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政策對不同的人來說能一樣嗎?我們先來為女性算算帳。(若有男性需要幫忙理清思路的,請留言約。)
首先我們要預估一下,生下第二個孩子會帶來什麼變化。
經濟壓力更大是肯定的,不過這種壓力不是花在硬體上。第一孩的衣服、玩具、小車小床可以留下來給二孩,所以硬體成本少了很多。房子要更大,奶粉錢乘以二,但相比一孩還是少了很多支出。 那麼二孩的錢要花在哪兒?主要是教育啊!一個孩子學鋼琴和兩個孩子學鋼琴,一個孩子要留學和兩個孩子要出國,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真的不一樣。你現在生的是個「15後」,18年後留學肯定遍地開花,你的家庭收入預期能穩定增長嗎?其實錢還是小事,二孩帶來的是更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當然,帶二孩一般來說比一孩輕鬆,因為有經驗了嘛。但懷胎十月、坐月子、把孩子帶到走路,怎麼說也得兩三年吧。人生至少有6年,基本得完全撲在兩個孩子身上,你的事業呢?父母呢?詩和遠方呢?80後們願意這麼做嗎?OK,這些你都不介意,那麼還有一件事需要想清楚:二孩對家庭關係的衝擊。兩個孩子相差多少歲,孩子和父母分別相差多少歲,兩個孩子分別是什麼性別等等,都需要考慮,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家庭氛圍和相互關係。7歲的姐姐有了1歲的妹妹,2歲的哥哥有了剛出生的弟弟,情況不同,帶二孩的難易程度也可能有很大差異。
如果讓父母帶孩子會有隱患和顧慮,那麼兩個孩子誰來帶?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女性會比男性對此付出更多。
然而,女性怎麼辦?
我們可以肯定兩件事:一,當代中國的女性群體是多元的,不同群體的特點不同。二,女性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不會只有一種。為了更好地為女性朋友出謀劃策,我極其武斷、僭越、粗魯地將中國當下的女性劃分成三種:家庭型、享受型、事業型。先來看看以家庭為重、喜歡孩子的女性。這一類女性應該是二孩(多孩)政策的堅定擁護者,也是挽救中國勞動力危機的「神級」人物。她們喜歡孩子,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甚至可以當全職媽媽,讓她們帶兩個孩子可能不是負擔而是享受。
那麼唯一要注意的可能是,家庭型女性得找到一個實力夠強的老公。因為全職媽媽意味著缺少收入來源,老公可能需要承擔養育1妻2孩甚至贍養4父母的重擔。如若不然,家庭型女性就還要兼做一份穩定但壓力不大的工作。
個人認為,真正受衝擊最大的會是享受型女性。她們更重視兩個人的小日子,可能會有一些小愛好和小事業,也可能會有一個孩子,但若再生一個可能就真的沒有追尋自我、旅行、追劇等等享受生活的時間了。
她們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生二孩的壓力,聽著父母勸叨道「你們小倆口整天不務正業的,還不如再多生一個」云云。
對了,別忘了,70後女性也有一部分趕上了政策!她們應該大部分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有了經濟基礎和時間。
但有三個問題必須考慮,一是年齡偏大,是否還適合生育?二是兩個孩子歲數相差這麼多,合適嗎?自己和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十幾條代溝,還能帶好這個「15後」嗎?三是父母眼看著年事漸高,自己還有精力去帶一個小寶寶嗎?
種種顧慮之後,成熟的70後女性若仍願意生二孩,那絕對是真愛。
二孩政策對不同的女性來說,會有不同的影響。這一重大的政策開放,絕對不是「多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它可能會影響無數家庭、無數孩子甚至無數老人的命運,直接關係這個國家的未來。
換而言之,真正的二孩政策也不該就是一紙文件,天真地以為說句「你生吧」就真的能解決老齡化問題。
——必須先解決女性的顧慮。
如果說這個國家需要更多的全職媽媽,那麼國家就應當為她們在日常薪酬、養孩支出方面提供更多資助。
為什麼全職媽媽只能由老公供養呢?國家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為母親們多一些分擔,孩子生出來國家不是也受益嗎?
對於事業型女性來說,連「男性不休產假」都可能會影響她們的晉升優勢,那麼,國家能同意男性也休產假,來緩解男女因為生育帶來的晉升不平等嗎?
讓事業型女性解決「生孩子會影響我的事業」的擔憂,就需要讓男性承擔更多帶孩子的責任。
保障享受型女性的年休假如何?
給予二孩補貼和補助、促進男女就業平等、提供優秀的兒童託管服務……包括提供更多服務上佳的養老機構,這些措施都可能會成為促進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好,你一定以為這篇文章已經寫完了。不,這不是結束。
請注意特殊人群的權利!請注意特殊人群的權利!請注意特殊人群的權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二孩政策出臺以後,丁克家庭、獨身主義者、同性戀群體等等,都有可能面臨著更大的來自長輩、配偶、親朋的壓力。如何緩解他們的焦慮和壓力,也是個問題。
(P.S. 歡迎辯論,可以留言或寫信給作者daiyu.chn@gmail.com。若想看《開放二孩,對男性意味著什麼》,則請留言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