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吹面不寒楊柳風,百花竟放吐芬芳,春意漸濃,一切都昭示著春天到了!
春天,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兒女心中最美好的季節,有著踏青賞花、吃青團、放風箏等好玩好耍的活動,也是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禮讚的時節,思春、思婦更是這一典型題材。
在這個生機勃勃、草木萌發的季節,一位思婦睹物思人,想念外出的丈夫,述說著自己的寂寞苦悶的愁思。這首古詩描寫的情思流傳千古,且開篇第一句「青青河畔草」被言情大師瓊瑤借鑑,引為小說篇名,並被拍成了知名電視劇。本期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注釋
【鬱郁】草木茂盛的樣子。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美麗、舉止優雅的樣子。
【皎皎】皮膚潔白。
【牖(yǒu)】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
【倡家】古代指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
【蕩子】即「遊子」,出行在外的男子。
——譯文
春天到了,河邊的草地翠綠一片,園中的柳樹鬱鬱蔥蔥。一位美貌的女子站在繡樓上,臨窗望月,望向無邊無際的遠方,沉思著。她打扮得豔光四射,伸出纖纖玉手扶著窗向遠方盼望她的愛人。
從前她曾是青樓女子,而今成了喜歡在外遊蕩的遊俠妻子。在外遊蕩的丈夫還沒回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裡,實在是難以獨自忍受一個人的寂寞,怎堪獨守!
《青青河畔草》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採用第三人稱筆法,這在《十九首》中是獨一無二的,以一名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自己的身世和思念丈夫的嗔嬌之情。
這首詩通篇排偶,連用「青青」、「鬱郁」、「盈盈」、「皎皎」、「娥娥」、「纖纖」等6個疊詞,描摹出美麗的春景與風姿綽約的麗人畫面。6個疊詞,筆法通暢,文風樸實,但卻讓後人連連誇讚,被譽為「連用六疊字,亦極自然,下此即無人可繼」。
「青青」、「鬱郁」皆是形容植物繁茂的樣子,但青青重在顏色,鬱郁則在形態;「盈盈」、「皎皎」都寫美人的風姿,而「盈盈」重在體態,皎皎重在風採;「娥娥」、「纖纖」同寫其貌美之姿,而娥娥是大體上的誇讚,纖纖則是細微刻畫。而且6個疊詞音調還富於音調上的變化,讀起來和諧順口。
天生麗質的女子,盛裝打扮卻無人欣賞,在一派明麗的春景中發出了「空房獨難守」的呼喚,想著出遊在外的丈夫,也怨恨丈夫為何還為歸家,白白讓自己的容顏流逝,錯付春光。全詩最末的「守」字,是該篇的詩眼所在,生動形象地讓一個古代舉止出格的女子躍然紙上。本詩將深閨思婦獨守空房,寂寞難耐的真情實感和盤託出,毫不顧忌封建禮教,在當時那個年代不可不畏出格大膽,也說出了古今妻子對丈夫的眷戀之情。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評論該詩歌是「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其實不僅是真,更具有人性的震撼力,故末五字,可抵後世閨怨詩千篇。
對此詩歌,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