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每到聖誕節前,總會出現抵制聖誕的聲音,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基督徒。她們與社會上出於「捍衛民族文化」的思想不同,而是根據《聖經》上沒有記載耶穌降生的確切時間,而且12月25日又是羅馬祭拜偶像的節日。因此基督徒絕對不能過聖誕節,因為用拜假神的日子敬拜主,是非常不適合的。
比如有位姐妹的一位同事,正好來自不過聖誕節的教會。有一年平安夜,她們因為過聖誕的問題,在公司裡爆發了劇烈衝突。這讓一些非信徒感到莫名其妙,無法理解同為基督徒居然也能因著過聖誕吵架。
從歷史看,聖誕節確實來自羅馬紀念農神的節日(波斯的太陽神密特拉誕辰也在這天)。而當基督宗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後,擁有地位、權力的教會面臨著對待傳統異教文化的問題。從教會歷史看,對待其他宗教文化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除偶像,將其完全搗毀,比如西班牙人在拉美就是如此對待印第安人的宗教。另一種則是對其進行改造,加入福音的元素,使其成為教會傳福音、牧養信徒的載體。
聖誕節從其他宗教的節日,變為基督教會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正是後一種策略的結果。由於12月25日這天,在羅馬民眾中擁有巨大影響力,教會想要在改變是非常難的。因此當時的教會神學家,就將其與基督信仰相結合,並且這天又是民俗中最重要的節日,出於把最好的獻給主的因素,12月25日就此成為了教會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
因此某些基督徒認為聖誕節來自異教節日,因而非常排斥也就可以理解了。當然這個問題屬於《聖經》與教會傳統的關係,而在宗教改革後,對此出現了兩種態度。一種是認為凡是《聖經》沒有記載的傳統,都必須摒棄。另一種則是只要《聖經》沒有禁止,就要保留下來。前者一般都會反對過聖誕,而後者認為,儘管《聖經》上沒有記載耶穌降生的準確時間,聖誕節也來自異教節日。但現在的內涵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而這種精神是符合《聖經》的,我們過聖誕可以默想耶穌基督救贖洪恩,對於生命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因此有些信徒出於神學理念的原因不過聖誕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就此就把過聖誕的肢體視為不屬靈的。因為只要是按著心靈與誠實紀念耶穌的降生,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14:5),因此過不過聖誕不是判定屬靈標準的依據,我們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相互定罪。
不管過不過聖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聖誕節當天有些非信徒都會對基督信仰產生興趣,而這正是傳福音的好機會。我們與其糾結要不要過聖誕,倒不如在這段時間裡活出基督的榮美,讓世人看到馬槽裡的耶穌,從而成為他人的祝福。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