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見了這樣一首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是唐朝布袋和尚所『作的哲理詩,是描寫農夫插秧的情景。它告訴:從近處可以看到遠處,並且退步也可以當種進步。
第一句,『』手把青秧插滿田。過去農夫是手插秧,是一根一根往下插的。
低頭便見水中天,低下頭來能看到倒在水田裡的天空。
心地清淨方為道,身心清淨(不再被外界的物慾染著)時,才能與道相應。
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都是邊插邊後退的,正由於能夠退後,才能把秧苗插好,插秧時『』退步『』,正是工作在向前進展。
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在社會中,你比我學問高,那你就受尊重;你的錢財比我富足,就巴結你。如果他人的條件不如我,就會置之不理。可是呢,誰知道『』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呢?禪師在觀看這個世界與常人就有顯著的不同,如詩中所說:『低頭便見水中天』,就是虛懷若谷低下來,才能真正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在人生中,一般人總以為人生向前走,才是進步風光的,而這首詩,它卻告訴我們: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風光的。記得古人曾講『以退為進』,還說『萬事無如退步好』,當功名富貴前退讓一步,又是何等的安然自在! 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又是何等的悠然自得! 謙恭中的忍讓才是真正的進步,時時照顧腳下,才能腳踏實地的向前,才是最尊貴的。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衝,有的時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謂『回頭是岸』,往往能有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事業把穩正確的方向,不一味蠻幹下去,同時也要有勇於回頭的氣魄。
在社會與家庭中,沒有矛盾是不現實的。夫妻二人結婚後,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離婚。其實雙方都在煩惱中,這種煩惱達到不能自控,大大地發作起來。其實雙方都忍耐一下,就不至於了。認識自心,你的心是否清淨。
舉例:曾有夫婦二人,幸福地有了兒子,按說生活應該很美滿了吧。可是並不理想,兩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誰也不讓誰,導致男人夜不回家,情感不在自己媳婦身上了,而又找了個第三者,還與第三者生下了孩子…當這種事發生後,自己的妻子嗔心大起,要殺他丈夫與第三者,妻子想把二人弄死,殺人是重罪,那不自己墮地獄了嗎!妻子經人勸後,似乎明白了點道理。但一時氣難消,想把她愛人弄得名敗身例,或一輩子不讓他見著兒子。其實業果道理,如若這樣做,那都是自己的嗔煩惱在作崇,是惡業,到頭來業果原則,只能自己更遭受苦果。世俗上講,這個女人很苦,甚至想過自盡,人們勸她,那你兒子不就沒媽了嗎! 世間上作為這樣的女人很苦,但如詩中所講:低頭便見水中天,那麼作為她低下頭看看自己的心是什麼?認識自心了嗎?大家一起勸她,幫助她,用佛法薰陶她,她開始慢慢反省自己,認識到,這都是自己的業果。過去的她,因為一點小事,抱怨丈夫這不好,那不好,總跟人發火,那麼今生果報,導致如此狀態。再回頭想,即使曾經她的男人,已經不愛她了,那就成全他們吧,這是一種慈悲,這個女人終於作到了,那這時的她已經認識自心,懺悔自心,已經作到了六根清淨了,知道佛法教她這麼作才能成就自我,方為道。看似她退了一步,她讓步了,其實她又邁進了一大步。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