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12月1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從目前的測算情況看,『十四五』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需求將遠高於『十三五』。」由此,12月11日光伏行業上市公司迎來普漲行情。其中光伏玻璃新貴金晶科技(600586.SH)大漲9.92%。
資料顯示,金晶科技(600586.SH)成立於1999年12月31日,於2002年登陸A股。作為一家老牌玻璃公司,公司主營產品包括玻璃與純鹼兩大類,其中玻璃類產品主要有玻璃原片、汽車玻璃及深加工產品、光伏玻璃產品,是國內超白浮法玻璃龍頭企業,目前玻璃產能排名全國前十;純鹼產銷量位於國內前列。公司現任董事長王剛,連任5屆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新一屆中國建材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金晶科技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2018年開始布局光伏玻璃,為未來持續發展打開了空間,華西證券分析師認為,公司在主要玻璃上市企業中擁有最大的彈性。
超白玻璃領導者
20世紀初,金晶成為中國第1片玻璃誕生地,並見證了中國玻璃工業文明史,在新的紀元,公司積極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加快企業發展,自上市後即戰略定位高端,通過與美國PPG公司、法國斯坦因設備公司等技術合作,開創了中國企業生產最高等級的平板玻璃先河。此後公司逐步消化超白浮法生產技術,先後中標了中國尊、北京銀泰中心、鳥巢、水立方、上海世博陽光谷、上海中心大廈、環球金融大廈、深圳平安大廈、阿聯的杜拜塔(哈利法塔)等一大批重點標誌性工程,一舉打開了知名度,公司在超白、超大、超厚、顏色、太陽能超白、節能等領域有獨特競爭優勢,具有較高知名度。
目前公司擁有1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名義產能3780萬重量箱,市場份額3.5%左右。公司在超白玻璃領域首屈一指,10條產線中至少6條能夠生產超白浮法玻璃原片。
今年以來,隨著行業供需得到極大改善,浮法玻璃價格在四季度創十年新高,產能利用率不斷攀升。公司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達31%。市場預計浮法玻璃行業2021-2022年仍將保持供需緊平衡,價格中樞有望繼續上移。同時,玻璃行業集中度越發明顯,這對於排名前十的規模企業極為有利。
光伏玻璃新貴
事實上,早在2018年金晶科技即已開始對光伏產業鏈進行布局。當年8月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並以該子公司為主體擬建太陽能玻璃生產線。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馬來西亞計劃分兩期建設1條500噸/日前板玻璃生產線和1條500噸/日背板玻璃配套聯線鋼化深加工生產線,目前處於在建狀態,產品定位於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主要輔件。
今年11月,公司發布子公司投建光伏輕質面板一期項目公告,該項目由金晶科技自籌3.85億元投資建設,建成後正常年產2.5mm光伏面板2849.5萬平方米,並預期於2021年6月正式投產,是金晶科技在光伏產業鏈上的又一布局。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年均銷售收入6.69億元,年均利潤總額3.16億元,年均淨利潤2.68億元。
光伏行業今年來獲得市場高度關注,相關政策和規劃利好不斷,行業發展勢頭火爆。據分析師估算,十四五期間我國年光伏裝機量有望達到65GW,而截止到2020年6月,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僅215.82GW,發展潛力巨大。同時,雙玻組件的普及能夠進一步提振光伏玻璃需求。據了解,相比於單玻組件,雙玻組件發電效率提高30%以上,更有利於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盈利。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2019年雙玻組件在我國滲透率僅19%,未來提升空間較大。另根據金晶科技11月公告測算,1GW的2.5mm雙玻組件、2.0mm雙玻組件、單玻組件生產所需的光伏面板原片約8.9萬噸、7.3萬噸、5.6萬噸,即同等數量的雙玻組件比單玻組件對光伏面板原片的需求高出約30~60%。
華西證券分析師認為,金晶科技的光伏玻璃業務在2021年起迅速發展,而浮法玻璃及純鹼業務收入與2020年基本保持平穩,公司有望迎來歷史性拐點,彈性巨大,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據分析師估算,公司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3.98/8.26/12.74億元,同比增長304%/107.8%/54.2%,對應EPS0.28/0.58/0.89元。綜合考慮兩種估值方法,保守情境下採用估值相對低的PE法,即給予公司2021年目標價11.10元,對應合理估值158.55億元,對應當前股價潛在漲幅134%左右。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