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020-12-13 臨淵信善林

有一個故事是說,一位女士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不停地用自己的行為去推動這個預言,以此證明「我是對的」。我相信有敏感朋友會看到,這位女士的命運,就像是一種輪迴,她的爸爸打她媽媽,而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那麼,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會不會是這樣一種東西: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主導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成為了自己的認知。而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我是對的」,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那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

的確是這樣,所謂命運,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們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常常最先來自於別人對我們的預言。

這就要講講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先來解釋它的第一個名字,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女,還愛上了這個雕像,祈求愛神阿芙洛狄忒給這個雕像生命。愛神被他的誠意感動,答應了他。皮格馬利翁得償所願,娶了雕像美女。

這看來是一個妥妥的宅男夢啊,找一個完全符合自己想像的美女為伴,而且竟然還實現了。

這個古希臘的神話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由來,這個名詞的意思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羅森塔爾帶助手們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後,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這個測驗的成績。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於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身上,最終這些學生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信息,來告知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在這裡,還得跟你補充一個背景。在做這個實驗前,羅森塔爾先拿小白鼠做過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A組和B組,先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你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接著告訴B組飼養員說,你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羅森塔爾對兩組老鼠做穿越迷宮測驗,結果發現,A組老鼠的表現顯然比B組老鼠要好。

聽完小白鼠的實驗和學校的實驗,你會發現,權威的期待,可以強有力地影響人和動物。這個發現,被羅森塔爾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但因為是他做的實驗,所以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背景補充

小白鼠,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用的最多的實驗對象,於是針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一個攻擊就是,你怎麼可以將從小白鼠中觀察到的規律引申到人身上?

我在學校裡,曾學習過拿小白鼠、青蛙、兔子與猴子等動物做過實驗。小白鼠和青蛙會被各種對待,而猴子和猩猩則只是觀察它們的行為。曾經一隻猴子還跑到未名湖北邊的樹林中,好一段時間後才找回來。

這裡,我要告訴你,並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對一個生靈發揮重大的作用。在羅森塔爾的實驗中,都是權威的期待發揮了力量。

什麼是權威?就是有權力,有威望,有資源的那一方。

像在小白鼠實驗裡,飼養員對小白鼠有巨大權威,因為他們可以決定小白鼠的飲食,甚至生死。

而在學校實驗裡,校長和老師對學生有巨大權威,因為他們可以評判一個學生的資質。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權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作用甚至可能達到皮格馬利翁的神話級別。

還有父母 對於自己孩子的認為和期待,可能從我們出生前已經開始了之後一直持續著。這樣的期待進入到我的潛意識深處,成為了我自身的一部分。

我也果真如他們所願,成績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學得很輕鬆,最終從一個貧窮農家的孩子,走到了今天。

這些事情聽上去,像有命運在安排,因為這些改變都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但就像羅森塔爾的實驗結果顯示的那樣,這可能是我的父母有強烈的期待,結果得到了回應。

所以,你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發出了什麼樣的預言,對他的成長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

你可能會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孩子如果能從父母那裡獲得5000次誇獎,那麼他就能獲得自信。但在這裡,需要跟你說明的是,我的父母並不是通過言語影響的我。他們雖然從來不否定我,但也很少誇獎我。

就像他們很少對我說,我是家裡的福星這樣的話。

但他們卻打心眼裡這麼認為的,這種態度、情緒和潛意識的影響,遠遠勝過語言。

自信的形成

自信的形成以前,一個電視臺的哥們常常問我:你怎麼從來沒有因為你是農民的孩子而自卑過?當時的我,雖然已經學過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但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心理學頭腦,所以反問他說:我幹嗎要因為這個而自卑?這問題放到現在,我就可以回答說:我之所以不怎麼自卑,是因為父母最初對我的積極期待,讓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自信,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這樣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候爆發出力量來。但這份自我實現的預言,或者說自我期待,其實本源上,是來自父母這個權威的。他們對我的這份相信,內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謂的自信。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你就會知道,你那些所謂的「我的想法」、「我的認識」、「我的自我感知」,其實很少是單純地來自你自己,很多時候往往是來自權威的影響,特別是父母這樣的生命最初的權威,給你的。

當你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那些頑固的自我意識,像什麼「我是誰」、「我是怎樣的」等等,就都會鬆動,甚至會改變了。

而當自我意識改變後,你會看到,你的外在命運也會隨著改變。

自我的生命預言一直會伴隨著我們一生:

第一,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主導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這就是權威期待的力量。

第二,「權威期待的力量」在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第三,自我實現的預言,源頭很有可能是權威對我們的期待。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愛迪生得到了媽媽無盡的愛和深切的期待,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能得到媽媽的寬容、溫情和鼓勵。我們時常從安迪聲媽媽的教育理念中去探求,期待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麼?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
  • 「羅森塔爾效應」你把孩子看成什麼樣子,那麼他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0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你把孩子看成什麼樣子,那麼他就會變成什麼樣子!被老師認為「弱智」的愛迪生故事,愛迪生上學三個月就被退學,他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智力缺陷。有一天愛迪生放學回家,老師給他一封信,讓他交給媽媽,愛迪生媽媽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情緒非常失落,當愛迪生問她信上寫的什麼?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這裡講的僅僅是個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現象: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這種現象,人們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實驗。
  • 以《奇蹟男孩》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在教育中,父母、老師和姐姐對奧吉的引導和幫助更是體現了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就以電影《奇蹟男孩》為例,逐步探究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希望能夠給家長們更多教育啟示。一、 從《奇蹟男孩》出發,看"羅森塔爾效應"對教育產生的三大效應及其意義在孩子深陷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給出怎樣的反應?家長要和孩子怎麼樣溝通才算適宜?
  • 有一種羨慕叫黃多多的優秀,一流父母怎麼育兒?羅森塔爾效應揭秘
    想要幫助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形成正確育兒的正反饋,首先需要認識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的正反饋效果驗證實驗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和「期望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效應。於1968年被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教師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
  • 關鍵學會「羅森塔爾效應」,讓壓力成動力
    前言通過本文,你將收穫:1、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2、 羅森塔爾效應對婚姻的作用。一、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1、是一種期望的錯覺事實上,從羅森塔爾博士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他所提出的"有期望的孩子",根本上都是他胡亂編造且隨機抽取的,他完全都不了解在座的任何一個孩子的情況,更不要提去深入觀察他們了。
  • 孩子自我否定,家長嘗試「羅森塔爾效應」,還您一個自信的孩子
    燕子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她發覺自己班上有個叫歡歡的學生,什麼都好,就是太缺乏自信,總喜歡自我否定。有一天,她想叫歡歡上臺去講昨天布置的故事,但是歡歡說什麼都不肯上去,一直說:「我不行…我怕我講不好。」不管燕子怎麼鼓勵她,她最後還是沒上去。
  • 孩子膽小怕事,父母巧用「羅森塔爾效應」,幫孩子變身「小超人」
    羅斯福說:「害怕,這是我們唯一應當害怕的東西。」作為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父母對這一點是深有體會。膽小怕事會讓人在不經意間失去很多機會,比如在職場上處於下風,又比如難以和他人競爭。因此父母們特別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那麼到底有沒有一種好辦法能夠有效地改變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呢?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如果沒有爸爸的鼓勵和陪伴,小男孩很可能有一輩子沉浸在悲傷、痛苦中難以抽身。也正是這一句句鼓勵和安慰,促使小男孩勇敢積極地生活,最終把夢想變為了現實。從心理學角度看,《小男孩》中爸爸對兒子的安慰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
  • 從《奇蹟男孩》出發,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從電影當中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羅森塔爾的效應對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在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下,孩子是變得越來越優秀,孩子能夠學習到正確的態度以及形成正確的觀念,使得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刻。羅森塔爾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為什麼現在和3年前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我很好奇地問了閨蜜,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訣竅就是一個字,『誇』,之前我都是批評她,沒有誇過她,她什麼都做不好。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
  • 羅森塔爾效應: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成績優秀、性格開朗、整體都很出色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善於鼓勵的家長;而那些自信不足、臉上缺少笑容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打擊式教育的家長。02鼓勵真的很重要嗎?更嚴重的,就是叛逆、逃學、打架……03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校園」),是一種期望效應。
  • 神奇的心理暗示——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教育領域上做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他來到了一所小學,對全校的18個班級進行了7項的測試,通過這些測試呢,它就宣布自己發現了最有前途的學生,同時也把這些名單交給了學校,後來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 羅森塔爾效應:徵服一個男人,靠的從來不是討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羅森塔爾效應?它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其實,這一效應不僅可以用作上下關係,更是可以合理並完美地融入到男女交往之中。
  • 從《奇蹟男孩》出發,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全片都詮釋了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期望效應 在《奇蹟男孩》中,奧吉的父母對孩子一直有著很高的期待,同樣當他進入學校之後校長也是如此。
  • 教育法則五—羅森塔爾效應,孩子不願意努力?用這種暗示影響他!
    「心理戰術」也很重要,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羅森塔爾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二、"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中的意義極其重要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這是一種期望效應,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想抓住男人心,你只需要這兩個步驟
    因為我們都渴望是對方心裡的唯一,渴望他能夠無微不至的去愛我們,一旦當這份愛姍姍來遲時,又或者說微不足道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格外的抓狂。對於女人來說,當你能夠去牢牢抓住他內心的時候,你也就具備了一定的籌碼。
  • 孫儷育兒經值得借鑑,「羅森塔爾效應」用得好,娃一樣優秀
    看到等等和小花,我們知道孫儷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因為她把「羅森塔爾效應」用得巧妙,用得恰到好處,所以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娃一樣優秀。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哈佛大學的教授羅森塔爾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他在一個學校裡隨機選取了18名學生,並且把這些學生的名單交給了校方,還對校方稱這些孩子通過了智力測驗,是名副其實的「天才」,只要好好培養,一定可以成材。
  • 你不會相信的期待效應
    眾所周知,2020年的春節假期非同尋常,節日裡我們計劃的很多事情,都沒能如願,甚至給人們帶來很多悲痛,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隨著疫情不斷的蔓延,很多人都受到牽連,於是,什麼時候戰勝疫情,什麼徹底消滅這個可惡的傢伙,成為我們全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