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地區均出土文物,不同鎛鍾特點不同,上海地區也有不少文物

2021-01-13 自由自在的趙敬雯

山東各地區均出土文物,不同鎛鍾特點不同,上海地區也有不少文物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山東地區和上海地區出土的文物,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山東地區先後在煙臺、臨沂、青島等各地區出土了一批音樂文物。1983年在臨沂市相公鄉王家黑墩鳳凰嶺春秋時期墓葬中出土青銅鎛9件,編鐘9件,鐸1件。其中編鎛放置於墓坑西南角,以小鎛套放於大鎛內。第一組鎛4件形制相同,大小不一,呈扁橢圓形,為橋形鈕,鐘口平齊,為螺旋乳釘狀枚。其鉦間篆帶鼓部、舞部、頂部均飾蟠螭紋,鈕飾穀粒狀點紋。腔內不見調音和銼痕。第二組鎛5件,其形制相同,大小不一,依次遞減,器呈扁橢圓形,有橋形素麵鈕。鐘口平齊,為柱形紋,見其鉦間篆帶鼓部、舞頂部均飾蟠螭紋。

1950年收集現藏山東省博物館青銅風紋鎛1件。造型別致,保存完好。呈墨綠色,為合瓦形鎛,平舞直銑,鈕以風鳥造型,其舞上飾有蟠龍紋,鐘面以圓界欄,並有渦形乳釘形枚36個。鐘口平直,各部位分別飾有風紋。內側有凸唇,鍾腔內壁有凸起的音脊,又見近舞處有4個長方形小鑄孔鎛鉦間鑄制銘文3行,可能為後刻銘文。此鎛未測音。

1973年在煙臺牟平市埠西頭鄉矯家長治村橋下河套中出土春秋時期青銅鎛1件,保存較為完好,腔體修長而胎壁薄。鐘口平齊,並有圓乳釘形枚36個。鍾腔無音槽。臨沂市博物館收藏春秋時期青銅鎛1件。該鎛通體呈綠鏽,保存完好,造型別致,平舞平於,其舞面有環形鈕,腔面以陰線框隔枚和篆區,正、反面有乳釘枚36個,鐘面飾有夔紋和象首紋。未測音。

1975年在山東莒南縣大店鎮老龍腰發掘的春秋時期M1中,出土2件青銅鎛。這是兩座春秋時期墓葬,墓葬中有10個木棺,其內均有殉葬者。隨葬品則見鼎、敦壺、罐、車馬器和樂器。墓主人身份地位較高,不僅隨葬禮、樂器,而且殉葬者甚多。這2件鎛造型別致,保存完好,銅胎質地優良,器呈合瓦形平舞平於。舞面有筒式半圓弧環形鈕。其腔面以圓梗式陽線隔框隔枚篆區。各部位分飾夔龍紋。枚呈柱狀。1978年在山東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出土青銅鎛鍾6件。該墓隨葬品均放置在槨室北室。同岀有編鐘、錞於、鉦、石磬和青銅禮器兵器等。這組編鎛中有4件保存完好,2件鈕殘。通體綠黃色鏽覆蓋。造型別致,形制相同,大小不一,器呈合瓦形,橫斷面略近橢圓形。平舞平於,有乳釘枚和扁環形素鈕。鍾鉦間飾有夔紋。

1982年在滕州姜屯鎮莊裡西村春秋晩期墓葬中出土編鎛4件,鈕鍾組9件,編磬一套13件,還有青銅禮器和玉器等。這組鎛鍾1件破裂且鈕殘,其餘均保存完好。腔體厚實,大小相次,平舞平於,鈕以雙龍吞蛇造型,以顯精美,其舞間、篆間飾龍紋和獸面紋,鍾腔內各有芯撐持鑄孔2-3個。鎛鍾鉦間右銑鑄有銘文。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53年徵集春秋時期青銅鎛,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器形保存完好,胎壁薄腔體長,平舞平於,鈕以透空蟠螭紋造型。見其腔面有圓梗界隔枚、篆、鼓區,為圓形乳釘狀枚,器身少紋飾,腔內無調音痕跡。未測音。青島市博物館收藏春秋晚期的青銅鎛1件,通高495釐米。器物保存完好,鎛胎厚重,腔內鑄範芯襯遺孔。獸形環鈕,平舞平於。螺旋形枚36個。其舞、篆、鼓音均帶蟠螭紋、夔龍紋。其一面鉦部及左鼓均有銘文,仿自西周克鍾。音樂性能,口內沿有銼磨調音痕跡。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青銅鎛尚不清楚出土地點,但其樂器保存較為完整,可以測音和考證其器物特點,加上部分樂器有銘文,可為音樂文物考古和音樂史研究提供十分寶貴的資料。上海博物館藏春秋早期蟠龍紋青銅鎛1件。鎛保存完好,製作精美,器壁厚實,以雙龍相背為鈕。平於平舞,可見銑稜近舞部內斂,內唇較寬,腔內壁接近舞部和舞底正中有5塊長方形淺槽,有內範芯撐遺痕。其舞部飾有4組蟠龍紋,龍頭較小而軀體複雜,篆、鼓飾有斜角形的雙頭龍紋,為蟠龍形枚,鼓部則見相背式的回顧龍,器通高30釐米,重905千克。鍾內有音梁,長約8釐米寬約35釐米。測音結果,音質優良。

上海博物館藏春秋晩期沇兒鎛鍾1件。該鎛出於湖北荊州,其鈕殘缺鍾胎甚薄,平舞平於,見有內唇銑稜。舞、篆飾以蟠龍紋、三角紋蟠龍紋,為螺旋形枚。其鼓間飾對稱式八龍交纏紋,龍身則以八條線和雲紋為飾,紋飾顯得精緻華麗。銘文則分布在兩面鉦和左、右兩鼓間,共17行80字。鍾內腔可見調音銼磨痕跡,其鼓內有音梁4條,與唇相接。測音結果,音質不佳。該鐘不僅形制、花紋精美,而且鑄有精細的銘文,以華麗的文辭敘述悠揚悅耳的樂音,對研究春秋時期禮樂制度和社會習俗提供了寶貴資料。

上海博物館收藏3181春秋晚期蟠龍紋青銅鎛1件,器物造型別致,鑄造精美,保存完好。鎛鈕以龍鳳造型、構圖嚴謹,花紋繁複精細,平舞平於,鍾內無唇。舞、篆、鼓等部位飾有精細蟠龍紋、重環紋和雷紋,為泡形枚。鐘壁厚實,腔壁內有陶範芯撐凹痕跡。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

相關焦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王建玲介紹,陝西音樂文物的出土比較分散,陝南、陝北、關中地區等地都多有發現出土,其中陝西中部地區出土的比較集中且數量比較大。從史前音樂文物看,主要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高陵楊官寨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出土有陶壎、陶鼓、陶響器、陶號角、骨哨、骨口弦等,種類豐富,是目前保留下來的陝西最早的樂器實物。
  • 7件出土文物串起惠州發展簡史
    在惠州博物館,展出著不同時期、多個種類的歷史文物,這些文物包含了商周、春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串起了惠州從社會萌芽、縛婁古國、開始設縣、廢郡設府到科文興旺、嶺東雄郡、民主革命的發展簡史。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記者走進惠州博物館,挑選惠州不同發展時期的代表文物,探尋這些文物的發現過程和文化意義。
  • 湖南出土文物 「玉兔」呈吉祥
    《淮南子·覽冥篇》《初學記》《天問》《靈憲》等史書中則均提到「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所以更能代表月宮的是蟾蜍。在歷史的長河裡,人們對蟾蜍和兔子十分鐘情,給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徵,有不少的藝術形象流傳於世。在湖南的出土文物裡,也呈現出許多玉兔、蟾蜍的畫跡。
  • 「三國志」特展重開 文物裡有生活也有戰爭
    除了諸多媒體介紹的三國主戰場的重點文物外,還有不少幽州、冀州的文物展出,這些文物使得北方戰場同樣精彩紛呈,眾多京津冀的觀眾,得以品味近在咫尺的「三國魅力」。在「三分天下」展廳,根據魏蜀吳三國不同的地域及文化風貌,在細節上做了不同處理。
  • 在成都,陶瓷文物是這樣「活」起來的
    這隊出土於後蜀重臣趙廷隱墓的伎樂陶俑,被評為迄今為止西南地區發現的最為精美的陶質伎樂俑組合,它還原了成都五代時「喧然(音樂)名都會」的盛況。 省油瓷燈 晚唐至五代 成都地區出土(左一) 唐代 成都指揮街遺址出土(右一)
  • 甘肅汪世顯家族墓出土,發現不少文物,為何說,最珍貴是兩頂帽子
    在甘肅省漳縣地區,考古專家們曾發現一座元代時期的墓葬群,其所埋藏的墓主人,都是元代汪世顯家族的成員。在這座巨大的墓葬群中,曾出土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可是其中最珍貴的文物,當屬兩頂「破」帽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春秋時期的音樂文物中,除了鎛鍾,甬鍾也是青銅樂鍾重要組合之一
    從西周晚期周人把南方鎛鍾用於樂懸之列,以3件成編並與甬鍾組成編合編鐘。為顯高貴則把鎛、甬鍾組合成列,以彰顯禮遇規格。故此在春秋時期的鎛鍾數量之多,多在中原地區和山西、陝西等地出現,大部分地區鎛鍾已走向沒落時期,但甬鍾和鈕鍾則成為懸樂中的主要成分。
  • 7歲女童陪葬文物讓人吃驚,考古家被震撼,被盜古墓出土珍貴文物
    經考古隊員統計,壁龕裡發現的文物竟然達到了55件。雖然數量不多,但這些文物樣樣都是精品。珍貴文物中就包含:明代的鬥彩瓷器、和田青白玉酒樽以及五彩花鳥紋洗。比如現如今貴為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那件「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我相信大家應該也有些許了解吧,負責任的說,如今這件「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拿出去拍賣的話,絕對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和富豪,說它至少3個億,那絕對是非常客氣的了。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千餘件文物
    近些年,比如《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樣的影視、文學作品吸引了不少目光,也為「九層妖塔」披上神秘的面紗,民間傳說它是「有妖怪的高樓」。那麼,這些出現在書上和影視作品中的內容,有沒有創作依據呢?其實,「九層妖塔」的創作原型是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境內,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熱水墓群的「熱水一號大墓」。
  • 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山東博物館展出 重現「大明風華」
    中新網濟南9月29日電(趙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9月29日在濟南開幕,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等多角度為觀眾重現「大明風華」。此次展覽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豔。 趙曉 攝此次展覽展出的文物為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傳世成衣實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豔。
  • 戰國墓被盜28次無文物失竊,出土一千多件文物,盜墓賊:誰盜誰死
    ,出土一千多件文物,盜墓賊:誰盜誰死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文物,在現代可是無價之寶,手裡有一件寶貝,就可以少奮鬥十幾年了。然而,隨著文物大火,文物價值越來越高,那些造假文物的出現,讓文物市場,越來越難做。而對文物愛好者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一個看走眼,身價就會玩完了。所以,而且,有文物收藏高手表示,如今文物市場上,不比80年代,貨真價實的文物,已經不多了。可能他的意思是說,物以稀為貴,資源都有用完的一天,而古代的文物,也有被挖完的一天。但市場依然火爆,從中賺取暴利。
  • 鎛鍾:迴蕩千年的悠遠樂章
    本期青銅解碼人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京燕 隆重推薦的青銅重器 是國家一級文物 獸面銜鳳紋銅鎛
  • 廣州鬧市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一地塊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重要文物2500多件。  該地塊屬於廣州市「廣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春秋時期的青銅鎛鍾,在山西多次出土,保存完整頗具特點
    春秋時期的青銅鎛鍾,在山西多次出土,保存完整頗具特點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春秋時期的音樂文物在山西地區的出土,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山西春秋時期音樂文物先後在侯馬、太原兩地出土一批青銅鎛鍾,其保存完好,形制、花紋及造型頗具特點,明顯與河南諸地出土的鎛鐘有別。其一,山西侯馬地區自199年4月曾發現東周墓葬區。在1963年至1987年則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後主持14次發掘工作,發掘墓葬1373座,馬坑3座車馬坑3座,牛坑1座。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被劫文物的精華部分被各國皇家機構收藏,同時也有大量被軍人私藏的流入歐美民間收藏。許多民間收藏又以收購和捐獻的形式最終流向各國博物館。另須指出的是,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文物並無認識,軍隊的搶掠行為主要針對「金銀財寶」,而不是系統性的文物掠奪,所以如果從現在博物館評估文物價值的標準來看,八國聯軍搶掠的東西許多並不高明;另外,因為「不識貨」,洗劫過程中有的珍貴文物沒被看上而躲過一劫,但也有不少遭到破壞。
  •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銅車馬,出土於大名鼎鼎的秦王墓,因為年代久遠加上盜墓賊的猖獗,出土時該銅車馬碎成了8000多片。可以說碰出來時就是一堆碎片,中國團隊聚集了眾多人才修復了8年才將其修復完成,放於博物館供世人參觀。商代后母戊鼎,可以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寶級文物。
  •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開幕,8件珍貴海歸文物返鄂
    9月12日,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 在湖北省博物館震撼開幕, 近10年曾國考古出土文物精品 首次大規模展出。
  • 文物盜販的地下江湖
    盜販過程中,一伙人從文物出土到銷贓「各司其職」。盜墓一般由「支鍋」(即「老闆」)組織團夥完成,團夥成員包括探墓、吊土、清坑等人,分工協作。山西省聞喜縣酒務頭墓區出土的幾十件文物,第一手以430萬元的價格「打包」被賣到洪洞,第二手被賣到介休,其中3件主要文物在第三手以780萬元的價格,被賣到陝西府谷一個煤老闆手中。「前後一個月時間,倒了三手,價格翻了數倍」。  倒賣過程中,古玩市場成了文物「銷贓地」。
  • 山東博物館「文物修復師」:修復時光碎片,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每一件文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命 時光沉澱於它們之上 留下的不僅有獨一無二的故事 也有傷害、破損、甚至毀壞 一件文物的修復 先要建立保護修復檔案
  • 1972年,專家挖掘了古滇國墓,出土一稀有文物,還是專門用來殺人的
    不過,在1972年文物專家對滇國進行了一次搶救性挖掘,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其中一樣看著很怪,不過專家說那是件稀有兵器,專門對抗盾牌的。 據了解所知,古滇國是公元278年,楚王遺大將莊礄平定西南,後來莊礄打完了仗,回國的路上遇到了秦國兵,莊礄遇到秦國兵的阻攔,有國不能回,最後就乾脆不回了,直接扯了個旗幟自立為王,成立了古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