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做的灌湯包,皮薄餡大汁水多,滿嘴留香,怎麼也吃不膩

2020-12-14 豬豬美食遊記

在家也能做的灌湯包,皮薄餡大汁水多,滿嘴留香,怎麼也吃不膩。灌湯包是我們中國非常具有傳統意義的一種食物,我們也都知道,在中國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吃灌湯包的,那麼當我們自己在家不能出門的時候,想要吃餛飩包,其實也是可以自己在家做的。

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自己在家也能做的灌湯包做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這種做法做出來的灌湯包,皮兒薄,餡兒大,汁水多,滿嘴留香,怎麼吃都吃不膩。

想要讓這個灌湯包成功,首先就是要做好肉餡,因為肉餡是事關重要的一個步驟,那麼我們首先需要準備一些豬肉和豬皮,我們要把豬皮清洗乾淨之後刮乾淨,然後再放在鍋裡面進行焯水,當我們把這個豬皮焯水過涼之後,再把它切成小粒放在一旁備用。

然後我們就需要把已經切好的豬皮放在鍋裡面,加入一些生薑,大蔥料酒,大火煮開之後轉為小火,大概要煮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當我們把這個豬皮給煮好之後,我們就需要放在一旁冷卻。

然後我們還需要把已經剁好的肉餡放在這已經冷卻的豬皮裡面,再加入一些十三香,香油,味精,等調料進行調味放在冷懂事裡面冷凍一個小時的時間。接下來就可以包包子了,那麼在包包子的時候,我們最好把它包得稍微小一點,這樣的話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當我們把這個包子包好之後就可以上鍋開始蒸了,一般情況下這個灌湯包只需要蒸2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了,那麼我們蒸好的灌湯包吃起來就會特別的好吃,而且皮兒薄餡兒多,真的是特別美味的。

相關焦點

  • 開封「灌湯包」在家也能做,唯獨多了一項製作「皮凍」的工序
    灌湯包就是一種包子,但裡面卻是有湯的。這又是何原因?其實只是一層窗戶紙,不捅不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某種工具把湯灌進包子裡去的。不是得,這湯汁本來就在餡裡面,只不過是在包之前把「皮凍」放在餡中,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皮凍化開而不漏。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這全看製作者的手藝了。
  • 西安這家30多年的灌湯包,2塊錢一個,咬一口燙嘴也不肯鬆口
    西安的灌湯包也很受歡迎,西安建國巷裡有一家老字號的灌湯包,已經開了30多年了,每天這裡就擠滿了來吃灌湯包的人,這家店已經傳承了第4代,這家小破店名叫福順齋,位置很偏僻特別難找,但是周圍的人一提福順齋都知道,他們說自己也經常去這家店吃灌湯包。
  • 中國「最有特色」幾種包子,開封灌湯包榜上有名,吃一口就停不下
    早餐是我們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餐,在早上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包子,因為我們中國包子的種類也有很多不同的地區,製作出來的包子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也完全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中國最有特色的這種包子吧。
  • 飯店做的灌湯包為什麼這麼多汁?注意這個小細節,你也能做成功!
    說起灌湯包這個名稱我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當我們拿起一個灌湯包往嘴裡送去輕輕地咬上一口時,灌湯包裡面的汁水就會迸發出來在嘴裡翻騰。上好正宗的灌湯包它的餡兒並不多,但是香甜可口的汁水卻能佔到百分之70。
  • 在家做開封小籠灌湯包,咬一口真的有湯!吃時小心燙著嘴
    在家做開封小籠灌湯包,咬一口真的有湯!吃時小心燙著嘴曾經在電視上看見過吃灌湯包,需要先用吸管吸出湯汁,然後再吃包子,我就一直很好奇,灌湯包裡面的湯汁是怎麼灌進去的,幾年前去了開封,吃了當地正宗的小籠灌湯包,裡面真的有湯汁。
  • 正宗徽記灌湯包,【皇上】吃了都說好
    「皇上」對於美食絕對是近乎偏執的挑剔,不喜其味的食物沾嘴後便一餐不再碰觸。曾經有一記錄,一餐過後每道菜都只吃一口,任性之程度不可言語表述。今日之灌湯包「皇上」試過之後卻給出了兩個字的回應「好恰」。醬蘿蔔(13元)蘿蔔醃製的時間剛剛好,口感酸爽清脆,又稍有些脫水後的嚼勁,配肉菜吃清口解膩,擺盤很用心,從細節可看出店家對菜品品質的要求。
  • 西安的經典麵食——灌湯包
    灌湯包的起源應該在江浙一帶,上海的「南翔」可能也是發源於那裡。 揚州灌湯包是江蘇省的名點。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鬱、入口油而不膩。因為北方人吃飯講究實在,要是吃個包子相當於喝水,那北方人接受不了,因為不容易吃飽。這樣的改良讓食客既能體會到南方飲食的風味,又能保留北方的飲食特色。灌湯包,俗稱湯包,也稱灌湯小籠包,是漢族西關小吃,起源於北宋時期,流行於中國各地。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
  • 灌湯包:掌握這幾個細節,在家也能做得皮薄餡大,湯汁濃鬱
    經常去外面的店吃灌湯包,價格貴又不太正宗,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在家自製灌湯包,湯汁濃鬱皮薄餡大,蒸上兩三鍋都不夠家人吃,喜歡吃的都要試試哦!圖片來源於網絡4、取出麵團多揉一會兒,下成大小均勻的面劑,整理面劑形狀,擀成半透明狀的餅皮,取適量的肉餡放餅皮中間,收口包成包子狀,這樣生胚就做好了,放入鋪有蒸籠紙的蒸屜中,溫水上鍋
  • 做灌湯包,記住一個比例,不加豬皮凍照樣鮮嫩多汁,咬一口直爆汁
    灌湯包是很多人愛吃的美食,特別是我們北方人,簡直愛不釋手。我和我老公都特別愛吃灌湯包,談戀愛的時候就經常去吃,現在學會自己做了,就隔三差五的在家做,吃不夠。很多次想在家做灌湯包的時候,總會遇到沒有豬皮凍的情況。
  • 家庭版灌湯包的做法,簡單易上手,在家就能做,以後都不用出去買
    麵粉可以選擇高筋的麵粉,以增強麵皮的韌性,使得麵皮光滑而不破,透明而有嚼勁。和面的時候可以採取多次揉搓和醒面的技巧來增強麵皮的韌性。話不多說,下面就隨我進入製作時間,為大家分享這道家鄉美食-灌湯包的做法。在這個特別的春節裡,可以在家嘗試著為自己的家人奉獻一道美味的灌湯包,一起來看看吧!
  • 豬肉真是吃上一口,滿嘴噴香,回味無窮,而且都不會膩!
    豬肉你喜歡怎麼吃呢?正宗荔枝肉,甜中帶些許酸,以我以前附近小巷無名飯館製作為最佳,可惜已搬遷,不知所蹤。提到豬肉,想到的並不是活蹦亂跳的豬,而是豬身上的各個部位,尖椒炒豬肝,還有豬肉餡的餃子也是吃的最多的,我最愛吃的當是媽媽炸的豬肉白蘿蔔丸子,吃上一口,滿嘴噴香,回味無窮,吃再多也不覺得膩。 東北人推薦吃法:一勺米飯,上面鋪一片五花,再鋪一坨酸菜,有血腸粉條可以再堆,最後一定!
  • 灌湯包的做法,皮薄餡大還流汁,我家一周做一次,孩子點名要吃
    其實,我覺得灌湯包和灌湯水餃非常類似,只是在形狀上不同,那麼灌湯包怎麼製作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析灌湯包的做法:一、包子皮的製作灌湯包的皮不同於普通的包子,普通的包子一般以發麵包子皮比較多,而灌湯包用的是死麵包子皮,無需發酵,而且這層包子皮非常重要,皮太軟,包子就容易破,湯汁會流出來,皮太硬,吃起來口感就不好,如何和面做好包子皮呢?
  • 皮薄汁多的灌湯包,燙嘴也放不下,南湖岸邊的這家店一口鐘情
    說起灌湯包小編一下子想起熱氣騰騰像燈籠一樣的小包子肉餡與鮮湯香氣瀰漫開窗、喝湯、吃餡兒、吃皮兒一氣呵成絕對是吃麵、吃肉、喝湯的完美融合算得上餮客們最愛的美食之一!熱氣騰騰新出鍋的灌湯包牛肉餡兒濃香多汁豬肉餡兒暖人心懷素餡包子清香可口角瓜雞蛋、豬肉芹菜、豬肉香菇肉三鮮、鮮蝦豬肉、鮮蝦蟹籽包驢肉湯包、小白菜芹菜湯包一共十多種口味每一款都值得嘗一嘗~△(小編牆裂推薦白菜芹菜餡素包子,太好吃啦)吃灌湯包子
  • 做好灌湯包我有訣竅,不破皮不漏湯,個個皮薄筋軟,湯汁鮮而不膩
    導語:做好灌湯包我有訣竅,不破皮不漏湯,個個皮薄筋軟,湯汁鮮而不膩。手把手教您做正宗灌湯包,掌握3要點,個個皮薄如紙,肉嫩湯更鮮您好,感謝收看悅悅家的美食匯,要想變美,全靠一張嘴!今天給大家分享正宗灌湯包的做法,我們只需要在製作過程中牢記3個關鍵的要點,做出來的灌湯包不破皮不漏湯,個個皮薄如紙又柔軟筋道,包子裡的肉餡嫩滑,湯汁味道更是鮮美不油膩!
  • 灌湯包調餡不用皮凍也能做,教你這樣做,肉嫩湯多,咬一口太香了
    灌湯包大家都熟悉,灌湯包形式美觀,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灌湯包讓人垂涎欲滴的小包子,一咬一口湯,鮮美無比。傳統灌湯包是把肉皮凍加到肉餡裡,蒸熟湯汁鮮美。
  • 做灌湯包,怎麼「灌湯」才好?教您正確做法,一口一個都嫌少
    灌湯包是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食物,灌湯包和一般的小籠包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包子皮裡面是有湯汁的,而一般的小籠包裡面根本不會有湯汁。灌湯包的價格是比較貴的,而且很難買到,因此很多朋友都想自己在家裡做,這樣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還隨時隨地都能夠吃到灌湯包。
  • 自製家庭版灌湯包,做法簡單,皮薄如紙,肉嫩湯汁多,特好吃
    導讀:自製家庭版灌湯包,做法簡單,皮薄如紙,肉嫩湯汁多,特好吃說起灌湯包,相信大家都挺熟悉的,這是人人愛吃的一種食物,灌湯包吃起來皮薄餡多,咬一口滿滿的湯汁,裡面的肉餡鮮美又好吃,比餃子、餡餅還好吃,那麼你家吃的灌湯包
  • 面點|自己做灌湯包、煎餃、叉燒包
    有一段時間特別愛吃餃子,每天早上都做,各種不同的餡料,吃不膩,我一般會去超市或市場直接買餃子皮,時間上會比較充足。自己做的餃子皮會比較耗時,有時間可以自己做。韭菜餡—即久財之意故為久財餃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是祈福長久的物質財富;更是對天長地久的祈福,但願人長久——健康、和睦、快樂、幸福。
  • 老廚師透漏灌湯包秘訣,在家就能做正宗灌湯包,保證個個皮薄汁滿
    說到灌湯包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可如果到江蘇一帶旅遊一圈,那可能見到最多的小吃應該就是灌湯包了。並不是因為灌湯包有多貴,而是它的口感和吃法,絕對是是美食裡比較另類的。尤其是灌湯包的吃法,需要先輕輕咬一口,然後用嘴把湯汁先吸出來,再細嚼慢咽的品嘗,可以說是相當的美味又好吃,每次我要吃上兩籠才能解饞。那麼這時候肯定有人好奇了,既然灌湯包這麼出名,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兩種灌湯包你更喜歡哪個?
    在小的時候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灌湯包,我就在想好吃嗎?裡邊的湯為什麼不會漏出來?這湯是怎麼包起來的?三個大問號在我腦袋上直轉圈,節目太過囉嗦,我就沒有等到他說出真正的答案就換臺了。隨著一點點的長大,我終於知道了灌湯包的製作流程,肉湯成凍包到面裡。灌湯包的種類挺多。但是灌湯包的宗旨就是吃湯吃肉吃麵。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吃這種灌湯包,就是有五花肉,肉皮,蟹肉,蟹黃的這種。接下來我可能要吐槽一下在吃灌湯包的時候,我就不明白了,難道不用吸管都吃不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