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藥物所:解析胰高血糖素作用機制,促進糖尿病的新藥研發

2020-12-15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丨兮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人類疾病密切相關,是最大的藥物靶標蛋白家族,目前40%以上的上市藥物以GPCR為靶點。GPCR發揮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激活的細胞內效應蛋白(G蛋白等)決定。根據其介導的下遊信號通路,G蛋白可分為Gs、Gi、Go和Gq等類型,其中,Gs 和Gi被GPCR活化後,分別激活和抑制腺苷酸環化酶,產生相反的生物學效應。研究表明,不同GPCR可選擇性激活一種或多種G蛋白,但一種GPCR如何識別不同類型的G蛋白一直未被清晰闡明,制約了對於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的深入理解。

2017年5月17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王明偉蔣華良領銜的科研團隊在Nature上發表文章Structure of the Full-Length Glucagon Class B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成功解析「B類」GPCR——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全長蛋白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蛋白不同結構域對其活化的調控機制;

2018年1月4日,吳蓓麗趙強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glucagon receptor in complex with a glucagon analogue的研究論文,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及其活化調控機制。該研究為靶向GCGR的藥物設計提供了迄今為止精度最高的結構模版,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藥的研發。這些研究極大地促進了對B類GPCR信號識別和調控機制的認識。

2020年3月20日,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Structural basis of Gs and Gi recognition by the human glucagon receptor」,在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GCGR)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結合的複合物三維結構,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基於以往的GPCR結構研究,人們普遍認為GPCR通過調節第六跨膜螺旋(TM6)向外遷移的幅度改變其G蛋白結合口袋的大小,實現與不同類型G蛋白的結合。與這一傳統認知不同,GCGR-Gs和GCGR-Gi複合物結構顯示,GCGR以一個相似的G蛋白結合口袋與這兩種功能相反的G蛋白結合。與已經解析的A類GPCR與G蛋白的複合物結構相比,GCGR的G蛋白結合口袋開口更大,不僅可以滿足體積較大的Gs蛋白的結合,而且能夠容納體積較小的Gi蛋白,這種利用相似結合口袋識別不同G蛋白的分子機制可大大提高GPCR激活多條下遊信號通路的效率。這一發現極大地深化了人們對GPCR信號轉導機制的認識。

雖然與Gs和Gi結合時,GCGR形成的G蛋白結合口袋大小相似,但其與兩種G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差異巨大。GCGR與Gs相互作用界面的面積是其與Gi作用界面的兩倍,使得該受體與Gs的親合力高於Gi,這為GCGR主要通過Gs進行信號轉導提供了結構基礎。此外,研究發現,在這兩個複合物結構中,受體分子胞內側環區(Intracellular loop,ICL)存在較大的構象差異,三個胞內環(ICL1-3)在與不同G蛋白結合時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第二胞內環(ICL2)的構象差異最為顯著,該區域與Gs緊密結合;而受體與Gi結合時,ICL2向受體一側偏移,僅與Gi形成微弱的相互作用。

圖註: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的三維結構示意圖。GCGR參與調節人體內血糖穩態,是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的重要靶點。圖中左上角GCGR的三維結構以藍色飄帶圖顯示,GCGR的天然配體胰高血糖素以紅色飄帶顯示;圖下方為與GCGR結合的兩種G蛋白,以表面圖顯示,其中,Gs蛋白的三個亞基分別用橙色、灰色和藍色顯示,Gi蛋白的三個亞基分別用紅色、灰色和藍色顯示。(圖片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吳蓓麗研究組提供)

該團隊綜合利用胺基酸突變、G蛋白激活和細胞信號轉導等研究手段,針對GCGR與G蛋白作用界面上的數十個關鍵胺基酸進行檢測,研究它們對Gs和Gi活化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GCGR的ICL2和第七跨膜螺旋與第八螺旋之間的連接區域對於識別Gs蛋白發揮關鍵作用,而受體的另外兩個胞內環(ICL1和ICL3)和G蛋白結合口袋內的疏水胺基酸則對於結合Gi蛋白至關重要。這是首次在一種GPCR分子中明確不同類型G蛋白的識別關鍵區域,對於深入研究G蛋白的選擇性調控機制意義重大。此外,這些發現為偏向性配體藥物的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通過選擇性抑制其中一種效應蛋白的活化,有效降低藥物副作用,將推動抗2型糖尿病藥物的研發。

據悉,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喬安娜博士和韓碩博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李新美、復旦大學藥學院研究生李志鑫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趙佩珅博士,該項目的主要合作者還包括莫納什大學Patrick M. Sexton教授、上海藥物研究所王明偉研究員、楊德華研究員以及丹麥諾和諾德公司Steffen Reedtz-Runge博士等。

相關焦點

  • Nature:胰高血糖素或有望恢復代謝性疾病患者機體的激素失衡狀況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胰腺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在機體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食物不足的狀況下,胰高血糖素會啟動肝臟葡萄糖(大腦的必要燃料)的產生,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原異生過程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胰高血糖素維持肝臟中葡萄糖產生和能量使用之間的代謝平衡的分子機制。研究者Gerald Shulman說道,通過利用新方法來評估肝臟的代謝,我們就能闡明胰高血糖素髮揮作用的分子機制,此前研究中,我們重點對胰高血糖素進行研究旨在降低糖尿病患者機體血糖水平的升高,但相關的實驗性療法常常會產生潛在的嚴重副作用,其中包括肝臟酶類的堆積引發的脂肪肝。
  • 上海藥物所等揭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的激活機制
    研究表明,CRF1R可能與壓力導致的酗酒和藥物濫用相關。CRF1R和CRF2R在體內被內源性配體CRF和UCN1-3 (urocotins 1-3)激活。CRF初次在羊下丘腦中被發現,能促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釋放從而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中發揮關鍵作用。
  • 血漿胰高血糖素
    應內分泌科的要求,經醫務處批覆,我中心於2017年9月1日正式增開外送血漿胰高血糖素(glucagon)檢測項目。胰高血糖素是由29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由胰島α細胞分泌,分子量為3485的單鏈多肽。功能上,與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相拮抗。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高血糖的抑制和低血糖的刺激。胰島素可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間分泌關係如何?
    ,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胰島β細胞有胰高血糖素受體和葡萄糖受體,說明胰島素分泌受血糖含量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調節,A正確;胰島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不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弱,反而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B錯誤;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可通過胰島素受體反饋調節其自身的分泌,胰島素受體受損的個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濃度升高,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
  • 怎麼理解胰高血糖素分泌促進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兩者的關係拮抗作用?
    怎麼理解胰高血糖素分泌促進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島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兩者的關係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進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質(如脂肪)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增加了血糖的來源,從而使血糖上升到正常水平。5.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兩種激素在血糖平衡的調節中之間的關係是拮抗作用。6.
  • 糖尿病患者福音:新藥物打一針管半個月
    豹耳健康9月25日獲悉,兩種糖尿病創新藥「促胰島素分泌肽融合蛋白注射液」和JY09相繼邁進了臨床試驗階段。 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促胰島素分泌肽融合蛋白注射液用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能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減少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從而降低血糖,具有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
  • 胰高血糖素通過INSP3R1介導的肝脂解刺激糖異生
    胰高血糖素通過INSP3R1介導的肝脂解刺激糖異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7 16:24:41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Gerald I.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日前,華為雲正在招聘機器學方向的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邀請醫藥研發方面的博士加盟,作為一家通訊技術公司,華為此舉被視為進軍醫藥產業的前端領域。
  • Cell封面之外的徐華強教授:結構生物學家的新藥創製夢
    其實,作為全球GPCR解析高地的平臺組建者,徐教授近期還有一個大動作:他即將參與坐落於安徽宿州一家新藥研發企業的籌建工作,成為研發糖尿病和哮喘糖皮質激素類新藥的科學顧問。2010年7月,創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靶結構與功能中心和中科院受體研究重點實驗室,並於2016年獲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傑出成就獎,以及國際蛋白質學會Hans Neurath獎。
  • SRD5A2晶體解析助力防脫髮新藥研發
    本次研究解析的晶體結構是SRD5A2與配體非那雄胺(一種抗雄性激素藥物)的結合體,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揭示了非那雄胺的防脫髮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認為,SRD5A2是防脫髮藥物研發的關鍵靶點,SRD5A2晶體結構的解析將助力防脫髮新藥的研發工作。
  • 生物製藥領域新藥研發項目價值排名:tirzepatide蟬聯榜首,aducanum...
    編譯丨newborn 全球知名生命科學行業市場諮詢公司Evaluate旗下EP Vantage近日發布報告,對生物製藥領域最有價值的新藥研發項目進行了預測,以下是每個藥物的簡單介紹。
  • 這種1型、2型都能治的糖尿病新藥,效果超過兩種公認好的老藥
    這種1型、2型都能治的糖尿病新藥,效果超過兩種公認好的老藥  黃琨 • 2020-07-30 10:02:09
  • 關於2型糖尿病和心衰,這些問題你都能答對嗎?
    幫助患者確立積極主動的自我管理目標解析:在糖尿病合併心衰的患者中,治療其中一種疾病的藥物會影響另一種疾病的結局。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力衰竭協會(HFSA)科學聲明中引用的最新數據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某些降糖藥物可能會增加心衰的發生和發展,且可增加包括住院在內的不良結局風險。
  • 對話紀立農教授:從臨床、患者、藥物研發的角度談糖尿病的診治
    糖尿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疾病,時至今日,人們對發病機制的了解還非常有限,需要開展更多的基礎研究,開發更多新藥物,進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水平。紀教授:作為臨床醫生,治療糖尿病和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藥物,是我們手中能和疾病鬥爭的最有力武器,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能夠和全國的臨床研究者一起,通過努力在新藥研發上讓更多的新藥早日進入到臨床應用,幫助我們的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減少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 科學家破解了一個密碼,有助於研發高療效低副作用藥物
    磷酸化密碼的發現,有助於研發選擇性靶向其中一條信號通路的藥物,使其具有更好的療效。 短短4年,上海藥物所主導測定了7類10個GPCR結構 最近,上海藥物所投入6千萬正在籌建電鏡技術平臺,這將為GPCR研究提供一個新的「利器」。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目前,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均為上世紀40-60年代開發,使用已長達半個多世紀。耐藥性問題隨之產生並且日趨嚴重,甚至無藥醫治,給結核病防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針對抗結核藥物靶點的研究以及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
  • 中金公司: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國內目前處於創新藥的黃金髮展期,但新藥研發耗時長、投入大、風險高,其研發過程目前還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我們對新藥發現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梳理了目前新藥研發經歷的整個過程,以期對投資者了解創新藥的研發過程和創新藥投資提供幫助。
  • 創新生物藥研發價值排名出爐,前3年銷售額均超20億美元
    由此可見,憑藉生物藥優異的療效、生物科技的顯著發展以及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全球生物藥數量和市場都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藥市場將進一步增長至3276億美元,並湧現出一大波高價值的創新生物藥產品。   近日,全球知名生命科學行業市場諮詢公司Evaluate旗下EP Vantage發布報告,對生物製藥領域具有價值的新藥研發項目進行了預測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