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土特產」請籤收!

2020-12-18 中國僑網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來源:中新視頻

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

回顧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一路走來不容易!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月地轉移軌道示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在經歷組合體分離、環月降軌及動力下降後,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

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模擬圖。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攝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圖為軌道器逐漸接近上升器。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供圖

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

12月12日至16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3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

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系統工程。中國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中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後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千年飛天夢想,十載攬月追星

「嫦娥奔月」神話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孩童時期便埋在心底的印記,如今這一神話已經成為科學探索的事實。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從2011年1月立項,到現在整整十年,一個月不多,一個月不少,按照我們的計劃12月返回,整整十年,不容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感嘆道。

2011年1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覆探月三期工程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2020年7月,探測器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2020年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築起了中國航天史上「九天攬月」新的裡程碑。

十年時間裡,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確保各項方案成熟,各項技術最優。「僅僅採樣封裝的各個環節,整個試驗隊伍就已經做了將近500次的試驗,我們對產品的性能全面摸查,才能做到全面放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助理史偉介紹。

這十年,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多個環節的技術難題,確保嫦娥五號在23天內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回首過往,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精準落實,在月球探測強者並存的賽道上行穩致遠,步步登高。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踏實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資料圖:2007年10月24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她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

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

資料圖:「嫦娥-3號」著陸器,照片由玉兔號月球車全景相機拍攝。圖像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官網

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作為「探路先鋒」,完成了地球軌道以外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的返回驗證任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中繼星「鵲橋」的幫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時至今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為探月工程「繞、落、回」完美收官。

星空浩瀚無比,

探索永無止境,

中國探月的腳步不曾停歇。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 作者:郭超凱

編輯:劉立琨

今年的聖誕元旦能聚會旅行嗎?這些防疫政策要先知道!

民航局:累計發出「熔斷」指令139次!

聖誕假日,騙徒出沒!12種常見騙法須警惕!

相關焦點

  • 「廣寒宮土特產」已籤收!100秒高燃回顧…
    「廣寒宮土特產」已籤收!原標題:《「廣寒宮土特產」已籤收!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籤收!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來自月球的土特產vs我們的土特產
    嫦娥五號返回器已經順利著陸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仔細想來五姑娘的旅程竟然和我們的農業調查有一絲絲的相似五姑娘的旅程給月球做CT「挖土」前啟動月壤結構探測儀先給月球「做個CT」看看月面下面有什麼農業調查遙感影像拍攝用於抽選樣方,底圖勾畫為我們的PDA
  • 數據看中國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
    嫦娥五號採回了什麼「土特產正是這些珍貴的月球樣品,讓我們能夠真正接觸到有明確產地的月球物質,真正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月球物質。基於這些月壤樣本,科學家可以建立起月球地質年代劃分,認知月球的演化過程。這些樣品對我們認識月球,依然太局限了。這些樣品大多來自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形成年齡約在42-32億年前。相當於我們只用月球一部分區域內的「化石記錄」,來定標整個月球超過40億年的歷史。這顯然意味著,我們對月球的認識不管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是極為不完整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 月球「土特產」打包完成,請注意查收
    ◎ 葉雨恬 段遜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 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土特產」即將送達,四子王旗準備「籤收」
    來源:科學探索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即將攜帶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跑完地月「接力跑」的「最後一棒此時此刻,「五姑娘」已經走到了「家門」,距離地球3.8萬公裡,我們已準備好「籤收」月球「土特產」,滿懷期待、迎接「五姑娘」凱旋歸來~
  • 月球「土特產」1731克
    「土特產」1731克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帶回月球「土特產」···
    帶回月球「土特產」··· 2020-12-17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月球"土特產"「打包」完成!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全新落月點 「土特產」來自未知地嫦娥五號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 月球「土特產」正式落戶國家天文臺
    月球「土特產」正式落戶國家天文臺 2020-12-19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有趣的知識了解一下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也阻擋不了「嫦娥五號」歸家的腳步,17日凌晨,一位離家多日的「天外來客」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土地上,它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滿載而歸返回地球。它完成了我國航天歷史上,甚至是人類航天歷史上的多項「新成就」,比方說它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嫦娥五號」的成功,也是人類科學技術不斷提升的展示,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那麼,既然是這麼遠去月球上採集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這些珍貴的「土特產」,也一定有它們獨特的研究價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 「土特產」在此處理!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長啥樣?
    「土特產」在此處理!我國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長啥樣? 2020-12-17 09:58:35  來源:央視新聞      今天,月球土特產已送達地球!
  • 月球「土特產」價值幾許?味道如何?
    原創 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務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地球送來月球「土特產」快遞成功。這也是1976年8月蘇聯「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44年後再次更新月壤樣本。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 探訪湖南韶山的嫦娥五號月球「土特產」異地災備點
    位於湖南韶山的清溪鎮石山村天鵝山,因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將在這裡異地災備,受到外界關注。   緣何選擇韶山作為月球樣品異地災備點?韶山將如何儲存這份特別的月球「土特產」?帶著這些疑問,中新社記者近日驅車前往韶山,一探究竟。
  • 月球「土特產」1731克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
    「開箱」!月球「土特產」1731克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2020-12-20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要 聞12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工作人員將裝有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的箱子搬進交接儀式現場。當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
  • 嫦娥五號著陸漫畫版圖集,請查收!
    此外根據紅外影像顯示,有一隻小動物 趕在搜索回收團隊前 「籤收」了「月球土特產」 網友們猜 「是玉兔!」
  • 嫦娥五號月表自動採樣 來自月球的「土特產」 完成打包
    原標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 完成打包!據國家航天局網站3日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