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禁野令!1500億產值600多萬個野生動物養戶受影響!業界呼籲建立...

2020-12-21 騰訊網

據了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而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抗疫助農大家談.禮藍動保特約

南方農村報記者 趙飄飄 實習生 林曉嵐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自2月24日起,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多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受困

「最嚴禁食令」一出,很多網友都替華農兄弟捏了把汗,畢竟他們的花式烹飪竹鼠在短視頻平臺上實在是太火啦,播放量上億,很多人都是因為他們才認識竹鼠。

「大概一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暫停了。」華農兄弟劉蘇良表示。據了解,華農兄弟養殖場在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星辰竹鼠養殖場,華農兄弟自2014年開始竹鼠養殖,已經有6年。如今,曾經直播100種吃竹鼠理由的他們,已經開始吃素,直播內容也變成了挖竹筍、吃竹筍。

華農兄弟因為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轉型轉產相對比一般養殖戶容易。更多的竹鼠養殖戶可能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全鑫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呂傑介紹,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養殖的5000多隻竹鼠,如今被「判了死刑」。「投資竹鼠等特種養殖的,多是農村創業者,如今每天要3000多元的養殖成本,資金壓力很大,已經頂不住了。」呂傑無奈的說。

疫情暴發前,竹鼠屬於新興產業。很多地方政府鼓勵竹鼠養殖,如廣西鹿寨縣導江鄉、貴州鎮遠縣竹坪村、江西崇義縣……但如今,竹鼠養殖成了燙手山芋,政策未明確之前,大多數種植戶都得暫停銷售,暫停銷售意味著錢只出不進,養殖戶經濟壓力大,還有一些準備擴大養殖的,計劃也被迫落空。浙江多地還封閉隔離竹鼠養殖場。

和竹鼠一樣處於困境的還有蛇。在湖南永州、郴州、衡陽、湘西等地養蛇企業較多,整個湖南有2000多家,持證的1000多家。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都是養蛇大省。疫情之下,蛇廠也面臨巨大壓力。

同樣是蛙命不同。3月初,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草局協商,把《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以及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的水產新品種等作為劃分依據,將列入上述名錄的兩棲爬行動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牛蛙、美國青蛙成功「洗白」,但黑斑蛙、虎紋蛙(田雞)養殖戶仍充滿迷茫。據了解,全國黑斑蛙生態養殖已達到年產銷量9萬~10萬噸,市場消費規模達到近30億元。受疫情影響,黑斑蛙、虎紋蛙養殖一籌莫展。

據了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2016年,全國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已達626.34萬人。

多地出臺補償退出機制

3月23日,廣東省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共同起草《肇慶市關於支持以食用為目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項目轉型退出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旨在支持、指導和幫助野生動物養殖場(戶)調整和轉變生產經營活動。

據統計,肇慶市現有各類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戶)423家,涉及竹鼠、眼鏡蛇、滑鼠蛇、泰蛙等11種,現有存欄數560多萬隻(條)。

肇慶市確定屬地管理、應退盡退、依法補償三個原則。縣(市、區)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本轄區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場、養殖戶退出和調整、轉產;推動以食用為目的,且未納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養殖陸生野生動物全部退出;對受影響的養殖場、養殖戶依法給予一定補償,補償標準由市統一制定,補償資金優先從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位幫扶資金、產業扶貧資金等渠道解決,確無法解決的,可由相關縣(市、區)按程序從財政涉農資金中統籌考慮。

同樣,3月20日江西省林業局提出,「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支持,儘快完善並出臺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工作方案,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同日,安徽銅陵市要加大幫扶養殖戶的力度,鼓勵養殖戶做好轉產轉型。

另外,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樂山市和雲南省楚雄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貴州省荔波縣等地都提出,對面臨的補償資金、野生動物收容安置、社會風險評估等制定初步方案。

特色養殖轉型

食用轉藥用

疫情之下,湖南永州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群英多日難入眠,她在仔細研究了政策後,終於找到了轉型之路。「轉產、轉項養殖是最好的出路。」譚群英介紹,《決定》中提出「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這意味著,人工養殖蛇類項目可以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採集蛇毒、蛇蛻等藥材來生產國內緊缺的多種成品藥及製藥原料藥。隨後她聯繫了醫藥公司,對方也對合作項目感興趣。如果能順著「藥用」的道路走下去,前途應該比較光明,合作社社員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蛇養殖從食用到藥用,雖然找到了轉型的路子,但毫無疑問,門檻更高、資金更多、管控更嚴。雖然已經在摸索中,但可以預見,實際轉型中還得克服技術等一系列難題。

回歸傳統養殖

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萬安鎮太平村,周紅梅的蛇養殖基地已經開始轉型。「這裡有3000多隻小鴨子。疫情剛出來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著飼養家畜了,目前總共養了1萬隻小鴨子。」周紅梅介紹。

在飼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周紅梅頗能未雨綢繆。「有了2003年的經驗,感覺只要是這類病毒與野生動物有關係,養蛇是特殊的飼養行業,猜想可能會受到波及。即使疫情過了,今年蛇市場多半也很低迷。所以疫情剛出現後,我就開始轉型。」周紅梅決定以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鴨子是大家經常吃的禽類,需求量大。」除此之外,她還飼養了很多兔子。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王道金養殖藍孔雀已經10年,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孔雀大王」。受疫情影響,當地政策規定如果飼養藍孔雀作為觀賞用是不受禁止的,如果作為食用,則禁止養殖銷售。「如果禁止食用,僅靠觀賞市場很難支撐養殖產業的發展。「王道金介紹,思前想後,王道金決定帶領周邊孔雀養殖戶回歸傳統養殖。

王道金用養孔雀的經驗養雞,為節約成本,他將原有孔雀孵化設備進行了改裝。近日,王道金的第一批雞苗進入孵化狀態,按照預期,2000隻土雞將在端午節前後上市。

轉型特色中草藥種植

廣東河源市特色養殖主要集中在竹鼠、豪豬、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等6類,涉及四縣一區、15家企業、229戶貧困戶、產值682.5萬元。

如何轉型?河源市加快籌集特色種養轉型資金,按照「地方實際、相似轉型」的原則,結合疫情後保健養生的中草藥需求量大的特點,制定了特色養殖轉型轉產工作指南,指導貧困戶、涉貧企業有序轉產,種植艾草、甜葉菊、金銀花等。

如今,河源涉及9個村鎮38戶貧困戶的4339隻竹鼠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雞、種植秀珍菇等項目;涉及7個村鎮90戶貧困戶的1249頭豪豬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魚、釀酒、養殖家禽項目。

相關焦點

  • 瞭望|「禁野令」後,野生動物養殖轉型之困,怎麼破?
    蛇不能養了,他盤算著在自家的3畝土地裡種百香果,再種幾畝油茶樹,還想養豬、養雞養殖戶補償措施應加快落實到位,確保貧困地區養殖戶不因轉產而致貧返貧結合實際進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活動加強規範,建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動態調整機制,進行區分目的的全方位管理
  • 疫情與兩岸關係影響,臺灣業者估上半年旅遊產值慘跌1500億新臺幣
    臺灣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李奇嶽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世界經濟,就臺灣觀光產業為例,一年1186萬觀光人次可能至少掉877萬人次,至少100百萬從業人口會受影響。估算損失,今年上半年整個旅行業產值會消退約1500億(新臺幣,下同)以上,下半年影響得看疫情控制的情況。李奇嶽表示,去年起陸客團大幅減少,去年8月陸客「自由行」喊停,已讓大部分專做陸客團的觀光產業蒙受損失,這次爆發疫情,臺當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管制,日韓星意泰到臺灣的人都要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14天,幾乎影響全部觀光產業。
  • 澳大利亞山火後,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正在被人工智慧技術改善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超過600個傳感器攝像機將被部署在澳大利亞受山火影響的地區,用來監測和評估倖存的野生動物種群。這項全國性的努力是「關注恢復」( Eye on Recovery)項目的一部分。通過由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野生動物洞察平臺Wildlife Insights,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上傳和分享傳感器相機照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中遭受毀滅性森林大火後的應對情況。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 對許多澳大利亞人來說,去年夏天那場火災的恐怖仍然歷歷在目。多達19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其中1260萬公頃主要是森林和灌木叢。
  • 野生動物養殖場產業鏈秘密:毛皮有人收購,肉送到肉聯廠
    連日來,多部門連連發出公告,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多地也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但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 @江西養殖戶,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如何處置?省裡明確了!
    指導意見部分截圖提出四種分類處置措施根據指導意見,江西將在6月20日前,對轄區範圍內野生動物養殖戶進行登記造冊,做到「一戶一冊」,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對貧困戶、邊緣戶要特殊標註,並與養殖戶籤字確認,作為「一對一幫扶」、動物處置、資金扶持等工作的依據。
  • 分類處置在養動物74萬餘只!雲南發放禁食野生動物補償資金2.13億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9日,記者從雲南省財政廳資源環境處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決定》要求,雲南全力確保禁食野生動物處置和補償任務全面完成。
  • 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
    「早些年,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但近段時間,山上蜂箱多次遭遇襲擊,蜂箱被拖到幾十米外,裡面的蜂蜜已被掏出來吃了個精光。」&nbsp&nbsp&nbsp&nbsp不僅楊文強家,黃荊老林林區附近的八節洞村、原林村、龍爪村多戶蜂農也反映,十多箱蜜蜂被偷吃。
  • 全鏈條「禁食野味」野生動物養殖戶怎麼樣了
    為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審議。修訂草案要求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強化對獵捕、運輸、交易野生動物的全鏈條管理。此次修訂對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禁止非法獵捕交易、加大處罰力度等關鍵問題作出了修改,標誌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進入了新時代。
  • 山東省確定13種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濰坊市為主要集中區域
    顧學玲從1992年開始養王錦蛇,前後投資了幾百萬元,才有了今天的規模。因為養蛇經驗豐富,她被多家媒體採訪過,還出了多本養蛇的專業書籍。「禁食令」出臺後,她將原來的3萬條蛇賤賣的賤賣,冷凍的冷凍,只留下了100多條種蛇。顧學玲說,養殖王錦蛇的主要用途有四種:食用、藥用、觀賞、放生。食用是利潤的主要來源。
  •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走到盡頭 千億「灰色產業」如何轉型
    「這批鹿肯定不能再養了。正在想法處理掉,以後轉產做別的。」在安徽省,像福隆特種養殖場這樣的野生動物養殖場還有很多家。嘉祥縣鹿路行特種養殖場為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提供梅花鹿茸;利辛縣王巿鎮青之愛特種養殖場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鴕鳥;舒城縣幹汊河鎮潤海生態特種養殖場利用人工繁育的暹羅鱷加工鱷魚肉、鱷魚血米、鱷魚凍乾粉等產品。
  • 切斷病毒傳染源 中國禁食野生動物呼聲再起
    3日,中國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公安部等10部門聯合部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疫情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摧毀了一些僅存的野生動物種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入藥的野生動物可以通過分析成分、利用現代手段找到替代品,不需直接取用。
  • 食用野生動物已成多地傳統 專家建議建設懲罰性制度
    建設懲罰性制度 影響「野味」飲食文化食用野生動物已成多地特色傳統 專家建議□ 本報記者 文麗娟□ 本報見習記者 張守坤楊傑至今對一件事記憶猶新,兩年前他去江西省調研時發現,當地一些鄉鎮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捕鳥網。他們將捕到的各種鳥兒平攤在屋頂上晾曬,除了做下酒菜之外,還會給剛出生的孩子熬鳥湯喝。
  • 關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潘多拉魔盒
    據悉,繳獲的這批瑪塔蛇頸龜幼體在黑市總價值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7萬元),因被裝在沒有水的袋子裡運輸,其中150隻已死亡。  令人髮指的是,就在各國人民深陷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之時,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卻並未停息。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在近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跨境有組織犯罪之一。
  • ...蝙蝠100萬隻,10餘種藥用動物滅絕,國家擬百億買斷野生動物養殖業?
    新冠疫情後的2020年中國「兩會」閉幕後不到一個月,最受海外媒體關注的一批代表提案,便是修訂1989年起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徹底禁止商業養殖野生動物。江西省發布數據統計,全省共有2300多有許可證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其中多數飼養野生動物作為食物,他們手中野生動物的總市值約16億元人民幣,2018年產值收入100億元人民幣。上述關於湖南和江西禁止養殖野生動物的新聞,在谷歌上用英語搜索,有上千條之多,美國針對素食主義者的新聞網站Vegnews登出了更細緻的贖買價目單,共包括14種野生動物。
  • 寧波嚴打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 已收繳野生動物172隻
    「記得去年有一次抓捕行動,在蘆葦蕩裡,大概3公裡的路程,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陸武輝說,從巡查確定不法分子藏匿的位置,到行動抓人,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一旦打草驚蛇就會前功盡棄。「一隻野鴨貴的時候一般可以賣到300—400元一隻,」 陸武輝說,因為非法交易的存在,不法分子利慾薰心,「雖然我們每年都重拳打擊,但還是有人鋌而走險。」
  • 多地發布野生蠍子「禁捕令」 1隻蠍子一年可捕殺1萬多隻害蟲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提起蠍子,一般人都會寒毛直豎,殊不知一隻蠍子一年可捕殺蝗蟲等有害昆蟲一萬多隻,對保護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今年7月份以來,雲南部分地區發生黃脊竹蝗災害,累計受災面積超10多萬畝。
  • 遵義:應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受保護率達100%
    6月11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赴遵義市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一決定一法」執法檢查。記者從有關座談會上獲悉,遵義市目前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4種,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等措施,做到了應保護野生動物物種受保護率達100%。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頭葉猴棲息地破碎化、孤島化,導致猴群活動受限。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前,當地群眾毀林開墾,還存在獵殺白頭葉猴製酒的舊俗,導致白頭葉猴數量銳減。如今,通過設立保護區,修復棲息地,白頭葉猴生存狀況得以改善。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30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1200多隻。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據中國工程院2017年發布的一項名為「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截至2016年底,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從業者就有1400多萬人,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從業人數達600多萬。他們都在等待相關配套規定和禁食名錄的出臺,以及相關政策的執行,這些將決定他們生意的生死。 就得來次「一刀切」?
  • 我國一年至少121億野生動物死於貓口
    直到2013年,史密森保護生物學研究所的斯科特·洛斯(Scott Loss),也是我們這次研究的合作者之一,才整合了多方數據,建立預測模型,首次給出了大尺度範圍內(全美)的流浪貓捕食估計。 據估測,每年美國全境被流浪貓捕殺的野生鳥類有13~40億隻,野生獸類有63~223億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