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何挺(網名:何半半)
何挺,1983年出生於廣東高州,2007年畢業於湛江師範學院藝術學院美術系。現任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理事,茂名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2011年《惑》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曾拍攝《菜市口》、《鄉言》、《沉浮集》、《開門見山》、《偶然集》、《熟年》等作品。
何半半 | 沉默的模樣
很多時候我們隨著年齡見長就忘記了以往的模樣,只有翻閱老照片的時候才會感嘆歲月的美好,所以照片成為了我們定格時間追憶過往的最好載體。人生如硬碟存放,只有那些刻骨銘心的節點才會讓我們變得敏感,每每碰到跟自己生活經驗重疊的瞬間,它就像被激活的腦細胞,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們才幡然醒悟原來生活的重複,歷史的重疊,就是這樣覆蓋著豐富我們的日常。
魯迅曾言: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充實,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時代的模樣,我們只能在宏觀的歷史中窺見一二,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總是迷茫其中而捉摸不定,空虛的寂寥早已被喧囂無情掩蓋,成功的標準像複製粘貼一樣,讓我們難以左右,大家都渴望有一個專屬的GPS,找到自己在社會的準確定位,並且急需刷新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價值觀念;大家都被周圍綁架著,在物慾的環境中高歌猛進,但就是在這個人人有夢想的亢奮時代,很容易忘記了自己沉默的模樣,只記得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隨手拍下這些照片對於我來說,就像踏過的路,它是日益累積的結果。這當中的情緒是複雜的,有時候冷漠,有時候激動,有時候無奈……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它都成為了我照片當中模糊不清的內核。照片被拍下來,當下這些被包裹的世界,就成為了我怦然心動的寶物,它如俄羅斯套娃一樣,我好奇地一層層剝開來看,這種窺探的欲望,是同現實溝通和解的結果,也是攝影這種沉默媒介的魅力。
當今快節奏的生活,圖像直擊感官世界,我們瀏覽手機的速度,我們把控電視遙控器的節奏,我們建築亮化刷新的面貌,就在彈指之間。真正能讓人慢下來,沉默進去思考那麼一瞬間真實不容易。如今全民攝影時代,更迫切需要這樣沉默的力量,它是一種思考的節奏,也是我對周圍一切拋出的問號,在我心中是沒有答案的,快餐的照片一目了然,但我還是喜歡照片的不確定性,這樣照片才擁有它的生命力。
我們都是這個社會沉默的大多數。為了生存爭分奪秒,我們真實的存在,是這個社會的另一面,當眾人習慣了熱鬧繁華,靜默的力量站在它背後,不應該成為非黑即白的對立面。相反照片的沉默,在我潛意識中,它不是消極和頹廢的代名詞,更多是源於我對自己價值觀的判斷。判斷如今現實社會顏色的多樣性,判斷我們在環境中延伸的意義,判斷自身視野空間的可能性。
當內心的潛臺詞轉變為攝影語言,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美妙的。這一張張照片沉默的模樣,是我的樣子,或許也是你們的樣子!
《玉湖水庫》 2016 廣東高州
《貓》 2017 廣東茂名
《扎辮子的女人》 2017 廣東茂名
《茶壺》 2016 廣東高州
《抽菸的白鬍子老人》 2017 貴州黔東南
《自行車上的傘》 2017 廣東茂名
《涼亭裡的男孩》 2017 貴州黔東南
《一碗麵》 2017 貴州黔東南
《一堆蒜》 2017 貴州黔東南
《大學的勺子》 2017 廣東湛江
《難以言狀的線》2017 貴州黔東南
《車尾巴上的牡丹》2017 廣東茂名
《模糊的結婚照》2017 廣東茂名
《廣告上的洋女人》 2017 廣東茂名
《餐廳裡的外星人》 2017 廣東茂名
《乘風破浪的哥哥》 2016 廣東高州
《狗》 2017 廣東茂名
《牆上的壁畫》2017 廣東湛江
《教堂的擺設》 2017 貴州黔東南
《閱覽室的文件》 2017 廣東茂名
《領袖》2017 廣東茂名
《廟堂》 2016 廣東高州
《街上的雕塑》 2017 廣東茂名
《迎客松》 2017 廣東茂名
《露天礦的屋頂》 2016 廣東茂名
《古人的模樣》 2017 廣西欽州
《小城》 2016 廣東電白
《歇息的男人》 2017 貴州黔東南
《洗澡》 2017 貴州黔東南
《躺椅上的男孩》 2017 貴州黔東南
《缸上的塗鴉》 2017 廣東高州
《石頭上的孩子》 2017 廣東茂名
原標題:《何半半:沉默的模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紀實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