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u 蛋白
Tau是與微管(神經元的運輸系統)結合的神經元蛋白質家族。在人腦中,Tau蛋白由MAPT(微管相關蛋白Tau)的單個基因的選擇性剪接產生的6種同型異構體構成。正常腦中Tau蛋白的細胞功能是與微管蛋白結合促進其聚合形成微管;與形成的微管結合,維持微管穩定性,降低微管蛋白分子的解離,並誘導微管成束。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tau蛋白與微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深入認識...
突變或翻譯後修飾,比如降低tau蛋白對微管的親和力的高度磷酸化,被認為導致tau蛋白纏結物形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對結合到微管上的天然的全長的成熟的tau蛋白進行成像,成像整體解析度為4.1埃。
-
JMCB | 微管蛋白翻譯後修飾又添新成員!
微管是細胞內直徑最大的細胞骨架,參與多種細胞活動的調節,包括胞內物質運輸、有絲分裂時的染色質分離、細胞遷移和細胞極性建立等。微管是由微管蛋白α-tubulin和β-tubulin異二聚體組成的中空管狀結構,具有高度的動態性。微管蛋白的翻譯後修飾是微管動態調控的重要方式,迄今已經鑑定出多種微管蛋白翻譯後修飾,例如:乙醯化、去酪氨酸化、多聚穀氨醯化、多聚甘氨醯化等【1】。
-
防癌新進展,更精細的靶向微管蛋白!
研究員們開發了一種防癌藥劑,其能選擇性的靶向γ-微管蛋白以防止細胞分化。他們的研究已刊載在《自然通訊》。防癌新進展,更精細的靶向微管蛋白!微管,一種給予細胞形狀的亞細胞結構,是由兩個結構蛋白,α- 和β-微管蛋白連接在一起(聚合)所形成的空心管。幾個α/β-微管蛋白抑制物被用作對抗經歷劇烈細胞分裂的癌症細胞的治療藥物。但是,微管在細胞分裂外另有工作,正常沒經歷分裂的細胞也被損害 – 導致不想要的副作用。
-
首個Tau抗體臨床試驗失敗 阿爾茨海默症Tau藥物還有哪些希望?
內容來源:醫藥魔方Pro作者:白露在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治療阿爾茨海默症受挫10年後,藥物研發者將注意力轉向另一個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標誌物——tau蛋白。目前,超過10個tau蛋白靶向候選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將獲得幾項關鍵療效數據。
-
Tau蛋白有望成為阿爾茨海默病及類似疾病的要害
「澱粉樣蛋白並沒有我們希望的那麼成功,」製藥巨頭諾華公司負責轉化醫學工作的高管查章浩(Jang-Ho Cha)說,「tau蛋白確實已經成為一個(潛在的)更相關的目標。」長期以來,tau蛋白被視為一個配角。澱粉樣斑塊首先在神經元外部積聚,然後tau蛋白纏結(tau蛋白的細絲)阻塞在神經元內。
-
Tau蛋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
Tau蛋白的磷酸化狀態由蛋白激酶和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PP)調節。蛋白激酶分為3類: 脯氨酸蛋白激酶、非脯氨酸蛋白激酶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au蛋白的PP有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蛋白磷酸酶2B、蛋白磷酸酶1、蛋白磷酸酶5等 。
-
中國科大鑑定了一個新的微管正端跟蹤蛋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雪彪教授領導的細胞遷移與腫瘤轉移動力學科研團隊利用功能蛋白質組學、結構生物學及納米尺度生物光子學研究手段,鑑定了一個新的微管正端跟蹤蛋白DDA3,並深入解析了其在微管動力學調控及細胞遷移中的生物學功能。這一成果發表在5月8日自然出版集團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
-
TTC5通過mRNA降解介導微管蛋白的自調節
TTC5通過mRNA降解介導微管蛋白的自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6:49:10 英國劍橋MCR分子生物學實驗室Ramanujan S.
-
組蛋白修飾酶及其相關染色質修飾在轉錄調控中的作用
組蛋白修飾酶及其相關染色質修飾在轉錄調控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21:26:23 美國西北大學Ali Shilatifard等研究人員重新評估了組蛋白修飾酶及其相關染色質修飾在轉錄調控中的作用
-
南開大學劉育《德國應化》:紫杉醇修飾環糊精為媒介的光控微管蛋白...
其中,微管作為細胞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而在分子水平上實現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一直以來都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最近,南開大學劉育課題組將β-環糊精和偶氮苯基團分別修飾於紫杉醇分子上,利用紫杉醇分子骨架與微管蛋白的特異性結合能力,以及在紫外和可見光照射下偶氮苯分子與β-環糊精空腔可逆鍵合的性質,來調控微管蛋白的聚集狀態,進而影響細胞活性。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在今年的AD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來自美國非營利性機構UsAgainstAlzheimer's的分析顯示,儘管」減員率」很高,但Aβ靶向藥物在AD後期臨床試驗中佔比仍然很高,約為40%(32個候選療法中有13個)。其餘19個候選療法可分為幾類,從tau靶向治療到混合使用其他藥物來保護神經元不退化、阻斷與痴呆症相關的炎症和代謝過程。
-
熬最長的夜,收穫最多的tau蛋白...
近日,發表在《Neurology》上的一項初步研究發現,當健康的男性年輕人僅僅熬了一夜,其血液中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即tau蛋白的水平就猛增。tau蛋白在2020年初已被確認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
微管結合蛋白調控根和花葯發育
梅鈺和高泓博為並列第一作者) 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異二聚體通過非共價鍵形成的管狀結構。微管結合蛋白通過調控微管的排列以及聚合-解聚狀態,在許多生理活動(如細胞形態與結構、胞質流動、細胞分裂、細胞極性生長、細胞壁構建、細胞分化、信號轉導等等)中起到調控作用。
-
科學網—柳樹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人工林定向培育研究組饒國棟等人,以鑽天柳為研究材料,共鑑定出8個有功能的α-微管蛋白和
-
中國科大等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
微管結構的動態調節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除了通過在微管形成中摻入不同亞型的微管蛋白以及結合各種微管結合蛋白外,微管蛋白的可逆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穀氨醯化、甘氨醯化、泛素化、SUMO化、酪氨酸/去酪氨酸化)在調節微管動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微管蛋白的酪氨酸/去酪氨酸在調節微管穩定性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早,並且負責α-tubulin末端的酪氨酸連接酶在九十年代就已經發現。
-
微管蛋白豬腦Tubulin porcine brain應用介紹
一、Tubulin porcine brain的用途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抗微管蛋白配體的IC50和EC50測定;2.微管結合研究;3.微管蛋白單體結合研究;4.HDAC6研究;5.微管激活的運動蛋白atp酶分析。
-
拓展Tau蛋白PET示蹤劑的使用與研發 新旭生技喜迎新夥伴
臺北2020年12月16日 /美通社/ -- 新旭生技有限公司(APRINOIA Therapeutics)今日宣布,已授權渤健公司(Biogen; Nasdaq: BIIB)在全球非排他範圍內使用公司的tau蛋白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示蹤劑—18F-APN-1607,以深入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
-
張永清研究組揭示Tau蛋白細胞毒性可被乙醯化微管所挽救
張永清研究組揭示Tau蛋白細胞毒性可被乙醯化微管所挽救 阿爾茲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 AD),又叫老年性痴呆。其主要病理變化之一是病人大腦神經元中微管結合蛋白 Tau 的過度磷酸化而形成神經纖維纏結。除了AD,其它多個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發生過程中也有Tau蛋白的過度磷酸化和神經纖維纏結的形成,這類疾病統稱為Tau蛋白病(tauopathy)。在正常生理情況下,Tau蛋白起著穩定微管的作用,但在Tau蛋白病的病人大腦中,Tau蛋白功能異常,從而導致微管結構破壞。
-
植生生態所發現擬南芥微管結合蛋白CSI1
3月16日,植物科學研究權威期刊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生生態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薛紅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ARCP蛋白CSI1通過結合微管,維持微管穩定性並調控根和花葯的發育。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異二聚體通過非共價鍵形成的管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