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2021-02-08 棒喝門庭




即使雨水紛紛,冰涼入骨,大家也不避艱辛地插秧,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禪師向大眾說:「你為我開田,我為你說大義。」後來田已開了,師晚間上堂,僧問「田已開竟,請師說大義。」師下禪床行三步,展手兩畔,以目示天地云:「大義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說了什麼呢?要用心體會聖人的指點。我這業障鬼騙佛飯吃了數十年,還是摩頭不得尾,現在又不能陪大家勞動,話也沒有可說的,勉強應酬講幾句古人的話,擺擺閒談。

 

志公和尚《十二時頌》中辰時頌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識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汙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

 

既然坐臥都是道,開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無佛法,佛法與世法無二無差別;佛法是體,世法是用。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佛法非同異,千燈共一光,你們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臥是道,插秧也是道。低頭就是迴光返照,水清見天,心清就見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打交道,便不清淨,就沒有道了。

 

佛性如燈光,房子一燈光滿。房內雖有千燈亦皆遍滿光,光光不相礙。宇宙山河,森羅萬象,亦復如是,無所障礙;能迴光返照見此性天,則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要使六根清淨,必須退步。退步是和《楞嚴經》所說一樣,「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這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若退得急,就進得快,不動是不成的。根不緣塵,即眼不被色轉,耳不被聲轉等,作得主才不被轉。

 

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溈山老人說:「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是被苦樂境界轉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無分別;無分別,就無障礙,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為霖道霈禪師,精究《華嚴》以《清涼疏抄》和《李長者論》,文字浩繁,不便初學,乃從《疏》、《論》中纂其要者,另輯成書。由於專心致志,不起分別念故,有一次侍者送點心來,置硯側,師把墨作點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見師唇黑,而點心猶在案上。這就是心無分別,食而不知其味。

 

我們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別心,不生煩惱心嗎?若能則與道相應,否則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長期在煩惱中過日子就苦了。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會。


——《虛雲和尚全集》



掃碼關注,歡迎圍觀哦~

相關焦點

  •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今天看見了這樣一首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佛門裡常講六根清淨,什麼是六根呢?
    念佛要都攝六根,六根清淨。那麼,什麼是六根呢?在《心經》裡有這麼幾句非常經典的話: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眼耳鼻舌身意」,其實是佛門裡說的六根。
  •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大慈彌勒菩薩的聖誕日。「佛面猶如淨滿月」,彌勒菩薩,慈眉善目,兩耳垂肩,笑口常開,心寬體胖,非常吉祥,與眾生的緣分特別好,人見人愛,士農工商都喜歡衪。誰見到衪誰就身體好,做手工業的見到祂就招財進寶,種地的看到衪就旱澇保收,因為衪有這個功德力,所以開素齋館的,想生意好,大堂裡可供一尊彌勒菩薩。
  • 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
    所以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會認錯的人,是在積福。相信錯能改過的人,是在賜福智者改過遷善,愚者恥過逐非。過錯千差萬別,但歸根結底,不出「心性」二字,一切過錯,皆是邪念。
  • 清淨法師:《〈圓覺經〉講記》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其內院常為補處菩薩之生處,今彌勒菩薩生於此,故謂之彌勒之淨土。《彌勒上生經》說淨土之相,以勸願生。兜率淨土彌勒三尊是:彌勒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復有他方諸大菩薩發心而來,古來大德發願往生者眾,其中有阿難尊者、戒賢大師、道安法師、法遇法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智者大師、智晞大師、灌頂大師、玄朗大師、道宣律師。近代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等諸位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