰鬥力強大的獨立團為什麼沒番號?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對上日軍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以殲敵一千多人開創了一個記錄。不但主席、蔣介石都致電祝賀,全國的各大報刊、廣播電臺和國外的報紙、電臺也都報導了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八路軍115師從此名揚天下。
  • 讓戰鬥力標準硬起來實起來
    堅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引領,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強軍之要,把激發想打仗、練打仗熱情作為新時代軍隊政治工作職責所系,堅持不懈在官兵頭腦中深扎戰鬥力標準的根子,激發官兵投身戰鬥力建設的高度政治自覺。加強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我軍根本職能教育,解決好官兵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幹什麼、練兵為什麼等根本性問題,把練兵備戰的「弦」繃起來;深入開展戰鬥力標準大討論,使官兵認清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之價值功能,將戰鬥力標準融入工作、進入崗位,把練兵備戰的「勁」提起來;綜合運用思想教育、典型引領、環境薰陶等方法,營造想打贏、謀打贏、練打贏的氛圍,把練兵備戰的「勢」造起來;發掘強軍文化勵志育人功能,培塑軍人職業操守
  • 聶帥憶抗戰初期拼刺刀:3個日軍背靠背,10個八路軍佔不了便宜
    其實,中國軍隊可以躲進壕溝躲避子彈和減少炮彈的威脅,不過日軍的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確實能重火力壓制我方火力,掩護日軍步兵前進,日本的打仗裝備要比中國的好得多,同時士兵的作戰素質也要比中國軍隊好很多,以前的中國軍隊的裝備很落後,尤其是人人崇拜的八路軍。因為條件差,中國士兵不得不選擇用刺刀來刺殺敵人,這也給爭強好勝的日本士兵帶來了機會。
  • 「全員重考」衝擊波:戰鬥力建設痛點在冰雪中「顯影」
    「天寒地凍,槍管過冷導致膛內壓力不高,子彈初速較小……」嚴寒條件下,訓練課目設置一次比一次苛刻,戰鬥力建設的一個個「痛點」在冰雪中「顯影」。  「新年度開訓不到10天,全團已經組織了3輪實彈射擊,在這種緊鑼密鼓的節奏背後,我們還需要冷思考。」坦克一營營長杜小平若有所思。
  • 許多日本軍服被扣押,為什麼卻很少被八路軍穿?
    我們可以看到八路軍李雲龍部隊在冬天仍然穿著很薄的衣服。那麼,八路軍在與日軍的戰爭中曾獲得過日軍的軍裝嗎?答案是肯定的。當時日軍裝備了一種黃泥子大衣,衣服很長,可以保暖。    吸取教訓後,軍隊開始規定儘快發放大捷和足夠的情況下。例如,在黃土嶺,雁宿崖大捷之後,一些部隊奪取了很多東西。被俘的日軍士兵中,幾乎有一個黃呢子大衣,全軍官兵都穿著黃呢子大衣。
  • 老照片:1944年陝西延長,八路軍打油井煉油,設備簡陋幹勁足
    陝西延長縣,八路軍的油井和煉油廠就在小河對面。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陝西延長縣,山腳下是八路軍的鑽井架和煉油廠。陝西延長縣,八路軍的油井和煉油廠。陝西延長縣,八路軍的煉油廠中簡易的生產設備。陝西延長縣,八路軍煉油廠沿山腰架起的石油鑽機。陝西延長縣,工人們在八路軍控制的煉油廠工作。陝西延長縣,以木桶為運載工具的運油車,由八路軍自行改裝,作為煉油廠運輸之用。陝西延長縣,一名工人正在油井上進行石油鑽探的操作。陝西延長縣,一名工人正在煉油廠裡工作。陝西延長縣,八路軍煉油廠裡的輸油管道。
  • 老照片:還原真實的八路軍生活,沒有別墅沒有髮膠髮蠟
    在劇中,八路軍指揮部是豪華別墅,護士妝容精緻,衣服乾淨得發亮;八路軍戰士個個衣著光鮮,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哈裡森攝八路軍沒有別墅,只有窯洞。在延安,全體指戰員都在窯洞內工作,也在窯洞內生活。窯洞是陝西省的地方傳統民居形式之一,室內陳設非常簡單,有木桌、木椅、土炕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當然,窯洞也有好處,那就是冬暖夏涼。
  • 八路軍遊而不擊?120師平原地區連續包圍,殲滅日軍吉田大隊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1939年初,八路軍第120師自挺進冀中以來,雖然同冀中軍區部隊一起連續打破了日軍的第3、第4、第5次圍攻,但是冀中平原的局勢依然嚴峻。日軍依託縣城和主要集鎮進行拉網,平原上據點林立,炮樓密布,各據點之間相距不過一二十公裡,八路軍可迴旋區域越來越小。日軍還到處拼湊偽政權,實行「治安肅正」,經常出來搶糧食、抓民夫,脅迫群眾平道溝、修馬路。還不時集結兵力進行掃蕩作戰,企圖在青紗帳起來之前消滅八路軍,或將八路軍趕出平原,以確保其佔領的平、津等要地和津浦、平漢等鐵路運輸線的安全。
  • 抗戰年代,八路軍人手一套軍服可太難了
    賀龍在120師誓師大會上說:「現在國難當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共同對付日本帝國主義,我願帶頭穿國民政府發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國民黨部隊統一番號。這樣,看起來我們的外表是白的,但是我們的心卻是紅的,永遠是紅的!」劉伯承也129師的官兵說:「不管戴什麼帽子,不管穿什麼衣服,我們的心永遠是鮮紅的。」說罷,帶頭脫下頭上的紅軍帽。
  • 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原標題: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1933年,二十九軍官兵在喜峰口用大刀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全國為之歡欣鼓舞。當時在上海參加救亡運動的麥新受到鼓舞,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後來,隨著它雄壯的旋律響徹全國軍隊和民眾之中,並迅速在二十九軍中流行。1934年,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親自將該曲定為二十九軍軍歌。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我們先來介紹下日本的甲種師團。 這些師團齊編滿員,而且官兵都接受過嚴格訓練,武器裝備又非常精良,所以戰鬥力非常強悍,是日軍的王牌部隊。對於中國軍隊而言,想要消滅一個甲級師團幾乎不可想像。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劉師長用四個字平息「換軍帽風波」
    為了一致對外,共同抗日,中共領導的紅軍、南方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這就意味著紅軍從此要跟昔日的敵人成為友軍,穿一樣的軍服,戴一樣的軍帽,舉一樣的軍旗。那麼,昔日的血海深仇是否就此煙消雲散?哪有這麼容易。
  • 八路軍一個團多少人?抗戰特殊編制:全團5個連,總共700人
    早年創建紅軍時,編制並無一定之規,處於幼年時期的紅軍,出於迷惑敵人和鼓舞軍民士氣考慮,往往是編制大、人員少,顯得有些「名不副實」。但到了土地革命中後期,1930年和1933年頒布了兩次紅軍編制表,部隊正規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
  • 日軍中將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鬆幹掉!
    在抗戰時期,因八路軍以遊擊戰為主,小分隊作戰模式更是應用廣泛,比如鐵道遊擊隊、敵後武工隊等等,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勞。 話說1940年6月,華北日軍展開了瘋狂的「肅正作戰」,性質基本上和「三光政策」差不多。當時日軍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這個飯田泰次郎。 日軍的這次軍事行動橫跨黃河,對冀南一帶的八路軍根據地帶來了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