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6月30日,杭州靈隱寺在微信公眾號「靈隱寺」上,發布了一條靈隱寺文宣部的招聘啟事,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文職人員(在家人)兩名。
靈隱寺,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它在杭州甚至全國佛教界的地位。靈隱寺這次招聘,微信閱讀量很快就達到「10萬+」,好多人留言,都想知道這個工作具體做什麼,自己的條件行不行。
Mul:
新聞學碩士,寫作方面沒有問題,有正規新聞機構工作經驗……可以坐班全職。非常期待這份工作。
夜雨十年燈:
重點大學畢業,擅長寫作,大學期間多次獲得文史類獎項,畢業論文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畢業後,現負責公司文化宣傳這塊,公眾號運營、日常文化活動、海報製作均擅長,但不是中文系畢業的,可以應聘嗎?
璃的璃:
不是中文系,但是浙江省網絡作協會員,有出版影視作品,另有新媒體工作經驗,可以不?
簡簡單單: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目前從事的工作也和寫作有關,就是年齡38歲,收嗎?
這次招聘這麼多人感興趣,到底是怎樣一份工作?
昨天,我去了一趟靈隱寺。
文宣部在靈隱寺的辦公區,是一排二層小樓,文宣部在二樓,有三個大房間,工作人員都在那裡。
文宣部,專門負責靈隱寺的信息發布及對外宣傳工作。我是長期跑景區、寺院的記者,打交道已經十多年了,所以對這裡很熟悉。
進門,工作人員都在忙,看到我,齊刷刷問:「你也是來問招聘的?已經很火了!」
寫啊,當然要寫,要和大家好好講講,這個部門每天都在做什麼,這次需要招人來做什麼。
微信公眾號一天4條日更不停
靈隱寺文宣部每天在做這些事
靈隱寺文宣部每天都在做什麼?這次需要招人來做什麼?
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靈隱寺」微信公眾號。
2013年,寺院註冊微信公眾號,發出第一條微信,從此做到了日更,目前每天發布4條內容。
哪4條?就以7月1日來說,頭條是《方丈言教》,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針對《心經》的講解;第二條是整理了一位法師在論壇上,關於華嚴因陀羅網的思考;第三條是佛教故事,講的是乾隆皇帝和杭州聖因寺的歷史;尾條,則是寺院內五百羅漢堂排號21的羅漢故事。
工作人員說,作為「靈隱寺」的新媒體小編,要涉及到的內容還蠻多的,比如佛教歷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甚至還有美學、建築學等等,「最好是什麼都能懂一些,不懂的話,也要肯學習。」
最重要的,是文字功底要好,一定要經過正規的寫作訓練,畢竟每天更新微信,對文字的要求還是蠻高的。
微信一天更新4條,還不能停,那就意味著肯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工作人員說,有些當天的新聞,肯定是要趕時間,以最快速度趕出來的。
杭州人都知道,靈隱寺的佛教活動蠻多。比如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也是釋迦牟尼佛誕辰吉日,杭州各大寺院都會一起託缽行腳,一路接受沿途信眾的捐款布施。
碰上這種活動,小編要負責採訪、編寫,然後把這些活動又快、又準地刊登到靈隱寺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上。
其他選題要提前準備。比如每年臘八節,靈隱寺會熬製30萬份臘八粥,全城施粥;再比如每年年底跨年的時候,靈隱寺都會製作祈福年曆,給杭州人送新年祝福。還有各大佛教節日、二十四節氣等,要應時應景,提前準備好,到了節點就推出。
比如前些日子端午節,就想想和佛教有什麼關係呢?白娘子啊,雷峰塔啊,就想到了雷峰塔的前世今生,乾脆整理了一個雷峰塔的挖掘記,連登三篇。
「翻書、查資料,這篇稿子花了兩三天時間弄好,想看雷峰塔的故事?別的地方都不要找了,這裡一次都看齊。」
文宣部裡放了很多圖書館裡借來的書
沒有新聞、沒有節日怎麼辦?還有很多小欄目,佛教故事、佛法講解、佛教賞析……都要提前準備好。就拿佛教故事來說,靈隱寺有五百羅漢堂,每一個都是有故事的,一個個寫過來,把來歷、故事方方面面都寫精寫透。
所有這些,都要靠小編去圖書館翻書、查資料,要求一定要做到準確,不能出錯。
文宣部7個人各有分工
都很忙也有成就感
文宣部平常做的,除了「靈隱寺」微信公眾號,還有靈隱寺的官方網站、微博,還有雲林志工團的微信、《獅子吼》雜誌等等。
按照招聘的崗位職責,是有具體要求的:
1.撰寫新聞稿、發言稿、工作總結等文書。
2.高質量完成微信、微博、網站內容編輯、審校等工作。
3.完成文宣部的其他日常工作。
文宣部目前有7位職工,大家各有分工,都很忙。
一位負責「靈隱寺」微信公眾號,同時也要負責對外聯繫各大媒體,溝通、接待。
一位負責大型活動策劃,比如託缽行腳、講經論壇等;
一位負責《獅子吼》雜誌,是雙月刊;
一位負責美編,雜誌、海報、邀請函等都要做;
一位負責各種活動稿件、法師演講、視頻腳本等;
一位負責「雲林志工」微信公眾號;
一位負責杭州所有佛教活動的攝影攝像。
另外,還有一位工作人員是外派的,要負責整個部門的通訊、網絡、設備維修等。
每天,大家都各忙各的,趕上大活動就要全部調動起來。舉個例子,辦講經交流會的辯論賽,全國有20多個參加比賽的隊伍,文宣部分兩路,帶隊去各個城市,把所有隊伍都拍一個視頻。
正常來說,大家是每天8:30上班,16:30下班,但是加班是經常的,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忙到半夜也是有的。
成就感,當然也是有的。工作人員說,就拿微信公眾號來說好了,後臺經常有忠實讀者來「催更」,說「佛教故事怎麼停了兩天了,還不更啊」,有人等著看,不就是成就嗎?
在寺院工作
是不是要出家當和尚?
年齡有無要求?
薪酬水平怎麼樣?
這些問題靈隱寺都有回應
這次,文宣部要新招兩個人,做文職人員。
文宣部負責人說,社會在進步,寺院也要與時俱進。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的時候,我們做好新媒體,比如微信、微博等等,才能跟上人們的習慣。
「有的人可能對寺院有誤解,想來獵奇。打著靈隱寺的名義,讓自己有一些吹噓的資本,這種人,我們是不歡迎的。」
文宣部負責人說,這次招聘的崗位,其實和所有單位、公司裡的崗位要求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工作地點是在寺院裡而已。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一樣,需要更勤勤懇懇,要有更高一些的道德要求,還要學習佛教規矩和知識。
靈隱寺是全國重點寺院,在這裡工作需要愛國、愛教,要遵紀守法,要弘揚社會正能量,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文字功底要過關,針對佛教文化裡的精華,要能把它轉化成普通人容易接受的語言,用通俗的文字傳達精確的佛教道理。
文宣部負責人說,靈隱寺的微信公眾號有一些事是絕對不會做的,比如取譁眾取寵的標題,比如蹭社會熱度,「漲粉絲?10萬+的閱讀量?這些我們根本都不要。」
「沒有閱讀量考核,也沒有粉絲考核,我們只是想招真正對佛教文化有興趣的人,把它用新媒體方式去準確地介紹給別人。」
靈隱寺的微信文章是從來不打「原創」的,經常一篇稿件出去,網絡平臺會直接搬走。「隨便用,不打原創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取用,發得多了、轉得多了,表示看到的人也多了,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這次招聘啟事通過微信發布後,閱讀量很快「10萬+」,文宣部負責人說,「好奇的人很多,但是實際來報名的人並不多,符合我們要求和想法的就更少了。」
大家關心最多的,比如性別,男女都可以,只要合適;至於年齡,也沒有要求,哪怕退休了也行,還是那句話,前提是只要合適。
也有人問,在寺院工作是不是要出家當和尚,其實不是,靈隱寺裡有很多普通工作人員,比如食堂、保潔、安保等。
還有人來問薪酬,有沒有一個薪酬區間?文宣部負責人說,沒有,但是肯定不會太高,寺院是非營利性機構,職工的薪酬都不會很高。
「希望大家把關注點多放到佛教文化的傳播上,不要只是關注靈隱寺。」
一指禪 戳標題閱讀!
來源:都市快報記者 劉雲
編輯:鄒沛軒
不必強求,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