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網丨一輩子情系木偶戲 指尖演繹牽線人生

2020-12-16 抽屜視頻

泰順木偶戲亦稱「懸絲傀儡戲」,始於宋,繁榮於明清時期,當時有木偶劇團108個。縣內有家譜記其事:「宋代已有木偶戲,南宋時曾赴臨安演出,至清代末期全縣約有120多家戲班。」同時還出現周德、黃宗衙等木偶世家,至今還保留有南宋末期和明清時期的木偶。

泰順木偶戲操縱技法主要有勾、挑、提、拉等。表演時,藝人雙手並用,忙而不亂。藝人運用熟練的手指動作,撥動木偶提線,表演出各種細膩而富有真實感的動作。如文人執筆書寫、武將拔劍廝殺、女子梳妝打扮等,同時還能表現出喜、怒、哀、樂的表情。

泰順木偶戲的音樂唱腔主要以亂彈為主,兼唱崑劇、和調(京劇)等。亂彈也是一個地方劇種,以唱正反亂彈腔為主,又兼有崑曲、高腔、徽調、灘簧、時調等多種聲腔,因流行在包括泰順在內的溫州地區,故名「溫州亂彈」,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甌劇。泰順木偶戲題材廣泛,涉及武打戲、文戲、傳統戲、現代戲等,如《陳十四娘娘收妖》《水漫金山》《楊家將》《二度梅》《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2007年6月,「泰順木偶戲」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瀟瑜/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開啟「牽線人生」

泰順人毋容置疑是泰順木偶劇最忠實的粉絲。一到傍晚時分,泰順木偶戲團的演員就會在很多村裡的小廣場,跟隨著樂隊「鏜鏜鏜」的敲打聲,嫻熟地提著線,一放一收,嘴裡還念念有詞。無論是大戲迷,還是小戲迷,只要泰順木偶戲一開場,臺下戲迷就會瘋狂尖叫,一臉痴迷。

泰順提線木偶戲國家級非遺傳人張良華,小時候就是一個小戲迷。村裡的戲臺就在他家邊上,從小他的喜與悲就隨著木偶戲班的有沒有演出而快速轉變。戲班子來演出,他就異常歡喜;戲班子不演了,他就格外悲傷。

終於有一次,他溜進了後臺,愛不釋手地摸著木偶靈活的手指,閉合的嘴巴,以及抽動的臉頰等。當時,恰巧被在後臺的知名藝人黃泰生撞見,就送了一個猴子木偶的腳給他。他回去將其重新製成簡易的木偶,拿在手上就再也不想放下,一邊提著,一邊還學著念戲裡的臺詞。從那時候起,也就註定他要開啟「牽線人生」。

這是「牽線人生」按下的「啟動鍵」,也是記者初見張良華時,他一邊挑著裝滿木偶的箱子,一邊講述關於夢想勵志故事的開始……

「黏」著師傅學技法

從14歲開始,張良華便走上了學習提線木偶戲之路,師從泰順木偶藝人周德、被木偶界譽為「中國木偶猴王」的黃泰生(也就是之前送他木偶的藝人)。提起過往的學藝經歷,張良華頗有感慨地說:「那時,我為了能學到木偶戲操縱技法的精髓,天天「黏」著師傅,還主動包攬了他家裡煮飯、燒菜、洗衣等家務。結果,我不但學會了木偶提線技藝,還學會了烹飪番薯飯、炒蔬菜、紅燒魚等各種家常菜餚。」

張良華20多歲時,已是泰順當地有名的「角」了。很多木偶戲藝人會木偶戲操縱技法,嘴裡有念白,但沒有唱腔。而張良華從9歲起,就跟舅舅學唱京劇多年,不但會唱老生,還會唱花旦。當地的人,只要聽說他要來村裡演出,就會聚攏過來,有的牽著小孩的手去看;有的帶著老人去看;有的甚至放下手中農活趕去看,均稱他為唱功最好的木偶戲藝人。一次、兩次根本看不過癮,會時常邀請他來村裡演出。

一場接一場的演出,也讓張良華達到了與木偶形神合一的境界。勾、挑、提、拉間,木偶的動作眼神如何「發光」,他的動作眼神也跟「發光」,再加上提線的小絕活與嘴裡的念白、唱腔等,讓現場觀者不禁發出「技藝絕佳」的慨嘆。

當記者問張良華,哪些劇目是他最愛的。他回答道:「當然是《徐策跑城》。這齣戲演了數十年,直至現在,我都還會經常演這齣經典木偶戲。平常沒事,也會一邊放著這齣戲的音樂,一邊拿著提線木偶,每回練習木偶戲操縱技法都能得到不斷地提高。」

用獨特的方式去傳承

多年來,張良華以編導+展演的方式,去傳承泰順木偶戲。1987年參加浙江省木偶藝術匯演,他執行編導的《火焰山》獲得演出獎;2010年,張良華舉辦了溫州木偶藝術專題展;2014年,他還赴臺灣參加了憶江南·;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主題館展演。

雖然,他已經年過古稀,但是幾乎每天都還在練習木偶戲操縱技法,左手3條,右手5條,再加上雙腳、胸腹、頭部等數十條線提上提下,勾來勾去,原本枯燥的活,他總能玩出新的操縱技法。提線提累了,他就拉一會兒胡琴,唱幾句戲曲,保持嗓子的清亮。

而且,只要有人叫他去演出,他便會叫上搭檔一起登臺,牽著木偶的線,一會兒唱,一會兒念,連續數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他說:「現在雖年過古稀,但只要觀眾要看他演出,他就不會離開這個舞臺。」

除了堅持上臺演出,他還堅持編導木偶戲。他在木偶劇團,編導了很多的木偶戲,其中《火焰山》就是他最為出彩的代表作。在排戲之前,他會給藝人們講很多關於泰順木偶戲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及木偶戲老藝人從藝的故事。等他們對泰順木偶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進行技藝的提高,以及表演思路的拓寬。很多木偶戲藝人演了他排的戲之後,就覺得戲很「活」這個「張導」確實不凡,木偶戲已深入他的骨髓,融入他的生活。

有不少人常問張良華,人到古稀了為啥還不休息,還要跑那麼多的「展」,跑那麼多的「場」,導那麼多的「戲」。其實,只有張良華自己清楚,他的視力、聽力都在下降,要想有個完整的牽線人生,必須得線系人生,手一直得提著線。他一生都在回味,宋代詞人蔣捷的《沁園春》:「高抬眼,看牽絲傀儡,誰弄誰收。」

來源:甌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輩子情系木偶戲 指尖演繹牽線人生
    一輩子情系木偶戲 指尖演繹牽線人生 2020/12/13 2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907
  • 萊西木偶戲第五代傳承人姜玉濤:指尖上舞出百態人生
    一張臺子,三五個木偶,七八個人,一招一式、一舉一動、一彈一唱間就能演繹中國神話的奇幻奧妙、歷史的波瀾壯闊以及紛繁的世間常情。萊西是中國著名木偶之鄉、中國木偶藝術的發源地,萊西木偶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日,記者走進萊西木偶藝術團,拜訪萊西木偶戲第五代傳承人、萊西木偶藝術團團長姜玉濤,聽他講述與木偶戲的不解之緣,感受這一古老傳統文化的魅力神韻。
  • 正寧木偶戲丨方寸小舞臺 指掌大乾坤
    正寧木偶戲丨方寸小舞臺 指掌大乾坤 2020-12-07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丨金華婺城木偶戲:眾生萬象一線牽
    作為金華市婺城區木偶戲的新秀才,賴秀青已漸入門道。數年來,她行走長山石門、蔣堂開化等地,將沙畈銀坑土生土長的木偶戲藝術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了婺城百姓面前。老賴說,他還盼著小賴接手自己操持了30多年的木偶戲班,在這非遺傳承的好年景,演出婺城木偶戲的新精彩。
  • 上海國際木偶藝術節成功舉行 小木偶裡蘊藏「大文化」
    孩子對玩偶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和親密感;以玩偶作為主角來進行舞臺演繹,對孩子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在成年人看來,木偶是虛假非真實的;但在孩子眼中,木偶是鮮活有生命的。「木偶的另一重屬性——假定性,反而賦予了這種藝術樣式特有的藝術空間。」何筱瓊說。木偶擅長演繹童話、神話、科幻等題材。
  • 環球旅行筆記:享譽世界的緬甸木偶戲
    劇院門口木偶戲是緬甸的國粹,內容多取材於神話傳說和佛教故事,是緬甸民間藝術的精華。我提前了兩個小時到達劇院,花了15000緬幣買了一張票,價格不菲,但我樂於承受。木偶劇門票劇院不大,看起來最多只能容納60個人。綠色的牆壁上,掛著大大小小的木偶,讓我想起了中國古裝電視劇裡常常出現的「扎小人」,整個劇團像是被巫蠱之術的詭異罩。
  • 木偶戲除了三種的常見的木偶,還有兩種少見的木偶,基本失傳了
    使用一條條的細線,一邊操縱木偶小人,一邊唱戲,再配上伴奏的樂器,這就是木偶戲的表現方式,但並不是每一種木偶戲都是如此,有兩種少見木偶戲,至今都快要失傳了,它們的模樣可能讓您大開眼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木偶戲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茂名高州農民15年磨一劍,全家上陣拍攝電影木偶戲
    他將自己的著作《冼太傳奇》錄製成木偶戲電影,用電影的形式傳承傳播戲曲藝術。如今,《冼太傳奇(高州木偶戲)》系列電影終於即將上映。賒米果腹,著書立說今年58歲的顏景友是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東岸人,農民出身。他自幼受了冼太夫人事跡薰陶,念高中時就開始組稿《冼太傳奇》一書,閱覽了有關冼夫人的書籍128冊。從1995年開始動筆撰寫。
  • 活靈活現的「蚊帳戲」——江西杖頭木偶戲
    杖頭木偶戲,當地人喊「蚊帳戲」。
  • T MARK鑽石 演繹你的唯真人生
    本文轉自【shzssw.cn】;你漫步在遍地金色陽光的大都市,穿梭在摩登大樓與街角咖啡館營造的旖旎夢境裡,未來就在你手中,連同你指尖的T MARK鑽石閃耀,共同譜寫一曲關於生命激情的瑰麗讚歌。作為周大福旗下可追溯歷程的鑽石品牌,代表真、誠、信的T MARK天然美鑽,以其獨有的品牌定位和理念,為我們演繹了一個精緻主角的曼妙人生。細看鑽石,如看人生。從此以後,T MARK美鑽與你,緊扣相系,它的未來只有你能定義,獨一無二,且無可代替。T MARK鑽石,是高端科學的結晶。
  • 米蘭時裝周 | Moschino 2021春夏的「提線木偶」
    設計師Jeremy Scott為本季Moschino創造了一出「木偶戲」,不同於以往的走秀發布或Lookbook展示,這一季的40款Look通過牽線木偶來表現。兩側的觀眾同樣是木偶。這40款服裝按真人比例製作,穿在牽線木偶的身上效果相當逼真
  • 平陽木偶:會「說話」的木偶人
    > 原創 中國網 中國網木偶戲,古稱傀儡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有「戲曲之祖」的美譽。
  • 內容質樸、音樂的和諧的正寧木偶戲
    省級項目木偶戲木偶戲俗稱俗稱「肘鬍子戲」或「泥頭子戲」,是一門集音樂、演唱、繪畫、雕刻為一體的綜合戲劇藝術。木偶戲唐朝中晚期產生於宮廷,後於唐末傳入民間。清朝同治年間,該縣宮河鎮王錄村民王篤在官家戲院領唱木偶戲,成為譽滿本地的挑線藝人,至今師傳五代,現存木偶戲箱2副,有木偶戲班4個,從藝人員40多人。
  • 《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網友:所以霹靂布袋戲...
    《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網友:所以霹靂布袋戲什麼時候上 《木偶總動員》自開播以來,引發了一陣木偶話題熱潮。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 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廣州木偶劇《垃圾大戰》接地氣演繹現實問題
    《垃圾大戰》劇組獲獎歸來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前往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採訪創作團隊,探尋這部木偶劇能夠常看常新,屢獲獎項的背後原因。   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總經理、董事長潘大慶總結道,《垃圾大戰》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首先在於它用「接地氣」的方式演繹社會現實問題,而且舞臺形式新穎,角色的視覺形象設計吸引觀眾。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木偶,靈巧地做出開合扇子、斟酒、拿書、寫字等一系列動作,宛如擁有生命一般。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
  • 小木偶,大魅力——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木偶戲表演
    小木偶,大魅力——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木偶戲表演木偶——傳統藝術說起木偶戲,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了豐富幼兒園生活,增強幼兒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了解和興趣,9月7日上午,木偶劇團走進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表演木偶劇。劇團先後表演了《誠實的咪咪》、《沒有牙齒的老虎》、《挑食的豆豆》等精彩的節目。「哈哈哈,哈哈哈……」多媒體教室傳出陣陣歡呼聲和掌聲,原來是木偶劇團的叔叔阿姨們正在給孩子們表演一場豐富精彩的木偶戲。
  • 荔枝新聞×四味毒叔【第二十七期】|宋方金對話許虹:傳承木偶戲,人...
    ,但是成為一個木偶戲,第一要有物件,木偶的這個偶。我聽說木偶戲裡邊也是有很多分類的,比如提線木偶、布袋木偶等,那能不能向觀眾介紹一下木偶戲內部的分類?   許虹:雖然木偶戲的品種很多,但是好多已經失傳了。現在最常見的也就是杖頭,提線、布袋這三種形式。鐵枝木偶的話,好像全國就是一家。   宋方金:那失傳的這些木偶形式,是沒有辦法再恢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