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和不先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2020-12-23 七七聊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聽話的孩子誰都喜歡,但家長們也知道,「聽話」其實並不是褒義詞,每個人都要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不敢說「不」和一味地說「不」都會讓人頭疼。

因此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少兒繪本——《西奧和不先生》,讓孩子學會說「不」,也學會說好,獨立的人格要從小就培養。

一天,西奧的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個只有他才能看到的「不先生」,生活中「不先生」會替他回答「不」,但也因為「不先生」的存

很多事情被弄得一團糟,不過漸漸地,西奧開始適應了「不先生」的存在,西奧每一次主動說「不」的時候,「不先生」都會變小一點,一天「不先生」徹底消失了,他真正的融入了西奧身體裡。

繪本的內容不多,但一本故事要想更好地了解深意,讓孩子從中有所收穫,光讀一遍還不夠,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或通過繪圖的方式來強化對故事邏輯,內容的理解,利用思維導圖,孩子能夠從繪本故事中獲得更多有益的收穫。

《西奧和不先生》的思維導圖

故事脈絡,這本少兒繪本的故事內容很簡單,故事的整體按照發展層次大致可以分為3部分:西奧的自我意識覺醒、逐漸適應決絕、掌握了解自己的內心。故事的小主角是西奧,因此通過三個箭頭將脈絡展開即可。

1)自我意識的覺醒

「不先生」剛出現的時候給西奧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為「不先生」總是不合時宜地替西奧拒絕,比如媽媽讓西奧吃早餐,「不先生」將早餐打翻了;在幼兒園西奧和小夥伴們玩,「不先生」在一旁搗亂,最後大家都不和西奧玩了,西奧覺得很苦惱。

西奧在自我意識剛覺醒的時候,「不先生」其實就是他無法控制自我情緒的表現,雖然明知道一些做法會讓人不開心,但西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來說也很矛盾。

2)適應拒絕

「不先生」出現一段時間後,西奧開始適應了「不先生」的存在,在「不先生」拒絕的過程中,西奧也會發現因拒絕而感到開心的瞬間,比如「不先生」幫他趕走了霸道的同學,拯救了被人欺負的小貓咪,這些都讓他感到快樂。西奧每一次對「不先生」打心眼裡的認可,都會讓「不先生」縮小一圈。

通過與「不先生」的相處,西奧明白了什麼時候應該說「不」,什麼時候不該說,從自我覺醒到自我思考,西奧已經開始逐漸體會到了自我思考以及以此為引導做出決定的滿足感了。

3)真正掌握內心,學會思考什麼情況說「不」

這一階段是繼承第二階段的發展和晚上,西奧在拒絕之前知道要經過思考,是否說「不」應該由自己來控制,拒絕的力量讓西奧獲得了成就感,同時也得到了來自媽媽的鼓勵。

將故事脈絡縱向平鋪,三階段西奧的成長以及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繫就顯而易見了。思維導圖的繪製可以起到發散思維的作用,將不同的環節進行連線,可以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在讀完故事後,可以作為孩子「復盤」思考的工具。

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後的變化

在「鼻點實驗」中,在孩子的鼻子上點一個紅點,讓孩子觀察鏡子裡的自己。實驗證明,6個月大的孩子可以伸手摸自己的鏡像,18個月大的孩子會摸自己鼻子上的紅點,這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具體發展標誌。

在主觀自我意識形成後,孩子還會明白包含時間成分的客觀自我,將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自我看做連續整體,慢慢地孩子會對各種身心狀態有一定的認識。

比如西奧一開始雖然知道無緣無故拒絕別人不對,會惹媽媽生氣,但他無法控制這種情緒,但慢慢地西奧學會了正確地拒絕,控制好自己的內心。

說「不」的重要性

家長希望孩子在家是聽話乖巧的,但同時也希望孩子在面對欺凌、誘惑的時候說不,被同學欺負了不能忍氣吞聲,面對陌生人的誘惑不能上當,要學會說不,並利用身邊的人或事讓自己脫離可能的危險。

這些首先的一個基礎就在於要會說不。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原因內向,不懂拒絕和反抗,這是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充滿自信也是勇於拒絕的底氣。

拒絕需要正確的思想導向,不敢說「不」和一味地說「不」都不可取。

家長說孩子不懂事,大多是因為孩子經常惹父母生氣,會頂撞家長,如何正確的引導,家長同樣需要去思考,一份簡單的思維導圖讓你豁然開朗。

面對孩子無禮的頂撞,尤其是第一次的時候家長們都會產生一種失望的情緒,一些家長對此的反應也會很激烈,在情緒和行為對抗中,對抗會持續加劇,最終難以收場;

而如果父母完全不管孩子的訴求,放任自由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原則、規矩,孩子的這些品質和意識是需要家庭教育塑造的。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對一些違背原則,客觀上不正當的事或行為說不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進行獎勵,不需要過分物質,擁抱、鼓勵等都可以,通過正向強化,孩子做正確選擇,並以良好品德自我約束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了。

此外,當孩子的頂撞或針鋒相對難以理解的話,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一是客觀事實的了解,二是孩子內心的感受,三是意見的交換。

父母懂孩子,孩子理解父母,親人之間沒有天然的矛盾和對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多摩擦和矛盾都不是問題,內心的溝通才最重要。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因為,從小周圍都是和父親一樣的信徒,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自己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問題;因為,從小父親不允準孩子們念書,所以她深感自己的好奇心是對父親養育自己的一種背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對等的原因。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而爭取過,反而要為自己的進取意識而向成人認錯。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而就在重看這部經典電影的同時,我又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整個故事其實就是辛巴的成長史,在他從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長成真正的草原之主的過程,其實是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從育兒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顧《獅子王》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
  • 恨父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於是,我們很難看到並承認這種「上不了臺面」的情感,於是開始壓抑自己,並為此感到自責和愧疚。其實,恨和愛一樣,都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是能量和生命力的象徵,強行壓制恨,只會反彈地更厲害。表達出對父母的恨意,其實是一種試探。試探這段關係是否真的穩固,試探父母能不能接得住自己的攻擊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恨父母,其實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 《維庸之妻》以現實主義手法讚美女性生命力頑強與自我意識覺醒
    太宰治一生總共創作了167部小說,其中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有16部,《斜陽》《維庸之妻》《女生徒》《皮膚和心》等作品均令人印象深刻,都是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維庸之妻》以女性視角講述了,在戰後國民情緒整體頹廢的大環境下,女主人公女性意識覺醒,試圖衝破生活的重壓頑強反抗,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 你真正的自我意識覺醒是在什麼時候?
    什麼是自我意識覺醒,我個人認為是明白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自己的主意和看法,或者是明白了自己與他人是一樣的,不過不需要依附於他人,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一個人的自我覺醒,可能是因為一本書,一件事,一段經歷,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的啟發,對人生,對自我有了一個清楚的認知,這無關對錯,它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智慧,別人可能不明白,同時也不適合別人。我想講一個故事,這樣能更好地理解自我意識覺醒是什麼。(以我作為人稱代詞)我是學電影的。
  • 批評和責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生活中,沒有人不會犯錯,也沒有不會受到批評和責備,可惜的是,接受批評和責備是一件讓人很不愉快的事情。當人們受到批評和責備時,有些人能夠很快地調節情緒和感受,將負面的事情變得積極;但還有許多人會陷入負面情感中,生氣和抱怨,最後變為消極和自責。批評和責備,很難消化嗎?
  • 《神秘巨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才是抵達平等橋梁的根本
    03:俗套卻又直擊人心的勵志夢想故事,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影片中兩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就是女兒尹希婭和母親娜吉瑪,她們都在影片中的思想意識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下面我將以女性自我意識為出發點,解析母女二人打破父權制,追逐自我的過程:
  • 一個自我追尋者的意識覺醒——關於《人工智慧》的全新解讀
    大衛在程序上被設定要義無反顧的愛著自己的母親,但因為自己是機器人的緣故,父母並沒有像愛著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給予大衛溫暖,自己是機器人的身份也讓大衛陷入了重重的自我懷疑。就在這時,本來身患絕症的兒子被意外治癒,原本地位不高的大衛顯得更加尷尬,在某日被父母遺棄後,開始了尋找自我的旅程。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在這部公路電影中,兩人在自我意識徹底覺醒以後,開始真正享受旅行。(小流氓牛仔由彼時還是小鮮肉的布拉德皮特扮演。嗑顏ing……)她們換下度假長裙,穿上了無袖緊身衣和牛仔褲。戴上雷鵬,跨進雷鳥敞篷車。在她們身後,天空遼闊,黃塵飛揚,她們一路向南,踏上末路之旅。
  • 《七月與安生》在「搶閨蜜男友」的故事中,竟然看到自我意識成長
    在今天,我們細品之後卻發現:當剝去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形容詞和傷感之後,這個故事早已蛻變成了一個討論關於「愛」、關於「靈魂兩面的對抗與和解」、關於「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全新的樣子,以至於20年之後,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孩子學習不「開竅」?自我驅動力的覺醒是關鍵,父母別幫倒忙了
    我最怕老師說,這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開竅」!很多家長就期待著,孩子某天能突然收穫什麼內功心法,打通「任督二脈」就開竅了! 這也不是天方夜譚,很多孩子在高一時候學習成績平平,到了高三突然如「開掛」一般,從中等生擠進前三名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什麼孩子不「開竅」?
  • 關愛自我意識覺醒,線下孕期服務受青睞
    一、關愛自我意識的覺醒根據《中國母嬰用戶生活白皮書》數據顯示:自2020年,95後也開始加入孕媽媽陣營。尤其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及縣城,年輕人的婚育年齡普遍較早,90後準媽媽佔據較大比例。90後年輕媽媽受直播、短視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也逐漸樹立了關愛自己、投資自己的意識。
  • 《喬喬的異想世界》:戰亂之下,一個孩子的成長覺醒歷程
    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不恐懼,還為了他的心靈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不是殺戮、暴力和戰亂。最近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個敘利亞3歲孩子聽到轟炸聲和槍聲後開心地大笑,而不是恐懼,原來是因為他的爸爸騙他,那是煙花與玩具槍。
  •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宗教故事反思下,自我成長與覺醒之路
    所以,本文將從作品主題,宗教故事和寓意運用三個方面深入解讀該作品,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筆觸去探索自我成長與覺醒之路。一、作品主題:自我成長與覺醒《德米安:彷徨少年時》講述了一個叫辛克萊的少年的成長之路,從恐懼,混亂、痛苦、茫然到堅定勇敢,接受自己和認清世界的過程。很多人狹隘的認為作品是講青少年青春期的欲望迷亂,叛逆的成長過程,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讀完有答案了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一切的改變從你的意識覺醒開始
    我們人類並不比這只可憐的鳥高明多少,如果不對自身的精彩本性有所覺知,我們的行為就一如那隻自認是雞的老鷹一般,永遠都不會飛。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多數人並不想覺醒。人們似乎寧願當雞,沒錯,這有時是最舒適的選擇。因為從種種幻覺中覺醒過來並不總是愉悅的,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許多自我認同的信念,看清自己的限制。
  • 逆轉次元:當NPC覺醒自我意識會咋樣?懂得妥協,也明白捨生取義
    隨後他們就發現遊戲中「死去」的玩家被一個個「冰棺」所囚困,不得登出和登入遊戲。也就在眾人想要強行打開子非魚的冰棺時,AI中的造物主——NPC女帝從天而降(此時已然覺醒自我意識),準備以子非魚的「遊戲肉身」來逼迫施嘉傑以「湛盧劍」揭開遊戲中NPC的自由權限,讓它們逃向虛擬的網絡世界,從此得到所謂NPC眼中的自由。「當NPC覺醒自我意識會咋樣?」
  • 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這樣被磨滅的
    孩子必須要懂得保護自己近日,網絡上有一則新聞:事發西安街頭,一對姐妹一起應聘工作,但是最後卻被面試者在街頭連續用腳猛踹頭部,毆打倒地。驚:受害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過於薄弱這起案件當事人之一小麗已經報警,正在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的結果。明明是去應聘,為何後來一起慘遭毆打?
  • 孩子這些「叛逆」的行為,是自我意識強的表現,家長應該感到高興
    年齡小的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可能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關於「自我意識」,可能很多家長並不太了解它的含義。其實,自我意識,也可被稱為「自我」,指的是個體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 第五次元意識的覺醒
    我們在桃樂市的拉姆妮亞社區,就是我們的第五次元經驗的反映,它是我們與周圍所有人真誠共融之意識品質的一個具顯。我們並非一出世就帶著目前意識裡的大師品質和覺知,你們也不是。現在你們的次元正在轉變中,即使是現在每一天出生的新世代的孩子們,雖然他們比你們出生時有更高度的覺醒,但也都不是具有完全的大師品質。我們是透過這個地球經驗的喜悅和旅程來進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