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誰?她的身份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話,那武則天就是千古第一女帝!
武則天,原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690年-705年在位),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
在武則天之前,中國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幾位女性掌權者,但是她們多是因為君主尚幼,朝局不穩,並有親信掌兵才得以控制朝政。一旦君主長大,即使手握權力也沒法與之抗衡。
而武則天則憑藉一己之力不斷地攫取權利、擴大勢力,通過對政治的敏銳嗅覺,審時度勢、伺機而動,最終以唯我獨尊的姿態登基為帝,實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著名漢學家崔瑞德這麼評價武則天:對於這位敢於推翻李唐皇室並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儘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並且非常善於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
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於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復心,這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初入皇宮時不過是一才人,而且並未得到李世民寵愛。最終能坐上龍椅,她到底是憑藉哪些優秀的品質走上權力巔峰的呢?
學會了這幾點,你也可以獲得應有的地位!
一、志向高遠
妨礙人進步的第一大阻礙就是志向!如果一個人沒有極其遠大的抱負和志向,即使再有能力他也只會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到頭來只會讓你一輩子在這小圈子裡原地踏步!
而武則天,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她遠大的志向!
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楊氏依依不捨,哭泣不已。而武則天卻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武則天絕非尋常女子,別人入宮時多是不諳世事,只會對娘家依戀不舍,而武則天入宮之前就已經鬥志滿滿,下定決心要成為人上人!
剛入宮時,武則天就經常服侍於帝側。李世民當時有匹愛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
武則天就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
但也許就是因為這份志氣讓李世民預感到了這個女人會在將來威脅到李唐政權,最終導致她十二年未得寵愛。
二、韜晦隱忍
一個有實力的人,必然會給周圍的人造成危機感,俗話說不遭人妒是庸才。但是,如果在受到他人特意打壓的情況下還強行出頭的話,就容易遭到滅頂之災。
武則天入宮十二年,並未得到李世民寵愛,委屈地做了十二年才人。但是這委屈的十二年間,她並沒有學後宮嬪妃鬥豔爭寵,而是選擇韜光養晦、忍氣吞聲。
她用十二年時間摸清了後宮的權力結構和勢力分配並且發奮讀書,學到博古通今。
最終,在李世民重病期間,她找到機會,憑藉自身的美貌與才學,成功與太子李治建立起來感情。
在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三、堅決果敢
一個猶豫不決的人即使多麼才華橫溢也只能成為別人手下的棋子,想要成就事業絕對需要當機立斷的性格,否則只會讓難能可貴的機會白白溜走!
武則天二次入宮以後,獨得聖寵,並且生下了兒子李弘,被拜為二品昭儀。但是,僅僅如此,也無非就是一寵妃,怎麼能走向權力的中心?
於是,當武則天二次生育誕下一個公主後,抓住王皇后看望公主的機會,掐死親生女兒,並栽贓陷害王皇后。
雖然期間受到權臣阻撓,但是武則天看準李治皇權受限,想要通過廢立皇后立威,因此拼命鼓動,最後成功令李治「廢王立武」。
而後,李治又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權臣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四、雄才偉略
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一個人肚子裡一點墨水沒有,即使性格再優質、地位再尊崇、勢力再龐大也成就不了大事,每個能成事之人必然是擁有雄才偉略之人!
在宮鬥之中獲得夢寐以求的皇后之位後,武則天終於可以將她之前積攢的淵博學識和真知灼見,徹底展現出來。
史書記載,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
武則天曾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數採納,下詔頒布施行。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她所編農書《兆人本業》,頒行天下,影響很大。
武則天擁有如此治國才華,使李治越來越依賴她。因此,後來在李治所患的風眩症愈加嚴重時,就欲禪位給皇后,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因宰相郝處俊勸諫,這才暫時停議。
五、知人善任
一個人要走到權力的頂峰沒有貴人的鼎力相助是不行的,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是在沒有勢力扶持的情況下登基為君的。
想要獲得權臣集團的支持,無非就是兩條路:加入他們或者培植自己的勢力。
而當時李唐的權臣們都是李氏的人,想要他們廢李尊武是絕無可能的。因此武則天開始悄悄培植起屬於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想讓自己的勢力集團能夠成為自己走向權力巔峰的最大助力,首先就得要讓自己的心腹們能在這個龐大的國家機關裡面擁有最高的話語權。
當宰相郝處俊對李治所說的禪位進行勸止之後,武則天就立即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
在李治駕崩,武則天攝政之後,他更是詔告天下,令全天下的官員和百姓全部進行自薦,以謀求官位。
武則天還下令製造銅匭(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選舉用的投票箱),當時的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對朝廷的意見、治國的理念、軍事的謀略或者申冤的材料,投入這個盒子當中,一經採納就可以封官加爵。
這些舉措極大的穩定了政局,也令武則天培植了一大批屬於自己的新晉官員,這些官員都對武氏集團忠心耿耿,成為了日後武則天登基為帝的最大助力。
在短短幾年內,武則天就用這幾種方式,控制了整個國家權力機關的所有重要職位。這些調動的官員,非但沒有使朝廷沒落,反而令國力更加興旺,如果武則天沒有這種知人善任的能力,又怎能做到讓這些人才發揮最大的力量?
最後武則天在自己培植的全新勢力集團的幫助下,翦除大量李唐勢力,成功登上帝位。
縱觀武則天登基為帝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她成為皇帝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必然!
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她就展現出了與平常女子不一樣的志向,但是在受到李世民的刻意打壓時,她又選擇了韜光養晦,不在後宮追名逐利。在李世民病逝後,她又抓住機會,成功上位,並且擠掉王皇后、蕭淑妃兩大勢力,獨佔後宮。
然後她依靠自己的雄才偉略,獲得李治的認可,成功接觸到國家的最高權力。最終,武則天通過翦除舊勢力,培植新勢力的方式成為了千古第一女帝。
雖然我們的現代生活並沒有像古代那樣的宮廷政治鬥爭如此慘烈,但是小規模的勾心鬥角和利益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想要讓自己成就一番事業,要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現代社會中脫穎而出。武則天的這幾個特點還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我是神經蛙,願大家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