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女性」故事曝光,這才是60萬丁克家庭背後的真相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六團隊 第十一診室

圖片設計: 番薯丫 | 責任編輯: 柴君

導言

「丁克」概念進入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現在近40年過去了,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中年甚至老年,作為曾經的「小眾」群體,當生活方式與傳統主流價值背離時,ta們遭遇過什麼樣的壓力?現在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為此,我們和5位「丁克女性」聊了聊,試圖去了解不同年齡段「丁克女性」的想法。

貓毛,25+,結婚兩年半

雲南昆明,文案工作者

不管要不要,越含糊,越容易後悔。

唯一的擔憂是伴侶,男人反悔的成本更低,這是生理決定的。

在遇到我愛人之前,我就已經堅定了不要孩子的想法,當時心裡想,如果這輩子遇不到婚育觀匹配的人,就不結婚了。抱著這樣的想法遇到他,我就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因為他也是一個堅定的不想要孩子的人。

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主要是個人理念,覺得生活虛妄,到頭一夢,沒有必要走一遭;其次是覺得社會現狀、政治環境和我理想的生活環境出入太大;最後是覺得自己還有太多想要嘗試和感受的東西,孩子會變成不可逆的束縛。

一隻不願意透露姓名和面容的貓市民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目前的生活是兩人一貓,有房無車,其樂融融,沒有同齡已婚已育家庭的大部分煩惱。兩人收入屬於當地平均值,每周吃大餐,每年出去旅行。精神和身體契合度很高,是理想中的狀態。

自己關於丁克的決心很大,也不會考慮凍卵,我已經考慮清楚了。因為不管要不要,越含糊越容易後悔,無論要不要,自己都應該經過慎重的思考。

目前的擔憂是父母和伴侶,首先是擔心父母不能接受,怕會給他們帶去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至於我的伴侶,對他擔憂的點是因為男人反悔成本更低。網上看過不少例子,說好一起丁克的男人,到了四十多歲突然又想要孩子了,但妻子已經不能生了。

丁克女性肯定都比男性更擔心對方中途反悔,這是生理決定的。

30+,Cactus,單身獨居

廣東東莞,房地產開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家庭關係和結構。

我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自卑過,我只是跟別人的選擇不同而已。

我們家的家庭關係是很不親密的那一種,一年都通不了幾次電話。不是說我們說不了話,只是關係不親密,不會互相打電話,有事就說事。這讓我對這種家庭關係不是很期待。

而且我是那種比較有控制欲的性格,這種性格可能以後會給自己和小孩造成壓力,如果ta到了家長難以控制,或者不想和家長正常溝通的年齡段,我覺得自己到時候會崩潰。我覺得這個(和孩子博弈)過程挺痛苦的,我不想去體驗這個過程。

每一次跟別人談論這個問題時,總會有人說我過幾年就會後悔、老了就沒有伴兒。我經常拿他們的問題來反問我自己,我自己是有答案的,我覺得這都不是問題。

我覺得我不會後悔,我好像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家庭關係和結構,就我而言,一個人或者最多兩個人,簡單一點的家庭關係比較適合我。我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自卑過,我只是跟別人的選擇不同而已。

現在的我,單身獨居,有狗作伴,工作穩定,業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健身,自學樂器等),有時間會和知己好友偶爾聚會逛街(自己一個人也無壓力),所以從來不覺得寂寞,也不羨慕身邊已婚已育的人。這樣的生活,還算滿意,但不夠理想,因為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想體驗的生活,都跟孩子無關哦。

我也不排斥多一個伴侶,最好兩個人都能獨立自主、自得其樂吧,相互陪伴而不是相互依賴。目前我還沒有和父母攤牌,我覺得還沒有到時間,也許是在40歲之前。

35+,CC,已婚十年

廣東佛山,外貿

有人直言不諱說我們太自私,能理解我們的人很少。

有一點害怕,最後剩下的那個人會太孤單。

雖然我是丁克,但我向來都只偷偷關注這個問題,因為結婚十年來,聽了太多反對的聲音,有善意地苦口婆心勸的,也有直言不諱說我們太自私的,總之能理解我們的人很少。

我跟老公是中學同學,大學開始戀愛,一起經歷了異地、家庭反對等各種波折,人生一大半時間都是跟這個人一起度過,彼此太了解。

我們本身就不是喜歡小孩子的人,以前約會,公共場合遇到小孩吵鬧,就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笑,無奈躲開,時間久了自然就達成了一種默契。另外我們是戀愛8年才結婚的,互相陪伴著成熟成長,二人世界時間長了,就有一種排他性,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對於是否要小孩子還真沒有掙扎,也不考慮凍卵或者領養孩子。

目前已經做了充足的防護,真沒想過發生萬一的話該怎麼辦,此刻敲字的瞬間感覺是會留下,因為沒做好避孕措施而意外懷孕,那我們就得負責和承擔。

雙方父母知道我們是丁克,但是其他長輩也會催。不過我們倆情況特殊,離家人比較遠,也就每年那麼幾個特定時間團聚,忍一下就過去了。而且我老媽已經快被我說服了,現在她覺得生與不生都是有苦有甜,只要自己選完不後悔就行。

被勸生時候,聽得最多的幾個原因:以後老了生活不便,沒人照顧;年紀大了跟不上時代,沒有子女缺乏精神寄託。聽多了,覺得那就解決問題唄。所以三十歲就開始關注和收集養老院信息了,還開了個「養老基金」帳戶,每月存錢進去,還有留心尋找和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

目前最大的顧慮是伴侶。有一點害怕最後剩下的那個人會太孤單。我有一次去醫院看眼科,遇見個老婆婆,七八十歲吧,一個人在診室門口跳腳哭,因為不懂預約,視力又不好,等了半天也沒看上醫生。

看著她年邁的身影,略帶嬌氣的哭訴,那一瞬間有點觸動,一輩子被好好照顧保護的那個人,如果留TA一個了,TA會更難吧。

45+,Vivian,已婚

江蘇南京,家庭主婦

兩次胎停後,我決定主動放棄……整個孕育、備孕過程都是女性承擔的。

我為什麼要為了一個孩子再去找一個老婆,我就是要和你在一起生活。

我結婚比較晚,當時已經將近三十五歲了。面臨著高齡產婦的危險,後來經歷了兩次胎停。為了再次懷孕,我必須得跑各種醫院做各種檢查,整個孕育、備孕過程都是由女性來承擔的,真的很累,而且情緒也很不好。

努力了兩三年後,我開始糾結,感覺已經走到死胡同裡去了。最後真的覺得自己和孩子沒有緣分,就和老公商量不要孩子。

是我主動做出這個決定的,我和他說:「我不想再這樣了,這個過程確實太痛苦了,我想放棄。如果你希望有小孩的話,我不阻止你,我們可以分開,你可以另外再找一個(伴侶)。」

他說:「這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我為什麼要為了一個孩子再去找一個老婆,我就是要和你在一起生活。」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再沒有提過這個話題。

十幾年婚姻生活這樣走下來,我反而覺得很慶幸,現在我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做手工、烘培、養養花之類的。以前工作時,我是那種燒飯都會燒糊,也基本不會做菜的人,但現在就連我媽媽都在問我怎麼燒菜。

Vivian有了很多閒暇的時間

可以做手工、種綠植、提升廚藝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現在這種簡單的生活讓我看起來比同齡人小了很多。不過有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父母年紀大了,我現在基本上要抽出一半的時間照顧我的父母。

再來看身邊那些有孩子的家庭,他們對於孩子的焦慮很多,尤其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焦慮就會越來越嚴重。

我們不太擔憂養老的問題,養老不光是個人的問題,也會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以後的養老機構是會慢慢多起來的。我們現在就是提前留一些積蓄,儘量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你也沒法預料到未來會發生什麼,等到有那麼一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會坦然地接受吧。

總之,每一條路都有不同的風景。如果你選擇這條路,那你就去看這個風景,就不要去貪戀別人的風景了。

50,海小魚,有過3年婚史,多年單身

北京,經濟獨立且自由

這輩子我遇到的最大挫折就是失戀。

我這一生中可能沒有機會成為一個母親了。

接受這段採訪的時候,我正和一群朋友在貴州,我們即將結束十幾天的旅行。嗯,現在的生活就是自由自在的。

其實我是順其自然成為丁克的,這是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我坦然接受這樣子的自己,接受這樣的人生狀態。如果有孩子的話,我會接受;如果沒有的話,我也接受。

但坦白來說,有那麼一瞬間我是恍惚的——作為一個女性,我到了生命中一個必然的時刻,我要去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一生中可能沒有機會成為一個母親了。

3、4年前,我開始出現一點更年期的前兆,做了一次全面的體檢後,醫生告訴我,我基本上進入更年期的人生階段了,當時就有那麼一刻恍惚和神傷。

想起來我在35~40歲之間,會夢見自己的孩子,ta有時候是個男孩,有時候是個女孩。也許是我的身體在提醒我,這是一種生理上的提醒。但這幾年我再沒有做過這個夢。也許這個生理期已經過去了,我選擇去接受這個事實。

80/90後的人可以藉助一些輔助性的技術來延續生育期,例如凍卵。但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等到這些技術成熟時,我們基本上都已經進入更年期,這也剝奪了一些機會的存在。

貴州下納灰村路邊,一棵樹的樣子

有一點自己的顏色,就是風景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單身群體存在,包括同學、朋友,要麼是有過婚姻,要麼是一直沒有結婚。如果說共同點,青春期大家讀三毛的書,那些浪跡天涯的故事影響了一些人,還有舒婷的詩《致橡樹》,傳遞出的特性就是女性的獨立自強,不輕易向別人求助,然後努力地去成就自己。所以要不要孩子,並沒有困擾到我。

我也並不羨慕那些傳統的家庭模式,無論什麼樣的人生都有a面和b面,各有各的好。我不用去為孩子的成長焦慮,也不用為了一些「相處」去焦慮,不需要處理複雜的關係,這對我來說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不過看到現在朋友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或者是剛大學畢業,我就會羨慕他們能有一個跟90後或者00後親密打交道的機會。有這樣一個和你親密的年輕人,你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一起成長,應該是很棒的體驗。

我和朋友探討過關於養老的事情,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整個國家都要一起共同去學習、面對「衰老」這個課題,這絕不會是「養兒防老」這麼簡單的事情。

你可以和很多人一起慢慢變老,比如說你的家人、你親密的朋友,但最後總會是一個人,比如楊絳,她從「我們仨」到她自己,走到人生邊上的本質是一樣的。重要的是要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自理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有人說「不生孩子,人生就是不完整的」,但也有人說「因為不生孩子,我把青春期多活了兩倍」。

擁有怎樣的家庭模式,是每個人的自主選擇,不存在對錯也不存在好壞。一切選擇,自己開心就好。

據調查,丁克家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60萬,曾經小眾的「丁克」已經成為越來越能被大眾接受的家庭模式。也許未來的家庭結構會更多元化,也許未來我們關於婚姻、生育的選擇權會更大、更多,讓我們期待未來的世界吧。

關於丁克、生育、婚姻,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分享~順便點個 在看,讓其他仍因此迷茫、猶豫的姑娘看到這些更多的可能。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0年前選擇「丁克」的家庭,現狀如何
    家庭二:選擇丁克我後悔了,我發現後半生無依無靠這件事情發生在我的一位朋友身上,他的大學老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年輕時才華橫溢,在學校裡有一大波粉絲,每年得獎的論文不計其數,儼然人生贏家。這位教授很早的時候跟妻子達成一致,婚後加入了丁克一族。兩個人都是教育行業的頂尖人物,經濟收入也十分穩定,沒有養育孩子的壓力,所以假期就是旅遊度假,還帶著寵物四處玩。
  • 「丁克,一個專坑女性的群體!」47歲女性道出真實經歷,太扎心
    要知道,早年提倡提倡丁克的人是爾冬陞,她一下遵守到離婚時,才發現爾冬陞想要孩子了,但她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連高齡產婦的邊緣都沒挨上。如今爾冬陞反悔了,她作為女人卻已經無法生育了。於是,一個問題擺在大眾面前,丁克,到底最坑的人是誰?答案無非是女性。
  • 爾冬陞60歲離婚生女,和妻子約好丁克,到頭來卻是一場「騙局」
    60歲左右的爾冬陞,最終抵不過想要「為人父」的心願,在和妻子結婚十年之後,偷偷和其他女人生下了孩子。這一新聞,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討論,他17年的時候和第二任妻子離婚,18年的時候,便有了一個兩歲的女兒,女兒不是妻子所生。
  • 李健博士老婆曝光,蜜月半生卻選擇丁克,原因與樸樹不謀而合
    李健博士老婆曝光,蜜月半生卻選擇丁克 就是這樣般配的兩個人,卻沒有要孩子,前陣子李健被拍到和妻子一起在路邊散步,兩人有說有笑看起來十分恩愛甜蜜。
  • 丁克大潮下拒絕生育的年輕一代
    >成為政治正確根據零點調查公司2019年2月進行的一項社會調查,目前中國的大中城市已出現60萬個自願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從這一結論中可以看出,丁克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這句話實際上是在說:我們越來越覺得丁克是優於生育的選擇。
  • 丁克「專坑」女性?過來人的經歷很現實,丁克一事沒你想像的簡單
    調查研究顯示:被動丁克的人比主動丁克的人更容易有遺憾。「主動丁克是個人選擇,但是被動丁克還是勸你多想想」,這是一位丁克女性勸誡年輕人的話。對於年輕人來說,丁克的好處顯而易見,甚至一些人都很容易被這些好處迷了雙眼。
  • 一輩子不生孩子的丁克家庭,老了會後悔嗎?3個60歲女人說大實話
    導語:有些女人,這輩子雖然有結婚,但並沒有打算生孩子,她覺得一輩子為家庭,為老公為孩子犧牲奉獻是很愚蠢的一件事情,她不願意過那樣的人生,所以她選擇了一輩子不生孩子。大多數結婚的女人都順應天命,婚後就開始懷孕生子,可有些丁克女人,結婚後堅持不肯生孩子,不生孩子的丁克女人,晚年會很悽涼的嗎?老了她們會不會後悔一輩子都不生孩子呢?林女士,60歲。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前陣子,堂哥和堂嫂就突然要離婚,這讓我很意外,畢竟他倆的感情一直很好,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兩人結婚前,堂哥竟然還口頭答應過堂嫂不要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堂嫂之所以不要孩子,這和堂嫂家庭因素有關,堂嫂的媽媽因為生她難產死的,堂嫂的親姐姐竟然也是生孩子難產死的,這點與堂嫂家在農村,醫療條件差有大關係,卻給堂嫂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認為她家女人就不適合生孩子,所以結婚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要孩子,當時堂哥腦子一熱就答應了,也沒告訴父母,自以為過些年妻子就能改變心意。
  • 2020中國首批丁克家庭將迎來考驗,沒有天倫之樂,卻有無盡的孤獨
    在很多人的眼裡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最為幸福的事情,但是在現在隨著社會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大,並且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很多人樹立不婚主義,想要一直單身下去,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卻不想要孩子,希望成為丁克一族。
  • 說好一起丁克,你卻背著我生娃,爾冬陞與前妻約定丁克,轉身生女
    心理學家通過採訪丁克女性,研究發現:非自願成為丁克的女性,會比自願丁克的女性,更容易表達內心的遺憾。丁克與我們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不同,它以一種新的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會有一些夫妻來選擇這種生活。「中國丁克」成全的是男性,坑的是女性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丁克家庭」已經超過了70萬。中國的丁克一族,一直是我們熱議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丁克,但站在女性的角度來講,想要成為丁克是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事情。
  • 那些選擇「丁克」的夫妻,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很現實
    近些年,「丁克」這個詞被大家所熟知,有很多明星都選擇做丁克,包括梁朝偉、李健、蕭敬騰等等。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詞才在我們國家出現,最開始是因為夫妻無法生育,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成為一名丁克。
  • 蠟筆小新背後的故事讓不少網友落淚,真相卻截然不同?
    《蠟筆小新》應該沒有人買看過了吧,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小新」背後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說的是小新原型的日本5歲小孩,為了救下即將被車撞的妹妹,而自己出了車禍。他的媽媽為了紀念他,就用他最愛的遺物「蠟筆」記錄下了他曾經的故事。
  • 98版"西門慶"扮演者近照曝光,60歲帥氣俊朗如當初
    98版"西門慶"扮演者近照曝光,60歲帥氣俊朗如當初 名作《水滸傳》作為一代經典,已經被翻拍過諸多版本,流傳至今。
  • 失去了當媽媽的機會,最早的「女丁克們」,是否後悔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作為父母最幸福莫過於有孩子,雖然每天都會因為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問題而忙碌,但也因為陪伴孩子,每天都擁有一個好心情,甚至到老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還會陪伴著父母,過著頤享天年的生活。
  • 「丁克聽起來高大尚,其實就是在坑女人」過來人的話扎心了
    因為,有些男人到了40多歲才成熟,而女人過了45歲想再生孩子,不是想生就能生的。所以,遇到男人反悔,女人面臨的結局不是忍受老公婚內出軌,就是以離婚收場。」「丁克」半路反悔,對女性有毀滅性打擊我很同情陳阿姨的遭遇,因為「丁克」半路反悔,對女性確實有毀滅性的打擊。
  • 我為什麼選擇丁克
    「惱羞並存」的感受,這才緩解。這個世界上,開心生二胎的那一半人,如何能理解連一個都不想生的丁克?對,我是丁克。丁克作為一個概念和現象早已不新奇,但在中國社會,時至今日仍是極小眾。環顧四周,我的微信有超過1000個聯繫人,截至目前,真正丁克的除了我就只有一個。反倒是二孩家庭數目極為可觀,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真的指日可待。這還是在「一線城市」廣州。
  • 迪士尼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殘酷真相你知道嗎?
    只不過有一點你肯定想不到,其實在迪士尼動畫中的童話故事大部分都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美好,這些故事幾乎都經過了一定的美化與渲染重新改編過了。而本期的主題就是為大家揭秘迪士尼童話故事背後隱藏的殘酷真相,甚至有可能改變你一直以來對於童話故事的印象,說是毀童年也無可厚非。
  • 譚詠麟堅持丁克卻與小三生子,原配數十億被奪,人財兩空皈依佛門
    楊潔薇甘願做了12年譚詠麟的背後女人,且約定要做丁克譚詠麟從名氣不大到事業最鼎盛時期,楊潔薇一直在幫譚詠麟打理著事業,不管是在事業還是家庭方面,她就像是一個陀螺,一直在圍繞著譚詠麟轉。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
  • 丁克一族,都在透支著自己的幸福
    最近看《安家》宋老師夫婦賣房子的這段,感觸很深,老夫妻兩個伉儷情深,江奶奶想要賣房子就只想給老伴治病,哪怕是只能給他續命,她只想能跟宋老師在一起,因為她只有他。他們沒有孩子,彼此相互依靠。好多丁克家庭也許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給年老以後的自己做好了打算,可是世事難料,多年的以後你在醫院的病床上躺著,守在你床邊的人,心裡盤算的是,你閉眼以後,如何瓜分你的遺產。很多的丁克家庭,年輕的時候可能活的很瀟灑快活,沒有孩子的拖累,沒有養孩子的煩惱,享受著快樂的二人世界。
  •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故事一個真相一個方案,讓家庭走出危機
    《熱鍋上的家庭》裡有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一個扎心的真相,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全書詳細描述了對一個問題家庭的家庭治療過程,故事和理論相加,易閱讀,易理解。這本書顛覆了我們對一個問題孩子的看法,一個問題孩子,不在於孩子本身,而在於整個家庭系統出現問題,尤其是夫妻婚姻出現問題。