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窮爸爸富爸爸」:一個21歲掙到100萬,一個成流浪漢,差距在於這4個字

2021-02-19 MBA智庫

這是個充滿誘惑的年代。我們獲取滿足感的時間,似乎越來越短了。

取而代之的是:

我知道肥胖影響健康,可我就是停不下嘴;

我知道多學習技能能提高競爭力,可我就是想休息想玩遊戲;

我知道掙錢很重要,可掙錢很辛苦啊,躺著多舒服;

 ……

原地兜兜轉轉後,得出結論:哎沒辦法呀,懂得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人生啊。

實際上,道理與行動之間隔著一條鴻溝,叫做「延遲滿足」。

先說掙錢吧。

之前有位讀者說,我好羨慕你呀,本職和副業都做得這麼好,我也想多掙錢,但下班後只想躺著好好休息,周末和朋友聚聚餐,有沒有什麼辦法提高執行力呢?

這是個很常見的狀態。

人麼,本性渴望即時反饋,而非延遲滿足。

就像一些讓人上癮的遊戲,一入場,馬上送你獎勵,你還沒玩多久,又送你一套裝備,5分鐘、10分鐘、20分鐘……不斷刺激,讓你獲得持續的滿足。

不少人沉迷其中。

我完全可以理解,誰上班回來不想躺著刷手機?誰周末不想睡到自然醒,想幹嘛就幹嘛?這樣的生活,在很多人眼中叫做「活在當下」。

但正是這種唾手可得的滿足感,成為無數人的絆腳石。

一累就想休息,一困就想睡覺,一不順就想發洩,對欲望不加以控制,只想要當下自己過得爽,這種姿態還談什麼掙錢?

就拿我這108線的兼職小號主,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碼字+碎片時間處理運營等事務,我上一次全天休息,已經是去年大年初三的事好麼,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去泡溫泉還帶著筆記本電腦你信麼。

但沒辦法吶。

想要有長期的收穫,必然要以短期的愉悅作為代價。

正如史丹福大學那個著名的實驗,那些不吃棉花糖的小孩並不是不喜歡吃,而是他們知道,堅持15分鐘後就能多吃一塊棉花糖。

十幾年後,當年那些選擇「等待15分鐘」的孩子,普遍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輕鬆得到的滿足感,其實就像那一塊塊棉花糖,吃完了,就沒了。它們沒有讓時間發揮出價值,更無法讓你的願望開花結果。

棉花糖實驗

在財富面前,「延遲滿足」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前陣子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面的滬飄王漫妮,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她在高奢品牌店做櫃姐,月薪1.5萬,收入不算低,但相比她的欲望就顯得有些蒼白了。

為了觀景陽臺願意每月花7000元租金,每月寄回家2000元,日常習慣大手大腳,生活費所剩無幾。聽到別人說遊輪旅行一定要升艙,王漫妮心動不已,刷信用卡也要升艙。

年過30,積蓄寥寥。

有人認為,她屬於高配版的「精緻窮」,花的是自己的錢,開心也是自己的,及時享樂有什麼不對?

可你知道嗎?人生這條長路上,我們想要的只會越來越多,未來某一天,你可能會急需一筆錢救急,你可能會想買房,你可能遇到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到那時,一句「我沒錢」,或許就意味著與一個寶貴的機遇擦肩而過。

說句現實的話,能攢下錢的人,日子通常過得都差不到哪裡去。

他們懂得控制欲望,不會讓日子在大開大合中瀕臨失控。

曾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富哥哥窮弟弟》,它也被很多人評論是真人版的「富爸爸窮爸爸」。主角是相差1歲的兩個兄弟,人生軌跡卻令人感慨不已。

哥哥伊凡21歲開始做生意,掙到了第一個100萬英鎊,不久又掙到2000萬英鎊,之後涉足政界,已經是身價千萬英鎊的名流。

弟弟大衛遊手好閒,今朝有酒今朝醉,到47歲依然四處打零工。

弟弟從小到大隻顧眼前快樂,長大了習慣向哥哥要錢,想要什麼就得馬上得到,靠欲望驅動行為。兄弟倆如今很少見面,一見面,他就咄咄逼人地質問哥哥,承諾送給自己一艘船為什麼沒有兌現?

哥哥懂得延遲滿足,從小幫人送報紙、修剪草坪掙錢,年紀輕輕就開始做生意,每一步都想著將來,他的財富也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倘若說,及時享樂是兌現當下的態度,那麼延遲滿足,就是活在未來的能力。

今日頭條、抖音的創始人張一鳴,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說:

「我的成功秘訣就是延遲滿足感,而且最大的延遲滿足,是思維上的。」

我是比較保守,比如很多公司花錢都是花了再融,而我總是預留足夠的錢。保守的本質是因為我很相信「延遲滿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delay(延遲)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同時留了buffer(緩衝)。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感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而克服弱點,是為了更多的自由。

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優秀的企業掌門人都有一種共同特性,就是延遲滿足。

就像華為,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在研發上,在國內頂級公司研發費用排行中穩居No.1。華為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短期能見效的。

其實,任正非一貫以來的策略都是放眼長期。

1987年,他在深圳一個破房子裡創建了華為,有了一個「大欲望」: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2000年之後,深圳樓市發展得很快,於是部下給任正非提議:

"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鬆實現100億利潤。"

然而被任正非一口回絕:

"掙完了大錢,就不願意再回來掙小錢了。"

發展中途,任正非從不為短期利益所動,沒去做房地產,沒去做網際網路,沒去做資本運作。華為的目標始終是「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

任正非也如願地讓「大欲望」,一點一滴變成現實。

企業家如此,普通人亦如此。

有人問我,你寫作多久能掙錢吶?其實我寫作前兩年收入不多,但一來,我對碼字挺有興趣,二來,認為自媒體是個不錯的副業拓展方向,於是堅持下來。

有些人別說兩年,連續更新兩個月都做不到。

急於求成的心態,讓無數人一付出就想嘗到甜頭,否則就馬上放棄。沒錯,遊戲很好玩、睡覺很舒服、熱播劇很好看,只是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這是長跑者的思維方式。

他們看中的是未來的收益,而不是今天的快感。

圖蟲創意

這麼說吧,人這輩子的功課之一,就是與人性中的弱點鬥智鬥勇。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說:「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太隨心所欲,自然無法實現更大的目標,得到持久的歡喜。想要成就些東西,這世上唯有延遲滿足才能幫到你。

分享給你們兩個我親測有效的小方法:

1、先做5分鐘。

我做事時習慣用app計時,當我不想工作或必須堅持而力不從心時,我就默默對自己說:「先做5分鐘看看,如果不行就休息」,然後開個5分鐘的倒計時。

這麼做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

5分鐘後,我已經逐漸進入狀態了。

這種拆解任務的做法特別好使,把「大事」化小,小到你可以輕鬆邁出第一步。你知道,萬事開頭難,只要開始就成功了一半。

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這麼說到: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重新設置快樂與痛苦的次序,你會發現,結局天壤之別。

2、「把配額留給最愛」

作家劉墉說過他與梁實秋先生用餐時的一件事。

冷盤端上來,梁先生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燻魚。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裡面有冰糖,不能碰。什錦炒飯端上來,澱粉會轉化成糖,又不能碰。

最後八寶飯端上來了。

沒想到梁先生大笑道:「這個我要。」大家都傻眼了。他笑著解釋:「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多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劃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所有事情都套上約束,這不現實,但你可以給自己定個規矩,把「放縱」的配額留給最能帶給你滿足感的那件事,從而提高几分幸福感。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

延遲滿足這個能力,不僅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也是優秀與不那麼優秀的人的區別。

它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你可能會發現,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越懶惰,要麼身體懶惰,要麼思維懶惰。

人生中,我們要面對一些長任務,需要3年、5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實現夢想,而不擅克制、急功近利、好逸惡勞,將讓你無力應對這些更加關鍵的長任務,失去獲得更豐富體驗的際遇。

總之,好東西都不便宜,都不可能唾手可得。

希望我們在和欲望與本性做鬥爭的過程中,體驗到其樂無窮,用現在的苦,換取未來更多的甜。

相關焦點

  • 《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
    恐怖的真相是,在沒讀這本書之前,我發現我自己以及身邊絕大多數人都存在「窮爸爸」的思維方式,談錢難為感情,逃避,但每個人的內心卻都無比渴望賺錢。所以還是很慶幸自己讀完了這本書,同時也希望所有讀者都能有所收穫,早日逃出「老鼠賽跑」的牢籠。
  • 窮爸爸與富爸爸思維
    上周重新讀《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 ,這本書大一時讀過,當時僅僅是讀了,沒有更多體會和實踐,因為在象牙塔下,現在結婚了,有孩子了,感受到富爸爸的一些觀念很特別
  • 《窮爸爸富爸爸》讀後感
    用了大半個月的閒餘時間,我粗讀了《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收穫蠻大。它不僅讓我了解了財商、財務自由的概念、富人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它在某種程度上刷新了或說提升了我對金錢的認知。金錢不是萬惡之源,賺取金錢的過程是一種遊戲,是一種享受,更是管理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一個過程。《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是羅伯特·清崎,日裔美國人。
  • 2020年,全世界的富爸爸變窮爸爸
    我的一個女朋友去年沒事就會問我,我們到底是有5千萬還是1個億才能財富自由呢?我一直和她說,多看看關於財富的書,每天都財富三問,其實於事無補。今年,她又給我打電話:「你知道我變窮了嗎?我們過去都為著一種美好生活的幻象買單,現在我們要學著好好活著。
  • 為什麼讀完《窮爸爸富爸爸》有人年入百萬,你卻月薪3000?
    《窮爸爸富爸爸》在書中對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描述,並追根溯源的進行了分析,很多人看完此書後,被書中的眾多概念打動,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工薪族,看到書中描述的情景就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重現的時候,非常激動的大呼相見恨晚,仿佛找到了自己財務自由的機會!
  • 【贈書】富爸爸商學院---直銷人的福利!
    喜訊:書店老闆開店多年,非常推崇《窮爸爸富爸爸正值書店擴大規模之際,特委託本網將《富爸爸商學院》贈予愛好或從事直銷事業的業務人員。(贈書規模:神木區 200本 贈完即止)內容提要:《富爸爸商學院》由羅伯特·清崎、莎倫·萊希特編著。
  • 富爸爸窮爸爸四
    邁克和我那天早上八點跟他的爸爸見了面。他當天非常忙,見面的時候,他已經工作了半個多小時。我去到他那簡易、狹小但是整潔的家裡時,他建築公司的工頭剛開著皮卡離開。「Dad's on the phone, and he said to wait on the back porch,」  Mike said as he opened the door.
  • 不工作也能賺錢的秘密,富爸爸教你如何投資,實現睡眠收入
    我給你算一筆帳,你就知道理財的威力了,假設你現在是剛畢業25歲的年輕人,剛出來工資可能都不高也不穩定,可以每個月定投2000,每年收益按10%計算,堅持定投,等你到了35歲時,就會有41萬,45歲就有153萬,55歲就是455萬了,聚少成塔,這是一個理財人不可不知的「複利」概念。
  • [語音] 羿智講透富爸爸01
    那要完成這個使命,就繞不開一本改變羿智人生軌跡的書,是這本書讓羿智踏上金主之路,實現自由,不用猜,我想你已經知道,這本書就叫做《富爸爸,窮爸爸》,每走到一個地方,羿智都會推薦身邊的人去讀富爸爸,但由於這是一本改變觀念的書,雖然文字簡單樸實,可由於他講授的觀念是富人的世界,對一個從沒有受過財商教育的人來說,太超前,太難以理解,以至於很多人讀了富爸爸,但卻沒有讀懂他,還有的人似懂非懂,胡亂斷章取義,導致財富的毀滅
  • 「富養」的甜馨和「窮養」的奧莉,兩人差距明顯,家庭影響很重要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關於窮養和富養的問題,始終存在很大的爭議。但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必須重視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讓孩子在健康的育兒理念下茁壯成長!甜馨和奧莉是同樣的年紀,還一起參加過《爸爸回來了》,倆萌娃都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在節目中可以看出父母對甜馨實行的是標準精神富養方式,即使工作再忙,也會花時間陪伴她,經常會和她聊天玩鬧,相處模式就像是朋友。
  • 「窮養」的森碟和「富養」的王詩齡,7年後差距有多大?一目了然
    兩位小寶寶的父母本就是國民喜愛的公眾明星,然而這兩個小寶寶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觀眾看到他們以後立刻轉移對他們爸爸媽媽的關注,把喜愛都投向了這兩位小天使。這樣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在七年後的差距其實也可以一目了然,如今的森碟已經很少在節目上亮相了,但是從新聞裡的一些報導和圖片可以看出,真可算是"家有女兒十八變",森碟不僅完美繼承父母優秀的臉蛋基因,還成為了一個小小的運動員,並且有各式各樣的興趣愛好,現實生活那麼充實難怪無暇參加綜藝節目了。
  • 富爸爸窮爸爸 | 第39期:欲望(MP3+中英文對照)
    希望擁有一些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或更令人激動的東西,這是相當正常的。所以人們也為了實現欲望而工作。他們認為錢能買來快樂,可用錢買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所以不久他們就需要更多的錢來買更多的快樂、更多的開心、更多的舒適和更多的安全感。於是他們繼續工作,以為錢能安撫他們備受恐懼和欲望折磨的靈魂,但實際上錢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Even for rich people?」
  • 【在線觀看】【真人版】小姐與流浪漢
    然而,隨著一個小生命降生到這個家庭,「淑女」的地位就開始節節下降。受到冷落的「淑女」離家出走了,然而從來就不愁吃不愁穿的「淑女」頓時陷入了困境,幸虧她遇到了一隻好心的流浪狗查普。查普與「淑女」很快成了好朋友,並在經歷了種種冒險之後,他們擦出了愛的火花,「淑女」也平安回了家,從此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起。
  • 【真人版】小姐與流浪漢 Lady and the Tramp (2019)
    然而,隨著一個小生命降生到這個家庭,「淑女」的地位就開始節節下降。受到冷落的「淑女」離家出走了,然而從來就不愁吃不愁穿的「淑女」頓時陷入了困境,幸虧她遇到了一隻好心的流浪狗查普。查普與「淑女」很快成了好朋友,並在經歷了種種冒險之後,他們擦出了愛的火花,「淑女」也平安回了家,從此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起。
  • VIIVA的「富爸爸」
    當然,這中間少不了的是一個朗朗上口的創業故事——其中包括一個偶然打動人心的細節,然後就是各種情懷——VIIVA具備這些所有的特質。2VIIVA的風險在擁有了一個「富爸爸」,而且趕上了社交新零售和跨境電商的雙重風口,又挖來了行業牛人錢港基之後,VIIVA就可以高枕無憂萬事大吉?
  • 我的窮爸爸
    但父親特別堅持,弟弟們念書需要錢,他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努力地攬來各種只要能掙到錢的兼職,包括值班看大門,做清潔工刷廁所打掃衛生,節假日給人打狂犬疫苗……一個醫生,脫了白大褂就去刷廁所看大門,想想真是很佩服我爸。 這些母親都看在眼裡,就不再說什麼。
  • 4歲女兒打碎爸爸的手機,爸爸怒扇孩子一巴掌,毀掉了一個家庭
    014歲女兒打碎爸爸的手機,爸爸怒扇孩子一巴掌,毀掉了一個家庭小麗是一個全職寶媽,自從生了孩子以後自己便辭職在家專門帶孩子。丈夫覺得自己負責賺錢,帶孩子這事就不用輪到自己,而且對小麗還有點趾高氣揚。就這樣四年過去了,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老師給小麗反應孩子性格似乎有些膽小,詢問小麗是否很少和爸爸接觸,讓孩子有些缺乏父愛。小麗聞言,也思考了半天,感覺這些年孩子的確很少和丈夫相處,這樣下去也確實不行。
  • 窮養?富養?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能聽見一個聲音在問:孩子到底是要富養好,還是窮養好?有說「金錢乃萬惡之源」的,其立足的證據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能舉出許多為富不仁的案例;立時便又有人反駁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說人們沒有了溫飽便鮮少顧得上禮義廉恥,於是放闢邪侈無惡不作。
  • 富爸爸不公平的優勢
    富爸爸為我們做了好榜樣。在富爸爸已經成為「富爸爸」之後,他還是常常前往檀香山,學習稅收、遺囑認證和資產保護方面的課程。我問他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富爸爸對我說了以下這番話:「如果你不能與時俱進,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很多事情將無法控制。政府會在你死後通過稅收拿走你絕大多數的辛苦錢;你在市場上的投資也可能血本無歸;疾病和意外也會讓你一蹶不振;甚至一樁訴訟就會賠上你所有的身家。
  • 「女兒,為什麼我不讓你嫁給窮小子?」,爸爸的話,太扎心了!
    我告訴你,真不好說。你別不信。窮怎麼了,誰不是窮過來的。窮不是因為出身,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人思維」。年輕的時候,就有了渾噩度日的想法。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王斌銀 攝 04 經濟窮我知道他家庭條件不好,但沒有關係,這個時代給了很多年輕人機會,只要願意一起努力,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好的未來。可是我聽說,他們家裡叫你婚後別去工作,專心養孩子,照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