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貓文化,島國人民愛貓,竟有如此有趣的傳統

2021-01-11 樂逗逗

不知道點開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喵星人控呢?在日本,有貓咖啡館、貓神社和貓旅遊業,甚至還有有一個貓火車站長、貓日(2月22日)和貓島。甚至很多隻網紅貓也來自日本。為什麼島國人民對貓這樣情有獨鍾?關於日本的貓文化還有什麼有趣的事實呢?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本對貓的喜愛可以說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烈,而且他們也有這種文化很久了。 是的,在網際網路之前,在電視之前,甚至在電力和蒸汽動力發明之前,日本就開始用浮世繪貓傳播對喵星人的崇拜了。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日本貓文化藝術沒有過時,它仍然像印刷時那樣生動有趣,而且愈發歷久彌新。

01 貓如何來到日本

在有關貓的藝術出現之前,首先必須有貓。貓在今天的日本很常見,但它們不是土生土長的,很可能是在1000年前隨著中國船隻來到日本的。日本人很高興在農舍裡僱用這些齧齒動物殺手;在寺廟中也會養貓,以防止老鼠啃咬經卷。難怪日本人如此迷戀他們的新夥伴。

最開始寵物貓很少見。它們只供精英們擁有,並且受到了精心的照料。這一時期的藝術表現的貓拴著鎖鏈,生活在室內。但即使在那時,個別的貓也可能很有名。一份平安時代的手稿詳細介紹了一隻作為送給後宇多天皇禮物的黑貓的習慣和個性。

在早期的藝術中,貓多被展示為奢華生活的一面。與此相比,同期的中國藝術往往強調其自然的狩獵能力。

但喵星人養尊處優的生活沒能持續太久。最終小貓們告別了他們的貴族生活方式,在街頭和田野裡工作,就像其他地方的貓一樣。1602年,政府頒布法令,規定所有貓都應該被釋放,自由地捕殺當時嚴重危害摧毀養蠶繅絲產業的齧齒動物。閒散的生活可能有一些缺點,但它讓貓咪們更容易繁衍後代。更多的貓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貓並開始迷戀它們,而痴迷最終導致了藝術。

02 浮世繪貓在日本變得流行

在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8年),日本停止了戰亂並開始製造大眾流行文化。人們有時間和休閒方式。當時的人們沒有網際網路,但他們可有浪漫劇、地攤文學和浮世絵。

現在浮世繪是博物館展出的精美藝術品。不過浮世繪雖然非常複雜,但它們最初是一種大眾流行的藝術形式。它們是木版畫,而非普通繪畫。創造浮世繪的流程是將一塊木頭雕刻出圖像,繪製雕刻並衝壓。其實是一種大規模生產的藝術。

當時的日本出現了商人階層,他們有的是錢花在非必需品上。於是就有很多浮世繪可供出售,都在賺這些富人的錢。為了吸引買家,木版畫的主題變得時髦和流行。這就包括了受人們喜愛的貓。

03 種類繁多的貓藝術

正如大家可能想像的那樣,浮世繪貓的描繪開始呈現得比較簡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充分發揮想像力,在各種位置,地點和情境中呈現貓科動物。

獨立出現的貓

對貓科動物最自然的描繪正是捕捉它們的外表和行為。貓追逐和玩弄獵物,睡在各種可愛的臥具裡,舔自己,等等。人們觀看貓的喜悅轉向了紙張。

貓和人

即使我們只是觀看小貓,我們也會與它們互動,至少是一點點。然而,當我們接近小貓時,我們與喵星人相處的真正樂趣就會發生。上圖完美地表達了這種喜悅。那些與貓共同生活的人知道這張圖片對生活的真實性:一隻貓對待人類的方式與對待沙發背或樹枝的方式相同。雖然看起來很荒謬,但不知怎的,他們覺得很舒服。

擬貓成人

什麼比貓更可愛?莫過於貓打扮成人的樣子了。浮世繪中的貓經常被描繪成直立行走,做著人類的事情。有時這些版畫是漫畫和社會評論。其他時候它們只是為了娛樂大眾。在上面的圖片中,貓正在進行傳統的江戶時代雜技表演,稱為「亂杭渡」。但是在這張圖畫中,柵欄被幹鰹魚取代,這正是貓喜歡吃的東西。描繪成名歌舞伎演員的貓在19世紀中期成為了一種新常態。當時的政府禁止張貼演員和妓女的照片,認為這樣不利於公共道德。當然,藝術家們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他們轉向利用貓來刺激大眾的名人崇拜。例如把江戶時代的明星模擬成各具特色的貓畫在浮世繪上。像這樣的印刷品很少能保存下來,因為它們大多被小孩子們裁切下來並逸失了。

妖怪貓

貓可能在宗教背景下進入日本,但人們最終得以更了解它們。這導致了對貓的更多變化性和現實性的態度。貓經常折磨垂死的老鼠,把桌子上的東西撞掉。所以貓往往不是很好的形象。這種邪惡催生了民間傳說和藝術中的貓妖怪傳統。

三維立體貓藝術

浮世繪不是日本藝術中表現貓的唯一方法,日本的貓藝術也突破了第三個維度。著名的招財貓可能是最代表性的例子。此外,貓還是根付的常見題材之一。根付是用於固定有繩錢包和附在和服上的盒子的小雕件。雖然它們起初僅僅是實用的物體,但工匠們開始把它們雕刻成人物,動物和場景。根付雖然很小,但構成了日本最複雜和美麗的藝術之一。

怎麼樣?看來日本人民對貓的喜愛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啊。喜歡小編的話,就請收藏+關注吧,每天為大家奉上有趣的文化快餐哦。

相關焦點

  • 日本的貓文化:日本人為何痴迷愛貓,帶你走進神秘的日本貓世界
    日本的貓文化十分有名,日本人也非常喜歡貓。在日本,有貓咖啡館、貓神社和貓旅遊業,甚至還有一個貓火車站長、貓日(2月22日)和貓島。為什麼島國人民對貓這樣情有獨鍾?在日本,貓與人同居於一個屋簷下,得到日本人各種細緻的呵護和照顧,各種愛貓產品、愛貓服務層出不窮,成為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成員。
  • 最愛貓的地球人應該是日本人吧?
    日本人愛貓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的,貓在日本所受到的禮遇真不是一般動物能比的。 以神明供奉的貓 貓被普遍認為是有靈性的動物,遍布日本各種宗教傳說。
  • 日本人有多愛貓?小到包裝設計,大到貓咪旅館,竟然還有貓咪寺廟
    文/王大野的貓日本人民對貓咪的喜愛,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比如:日本的一家宅急送公司,他們的商標和包裝盒都是以貓咪為主題來設計。網友們僅僅是為了收集包裝盒,就紛紛下單購買商品。但是島國人民對貓的喜愛遠不止如此,他們竟然還有專門的貓咪主題寺廟。日本京都有一個叫「貓貓寺」的地方。這個寺廟裡充斥著滿滿的貓咪元素:有各種各樣的貓咪擺件,有貓咪主題的食物,還有7隻可愛的貓咪。
  • 中國傳統招財擺件太嚇人?竟輸給了一隻來自日本的貓
    在我們中國有關財運的風水擺件可多了,有銜錢的貔貅、白菜、金蟾蜍、財神爺以及和水有關的擺件,畢竟遇水則發。而有另外一種擺件,它以可愛的形象深得大眾的喜歡,現在的商店裡多擺放這種招財擺件,但它卻不是中國的,竟來自日本,它就是可愛的—招財貓。那為什麼這樣一隻可愛的小貓竟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招財擺件呢?
  • 日本影視中的喵星人:這個「貓奴」國度的吸貓治癒片
    如果要評選地球上最愛貓的國家,日本絕對會榜上有名。日本人民自古就為貓痴狂,即使貓咪並非土生土長(又是從我國傳入),也阻擋不了貓兒們憑藉捕鼠技能和賣萌本性,從最開始的貴族專屬,到「駕臨」尋常百姓家。日本人有愛貓傳統也可以從宗教上來解釋,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信奉萬物有靈,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所以它經常出現在各個神社的供奉席位上,而由東京豪德寺起源的「招財貓」,就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貓文化之一。
  • 從前有隻kitty貓 長得像貓不是貓
    有親和力的動物無外乎貓貓狗狗,於是他決定用可愛的貓。之後Hello Kitty的第一位設計師離開了公司,這個形象陸續傳承給了第二位設計者米窪節子以及後來的第三位設計者山口裕子。Kitty的名字來源於《愛麗絲鏡中奇遇》中愛麗絲養的一隻貓。Hello Kitty有一個自己的虛構家庭,以及角色關係。包括一大堆朋友和家庭成員。
  • 「愛一隻貓,遠遠比愛一個人有趣」
    推薦作者:高靈靈來源:南七道(ID:nanqidao)編輯:
  • 日本為什麼這麼愛貓?貓娘、招財貓等,日本特有的貓咪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日本貓咪的幸福生活!初次出現在國民面前的日本貓就擁有著顯赫的地位,這跟中國貓剛開始被定義為捕鼠、家畜大不相同。古時候的日本貓,是只有皇親國戚才能賞玩的寶物,被載入日本史冊,是從平安時代開始的。當時的文學作品裡把貓稱之為唐貓,同時期中國正是唐朝,日本會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 日本人究竟有多愛貓?
    同時貓在日本也是以神明供奉,在日語裡面,有一句話是「神佛各奉」,說的是神社和寺院各自尊奉自己信仰的神靈。但是貓卻在不同的神社中都有供奉,可以說貓在諸神之間擁有非同凡響的地位。日本對於貓的喜愛,不光體現在這些真實存在的貓之中,還體現在平常的文化中,例如,只要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凡涉及到貓的,不論書籍還是雜誌銷量都很可觀,我們眾所周知的就是當代作家村上春樹,都在職業生涯中出過成功的「貓書」。
  • 日本貓日 | 帶著你的貓,向世界出發
    今天2月22日是日本愛貓日鏟屎官們都給主子過節了嗎?
  • 《愛貓之城》曝「Q版貓」海報 9月22日萌貓來襲
    紀錄電影《愛貓之城》曾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上映,口碑一路走高,爛番茄新鮮度98%,IMDB評分7.7分,豆瓣評分8.5分。被各國網友們大加讚賞:「這是一部像小貓一樣柔軟而溫暖的電影」,「一隻只可愛的貓咪在畫面中進進出出」,「每個人在撫慰貓咪的時候看起來都如此快樂」。
  • 貓主子有時就是人
    仔細看看,一隻貓正在從籃子裡爬出來,一些貓正在抓老鼠,還有一些貓正在吃魚。這麼多貓咪真是棒極了!但這幅畫的背後有沒有什麼故事?在我看來,這幅畫可不只是簡單的貓咪速寫。我很好奇,那些貓的動作是否有什麼深意,或者,也許只是這個畫家太愛貓了?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最好穿越到這幅畫誕生之前,仔細研究一下這種對貓咪的痴迷從何而來。公元6世紀,一些佛教徒從中國東渡到了日本。
  • 《神話之城》:神秘的貓文化,為什麼神明愛吸貓?
    因為貓具有柔軟、安靜、高冷和複雜多變的性格特質,所以常常把它和女性聯繫在一起,比如形容女性時,會說「貓一樣的女人」。而在世界各大神話體系中,貓不僅僅是女神們的心頭好,有時候甚至是女神的化身。在日本,有個貓島,吸引了眾多貓奴們的目光。其實,世界上貓咪最多的景區,不是在貓島,應該在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
  • 網友在線「雲吸貓」,這個起源可有些年頭了,愛貓一族了解一下!
    說起「雲吸貓」這個詞也是這兩年興起的,不過,它所形容的現象在動漫中可謂是極其常見了,所以,本期百事決定和大家一起來追溯下在動漫中貓咪們出現的淵源吧,愛貓一族了解一下!細想下,在70年代有大火的《Hello kitte》,這可是世界級公認的可愛貓咪了(事實上:它只是長得像貓罷了,其實它並不是);在80年代有宮崎駿老爺子所創作的《龍貓》,以及後續亮相的《貓怪麥克》;再到2008年的《甜甜私房貓》。
  • 這個國家雖然誕生了Hello Kitty,但真不是人人都愛貓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對貓又愛又恨,與貓相愛相殺。日本人愛貓是出了名的,從日本流行文化中就能窺見一點點日本人愛貓的影子,無論是Hello Kitty, 貓咪咖啡館,還是街上戴著貓耳朵的少女,與貓有關的元素實在太多。
  • 如何看待日本貓文化起源於中國?
    日本御守在全世界都受到歡迎,其中最特別的當屬運氣祈願系御守——正倉開運貓(招財貓)御守,以貓的御守文化為代表,與日本的貓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而日本的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中國息息相關。這故事還得從唐朝說起,當時的遣唐使來到唐朝以後,被唐朝的文化氛圍和繁榮景象所震驚,隨後帶回了大量的典籍、貨物、工藝品等,大唐的鑑真大師也帶著佛經與日本遣唐使一起回到日本傳經頌道,弘揚佛法。為了防止經書和藏品被老鼠侵蝕,在上船時特意帶上了黑貓。
  • 從「貓之日」到貓站長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喵星人?
    在日本,有凱蒂貓、機器貓、「貓之日」、貓島,甚至還有貓咪咖啡館和貓站長……讓人不禁想問,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喵星人?日本把2月22日定為「貓之日」。這隻貓出生於東日本大地震後的一個月,現在成了日本水戶地鐵站前召喚幸福的「使者」。八字眉貓咪因為眉毛形狀呈「八」字,因此得名「八字眉貓」。這隻貓通體雪白,只有眉毛呈黑色。
  • 日本文學史上的貓
    而人呢,也因為無法完全俘獲貓而愈發地想要佔有它、愛它,愛貓酷愛自由的個性,也愛它遺世獨立的品性。於是,在貓身上那冷酷又自信、危險又神秘的野性之處,眾生顛倒,藝術萌動。就文學創作而言,似乎日本作家寫貓寫得最多、最深情、最深刻,也最讓人難以理解。因為貓,他們以及由他們創造的日本文學都被重新定義了。以夏目漱石為例,是漱石成就了那隻貓,還是那隻貓成就了漱石的文學之路?誰能說得清呢?
  •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江戶時代,伴隨著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發展,妖怪文化進入到一個大發展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出產大量漫畫,宮崎駿、水木茂、犬木加奈子筆下的妖怪讓日本的妖怪真正地走向了全世界,使日本妖怪文化進入全盛時期。日本的妖怪原型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國外,尤其是中國。
  • 日本「貓文化」盛行,以《貓的報恩》為例解讀宮崎駿要傳遞的自我
    在日本,貓的存在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種現象在長期的歷史沉澱下,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從上個世紀文壇巨匠夏目漱石的長篇小說《我是貓》,到本世紀流行的動漫作品《夏目友人帳》等,都折射出日本人對貓的獨特情感,其實大部分日本人性格孤僻,不喜歡熱鬧喧囂的環境,也不喜歡和人推心置腹,所以他們才會喜歡貓,想要成為貓那樣優雅而安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