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區塊鏈的那些事,從比特幣到各種去中心化應用

2020-12-15 後浪科普

近年來,常聽到區塊鏈、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好像很潮卻又摸不著頭緒的詞,我基本上是每次看到這些東西都會點開看看,每次點開都感覺看懂了,但是下次再看到還是一頭包,相信大家都知道這背後隱藏著能夠顛覆傳統世界運行模式的強大基因,這裡必然有無數的機會,所以我也想嘗試著用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一下這些東西,希望在這些機會出現的時候大家都能把握住。

區塊鏈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由許多數字資料區塊串連起來的一條鏈,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種數字資料的儲存方式,不同於過往大家熟悉的資料庫系統,這條鏈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以嚴謹的數學與密碼學算法,實現了保證歷史內容無法任意新增、竄改或刪除的特性,同時搭配P2P的運作模式達成去中心化、公開透明、永久保存的優勢。

其實哪怕對於一個略懂電腦的人,新增、竄改或刪除傳統資料庫系統內的歷史資料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沒有人能新增、竄改或刪除區塊鏈上的任何一筆歷史紀錄,除非能控制區塊鏈網絡一半以上的節點。另外,只要發生意外或者公司組織倒閉,傳統資料庫系統是有可能遭到摧毀而從歷史上徹底消失,但沒有人能摧毀一條公有區塊鏈,除非能摧毀散布全世界的區塊鏈節點。

哈希函數

區塊鏈的核心巧思在於鏈的設計,而鏈的核心則在於哈希函數,簡單來說哈希函數就是一個能輸入任意數字資料進而輸出固定長度位元資料的函式,把同一筆資料給哈希函數所得到的輸出一定會一樣,而只要輸入不同哪怕是只有一個最小單位位元的不同所得到的輸出就會完全不同,而這種轉換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我們無法用輸出來反推輸入。

舉SHA256這個哈希函數為例,當輸入houlang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一組256位元的數字以16進位來表示

在這個基礎上即使我們稍微小小新增、刪除或改變輸入資料所得到的輸出也都是天差地別,而當我們再把輸入改回houlang則又能得到完全一樣的這串文字,就像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指紋一樣,我們也可以把哈希值視為資料的指紋,而前面說到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就奠基於哈希函數的特性,藉由比對哈希值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資料是否遭到竄改,有了這樣的認知再來看區塊鏈的設計就清楚多了。

一個簡化版的區塊鏈就是把每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塞進下一個區塊裡面跟著下一個區塊一起哈希再塞進下一個區塊裡面以此類推,只要其中一個區塊被更動後續的所有區塊都會跟著被影響,這樣假使有人試圖竄改其中某部分資料而產生出不同的鏈,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哪個部分是被竄改過的。那麼當我們看到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要怎麼區分正版和盜版呢?

P2P

這時,我們就要有一個機制來維持一個正版的鏈,為了維持這個正版的鏈,區塊鏈在設計上引入了P2P,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想法。

P2P是一個散布全世界各地、任何人都能任意加入的應用層網絡,我們只要在所有P2P網絡節點上都存放完整的區塊鏈資料就能維持一個大家都有共識的正版的鏈,一旦發現不一樣的鏈出現就用投票的方式來PK看誰是正版,如此一來除非有人能掌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P2P網絡節點,否則在P2P網絡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人力量大要撼動正版區塊鏈的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因為P2P網絡有著像蟑螂一樣怎麼打都打不死的特性,要消滅這整個網絡更是難上加難,也因此在P2P網絡不死的前提之下鏈上的資料得以永久保存,這時還有最後一個小問題。

P2P網絡上的各個節點有很大機會在同一時間新增不同資料而導致無法決定誰說了算的情形,為了解決這個發言權的問題不同版本的區塊鏈設計出不同的共識機制來決定誰說了算,例如比特幣區塊鏈採用的很浪費電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或者以太坊區塊鏈2.0採用的持有量證明(Proof-of-Stake),種種機制的背後都只想達成一個很簡單的重要目標,就是儘可能讓所有p2p網絡節點上的人們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以此來避免有心人士控制整條鏈的發展。

總而言之區塊鏈就是哈希函數與P2P兩大基礎技術的強強聯手,先將許多的資料區塊以哈希函數串連成鏈以達到不可竄改的功效,再套上P2P技術來運作而擁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並且永久本存的特性,這些優勢的組合前所未見大大打開了人們的想像空間,也陸續產生出許多基於區塊鏈的延伸應用,而其中第一個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就是比特幣。

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或簡稱BTC,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稱是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比特幣系統設計的論文,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正式上線運作,區塊鏈的概念才逐漸受到重視,就像當年的蘋果挑戰IBM,只要有實力,要蹭就要蹭最大的咖,而比特幣也就是區塊鏈所選擇的第一個戰場蹭的就是百年巨獸金融領域,果然一戰成名獲得極大關注迴響。

簡單來說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實現一個全球帳本,概念上就只是把全世界所有的轉帳交易信息全紀錄在區塊鏈當中,也就是說,在這個比特幣區塊鏈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創鏈以來所有全世界的資金轉移紀錄,而其中為了確保支付動作是由帳戶本人所執行的,就必須有某種機制來提供驗證,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這類驗證不外乎要帳戶本人提供證件、籤名、蓋章或者當場快問快答一些私密個資等等來重重把關,而在數字世界這件事則可以很輕易地用非對稱式加密來解決。

非對稱式加密

非對稱式加密是由一組成對的兩個密碼所組成,我們可以用其中一個密碼來對資料加密,然後以另一個密碼來解密,以此驗證資料的確是由相配對的密碼所加密的,我們通常會把其中一個密碼私自保存稱之為私鑰,而另一個密碼則對外公開稱之為公鑰,利用這樣的特性對於每一筆支付記錄只要帳戶本人把那一筆資料用私鑰加密過後,所有人都可以用他的公鑰來做驗證,確認是帳戶本人所執行的動作,這就很像傳統金融體系的籤名蓋章,也因此被稱為數字籤章。由於所有支付信息都已經被記錄在鏈上,一個比特幣帳戶說穿了其實也就只需要包含這一組公鑰和私鑰就可以了。

加密貨幣錢包&交易

而我們常說的加密貨幣錢包說穿了也就只是一個管理許多帳戶公鑰和私鑰的地方而已,當我們用加密貨幣錢包支付時就是跟支付對象要帳戶地址然後把交易信息用私鑰加密過後送上區塊鏈,一旦這筆交易寫入區塊鏈交易就算完成,不可竄改,公開透明,永久保存,有了存在區塊鏈上的全球帳本以及公鑰私鑰組成的帳戶,要和現實世界接軌的最後一裡路就是和傳統金融體系互通有無,看到這樣的需求加密貨幣交易所相應而生。

有的交易所本身握有龐大數額的加密貨幣池,讓使用者直接以法幣進行買賣來賺取價差,有的交易所則提供類似股票撮合的機制,讓人以任何價格掛買賣單賺取固定%數的成交手續費,總之有了交易所加密貨幣和法幣之間就有了簡單的互通橋梁,某種程度等同宣告只要買賣雙方願意,加密貨幣要拿到現實生活中用來支付是完全可行的。

儲存信息的擴充

就在比特幣區塊鏈持續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區塊鏈的特性不只適合拿來做全球帳本,還有相當多的想像空間以及可能性,無奈的是原有的比特幣區塊鏈設計沒有太多彈性來進行擴充,大大限制了區塊鏈的應用發展,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做Vitalik的年輕人實在看不下去了。

前面提到區塊鏈是由很多數字資料區塊串起來的一條鏈,而除了把它用來儲存帳本資料,理論上區塊鏈也應該能存放任何形式的數字資料,也包含可執行的程序碼,同理以太坊要的就是把舊有的功能型區塊鏈提升一個層次,除了支持存放任何形式的數字資料,也能讓人放上可執行的程序碼而進入到智能型區塊鏈的時代,這個想法於2013年被提出,2015年以太坊區塊鏈正式上線,成為當今區塊鏈應用的主流。

以太坊

以太坊上可執行的程序碼同樣有著公開透明與不可竄改的特性,等同有著某種程度的公信力而被稱為智能合約,雖然他其實沒有實質上的法律效力,這樣的程序碼再配合好看的界面包裝一下就被稱為去中心化app,如果是金融相關應用我們會稱之為去中心化金融,總之再普通的東西只要放上區塊鏈在名字前面套上去中心化就開始變得很潮、很區塊鏈。

為了支持鏈上的所有運作,在以太坊上免不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數字貨幣以太幣,為了防止資源濫用,每當我們要執行任何一筆交易或者智能合約時都要支付一筆稱為gas的交易費用,這筆費用就是使用以太幣來支付的,而gas費用的多寡將影響到該筆交易被處理的優先程度,也就是說尖峰時段通常需要支付較高的交易費才能完成交易,甚至可以相差幾十美金的。

有了足夠的彈性與智能合約的加持,以太坊上果然冒出許多有趣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像是借貸、換匯甚至在以太坊上發行加密貨幣ICO也是小菜一碟,而其他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去中心化app像是遊戲、產品供應鏈追蹤溯源、數字版權分拆法律證據保存、身分認證、物聯網等等也逐一在以太坊上被創造實現出來,可以說區塊鏈獨特的不可竄改、去中心化、公開透明、永久保存的特性透過以太坊的彈性才得以真正落實普及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當中。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兩大公有區塊鏈,許多試圖解決不同問題的區塊鏈系統相繼被提出,像是專為物聯網設計的IOTA,以及試圖解決以太坊效能及交易費用問題的EOS和TRON。

區塊鏈VS傳統中心化機構

時至今日區塊鏈技術已經實際運行了十幾年,區塊鏈網絡本身在技術上還沒遇過什麼重大事件,證實了這個奠基於嚴謹數學與密碼學以及P2P網絡的設計是可行的,同時去中心化的概念打破了傳統需要中心化機構的枷鎖,使執行運作上更正確、更透明、更節省、也更有效率,以金融領域來說,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出現使得許多金融服務得以24h全自動有效率地運作,省去了龐大數量銀行員的人工費用,在供需平衡自由市場的機制下儘可能將利益直接返還給所有使用者,也由於少了人為介入,完全避免了傳統銀行被駭或者銀行員可能出現的監守自盜的風險,那麼這麼好用的東西怎麼還沒還沒被大眾廣泛接受?

為什麼遲遲無法普及

首先政府的態度很重要,去中心化意味著無法監管,面對這樣無法掌控的新科技大多數政府還是選擇先觀望或者禁止,畢竟區塊鏈也是一把雙刃劍,拿來解決傳統問題固然很好,但卻難以管理,甚至會被拿來做跨境洗錢之類違法勾當,所以大多數政府還是相當謹慎在看待這件事,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幣價波動太大,就拿目前最大宗的比特幣和以太幣來說,發行以來漲跌幅都相當驚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太坊上陸續出現了錨定美元的穩定幣USDT、USDC、DAI等等,這也使得加密貨幣在金融體系不健全、法幣幣價波動較大的國家內反而得以快速普及。

再來就是權力和責任之間的取捨問題,前面提到區塊鏈當中一個帳戶最重要的就是私鑰,私鑰是唯一能動用帳戶資產的獨一無二的鑰匙,一旦私鑰不見就再也沒有人能動用帳戶裡面的資產了,從某方面來說這是相當安全的,幾乎保證了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動用帳戶內的資產,然而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權力完全下放個人的同時,保管私鑰的重責大任也落回到每個人身上,只要人一發生意外、或者單純的忘記私鑰就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幫忙挽回帳戶內的資產了。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是無法直接互轉的,例如比特幣就只能在比特幣網絡當中互轉,以太幣及ERC-20貨幣就只能在以太坊網絡中互轉,假使一不小心在某區塊鏈網絡上轉帳給不同區塊鏈網絡的帳戶地址,將會造成轉移的資產被凍結在不存在的帳戶地址而永遠無法再被使用的情形,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有些錢包或者交易所又走回中心化的老路,幫使用者管理公私鑰甚至直接幫使用者集中管理資產,但這也同時暴露在傳統中心化應用的風險之中,一旦中心化系統被盜或者集中管理資產的私鑰遺失就尷尬了。而層出不窮的中心化機構出事事件則加深了大眾對區塊鏈的負面印象,區塊鏈可以說躺著也中槍。

儘管如此區塊鏈仍然勢不可擋,還是有許多組織持續進行各項落地嘗試,包含一直以來信用卡發卡公司就陸續推出綁定加密貨幣支付的信用卡,很直接地解決了當下大多數商家普遍不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問題,2019年6月臉書宣布Libra計劃,試圖打造一套基於全球主要法幣的加密貨幣,但很顯然要得到各國政府的認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2020年10月PayPal宣布開始支援加密貨幣則算是近年來區塊鏈金融落地的另一大突破。

結語

區塊鏈想要徹底被接受,除了打破傳統框架的同時也得熬過現實社會各個層面的挑戰,但也就像過往的新科技一樣,他終究會把人類帶往更有效率的未來。

相關焦點

  • 2018,趁熱再說幾句區塊鏈
    被忽悠一番後,大家都開始盯著自己家那些中心化系統了,懷疑的波光在眼神中流轉。就像新一季開始,女人審視自己的衣櫃一樣。其實呢,大家完全不必喜新厭舊。 區塊鏈要幹掉的,是中心化的 「組織」,不是要幹掉中心化的 「系統」。你那 OA 該怎麼用還怎麼用吧,自家的 OA 系統,沒必要搞區塊鏈。
  • 熊偉:許可區塊鏈是許多金融應用未來的關鍵特性
    主持人:我們知道區塊鏈架構的最初目的是實現比特幣。約11年前比特幣誕生,具有金融功能。但現在,比特幣受到爭議。目前,區塊鏈金融應用有CBDC、JPM Coin、Libra等多種應用。請問您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何看法,在理論和應用方面有何潛力和挑戰?熊偉:由比特幣引發的區塊鏈金融應用。
  • 一文讀懂區塊鏈與token之間的關係
    沒有token就沒有區塊鏈。存在即合理。區塊鏈有了幣才能更好的存在。對於區塊鏈,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token」。比如,比特幣就是一種token。token並不是區塊鏈特有的產物,但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能決定一個區塊鏈項目的生死。
  • 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博弈才剛剛開始
    一、網際網路的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網際網路誕生之初,並不是天生就是現在這樣開放的,最早是也是中心化的區域網,在一個單位或者校園的小範圍內共享,有私人網絡和企業網絡,有點像現在的私有鏈和聯盟鏈。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區塊鏈是靠帳本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技術源頭是邏輯和數學,區塊鏈項目的技術是一種應用性的技術,它不是原創發明的,比特幣的技術包含密碼學、點對點的技術、博弈論、UTXO記帳模式,這幾個結合在一起的技術就構成了比特幣共識機制。
  • 區塊鏈奇才BM的EOS往事|OKEx區塊鏈往事
    縱觀區塊鏈的歷史,從來都不缺技術天才,他們創造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帝國。今天向你講述的主人公曾融資超過42億美元,甚至超越了谷歌、推特的IPO記錄,他就是EOS的創始人BM。今天,《區塊鏈往事》向你講述天才程式設計師BM的區塊鏈故事。 BM出生於美國碼農家庭,父親是波音的高級工程師。
  • 共享出行GoFun試水區塊鏈 鏈上積分應用價值成謎
    暫時無法與網際網路技術形成區分度時任GoFun出行產品技術研發中心 SVP 佘橋曾公開表示,GoFun的區塊鏈平臺GFChain是一條基於以太坊開源做的聯盟鏈。那麼,能量方塊GFC與以太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比有何區別?與傳統積分相比又有什麼好處?對此,記者向GoFun發去採訪函,在發去採訪函後,包含譚奕與佘橋上述發言的稿件被刪除,但未收到公司回應。
  • 基於Substrate的Rio鏈宣布第一個去中心化應用MANTRA DAO
    MANTRA DAO將是Rio鏈第一個主要的DApp。基於Substrate的Rio鏈宣布第一個去中心化應用「MANTRA DAO」。開放性金融即將迎來下一個突破風口。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金融服務獲得了極大的關注。
  • OK區塊鏈60講|第49集:2018年,區塊鏈的去泡沫化
    來源:新浪科技之前我們已經講了,2017年年底,隨著比特幣的市值突破2萬億大關,徹底引爆了區塊鏈的浪潮。區塊鏈也作為風口,出現在各大媒體網站上,一時間,主流投資機構們紛紛開始關注比特幣背後的底層技術。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不外乎大年初三凌晨仍在討論區塊鏈的3點鐘無眠群,涵蓋的人物,從區塊鏈的本土大佬李笑來、帥初,再到網際網路大佬徐小平、薛蠻子、羅永浩,最後到知名演員黃曉明、佟麗婭等人,光整個社群所有人的身價總數便超過了萬億,幾乎涵蓋了國內資本圈的半壁江山。
  • 石超:區塊鏈技術的信任製造及其應用的治理邏輯
    一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信任構造「區塊鏈」這一概念由中本聰於 2008 年在《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最先提出。(一)去中心化機制在區塊鏈的架構中則致力於消除該中心化中樞節點的控制性,將各節點同等放置於同一層面,各節點間平等收發信息,參與交易和記帳,任何一個節點上進行的交易行為都需要把相關信息或者記錄傳遞到區塊平面中的所有節點進行驗證,平面上任何一個節點的破壞和丟失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
  • 比特幣十年流浪記:從拉斯維加斯舞女到北京區塊鏈女孩
    從功能上而言,比特幣兌現了中本聰一開始的預想,「去中心化」「匿名」「點對點支付」,但另一方面,目前比特幣支持下的絕大部分交易本質上是違法的,這意味著它的使用者中,邊緣人群仍佔大多數 最後,還是北京的區塊鏈愛好者們通過網絡了解到了她的實驗,紛紛前來支援,在他們的幫助下,何有病完成了第一次比特幣交易。 實驗中,最令人動容的畫面發生在何有病來北京的第一天,她想買水,於是她試圖向報刊亭的阿姨推銷比特幣,但阿姨一臉茫然。
  • 西南財大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康立:區塊鏈將與人工智慧、物聯...
    那麼,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究竟走到了怎樣的發展階段?想要真正營造區塊鏈的發展生態,又該從哪裡下手?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康立。認知的轉變2019年10月24日,可以算作國內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大眾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抱以極大熱情,也對「比特幣」與「區塊鏈」兩個概念混淆不清。
  •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係?區塊鏈的誕生離不開比特幣?
    比 特 幣 是 區 塊 鏈 的第 一 個 、也 是 目 前 最大 的 應 用 ,區 塊 鏈 是 比 特幣 的 底 層 技 術 ,區 塊 鏈 的誕 生 離 不 開比 特 幣 , 可 以說 是 沒 有 比特 幣 就 沒 有 區塊 鏈 了。 換 句 話 來說 , 區 塊 鏈 的優 點比 特幣 都 有 。
  • The graph|讓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成為可能
    Yaniv Tal在大學時代就對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的理念很感興趣,但真正是在以太坊開始發展起來時,他覺得必須要參與其中。團隊開始在以太坊上構建去中心化應用並意識到缺乏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對區塊鏈數據進行索引和查詢。工具和成熟協議的缺乏使構建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困難重重。
  • IPFS星際特工深度解析:被神化的區塊鏈和被低估的分布式存儲!
    在十年後的今天,比特幣從一個野蠻生長的嬰孩成長為一個焦慮叛逆的青年,整個區塊鏈行業也進入"迷茫的青春期"。 如今區塊鏈市場逐漸降溫,行情低迷,幣價暴跌,人們少了些一開始的盲目和狂熱,把視線更多轉移到區塊鏈技術的實際價值和應用場景,我們也終於能以更加冷靜客觀的視角來審視和分析區塊鏈技術。
  • 區塊鏈的定義以及未來價值與應用接受
    核心特點 消化一下區塊鏈的定義,接下來我們從定義出發,歸納出區塊鏈這種數據結構能帶給我們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 去中心化,去中心化這個不必多說,比特幣給了我們最好的例子。 不可篡改,銷毀,拿走,不可篡改是哈希指針賦予的能力,而區塊鏈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運行在整個網際網路上,所以理論上說無法銷毀或者拿走 維護成本低,維護成本低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區塊鏈天然的去中心化記錄方式把維護成本分攤到了整個網際網路 未來價值與應用 跟蹤經濟
  • 去中心化金融Defi浪潮下,那些消失的人和幣
    從手機,到電腦,到穿衣住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在誕生區塊鏈這麼一個行業後,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區塊鏈是什麼玩意的時候。這個行業總體上在飛速發展。 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區塊鏈,區塊鏈簡單而言就是讓原本存在內幕,不透明的行業與事物,讓變得更透明,不存在內部操控。比如說你去A醫院拍片,A醫院治不好讓你去B醫院。
  • 智慧農業區塊鏈 - CSDN
    基礎領域應用通過提供底層的且通用的各類開發協議或開發工具與系統平臺,方便開發者快速開發出各種去中心化的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一般以公有鏈為主。區塊鏈在智慧農業基礎領域的應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夸克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夸克區塊鏈的應該場景已經從單純的數字貨幣到更廣泛的金融和「區塊鏈+」階段,「區塊鏈+」是區塊鏈滲透到大量的其他社會領域進行應用,比如跨境交易、二手交易、司法、物聯網等,但是金融領域應該是最先落地最先爆發的領域。
  •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最通俗易懂的解釋(區塊鏈不等於炒幣)
    要說起區塊鏈、比特幣,相信你一定聽說過。但是看完專業的介紹還是一頭霧水,這些術語簡直是叫人抓狂,那今天小編就用最通俗的語言來直白地告訴你,傳說中的區塊鏈到底是個什麼東東。首先,我們為區塊鏈建立一個容易理解的模型。
  • 比特幣跌成這鳥樣英偉達暴跌 區塊鏈要完蛋?有人正在All in
    「之前有幾個同事熬不下去工主動辭職,我也想,不過考慮到老闆自己開除會有一筆遣散費,那就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唄。另外,年底工作很不好找,那些離職的同事現在都沒找到工作。」阿星有自己的無奈,甚至快要哭了。「前幾天,老闆拉個小群,他說下個月公司會降薪水,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如果降的太低,自己就要想辦法了,唉……」阿星的臉色越來越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