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巨頭要血拼「社區團購」,他們看到了什麼?

2021-01-11 騰訊網

哪怕再挺三個月,李陽的頭上依然能頂著成功連續創業者、獨角獸公司創始人兼 CEO 的光環。

可惜,事與願違。

2020 年 1 月,趕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創立 5 年、拿下高瓴、晨星和今日資本等投資機構超過 6 億元融資的生鮮電商呆蘿蔔宣布進行破產重組。呆蘿蔔的失敗,似乎再次證明社區生鮮永遠是「偽風口」。

但事實有時候就是這麼諷刺,呆蘿蔔宣布破產三個月後,美團、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先後宣布重金殺入社區團購賽道。

4 月份,毫無電商和生鮮基因的滴滴成立了「橙心優選」。之後,滴滴 CEO 程維放出豪言,「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

6 月,賣家電的國美也開出其首家社區生鮮電商門店。

7 月份,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王興態度堅決,稱這場仗必須拿下。網傳其甚至考慮讓外賣騎手轉型為「團長」。

8 月份,拼多多攜「10 億補貼」正式入場,黃崢親自一線調研。

9 月份,阿里巴巴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由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直接負責。這屬於阿里 CEO 張勇重點關注的 1 號項目。

11 月份,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快狗打車都計劃進軍社區團購。

從 2014 年至今,無數次被證偽的社區生鮮團購,為什麼現在成為巨頭爭搶的超級風口?

如此多的資本、巨頭、創業團隊拼命角逐,背後的核心原因絕並不僅僅在於尋找所謂的「新增長點」、增加用戶粘性、以及網際網路企業的無邊界拓展等等。

如果說微信小程序功能在電商場景的不斷完善,補齊了社區團購基礎設施的最後一塊短板的話。

那麼,社區團購背後所代表的那個網際網路滲透率不足 10% 的幾十萬億市場,由於技術迭代產生的機會,正有可能孕育出下一個阿里巴巴、騰訊和拼多多,並且極有可能是同時誕生——沒人敢錯過這個風口。

「小超市」變成大生意

社區團購這個「藍海」究竟有多大?

社區團購幾乎都是採用「今日預訂+次日送達/自提」的模式,向社區居民提供生鮮食品、日用百貨等商品。最直接的,就是用戶買到的商品更便宜,且在小區周圍就可以提貨。

美團、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等巨頭一齊入局,他們共同瞄向的並不是彼此已有的地盤,而是在過去看來一個不起眼的「紅海」市場。

過去 20 年,電商迅猛發展,從線下零售市場搶走了 20% 的份額。但最近幾年,電商的增速正在下降,2017 年網絡零售額的增速是 32.2%,2018 年是 23.9%,2019 年是 16.5%。純電商正逐漸迎來它的天花板。

另一邊,在不斷被電商衝擊的線下零售行業中,有一種業態反而在迅速崛起,在實體零售中一枝獨秀,那就是超市,尤其是社區超市。

遍布社區周邊的小便利店

這種開滿了社區、街頭、盈利模型並不漂亮的小店能撐起多大的市場?

結果是驚人的。根據畢馬威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7 年中國便利店增速達到 23%,2018 年的增速達到 19%,2019 年是 13%,而「社區便利店/社區超市」是一直保持穩定增速的,其 2019 年的銷售額和門店數量增幅分別為 16.5% 和 16.9%。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披露,當下我國線下社區消費佔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20%。也就是說,這一市場份額已增長至與電商的市場份額旗鼓相當。考慮到電商逐漸降低的增速,與社區超市逐漸走高的增速,未來社區消費的市場空間是有很大概率超過電商的。

目前,社區團購多是招募社區超市的店主或者寶媽等群體當「團長」,其未來將要搶佔或者說要整合的主體正是每一個小區周圍的社區超市。

超市,在過去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9 年我國連鎖便利店品牌門店最多的易捷擁有 27600 家店,在一線城市比較知名的羅森是 2629 家,7-11 是 2147 家,都排名前十,而他們大多分布在寫字樓周邊。

你很少能在社區裡面找到連鎖品牌。我國的社區便利店以非連鎖的「夫妻店」為主(主要特點是店面小,集中在居民區,通常是夫妻獨立經營的社區便利店)。

阿里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 2018 年就已有 660 萬家夫妻店;相比較,我國連鎖的社區便利店品牌為 74 個,其中擁有門店超過 300 家的,只有 4 家。差距懸殊。

大多開在寫字樓周邊的7-11、羅森便利店,並不是社區便利店的主流

以這些小店為代表的線下零售,由於數位化改造的難題,即便佔據著零售市場 80% 的份額,但很難真正形成像網際網路公司一樣的大平臺。

過去,阿里巴巴、京東嘗試推出了自己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等新型便利店,號稱可以通過大數據選址、大數據選品等手段,實現「新零售」,提高店鋪的收益。

一位便利店行業的招商人員對極客公園表示,「從產品層面來講,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其實沒什麼不同,和其他品牌的相比也是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在於利益的分配上。」

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沒能夠完成線上和線下的真正深度融合。人們在其中購物時,體驗依舊和傳統便利店相差無幾,線上和線下也幾乎是割裂的。他們的業績表現並沒能像他們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那樣耀眼。

直到基於微信小程序的社區團購的模式的興起,幾乎以零成本的方式完成對線下店的數位化升級,徹底將線上和線下融合在一起。「融合」帶來的意義是重大的,它直接將「社區超市」這個行業帶入了下一個時代。

「社區超市」將誕生大平臺

「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比如,網際網路領域裡很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最終在每個領域裡誕生大的「巨頭」平臺。

社區團購模式的成熟,正在把「馬太效應」帶入到以「社區超市」為代表的線下零售行業。

一方面,2020 年 2 月以來,微信不斷完善其小程序基礎商業功能,諸如訂單管理、物流管理、交易保障等等。它並不需要店家特地安裝 SaaS 軟體,尤其對於社區團購模式來說,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只需要在微信群裡轉發商品連結就可以了,甚至根本無需管理庫存、進貨的問題。所有的這些「店鋪」管理運營的事情,都集中到了平臺方——這像極了現在的電商平臺。

「團長」需要做的只有拓客、維護客戶關係、做好售後,無需投入其他財力、人力、精力。那麼其對線下小店的數位化改造效率,是遠高於阿里、京東之前推行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的。這裡面,「團長」充當的還有「淘寶客」的角色(通過分享淘寶商品連結,來獲取銷售提成)。

北京通州,某社區團購的團長將小區門口設為「提貨點」

另一方面,由於社區團購是在線上利用小程序收集訂單,其完全擺脫了顧客需要在線下進店下單的環節。相當於將社區超市完全轉化成了「掌上便利店」,轉化為了電商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規模化比獨立的個體化商業效率更高。

這會完全打破傳統便利店割裂的、無法被某一品牌整合的局面。

而且,基於小程序的訂單收集模式是完全的 C2M 模式,相比於用大數據預估用戶喜好,它的確定性是 100%,真正實現零庫存。社區團購以社區內拼團的方式,低成本地聚集了流量,同時獲得了最清晰的用戶畫像。

另外,數據顯示社區超市賣得最好的品類就是生鮮和日用品。而這兩大類在線下超市的購物場景裡,都不屬於衝動式消費。想像一下,當家裡沒有米、面油、蔬菜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時候是有提前預知的,這屬於「計劃性」的消費。隨著疫情對人們使用微信小程序習慣的加速,原有的逛超市的購物習慣可以無縫過渡到「預訂+次日自提」的購物模式。

疫情期間,部分社區便利店,以「社區團購」的方式發揮了給轄區居民配置運送蔬菜的作用

因此,從理論上說,社區團購相對於傳統的社區超市,進行了完美的、不可逆轉的超越。

現實中,這種超越也是「摧枯拉朽」的。2018 年 6 月成立的十薈團,已經開拓了 80 餘個城市,覆蓋了十餘萬個社區。美團優選 8 天開 6 省,橙心優選在 10 月 25 號之後,密集進入 14 個省市,單日訂單量破 700 萬;隔日,社區團購領先集團興盛優選宣布日訂單量破千萬。

社區團購之於「前輩」超市生態,就相當於蘋果手機之於諾基亞。當下社區團購品牌的湧現,就相當於智慧型手機時代蘋果、小米、魅族、錘子的誕生,對舊品牌完成替代升級。「諾基亞」們沒有辦法對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要麼被整合到體系內,要麼被淘汰。

未來,你家小區的便利店或許是屬於興盛優選,或許是屬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阿里等社區團購平臺。而他們的店長也一律會換上新的稱謂,叫「團長」。

藍海與紅海的轉換

社區團購除了會對傳統社區超市完成替代、升級,它還會搶食大賣場的生意。

當社區團購將挑選、下單的環節完全轉移到線上時,也意味著用戶可以在電商小程序中,有更多的商品購買選擇。

由於傳統社區超市的面積限制,店家只能擺放有限的商品;但線上平臺,沒有這個限制。

這會直接導致一部分需要走到大賣場去購物的人,選擇在社區團購小程序裡下單。紅杉資本合伙人蘇凱曾表示,「誼品生鮮、興盛優選、鍋圈食匯等平臺,布局在社區旁邊,小型化、碎片化、精益化,最貼近顧客。而大賣場受到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首先是面積,其次是需要較大客群,客流容易被 5 公裡內的小店和 3 公裡內的便利店截胡。」

隨著社區團購的崛起,大商超將受到衝擊

目前,社區電商行業本身尚處於探索模式,市場模型遠未成熟,橙心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極客公園,「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真正比拼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速度和迭代速度。目前行業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就看誰能更快學習和迭代。」

創業者們一直在尋找「藍海」,而「藍海」卻有可能是太小的機會。很多時候,「紅海」裡面反而更有創新空間,而且它才是被驗證過的大市場。

或許更準確的描述可以改為:在「紅海」看到「藍色」,利用技術迭代的機會,去「紅海」打「空戰」。

就像當初諾基亞、摩託羅拉已經「壟斷」市場的時候,智慧型手機的到來,讓這個市場變成「一片空白」。就像現在的社區團購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技術迭代,讓「社區超市」這一領域變為「藍海」。

如果我們試著用過去網際網路商業史來對照現在的社區團購,那麼,這應該只是「搶地盤」的第一階段。

(極客公園記者趙子瀟 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靖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相關焦點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巨頭血拼「社區團購」,值得嗎?
    疫情的意外,改變了社區團購2020年的開局。 幾個網際網路巨頭把「偏愛」都留給了這個行業,大佬各個親自帶隊: 11月30日京東高管早會上,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
  • 社區團購,小商家如何反巨頭「圍剿」
    文/一劉(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社區團購,投入不設上限,對小商小販來說,無異於一場事關生計的「圍剿」。小商家一般都在小區周邊,甚至在小區裡面,這種近距離的優勢是當前的社區團購模式無法比擬的。 社區團購一般是晚上下單,早上到指定地點自提。對於買家來說,避免不了要下樓跑一趟,既然是這樣,到樓下或附近的菜市場跑一趟也沒多大的區別。 最重要的是,萬一需求變化,比如家裡來客人了,還是得上菜市場。
  • 巨頭扶得起社區團購嗎?
    直到2018年底,社區團購突然就火了,短短半年時間幾十億資金湧入,硬生生砸出一個風口。然而好景不長,一些冒冒失失衝入戰局的創業者,很快就被現實打臉。融資燒完了,項目也黃了。如今,以阿里美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終於也盯上了這門生意。融資消息不斷,巨頭頻繁布局,社區團購捲土重來。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換了個姿勢。
  • 主編有態度|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為什麼讓人們反感?
    然而,這次的輿論風向幾乎一邊倒支持被擠壓的傳統商販,指責網際網路巨頭們吃相難看。王興、黃崢們也許沒有預料到,這一場要打的仗,不僅要贏競爭對手,還要挑戰整個社會的底線。所以,他們寧願放棄平臺,也不願意打價格差。02巨頭壟斷會發生什麼除生產廠商、經銷商販,終端消費者也對巨頭們入場社區團購抱有警惕。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為什麼巨頭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打?
    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火熱 巨頭們應該拼什麼
    原標題:巨頭們應該拼什麼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提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要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嚴格遵守「九個不得」,包括不得低價傾銷、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100萬投資什麼項目?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雲紙項目提前布局​
    100萬投資什麼項目?最近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雲紙項目提前布局引起關注。  目前,網際網路的買菜江湖中,眾多巨頭均有參與。  美團、拼多多、滴滴一哄而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也來任務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
  • 社區團購「九不得」對巨頭殺傷力幾何
    業內人士認為,新規的出臺有利於規範社區團購發展,促進公平競爭,對賽道上的中小玩家是利好消息,而巨頭必須調整玩法,不能再簡單地靠低價來爭奪市場。12月初,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火遍全網,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批評巨頭燒錢做社區團購的評論,兩篇文章掀起了一輪質疑社區團購的浪潮。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隨著該文社區團購再一次立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人民日報的公開批評也引來業內的各種聲音。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天浩認為duck不必。此前疫情期間,各地封城人們足不出戶,社區團購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燃眉之急,如今疫情得到控制,突然對社區團購進行抨擊,著實不應該。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
  • 巨頭補貼不講武德 社區團購耗子尾汁
    相比較過去高層批評一些現象業態時的語氣,這次對於社區團已經是十分緩和,更多的像是呼籲和勸導,讓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報的文章發出之後,網絡上就傳出阿里疑似要推出社區團購賽道的消息。
  • 為什麼社區團購的果蔬比較便宜?社區團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不管是美團買菜,還是快團團,或者是盒馬優選,都可以稱之為社區團購品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聽起來很玄乎的「社區團購」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影響。社區團購怎麼玩?而社群團購相對就比較簡單一些:從大批發商直接到團購平臺和外包倉配系統,我們消費者組團購買果蔬,派出一個團長到團購平臺那裡下單和取貨。目前來看,社群團購節省了中間的二三級經銷商,價格會比較低一些,再加上現在阿里、騰訊、京東等入局補貼,通過社群團購方式購買果蔬的價格就更低了。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規範社區團購「小便宜」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試想:如果任由以網際網路巨頭為主的社區團購,幹掉了底部的菜市場和中小型超市,進而在未來形成農副產品壟斷,那價格的話語權就不是市場說了算了,而是由他們決定。最後到頭來損害的又是誰呢?不用想了,必然還是我們小老百姓!
  • 社區團購的那些事兒
    社區團購團長會受益嗎?從個體來講算是,因為增加了一份收入;但在宏觀的層面來講,不是。為什麼會這樣講呢?咱們舉個例子,在過去整個社區裡面有20個人賣菜的,每天能賺500塊錢。現如今社區團購殺入,這些小商小販通通都倒閉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2~3個的團長,這些團長每天可以賺三到五百塊。
  • 社區團購,瘋了
    巨頭來了,美團、拼多多、滴滴大幹快上,打起了群架,阿里、京東、快手一邊圍觀調研一邊悄悄布局;地推鐵軍來活了,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掃街、掃樓、拉團長;社區大媽嗨了,1分錢一筐的雞蛋,不要錢的大蔥,免費領的水果,各平臺的羊毛薅都薅不完。一個熱得發燙的新風口把他們連結在了一起——社區團購。
  • 巨頭圍剿社區團購,中小平臺、連鎖店打價格戰有戲嗎?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動作頻頻,這也讓場內一眾中小生鮮電商平臺、社區生鮮團購創企「瑟瑟發抖」。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在全員會上宣布「橙心優選」的發展計劃:投入不計上限,力爭市場第一,意味著這個共享出行大鱷正式在社區生鮮領域「發起衝刺」,並將與早先入局社區生鮮團購的阿里、拼多多、美團等一爭高下。
  • 社區團購: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編輯導語:雖然社區團購賽道新故事不斷,但是近日卻發生了大故事。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幾捆白菜的生意,為何巨頭要一蜂窩瘋狂的湧入這個賽道?
  • 反壟斷、社區團購爭議!巨頭的焦慮和經濟的道義
    摘要:追求效率不是全部,經濟增長、企業發展也需要道義(歡迎關注槓桿遊戲)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其實最近我特別困惑,為什麼前2年沒搞成功的社區團購、生鮮團購等,最近又火得一塌糊塗。各大媒體、坊間也對社區團購口誅筆伐。對此,作為一個嚴肅財經號不參與說幾句,槓桿遊戲都擔心粉絲要取關我了。要說,就正經地說,把深奧的經濟學理論通俗化地說出來,方便杆友思考、批評。1、社區團購本身的價值不能全否定,該肯定的要肯定。
  • 網際網路巨頭先後入局 社區團購大戰「一觸即發」
    日前,有消息稱一直在社區團購方面遲遲未見動作的京東,也計劃通過重金收購的方式入局,讓社區團購在這個冬天火上澆了一把油,而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先後「落位」,社區團購的「百團大戰」似乎也正「一觸即發」。社區團購劉強東要帶隊親自下場?久未露面的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日前因為社區團購又站上新聞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