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動動手指點個關注吧!萬分感激!
「bring」和「take」,如果單獨解釋他倆的意思,我們很多人或許能說出個大概,但是到了實際應用層面,很多人可能會傻傻的分不清,到底我這個情況應該用「bring」是「take」?今天就跟隨王老師的視角來重新認識一下它們,或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首先,要說明它倆的區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基準點,這個基準點就是——你瞅啥——就是你。
找到基準點後就好辦了,如果你讓人把指定目標拿到你的位置,就是「bring」,即「帶來」;如果你把指定目標帶到其它地方,就是「take」,即「帶去」。
舉個例子:
I asked Jack to bring Xiaoxiao to my party next week. 我讓傑克下周把笑笑帶到我的派對。此時,基準點是我,我讓傑克把遙遠的笑笑帶到我的地盤上,至於是為了什麼目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Jack asked Xiaoxiao, "May I take you to Steven's party?" 傑克問笑笑:「我可以帶你去史蒂文的派對嗎?」此時基準點是傑克,傑克要把笑笑帶去遙遠的地方參加史蒂文的派對。所以,用「bring」還是「take」就歸結為一個點:指定目標是靠近發言人的地點,還是遠離發言人的地點,前一種情況是「bring」,後一種情況就是「take」。
與之類似的一對冤家就是「come」和「go」,從小我們就把「來是come」,「去是go」背的滾瓜爛熟了,但是當你真正在語境中使用的時候,又會變得萌萌噠,不停地在大腦中思考「到底come 還是go」,「到底come還是go」……直到「十六核」大腦超負荷運轉還是覺得自己用的不妥當。其實這對冤家的思考方式和「bring or take」的思考方式是一樣的:
「come」類似「bring」,就是你讓別人到(come)你所在的位置;「go」則類似「take」,就是你讓別人或者是你自己離開你所在的位置。
舉個例子:
Jack and Xiaoxiao are coming to my party. 傑克和笑笑都要來我的派對。此時以你為基準點,傑克和笑笑都是去往你的位置,故用「come」。When Jack meets Xiaoxiao, he'll say, 「Let's go to Steven's party.」當傑克遇見笑笑的時候,他會說:「我們一起去史蒂文的派對吧。」此時以Jack為基準點,他倆要離開自己所在的位置去往史蒂文所在的位置,故用「go」。希望通過此篇小文可以讓你對「bring and take」和「come and go」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在使用它們的時候可以更加遊刃有餘。
感謝閱讀,創作不易,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