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 十七市代表怎麼看怎麼幹

2021-01-20 魯網

  濟南:爭當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

  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王忠林

  濟南作為「三核」之一,承擔著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引領,構建「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布局,先行先試、領先領跑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一是堅持改革當先。要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堅定不移地推進「放管服」改革,敢於打破束縛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二是堅持產業領先。圍繞做大做強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醫療康養等十大千億級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三是堅持創新爭先。加快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數創公社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大力引進世界頂尖的創新創業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四是堅持開放搶先。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把打造國家內陸港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著力推進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五是堅持綠色優先。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醫療康養、都市農業等綠色產業,堅定不移地推進治霾,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泉城。

  青島: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市長孟凡利

  青島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和總量性問題並存,發展質量和效益亟待提升,能否抓住機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從而實現青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對我們的重大挑戰。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各項工作,編制完成全市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總體報告。作為綜合試驗區的三大核心區之一,我們將發揮我市作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綜合功能,在創新前沿、新要素集聚、企業轉型、產業升級等方面率先突破,積極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努力形成「四新」「四化」的集聚地和新舊動能轉換路徑模式的重要策源地試驗區,當好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示範區、驅動器,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

  煙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市長張永霞

  煙臺作為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我們決心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瞄準目標定位,加快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我們立足「打造先進位造業名城,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的定位認真謀劃發展思路和實施路徑。工作中,突出「四個著力」:著力打造「一核引領、三帶協同」新舊動能轉換新格局。著力推進「存量提升、增量崛起」生成新動能。著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以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二、聚焦重點項目,全力打造新動能增長點。工作中,突出聚焦打造高端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聚焦打造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等「八個聚焦」。三、激發內生動力,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保障。工作中突出「五個強化」:強化組織保障,強化考核保障,強化政策保障,強化人才保障,強化服務保障。

  淄博:突出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市市長於海田

  我們將以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為目標,紮實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發展質量。一是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用三年時間,每年完成技改投資1000億元以上,對化工、傳統機械、建材、冶金、紡織、輕工、建陶等七大傳統產業實施脫胎換骨式改造提升。二是加快動能培育新興化。重點打造氟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10個200億元-500億元的新興產業示範集群,推動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五大新興產業倍增崛起。三是加快產業結構輕型化。突出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現代金融等三大現代服務業,聚力抓好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四是加快發展生態綠色化。用三年時間將化工企業數量壓減70%以上。

  棗莊:聚力打造六大特色優勢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棗莊市市長李峰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的目標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近期,我們對全市產業、企業情況又進行了深度梳理,篩選了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大數據、鋰電、光纖、醫藥健康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及30家龍頭骨幹企業,精準施策、聚力打造,以點帶面、全面提質,加快形成規模效益、品牌優勢。在此過程中,特別凸顯創新的引領作用,深入推進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北理工、北中醫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發揮技術創新聯盟、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力引擎。

  東營:規劃建設高端石化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市長趙豪志

  東營把高端石化基地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推進建設。

  搞好「一個規劃」。編制東營高端石化產業基地規劃,統籌東營港開發區、河口藍色產業園、利津濱海新區三個園區,加快完善「油頭化身高化尾」的產業體系。發揮「四大優勢」。港口優勢,「十三五」期間將東營港建成億噸大港。集疏運優勢,東呂高速通車,東營港疏港鐵路正在加快建設,將於2020年通車運營。產業優勢,東營港開發區石油煉化一次加工能力達1580萬噸,液體化工品一次性倉儲能力突破650萬方。原料優勢,全市有13家企業獲得使用進口原油配額3110萬噸。建設「三大項目」。200萬噸/年芳烴項目、120萬噸/年己內醯胺項目和120萬噸/年乙烯項目,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濰坊: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濰坊市市長李寬端

  我們將全力把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向深入。一是聚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二是聚焦改革開放創新。三是聚焦產業集群發展。培強做大汽車、農機、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綠色高端石化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現代種業集群和千億級的虛擬實境、新能源汽車、生物基材料產業集群。四是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發展。把濰坊國家級高新區、濱海開發區、綜合保稅區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把1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重要戰場,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增長點。五是聚焦責任落實。把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層層壓實責任。

  濟寧:大力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濟寧市市長傅明先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濟寧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全面轉型振興指明了方向路徑。

  濟寧市將進一步完善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方案,研究制定實施意見。在產業定位上,積極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化工、紡織服裝、農業、文化旅遊等傳統優勢產業,形成新動能。在空間布局上,加快形成「1+5+N」的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在推進措施上,堅持以工程的辦法推進動能轉換,建立指揮領導體制,市級層面實施專班推進機制,組建十大產業專家庫,編制十大產業專項規劃等。

  泰安: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泰安市市長李希信

  泰安將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重大引擎,特別是要全面推進以泰山創新谷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泰安轉化,建設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緊緊抓住園區這個承載平臺,做到生產、生活、居住三位一體,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實現園區建設和城市建設的統籌發展。加快推進「一縣一區、一區多園」,引導全市各園區進一步調整優化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打造有規模、有實力、有特色、有重大拉動作用的強園區。

  緊緊抓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個重要抓手,著力破解制約項目建設中手續辦理、資金土地、施工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威海:構建立體化政策創新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海波

  威海市在產業發展上,重點培植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新醫藥和醫療器械、先進裝備與智能製造等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在項目建設上,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精準謀劃實施一批支撐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在企業培育上,既抓龍頭企業、骨幹企業,也抓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為創新型企業成長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積極構建立體化政策創新機制,創造有力的支撐保障環境。積極推行行政「二號章」、「大部制」、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南海新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建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組合拳。

  日照:做好「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日照市市長齊家濱

  我們將切實解決好「向哪裡轉」「怎麼轉」的問題。

  「向哪裡轉」,就是著力做好「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文章。具體來說,「港」就是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港口樞紐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產」就是加快打造先進鋼鐵製造和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積極培育以醫養健康為主的幸福產業,以航空裝備、智能製造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就是按照「一區、三中心、多圈」布局,打造日照(石臼灣)中央活力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3個次中心,以及若干商圈。「海」就是以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示範區為抓手,積極探索「向海經濟」新模式。

  「怎麼轉」,主要是堅定不移抓好「突破園區、聚力招引」頭號工程,加快打造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引擎」,形成「1+3」的動力機制。

  萊蕪:加快建設魯中高質量發展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萊蕪市市長梅建華

  我們努力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區,加快建設魯中高質量發展高地。

  一是大力培育新動能。壯大冶金新材料、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全域旅遊等新興產業,加快中德清潔能源小鎮、雪野醫養結合生態旅遊示範園等項目建設。布局航天航空服務等未來產業,建設航空體育運動和通用航空產業化基地。二是大力改造舊動能。改造提升鋼鐵生產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形成粉末冶金、節水裝備、線纜線材等現代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綠色鋼結構產業發展,建設高端鋼鐵精深加工產業聚集區和精品鋼生產基地,打造全國鋼鐵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三是大力匯聚新要素。加強魯中工業科學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濟萊高鐵、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四是大力創優新營商環境。

  臨沂:加快老區經濟跨越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市長張術平

  臨沂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新一輪競合發展中走在前列。一是發展新產業。加快實施「8+8」現代產業培育計劃,加快改造提升食品、木業、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醫藥、紡織服裝八個傳統產業,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農業新六產、文化創意、精品旅遊、醫養健康、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八個新興產業。二是培育新動能。充分發揮臨沂商城市場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突出抓好老商貿城提升、國際商貿城突破、網上商城壯大、海外商城布局「四城建設」。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強化新支撐。突出抓好人才、交通、生態、金融「四個建設」。加快魯南高鐵、濟萊臨高鐵和新臺、嵐臨、張臨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德州:融入京津冀下好轉型升級先手棋

  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長陳飛

  堅持綠色、開放、創新發展。更大力度融入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加快建設「一區四基地」。實施去產能計劃、「傳統產業提升」計劃、「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在全市重點發展十二類產業(培育壯大智能裝備製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6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化工、紡織服裝、農業、文化旅遊、物流、金融等6大傳統產業),努力打造「6+6」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四個平臺。重點加強東部城區德州創新谷、禹城中央創新區、齊河中關村海澱高新園區等三大創新集聚區建設。加強專業化工園區建設。建設各類特色園區。提升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承載力。

  聊城:打造特色產業形成競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聊城市市長宋軍繼

  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後,我們立即行動,制定了《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形成全市重大項目庫,已入庫了100多個重點項目。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把握三條原則:一是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引領作用,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著力激發人才、技術、數據、信息、知識等新要素的活力,實現有效集聚、乘數倍增;二是最大限度彰顯特色,重點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特色產業,推動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錯位發展、彰顯特色中贏得更大競爭力;三是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地位,將激發企業活力與加快「放管服」改革緊密結合起來。

  濱州: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市長崔洪剛

  對濱州來說,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高端鋁、新型化工、糧食加工、家紡紡織、畜牧水產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是重點、是特色、是優勢,也是潛力。如高端鋁產業,要在產能堅決封頂的情況下,持續放大鋁電一體化、上下遊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邁進。

  對於省裡規劃的五大新興產業,我們要抓規劃、抓起步、抓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京東黃河三角洲雲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一期部分主體完工;華為大數據中心產業園加快建設,已實現7個項目在線運營。中航工業和魏橋集團合作,研發高端鋁合金鍛件,開始進入航空等領域。

  突出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魏橋、京博、濱化等一批大企業帶頭在紡織、冶金、化工等傳統領域進行「二次創業」。

  菏澤:抓好四項工作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全國人大代表菏澤市市長解維俊

  圍繞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們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農業大市優勢、礦產資源優勢、後發優勢,突出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施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策劃論證項目1100餘個,總投資9800億元,其中60個進入省項目庫。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截至目前,全市淘寶村、淘寶鎮分別佔全國的1/12、1/10,均佔全省的2/3,在全國地級市中均居第一位,「1688菏澤產業帶」整體運行全省第一。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業由「先行一步」向「技高一籌」轉變,以信息化引領經濟加快實現現代化。三是大力推動返鄉創業。下一步,我們力爭每年5萬名以上外出人員變為「城歸」,帶動就業15萬人以上。四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現代農業發展新突破打造鄉村振興強大產業基礎。

相關焦點

  • 新舊動能如何加速轉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24日,國家發改委就培育壯大新動能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中國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今年前7個月,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8.6%。數字背後是一幅風起雲湧的壯闊圖景。本報採訪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探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動因。
  • 山東省常務副省長王書堅詳解山東新舊動能轉換
    記者:當前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回望3年前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東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歷史使命,您怎麼評價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的意義和作用?(經濟日報山東記者站供圖)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我理解,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為山東自身發展和服務全國大局兩個維度:從山東角度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山東是個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長期以來,形成了經濟結構偏「重」這樣一個局面,能源資源消耗比較大,空間、容量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 駐濟企業家聚力新舊動能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關鍵靠企業來實現,駐濟企業家在「新舊動能如何轉」這張答卷上如何作答?本報近日組織記者深入工業、建築、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了解駐濟企業家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近年來,中國重汽在智能化道路上收穫頗豐,以攻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為新舊動能轉換破題,中國重汽輕卡則在全價值鏈營銷上為企業動能轉換提供「燃點」。  「當前輕卡行業正處於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攻堅階段,中國重汽輕卡利用新技術、新服務為中國重汽品牌賦能。」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老樹樁上生新芽
    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自2018年全面啟動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以來,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裡看「加」,2019年「四新」經濟增加值接近2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17年的21.7%到今年有望破30%;  舊裡看「減」,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
  • 濟南大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園招商發布會舉辦
    省內外媒體記者,白橋鎮主要負責人以及省內外企業代表等共計100餘人參加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白橋鎮宣傳片,副縣長王帥通過短視頻形式對濟南大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園和濟南大健康科創產業園進行現場推介,白橋鎮黨委書記秦茂奎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白橋鎮以及兩大園區的具體情況。各界媒體記者朋友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相關負責人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 環保新材料、振興孔府宴 聚焦魚臺新舊動能轉換
    濟寧新聞網12月11日訊(記者 李志豪 秦伯璞)今天下午,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團來到魚臺縣,與會人員先後觀摩了濟寧盛發高端化工綜合利用項目、山東祥號水溶性新材料項目、濟寧經發集團孔府宴資產盤活項目,詳細了解魚臺縣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和投入運營等有關情況。
  • 「動能轉換看煙臺」綠葉製藥:打造優質人才生態圈 形成人才聚合效應
    編者按: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充分展現煙臺市企業創新創造、勇爭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在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搶佔產業鏈高端,推動「煙臺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方面做出的貢獻,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動能轉換看煙臺】專欄,將走進煙臺市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優秀企業,展示煙臺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 當好橋頭堡 融入先行區 加快動能轉換
    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全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在此深入實施。捲起千層浪,帶來萬象新。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德州交出了一張怎樣的答卷?
  •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
    努力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日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在武談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黨中央交給我省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日照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突破瓶頸制約、塑造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提供了更高平臺。
  • 威海乳山:跑出動能轉換「加速度」
    「勞動力成本等傳統優勢正逐漸變成壓力,動能轉換正是面對挑戰的『最優解』。」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向「三化」轉型這「三駕馬車」的帶動,乳山市「3+3+3」現代產業集群愈發完善,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3大傳統優勢產業,一直是乳山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頭戲」。
  • 「木器加工專業村」輝煌不再,新舊動能轉換帶來新機遇
    今年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元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103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黃河北有730平方公裡。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黃河北的天橋區大橋街道蔣家村,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木器加工專業村」,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沉浮,恰好也站在了產業轉型換代的十字路口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建設,未來或將改變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將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 高新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擎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高新區聊城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01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聊城市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
  • 樂陵「四新四化」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從原糖延伸到功能糖,從玉米發展到蛋白,將廢料「吃幹榨淨」,從而連續三年實現銷售收入增幅超過30%,星光集團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放大效應令人驚嘆。  「近年來,我們立足產業基礎和優勢,抓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這個牛鼻子,堅持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努力實現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 張杰:如何提高新舊動能轉換和替代速度
    導致中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的關鍵因素,是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和風險。事實上,緩解、對衝和遏制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壓力的關鍵在於經濟新動能對舊動能的替代規模和替換速度這兩個重要維度。
  •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看國博城如何做先行區「領頭羊」
    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為濟南擁河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國家戰略中的橋頭堡和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跨河發展主陣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勇挑「北起"重擔,加快打造黃河之畔的現代綠色智慧新城。
  • 透過「三年初見成效」一窺青島動能轉換加速度
    這不僅僅是青島搶佔產業前沿的有力證明,更是青島在新舊動能轉換賽道上角逐的生動寫照。如果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今年是確保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在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下,青島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踐中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用亮眼的數據與成績再次證明——只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
  • 梁穩柱牢勁足勢揚 濰坊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初見成效
    三年來,濰坊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創了「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新局面。今天本報邀請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介紹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成功經驗。2018年2月22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拉開了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帷幕。
  • 經濟日報頭版聚焦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自2018年全面啟動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以來,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煥發出勃勃生機:新裡看「加」,2019年「四新」經濟增加值接近2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17年的21.7%到今年有望破30%;舊裡看「減」,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隧道一頭連著南邊的濟南主城區,一頭連著北邊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線貫通後將打破黃河對濟南城市發展的制約,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2018年年初,《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提出要在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 權威解讀:16000多字省委全會建議,怎麼看?怎麼幹?
    「國家重大戰略交匯疊加,『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將為四川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尤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給予四川未來發展極大的想像空間。」盛毅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和全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的深刻變化,讓四川可以「乘勢發展、後發趕超和迎接重大生產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