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養老服務行業面臨勞動強度大、薪酬待遇低、職業晉升渠道狹窄、缺乏認同感等諸多困境,導致養老服務人員嚴重不足。北京市近日出臺的養老行業入職獎勵政策可謂「誠意滿滿」,體現了政府部門對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有利於促進養老行業向規範化、專業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北京市用「真金白銀」讓加入養老行業的年輕人嘗到「甜頭」,確實能在一定程度為養老行業帶來「人流」,但要讓年輕人「紮根」養老行業,除了給「甜」還得添「辣」,讓年輕人在養老行業有獲得感、安全感、認同感。
推進智慧養老,提升從業者獲得感。隨著時代進步,傳統養老照料方式難以滿足日益精細化的養老服務需求。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及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強調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能化升級。通過智能化技術支持,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健康追蹤、社交互動、在線學習、自助出行、緊急救助等多方位服務需求,還可促進養老行業向精準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提升養老行業的工作效率,減輕傳統養老模式工作壓力,讓養老行業工作充滿獲得感、成就感。
健全職業保障,提升從業者安全感。養老產業是朝陽產業,但真正願意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不多。究其原因,養老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職業保障、風險規避等制度還不夠完善,要吸引留住更多年輕人投身養老行業,需要進一步健全職業保障,完善養老行業職業晉升、工資待遇、激勵評價等機制,通過提升職業技能、擴寬晉升空間、增加職業報酬、購買職業保險等方式,提升養老行業從業者的地位,切切實實讓年輕人享受到養老行業發展的「政策紅利」,提升養老行業從業者安全感。
弘揚職業價值,提升社會認同感。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前景、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百姓民生,我們要通過舉辦技能競賽、先進模範評選、敬老孝老等活動,大大弘揚養老行業職業價值,增加社會對養老行業的認同,讓養老服務行業成為一個受人尊重令人羨慕的行業,為健康養老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撐。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多措並舉探索一條促進養老行業健康發展的道路,養老行業吸引年輕人給「甜」加「辣」,讓年輕人「引進來」、「留得住」「幹得好」,從而滿足億萬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徐桂勇)
[責任編輯:王玉濤]
您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大學之城就業節」女大學生專場就業指導講座開講 【好人365】金良珠:用生命詮釋新聞工作者初心 尊師重教是最好的「賀禮」 創新與奉獻 成就「紅薯妹妹」的風採 中國需要更多「匹諾曹」式好記者
【來源:武漢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