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LV、GUCCI都開快閃店了,這種新商業運營模式真能賺錢?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在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快節奏的當下,消費形式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曾經低迷的線下流量有了新突破

手機端的新聞和視頻,成功吸引了很大部分用戶在學習工作意外碎片時間上的注意力,當然除此以外,大家對於買東西的需要求也越來越高。想成為城市中會消費的優質年輕人,更多的購買途徑還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移動網際網路成為目前年輕人的剛需,但如果單從消費來說,因為線上電商運營成本和競爭急速上升,加上客戶對體驗式購物的需求,對於傳統行業,很多也順應需求加入新的元素刺激消費,積累用戶。線下的消費流量重回「軌道」,給實體的商業地產擴張規劃給了個很好的契機。

對傳統渠道而言,目前的購物中心更多趨向成為消費者吃喝玩樂一站式生活服務線下平臺。在餐飲、影院、零售品牌等齊聚的地方,「吃喝」一般都屬高頻消費,並且復購率超過50%以上也很正常。

各大品牌紛紛試水「快閃」

商場體的競爭和快節奏,已經不只是在一二線城市。新晉的商場內有些會自設主題樂園、體驗中心,一般商場為了導流,會用大家熟悉的近年很紅的快閃模式。甚至很多LV之類的一線大牌也紛紛加入到了快閃的行列


相比餐飲,它是更齊聚線下流量的導流方式。豐富的商業形態中,各類快閃店的頻頻加入,憑著時間短、主題性強、畫風設計突出、內容服務新穎、產品價格優惠等多種特色,使得多數快閃店都很「扛打」。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提升品牌新穎的營銷優勢;對於商場來說,能迅速提升周邊客群流量。而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幫他們解鎖了更多購物途徑、方式、空間上的技能,注重了消費過程中的互動體驗。

快閃的花樣越玩越多

在國外,開設快閃店的場地已經不限於購物中心,像街邊店面、垂直消費場景下的快閃店已經很平常,但在國內,我們常見到的快閃店基本都還是與購物中心,大型商場的長期合作。大商場和購物中心,本身自帶客群流量,能更集中方便地吸引商場逛街的客戶前來,目前一些跨境服裝、高端化妝品牌和國際電影、動漫和主題IP展在年輕人中呼聲很高。

除了產品和價格做到消費吸引外,快閃更注重在短時間內加強與客戶深層的接觸,讓他們在這裡有參與和互動感,目的不再是針對以往單項產品的促銷售賣,更多是品牌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一種傳遞,在線下體驗到與電商不同的購物環境。

快閃店到底賺錢嗎?

可能有些人還不太了解,精緻而又具備鮮明主題特徵的快閃店,雖然陳列時間短,其實一整套設計、裝修、運營服務、人力等各項成本下來,整個投入比例並不比一家實體店低太多。加上如果展示中有不可控因素,例如室外會有天氣、場地限制等,如何保證展示期間的銷售額,也是很需要商家和商場提前估算合計的。

花了大成本人力和集中時間的投入,也未必保證帶來急速可觀的收益效果,如此一來,快閃店不會越來越少了嗎?事實是我們所看到的,各大商場裡的快閃店,非但數量沒見少,反倒更加立體多樣化呈現在客戶面前。有時候看到的不單只有大牌IP和奢侈品牌快閃店,商場內部也多了一些創業型的趣味市集展示,重要的因素是商業地產主要還取決於客流量的變現,體驗感是決定客流量的一個關鍵。

一個集合了美妝購物、抓娃娃和共享化妝間的快閃店

女生們可以購買消費品,抓個娃娃後,體驗一下自助補妝,還可以解決她們出門帶大包小包化妝品的麻煩。

成功的快閃店每天能給購物中心帶來5000甚至上萬的客流量。客流的上升,租金高低也多少會發生變化,租金提升又會帶來整體資產上升,從而能獲得整個品牌更高的商業價值。

或許點燃了商業地產的一點新希望

這裡提到的除了文化展覽類的觀賞體驗,在消費品上,現在購物中心內的快閃店更多還以零售快消類型為主,那如果需要購置大物件怎麼辦?

低頻耐消品,例如汽車、房屋等,在移動商業化裡,同樣也在銷售自家的產品外,都不斷在打造更多不同綜合服務體系的共享平臺。比如聯合智能硬體,通過人工智慧升級,人臉識別等科技收集數據,更加系統地服務客戶,再結合用跨行業來突破技術資源和之前不變的產品服務條線。

目前就有汽車行業裡的企業,會將自己產品、體驗與商業地產相結合,打造會「跑」的新零售微型商店。比如變身一個鞋店,自動開到想要購鞋的用戶旁邊,上車即可試穿和購買。另外還可以變成商場裡流行的mini KTV或者微型電影院,製造出逛商場的體驗和氛圍感,在移動過程中給乘客提供多途徑消費環境。

除了購物和消費外,它還設有一些靈動的服務流程,汽車會從傳統的交通工具,變成流動性活動場所,如果你的西裝皺了,放車上下一個訂單,相關服務公司人員就會過來進行服務。以及可以享受到和智能住宅一樣的高端管家式服務,會辨別乘客是否用過餐,根據客戶的需求,提前下一個他們喜愛的外賣訂單。

智能化的家居產品和服務,已經快速進入到購房者的住宅和生活中;智能化的購物模式,也開始在各大商場中你追我逐,市場發展強勁的同時,也在挖掘更多的探索和創新,買到的產品是不是最實惠的不得而知,但肯定會在這樣的消費模式中體驗到了一份快樂驚喜,或者學習到了新領域知識。

相關焦點

  • 共享商業來了?快閃店模式成為品牌營銷新寵
    ­  閃殿創始人董志國,曾在萬達集團、復星地產等任職,積累了多年商業地產的運營經驗。 2015年下半年,他在場地空間服務商雲space幫助品牌做活動時,嗅到了快閃店這一商機。­  「那時候其實快閃店這個事情還很少被人提到,這樣一個新事物其實可以對商業,對品牌有更大的觸動性。」,董志國說。
  • 所謂「賺錢」APP背後運營的商業模式,原來這麼賺錢!
    賺錢類APP最近有沒有發現,各種打著「賺錢」旗號的APP,爭相推廣,絡繹不絕。無論是看短視頻、看新聞、玩遊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網絡推廣),隨之而來種種問號環繞在我的腦海。為什麼它能總夠充斥在你的「周邊」,它真能讓你轉到錢嗎?它的運營模式什麼樣的,APP運營商能賺到多少錢?接下來小編將為你撥開重重迷霧。它會告訴你什麼叫套路
  • 腦洞大開!快閃店喚醒商業地產
    文/史藝敏 編輯/葉麗麗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購物中心(含百貨)整體存量規模將超過5億㎡。存量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中國商業地產行業進入成熟期,大量同類型購物中心出現,市場區域重疊,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如何在同質化中取勝,成為商業地產運營方的痛點,發源國外的快閃模式順勢被引入國內。
  • 奢侈品入門lv和gucci哪個檔次高?更保值?
    大家都曉得lv和gucci都是頂級奢侈品大牌,不過初次接觸奢侈品的朋友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一般會存在一些猶豫,大致原因是一是怕買錯款,二是想了解它們的保值率,因為這些東西終究不是幾百塊錢,上萬元不是個小數目。那麼lv和gucci哪個檔次高?它們之間哪個更保值?
  • GUCCI迪廳紫、PRADA狂野綠、賣口罩也開快閃店?2020一季度全球TOP20個快閃店集合
    近年來,快閃店(Pop-up Store)一直是品牌營銷和購物中心運營的「心頭好」。面對一個變化更快的消費市場,購物中心為消費者帶來最新體驗的速度需要明顯加快。腦洞大開的創意、限時限量的商品,都讓場景時代下的消費者心甘情願「被套路」,也成為品牌測試區位、測試新品、分析消費特徵、傳遞品牌價值觀的一大利器。
  • 辦公空間玩轉快閃店,商業價值又現新商機?
    開拓辦公空間新「商業價值」依託辦公室快閃店,在辦公空間內所舉辦的社群活動,往往結合了當下商業、辦公和消費的熱點,將多維度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這種外部品牌與內部空間的融合有助於引發客戶對企業的認同感,降低客戶的信任成本。
  • 天貓一口氣開了20餘家品牌快閃店,你知道什麼是快閃店嗎?
    快閃店是一種不在同一地久留的品牌遊擊店,指在商業發達的地區設置臨時性的鋪位,供零售商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若干星期)推銷其品牌,抓住一些季節性的消費者。這種業態的經營方式,往往是事先不做任何大型宣傳,到時店鋪突然湧現在街頭某處,快速吸引消費者,經營短暫時間,旋即又消失不見。在海外零售行業,尤其在時尚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彙,它已經被界定為創意營銷模式結合零售店面的新業態。既可以理解為短期經營的時尚潮店。
  • 快閃店模式的研究分析
    快閃店是一種在商業發達地區設置臨時性鋪位,供零售商在較短時間內推銷其產品、品牌從而抓住消費者目光的品牌遊擊店。1999年在英國倫敦誕生,2012年快閃店進入中國並於2015年在國內快速發展;快閃店中60%以上時間不超過十天,成本低,易形成網絡傳播爆點;快閃店是電商對傳統銷售帶來衝擊後,又與傳統銷售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
  • 新零售時代下,快閃店成網際網路們新寵?
    一群人先裝作街邊路人,然後在某個信號發出後突然聚集在一起,或跳舞或擺造型或喊口號,幾分鐘以後又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散開,留下真路人在一旁目瞪口呆,這就是快閃大概的形式。這類活動最初多以舞蹈的形式開展,後來又衍生出了公益快閃、求婚快閃等類型。而更多人不知道快閃店鋪,那種開個幾天或者幾個月就消失的店面。
  • 侃爺開出21家快閃店引熱議 還有哪些玩法呢?
    比如,在新品面市或品牌進入新市場前,商家將新產品以快閃店的形式推出,不僅能以最低的成本來試探市場對產品的接受程度,而且也是一次較好的營銷活動。從各類品牌商、設計師、潮人、電商開快閃店的行為中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快閃店一定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用好看、好玩的體驗感來激發年輕人對轉瞬即逝事物的迷戀。
  • 互相鄙視的LV和Gucci哪個檔次高?
    說起LV和Gucci大家都知道是頂級奢侈品大牌,不過不少朋友在初次選擇的時候都會非常猶豫,到底要怎麼選才不會出錯,哪個款式更保值?畢竟各自的包包基本上都是萬元以上,可不能選錯。首先,LV和Gucci基本上都是做皮具箱包起家的,LV是1854年在法國成立的,而gucci是1921年在義大利成立的,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LV品牌似乎歷史更加久遠些。
  • 十大案例分析,五大生存法則,爆紅的快閃店都這樣開!
    2、商場冰塊環境與自帶可樂流量的IP快閃店相互跨界借勢,酷爽一夏。快閃店是一種能夠擊中商場、品牌和消費者三方痛點的營銷模式。一方面,快閃店能夠填補商場節假日活動空白,製造新的顧客引流點。並且,原創IP的快閃店常常吸引媒體報導群眾圍觀,自帶流量屬性,開在商場自然會為商場帶來關注和顧客。
  • 快閃店|新零售時代的流行C位
    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你所看到的確實真實存在過,它就是新零售時代的「桃花源」——快閃店!快閃店(Pop-up Store),是一種「期間限定店鋪」,開放時間通常不超過半個月。就連Vacant創始人Russ Miller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創意,竟能建立一種全新的零售模式,而即使到了17年後的今天,快閃店也依舊備受歡迎。2004年,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開設的Comme des Garcons快閃店直接帶動了品牌當年30%以上的銷售增長。
  • lv bv gucci 巴寶莉香奈兒大牌包年終盛典,盤點時髦精必備15款包
    說到時髦精們最愛背的包包,我覺得LV今年新出的幾個小包包就很適合,可愛又新奇的讓人愛不釋手,今年受歡迎的款式,還有受歡迎程度都非常高。第1款:lv圓餅盒子包LV的小圓餅早已是明星單品了,今年新出的mini款和鏈條款更是讓人看到了禁不住大呼cute!~鏈條圓餅包的大小只有8.5cm,就只有手掌大小。
  • 怒懟喜茶、勇開診所、懷舊超市,快閃店,你膩了沒?
    嘿嘿,答案就是——快閃店!好啦開個玩笑...把一個個熱門話題都歸類到各個科室解答問題化成了排隊問診原本枯燥的知識一下子變得看的到又摸得著如此新穎又充滿體驗感的模式對年輕人來說當然要去試一試!再加上快閃店只開幾天的「限定屬性」立馬給人一種「過了這村就沒這店」既視感連歌裡都唱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作為普通人,哪能抵擋住這誘惑於是大家瘋狂光顧快閃店不管是去體驗的、剁手的還是打卡的你可以看到快閃店門口幾乎每時每刻全!都!是!人!
  • 到底什麼是商業模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公司,是靠商業模式賺錢的。這些公司連產品都沒有,他們就靠純粹的商業模式賺錢。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力量。那麼,到底什麼是商業模式?理論界對這個話題做了很多研究,分了各種各樣的門派。
  • 快閃店:一個流行的背後,是充滿儀式感小而美,越來越被人們喜愛
    這個時代的產品,賦予其功能屬性之外的「溫度」,是一種新消費形態下的新需求。這也逐漸成為當下商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即產品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血有肉、具有人格力的。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不再是單向的,而是交互的。產品與人之間擁有了情感連接。打動用戶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溫度」。
  • 商業模式畫布:一張圖幫你規劃賺錢的商業模式,管理創業必備!
    好的商業模式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而是可以用科學的工具和正確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拆解,經過多次的整合和優化才能得到結果。商業模式畫布九宮格是我們分析商業模式的工具,也是常用的學習工具之一。全球很多企業都在使用,如GE、聯想、優衣庫等,是務實有效的。今天我們就打開商業畫布的神秘之門,把商業模式畫布應用到生活和商業中,規劃屬於自己的賺錢商業模式吧!什麼是商業模式畫布?
  • lv gucci 巴寶莉 ysl,2019年大牌老花包PK,原來YSL才是黑馬
    潮流就像一陣風,風來了,不只豬都可以飛起來,小丑鴨能變黑天天鵝,灰姑娘真的也能變成美麗高貴的小公舉,當你抬頭一望,然後冥思半刻你會發現,原來都是一路貨色嘛。今年一鼓作氣迅速竄紅的大牌包包們,就有一大把的老花包包,其中有的你很熟悉,比如lv gucci fendi dior的monogram,也有一些看起來很有新鮮感的,比如巴寶莉的TB專櫃花紋,關於這些品牌的老花元素,你會發現他們的設計都是異曲同工,似乎有一個logo就完全足夠了。
  • 快閃店的物種邏輯:玩完就消失,究竟圖個啥?
    喪茶之後,餓了麼還開了一家「愛無能小酒館」,仍是快閃店模式。 其實,快閃店這個玩法並不新鮮,它起源於2003年,在國內首次出現於2013年。   全球第一家快閃店於2003年誕生在紐約,銷售限量的Dr.Martens鞋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