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爭當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
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王忠林
濟南作為「三核」之一,承擔著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引領,構建「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布局,先行先試、領先領跑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一是堅持改革當先。要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堅定不移地推進「放管服」改革,敢於打破束縛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二是堅持產業領先。圍繞做大做強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醫療康養等十大千億級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三是堅持創新爭先。加快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數創公社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大力引進世界頂尖的創新創業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四是堅持開放搶先。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把打造國家內陸港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著力推進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五是堅持綠色優先。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醫療康養、都市農業等綠色產業,堅定不移地推進治霾,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泉城。
青島: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市長孟凡利
青島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和總量性問題並存,發展質量和效益亟待提升,能否抓住機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從而實現青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對我們的重大挑戰。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各項工作,編制完成全市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總體報告。作為綜合試驗區的三大核心區之一,我們將發揮我市作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綜合功能,在創新前沿、新要素集聚、企業轉型、產業升級等方面率先突破,積極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努力形成「四新」「四化」的集聚地和新舊動能轉換路徑模式的重要策源地試驗區,當好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示範區、驅動器,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
煙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市長張永霞
煙臺作為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我們決心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瞄準目標定位,加快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我們立足「打造先進位造業名城,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的定位認真謀劃發展思路和實施路徑。工作中,突出「四個著力」:著力打造「一核引領、三帶協同」新舊動能轉換新格局。著力推進「存量提升、增量崛起」生成新動能。著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以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二、聚焦重點項目,全力打造新動能增長點。工作中,突出聚焦打造高端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聚焦打造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等「八個聚焦」。三、激發內生動力,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保障。工作中突出「五個強化」:強化組織保障,強化考核保障,強化政策保障,強化人才保障,強化服務保障。
淄博:突出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市市長於海田
我們將以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為目標,紮實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發展質量。一是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用三年時間,每年完成技改投資1000億元以上,對化工、傳統機械、建材、冶金、紡織、輕工、建陶等七大傳統產業實施脫胎換骨式改造提升。二是加快動能培育新興化。重點打造氟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10個200億元-500億元的新興產業示範集群,推動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五大新興產業倍增崛起。三是加快產業結構輕型化。突出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現代金融等三大現代服務業,聚力抓好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四是加快發展生態綠色化。用三年時間將化工企業數量壓減70%以上。
棗莊:聚力打造六大特色優勢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棗莊市市長李峰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的目標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近期,我們對全市產業、企業情況又進行了深度梳理,篩選了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大數據、鋰電、光纖、醫藥健康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及30家龍頭骨幹企業,精準施策、聚力打造,以點帶面、全面提質,加快形成規模效益、品牌優勢。在此過程中,特別凸顯創新的引領作用,深入推進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北理工、北中醫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發揮技術創新聯盟、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力引擎。
東營:規劃建設高端石化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市長趙豪志
東營把高端石化基地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推進建設。
搞好「一個規劃」。編制東營高端石化產業基地規劃,統籌東營港開發區、河口藍色產業園、利津濱海新區三個園區,加快完善「油頭化身高化尾」的產業體系。發揮「四大優勢」。港口優勢,「十三五」期間將東營港建成億噸大港。集疏運優勢,東呂高速通車,東營港疏港鐵路正在加快建設,將於2020年通車運營。產業優勢,東營港開發區石油煉化一次加工能力達1580萬噸,液體化工品一次性倉儲能力突破650萬方。原料優勢,全市有13家企業獲得使用進口原油配額3110萬噸。建設「三大項目」。200萬噸/年芳烴項目、120萬噸/年己內醯胺項目和120萬噸/年乙烯項目,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濰坊: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濰坊市市長李寬端
我們將全力把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向深入。一是聚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二是聚焦改革開放創新。三是聚焦產業集群發展。培強做大汽車、農機、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綠色高端石化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現代種業集群和千億級的虛擬實境、新能源汽車、生物基材料產業集群。四是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發展。把濰坊國家級高新區、濱海開發區、綜合保稅區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把1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重要戰場,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增長點。五是聚焦責任落實。把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層層壓實責任。
濟寧:大力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濟寧市市長傅明先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濟寧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全面轉型振興指明了方向路徑。
濟寧市將進一步完善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方案,研究制定實施意見。在產業定位上,積極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化工、紡織服裝、農業、文化旅遊等傳統優勢產業,形成新動能。在空間布局上,加快形成「1+5+N」的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在推進措施上,堅持以工程的辦法推進動能轉換,建立指揮領導體制,市級層面實施專班推進機制,組建十大產業專家庫,編制十大產業專項規劃等。
泰安: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泰安市市長李希信
泰安將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重大引擎,特別是要全面推進以泰山創新谷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泰安轉化,建設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緊緊抓住園區這個承載平臺,做到生產、生活、居住三位一體,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實現園區建設和城市建設的統籌發展。加快推進「一縣一區、一區多園」,引導全市各園區進一步調整優化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打造有規模、有實力、有特色、有重大拉動作用的強園區。
緊緊抓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個重要抓手,著力破解制約項目建設中手續辦理、資金土地、施工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威海:構建立體化政策創新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海波
威海市在產業發展上,重點培植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新醫藥和醫療器械、先進裝備與智能製造等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在項目建設上,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精準謀劃實施一批支撐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在企業培育上,既抓龍頭企業、骨幹企業,也抓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為創新型企業成長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積極構建立體化政策創新機制,創造有力的支撐保障環境。積極推行行政「二號章」、「大部制」、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南海新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建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組合拳。
日照:做好「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日照市市長齊家濱
我們將切實解決好「向哪裡轉」「怎麼轉」的問題。
「向哪裡轉」,就是著力做好「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文章。具體來說,「港」就是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港口樞紐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產」就是加快打造先進鋼鐵製造和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積極培育以醫養健康為主的幸福產業,以航空裝備、智能製造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就是按照「一區、三中心、多圈」布局,打造日照(石臼灣)中央活力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3個次中心,以及若干商圈。「海」就是以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示範區為抓手,積極探索「向海經濟」新模式。
「怎麼轉」,主要是堅定不移抓好「突破園區、聚力招引」頭號工程,加快打造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引擎」,形成「1+3」的動力機制。
萊蕪:加快建設魯中高質量發展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萊蕪市市長梅建華
我們努力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區,加快建設魯中高質量發展高地。
一是大力培育新動能。壯大冶金新材料、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全域旅遊等新興產業,加快中德清潔能源小鎮、雪野醫養結合生態旅遊示範園等項目建設。布局航天航空服務等未來產業,建設航空體育運動和通用航空產業化基地。二是大力改造舊動能。改造提升鋼鐵生產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形成粉末冶金、節水裝備、線纜線材等現代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綠色鋼結構產業發展,建設高端鋼鐵精深加工產業聚集區和精品鋼生產基地,打造全國鋼鐵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三是大力匯聚新要素。加強魯中工業科學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濟萊高鐵、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四是大力創優新營商環境。
臨沂:加快老區經濟跨越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市長張術平
臨沂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新一輪競合發展中走在前列。一是發展新產業。加快實施「8+8」現代產業培育計劃,加快改造提升食品、木業、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醫藥、紡織服裝八個傳統產業,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農業新六產、文化創意、精品旅遊、醫養健康、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八個新興產業。二是培育新動能。充分發揮臨沂商城市場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突出抓好老商貿城提升、國際商貿城突破、網上商城壯大、海外商城布局「四城建設」。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強化新支撐。突出抓好人才、交通、生態、金融「四個建設」。加快魯南高鐵、濟萊臨高鐵和新臺、嵐臨、張臨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德州:融入京津冀下好轉型升級先手棋
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長陳飛
堅持綠色、開放、創新發展。更大力度融入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加快建設「一區四基地」。實施去產能計劃、「傳統產業提升」計劃、「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在全市重點發展十二類產業(培育壯大智能裝備製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6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化工、紡織服裝、農業、文化旅遊、物流、金融等6大傳統產業),努力打造「6+6」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四個平臺。重點加強東部城區德州創新谷、禹城中央創新區、齊河中關村海澱高新園區等三大創新集聚區建設。加強專業化工園區建設。建設各類特色園區。提升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承載力。
聊城:打造特色產業形成競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聊城市市長宋軍繼
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後,我們立即行動,制定了《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形成全市重大項目庫,已入庫了100多個重點項目。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把握三條原則:一是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引領作用,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著力激發人才、技術、數據、信息、知識等新要素的活力,實現有效集聚、乘數倍增;二是最大限度彰顯特色,重點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特色產業,推動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錯位發展、彰顯特色中贏得更大競爭力;三是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地位,將激發企業活力與加快「放管服」改革緊密結合起來。
濱州: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市長崔洪剛
對濱州來說,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高端鋁、新型化工、糧食加工、家紡紡織、畜牧水產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是重點、是特色、是優勢,也是潛力。如高端鋁產業,要在產能堅決封頂的情況下,持續放大鋁電一體化、上下遊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邁進。
對於省裡規劃的五大新興產業,我們要抓規劃、抓起步、抓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京東黃河三角洲雲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一期部分主體完工;華為大數據中心產業園加快建設,已實現7個項目在線運營。中航工業和魏橋集團合作,研發高端鋁合金鍛件,開始進入航空等領域。
突出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魏橋、京博、濱化等一批大企業帶頭在紡織、冶金、化工等傳統領域進行「二次創業」。
菏澤:抓好四項工作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全國人大代表菏澤市市長解維俊
圍繞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們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農業大市優勢、礦產資源優勢、後發優勢,突出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施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策劃論證項目1100餘個,總投資9800億元,其中60個進入省項目庫。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截至目前,全市淘寶村、淘寶鎮分別佔全國的1/12、1/10,均佔全省的2/3,在全國地級市中均居第一位,「1688菏澤產業帶」整體運行全省第一。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業由「先行一步」向「技高一籌」轉變,以信息化引領經濟加快實現現代化。三是大力推動返鄉創業。下一步,我們力爭每年5萬名以上外出人員變為「城歸」,帶動就業15萬人以上。四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現代農業發展新突破打造鄉村振興強大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