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別名又叫赤豆、紅小豆等。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再曬乾。赤小豆:呈長圓形而稍扁,長5~8mm,直徑3~5mm。表面紫紅色,無光澤或微有光澤;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約為全長2/3,中間凹陷成縱溝;另側有1條不明顯的稜脊。質硬,不易破碎,子葉2,乳白色。無臭,味微甘。赤豆:呈短圓柱形,兩端較平截或鈍圓,直徑4~6mm。表面暗棕紅色,有光澤,種臍不突起。
【中藥名】赤小豆 chixiaodou
【別名】赤豆、紅小豆、朱小豆。
【英文名】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藥用部位】豆科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或上部纏繞狀。嫩時被倒生細毛,老時無毛。3出複葉;託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紙質,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圓形至寬卵圓形,有時稍呈菱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三角形、近圓形或近截形,有時側生小葉偏斜,全緣,兩面無毛或僅葉脈上有疏毛,基出脈3條。總狀花序腋生,有花數朵至多數;小苞片2,具毛;花萼淡綠色,短鐘形,萼齒5;花冠蝶形,黃色,旗瓣圓腎形,先端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漸狹的爪,龍骨瓣狹長,先端延長成喙狀,螺旋狀捲曲;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狹果細瘦,線狀扁柱形,通常彎曲鐮形,先端具喙。種子長橢圓形,狹窄,暗紅色,少有褐色、黑色或草黃色,種臍凹陷。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栽培,也有野生。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我國南部各省普遍栽種。
【採收加工】秋季莢果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藥材性狀】呈長圓形而稍扁。表面紫紅色,無光澤或微有光澤,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中間凹陷成縱溝。另~側有一條不明顯的稜脊。質硬,不易破碎。子葉乳白色。無臭,味微甘。
【性味歸經】味甘、酸,性平。歸心經、小腸經。
【功效與作用】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屬利水滲溼藥下屬中的利水消腫藥。
1.《本經》:"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2.《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洩,利小便,吐逆,卒?,下脹滿。"
3.《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4.《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綠赤者,並可食。暴利後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5.《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6.《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7.《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
8.《綱目》:"闢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寬腸理氣。"
紅小豆中含有多量對於治療便秘的纖維,及促進利尿作用的鉀。此兩種成分均可將膽固醇及鹽分對身體不必要的成分排洩出體外,因此被視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湯飲服,可用於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不良、炎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1.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飢即食盡,不得吃飯。(《梅師集驗方》)
2.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幹,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缺肘後方》)
3.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雜食。(《獨行方》)
4.治腳氣:赤小豆五合,葫一頭,生薑一分(並破碎),商陸根一條(切)。同水煮,豆爛湯成,適寒溫,去葫等,細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盡。(《本草圖經》)
5.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搗羅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盞煮熟,去豆,取汁二盞半,入藥末四錢匕,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半,空心溫服,然後擇取豆任意食,日再。(《聖濟總錄》赤小豆湯)
6.治傷寒瘀熱在裡,身必黃:麻黃二兩(去節),連軺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薑二兩(切),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7.治急黃身如金色:赤小豆一兩,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燻陸香一錢,青布五寸(燒灰),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當下黃水。(《聖惠方》赤小豆散)
8.治腸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幹,復納清酒中,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後方》)
9.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赤小豆杵末,水調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10.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11.治大小腸癰,溼熱氣滯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湯服。(《瘍科捷徑》赤豆薏苡湯)
12.治小兒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赤小豆二升。末之,雞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幹則易。一切丹並用此方。(《千金方》)
13.治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塗之,或加芙蓉葉末。(《綱目》)
14.治小兒重舌:赤小豆末,醋和塗舌上。(《千金方》)
15.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攪取汁飲。(《肘後方》)
16.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產書方》)
17.治婦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婦人良方補遺》)
18.治風瘙癮疹:赤小豆、荊芥穗等分,為末,雞子清調塗之。(《綱目》)
19.治食六畜肉中毒:燒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用量9~30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用治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風溼熱痺、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①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細粉,和入溫水、雞蛋清或蜜調成稀糊狀,攤在布上,敷於患處。一般一次即能消腫。治療7例,均獲效果。
②治療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鯉魚1條(重1斤以上),同放鍋內,加水2000~3000毫升清燉,至赤小豆爛透為止。將赤小豆、魚和湯分數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劑。連續服用,以愈為止。治療2例,服後尿量增加,腹圍減小,精神良好,無不良反應。
【藥理研究】抑制胰蛋白酶。20%赤小豆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還具有增強細胞免疫、避孕等作用。
【化學成分】含有糖類、三萜皂苷。還含3-呋喃甲醇-p-D-吡喃葡萄糖苷、赤豆皂苷Ⅰ-Ⅵ、原矢車菊素Bi、原矢車菊素B3、D-兒茶精、D-表兒茶精、煙酸、核黃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津傷者慎服,過劑可滲利傷津。
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隨息居飲食譜》:"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德信行一店:廊坊市安次區晨光路8號(安次區醫院對面胡同)
電話:2288254
德信行二店:廊坊市安次區富饒路9號恆祥家園A2商業樓103號
電話:15076685606
德信行三店:廊坊市安次區落垡鎮落垡村
電話:18732675602
德信行四店:廊坊市安次區碼頭鎮碼頭村
電話:1522663465
德信行五店:廊坊市安次區紫郡小區東門
電話:13832623349
德信行六店:廊坊市廣陽區建國道214號市衛校N1樓11號
電話:2286242
德信行七店:廊坊市廣陽區和平路管道局基地生活七區2號門臉
電話:2390051
德信行八店:廊坊市廣陽區北旺鄉苗場村東段路南華祥裡小區1號樓底商
電話:2393078
德信行九店:廊坊市香河縣府前街南側康府嘉苑2號住宅樓2#-1號門市
電話:13315634819
德信行十店: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鎮四街村
電話:13831639749
文章轉自網絡,不代表德信行觀點和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