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羊看了一個有些搞笑的短視頻:一對正太看《葫蘆兄弟》時「入戲」太深,情緒相當激動,恨不得鑽電視裡面救爺爺…
△大娃撲電視上哭著喊「爺爺」,二娃哭著找媽媽…
不過轉念一想,小時候看《葫蘆兄弟》的我們誰沒哭過吶?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1986年播出的《葫蘆兄弟》,對現在這些接觸了大量前沿「炫酷」視覺效果的兒童,還是有著相當強烈的吸引力。
羊順手點開《葫蘆兄弟》,準備懷舊一番,愕然發現原來這部動畫片只有13集,每集僅10分鐘…羊在回顧《葫蘆兄弟》的時候,還發現了些小時候get不到的細節,今天特地和大家一起康一康!
—— 根植於傳統 ——
《葫蘆兄弟》的劇情不需要羊跟大家過多介紹了吧,簡而言之就是「葫蘆娃大戰蛇精」。
大家有沒有思索過,為什麼《葫蘆兄弟》中的英雄是七個葫蘆娃?
其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葫蘆寓意吉祥,正所謂「葫蘆者,福祿也」。
△「葫蘆」這一形象在藝術品和工藝品市場中相當常見。
同時,葫蘆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也是求吉護身、避邪祛祟的「法寶」。《西遊記》中太上老君被偷走的法器,就是葫蘆(紫金紅葫蘆)。
△在《西遊記》中,被吸入太上老君的紫金紅葫蘆後,一時三刻便會化為膿水。
為了對抗蛇妖夫婦,爺爺在葫蘆山中取了葫蘆籽,栽種出葫蘆娃收伏妖魔。
葫蘆娃還未成型,就已然相當「剛」了——它從石頭中發芽,並擊破壓迫它的巨石,已然是個無堅不催的戰士。
話說為毛葫蘆娃是七兄弟,而不是「十兄弟」呢?
毛爺爺有首《菩薩蠻》,描述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剛巧葫蘆七兄弟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
△葫蘆藤開花結果時便出現了彩虹。
當七個葫蘆兄弟合二為一時,便是身著白衫的金剛葫蘆娃——七色光合為一體的時候,就是「白光」。光是什麼?光是衝破黑暗的力量,光是給予我們溫暖的希望。
△1991年的《葫蘆小金剛》。
那以蛇精為代表的反派形象,又有什麼出處呢?
《葫蘆兄弟》中的蛇精和蠍子精是一對夫妻,合在一起便是「蛇蠍心腸」,最是陰險歹毒。
△《葫蘆兄弟》中爺爺之死,是多少小朋友心中永遠的傷痛。
蛇精和蠍子精麾下的主要打手,分別是蟾蜍、蜈蚣、蜘蛛——在民間傳說中,蛇、蠍子、蟾蜍、蜈蚣、蜘蛛被統稱為「五毒」。
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有個教派叫「五毒教」,將青蛇、蜈蚣等「五毒」奉為「五聖」。
△《笑傲江湖》。
總的來說,《葫蘆兄弟》中的角色設定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紮根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可以深挖出處,仔細推敲。
—— 藝術價值 ——
其實當我們現在回顧老動畫時,能明顯地感受到當時製作技術上的落後。
△《葫蘆兄弟》中某些特效鏡頭的處理,現在看起來會有「原始」感。
可奈何製作團隊的藝術功底相當雄厚,足夠讓現在的觀眾忽視當年技術上的不足。比如說《葫蘆兄弟》的背景繪製,用色古拙典雅,明顯帶有中國水墨畫的「基因」。
動畫中角色的形象設計更是深入人心,特別是蛇精——「通天」的山根、能夾死蚊子的雙眼皮、尖的能戳死人的鼻頭和下巴、倒三角臉,堪稱「蛇精臉」的祖師奶奶。
△蛇精這應該是觀眾接觸到的第一張「蛇精臉」吧。
與之相比,《葫蘆兄弟》中爺爺的面部明顯鈍角多:鼻梁低平、鼻頭圓,面部收尾線條平直,看上去就善良正派。
而葫蘆娃的臉型相當圓潤,轉角處多以曲線代替,頭部、軀幹、四肢都圓滾滾的,顯得十分童趣可愛。
同時,葫蘆娃和爺爺的膚色是接受了陽光洗禮的健康的小麥色,但蛇精一身灰白的「冷白皮」,好似常年蜷縮在洞中暗戳戳「使壞」,顯得她額外陰險狡詐。
而蠍子精的膚色是灰紫色,再配上血盆大口、被酒肉燻黃的獠牙,一瞅就是個心狠手辣的反派。
《葫蘆兄弟》中的角色形象設定十分完整,細節處也沒有放過,比如說:手。
蛇精的手是怎樣的呢?十指纖長,喜歡比「蘭花指」,這是一雙美人的手,但指尖收尾尖銳,顯得就有些尖刻了。
我們再看敦煌壁畫中手部的處理,手掌的感覺更「肉」、手指圓鈍,明顯帶著慈悲感。
△常沙娜老師臨摹的敦煌壁畫(左),蛇精(右)。
葫蘆娃的手就是肉嘟嘟、圓滾滾的,轉角處使用曲線平滑過渡,像是年畫中有福氣的「胖娃娃」。
而爺爺會更有「塊面」感:手掌厚實、十指粗壯有力、指節分明、指尖圓鈍,一看就是雙在山野田地間討生活的手。
參與《葫蘆兄弟》動作設計的每位畫師面前都擺著面鏡子,畫著畫著就要像被角色「附身」一樣手舞足蹈。
《葫蘆兄弟》中的人物雖然是虛構,但是角色的表情和動作設計,都是從真實生活中實踐得來的。
因此,動畫中角色某些動作和面部表情處理的十分到位,能感受到角色的內心活動。
最讓羊印象深刻的是爺爺推開巨石這個動作,設計的十分有「生活」,一看就是生活在大山裡的老人。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用普通的這種推的動作,是不是就顯得有些「無力」?
最令羊驚嘆的是,隨便截一張圖,角色的面部表情都是可以對應其動作的的。
想像不到嫵媚妖嬈的蛇精還有這麼猙獰的一面吧?這張扭曲變形的臉顯得她格外狠辣。
還有一些更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小細節,比如說《葫蘆小金剛》中青蛇精颳起的邪風;
羊猛然間發現,這陣風的形象其實是只盤旋的毒蛇。
《葫蘆小金剛》作為《葫蘆兄弟》播出五年後的續作,反派青蛇精是前作中蛇精的妹妹,青蛇精的「青」字頗有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味在裡面。
△青蛇精比她的姐姐更為奸詐,她的主色調也是青色。
其實《葫蘆兄弟》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創新出另一種動畫形式。話說這部動畫片的導演胡進慶,在國際上被稱為剪紙動畫片第一人,他擅長將民間工藝融入進動畫中。
△錢運達(左,代表作《天書奇譚》)、胡進慶(中)、萬古蟾(右,與哥哥萬籟鳴製作了我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
《葫蘆兄弟》就是從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中取材,創造出的全新的動畫形式。
羊趕腳上面這段話貌似有些抽象,這樣吧,我們先看下《葫蘆兄弟》的某些製作過程:動畫片中的所有角色,都需要先在紙面上繪製出來。
然後再把身體各部分進行剪切。因此,角色的各個關節是可以活動的,方便製作團隊實現各種動作的完成。
如果我們注意一下《葫蘆兄弟》中的形象細節,有沒有發現他們關節處的銜接有些皮影的感覺?
△《葫蘆兄弟》中人物的動態模式,會有明顯皮影戲的趕腳。
話說1秒24格畫面背後所蘊藏的工作量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比如說刀槍不入的三娃,在被蛇精「軟刀子」控制住時的動畫效果,需要一幀一幀的調配清晰。
這部剪紙動畫是中國動畫人一次大膽的嘗試,哪怕幾十年後的現在,他們依然是行業先鋒。
時隔多年再看這部動畫片,感覺葫蘆娃系列動畫片不僅僅是給小孩子看的,對成年人的觸動也許會更大。就好比三娃,他鋼筋鐵骨,無堅不摧,蠍子精的攻擊對他而言就是撓痒痒;
但蛇精是怎麼制服他的呢?「軟刀子」!
對於現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葫蘆娃們所遭遇過的「關卡」,何嘗不是我們面對過、或即將面對的挑戰?
比如說,面對金錢誘惑,我們會不會「掉進錢眼」?
五娃控水,可吞江倒海,但卻醉倒在蛇精布下的鴻門宴中,長睡不醒。
這部動畫片的創作團隊也並沒有把孩子當孩子,而是把大家都當成平等的個體,因此才沒有遮掩真實的「惡」。
△這類鏡頭現在也許會被劃為「十八禁」…
遭遇了種種誘惑和打擊的小英雄,在歷經磨難後迅速成長,依然固守本心,永遠像初生牛犢一樣勇敢無畏。
就像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那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願我們都可以做生活中的英雄,永遠像生命最初那樣滿懷希望。
最後,話說羊這類乾貨文的流量往往不高,但即便「認清流量的真相」,羊也依然懷著一腔熱忱碼完了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